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口滋回2025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作业检测九年级(科学学科)(3)可姓名:班级:(4)考场/座位号:贴条形码区27.(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2)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正面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3)留痕亦。先效拼分校图态锦器:弃答正确填涂缺考标记28.(1)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2)、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3)1[A][BJ[C][D]6 [A][B][C][D]11[A][B][C][D]16[A][B][C][D]2[A][BJ[C][D]T[A][B][C][D]I2[A][B][C][D]17[A][B][C][D]3[A][B][C][D]8[A][B][C][D]13[A][B][C][D]I8[A][B][C][D]4[A][B][C][D]9[A][B][C][D]14[A][B][C][D]19[A][B][C][D]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5[A][B][C][D]10[A][B][C][D]15[A][B][C][D]20[A][B][C][D]29.(1)二、填空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6分)(2)21.(1)(3)(2)30.(1)(3)(2)22.(3)23.(1)(4)231.(1)24.(1)(2)(2)32.(1)(3)(2)25.(1)(3)(4)26.(1)(2)ㄖ囚■囚囚■口a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26分)33.(1)(2)1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者做任何标记34.(1)2335.(1)(2)(3)■ㄖ■囚囚■囚a2025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作业检测九年级(科学学科)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Ba-137 S-32 Cl-35.5 Zn-65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某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用作燃料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2.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小苏打——焙制糕点C.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纯碱——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3.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这三种物质都属于碱。这是因为( ▲ )A.它们电离产生的唯一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B.它们的水溶液都呈碱性C.它们都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D.它们都能溶于水4.下列食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苹果pH=3.4 B.葡萄 pH=4.5 C.荔枝pH=5.0 D.西瓜 pH=6.3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粗盐水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稀释浓硫酸6.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 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B.将pH 试纸浸在待测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颜色变化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D.测得该溶液的pH为3.47.下列物质中属于氮肥的是( ▲ )A.KCl B.NH4NO3 C.Ca(H2PO4)2 D.KNO38.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式 俗名 用途A NaOH 烧碱 治疗胃酸过多B Na2CO3 纯碱 干燥剂C Ca(OH)2 熟石灰 检验二氧化碳B CaCO3 消石灰 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A.A B.B C.C D.D9.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选择错误的是 ( ▲ )选项 需鉴别的物质 试剂或方法A 铁粉、木炭粉 用磁铁吸引B 盐酸、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C 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D 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 水A.A B.B C.C D.D10.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 ▲ )A B C D锥形瓶 MnO2 Zn H2O HCl气体胶头滴管 H2O2溶液 稀H2SO4 浓H2SO4 石灰水A.A B.B C.C D.D11.在①氧化铁 ②金属锌 ③氢氧化铜 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黑枸杞素有“花青素之王”的美誉。将黑枸杞浸泡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颜色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生活中常见液体能使黑枸杞浸泡液呈蓝绿色的是( ▲ )A.蒸馏水 B.白醋 C.苏打水 D.食盐水13.只用一种物质一次就将稀硫酸、食盐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液体鉴别出来,供选择的是:①pH 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其中能鉴别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14.如图所示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b处形成大量气泡C.c处反应放热 D.d处溶液呈红色15.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C. D.16.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C. D.17.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探究,测量结果如图乙和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仪器A盛放的是NaOH溶液B.图乙中a→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C.图丙中V的数值最接近12D.图丙中从f→g温度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18.主要成分中含有少量杂质,选用试剂检验杂质、除去杂质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若一种试剂既能检验所含杂质、又能除去杂质,则我们就称其为“高效试剂”。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为“高效试剂”(所加试剂均适量且忽略分离步骤)的是( ▲ )选项 主要成分 所含的杂质 “高效试剂”A HNO3 H2SO4 Ba(NO3)2B BaCl2 HCl BaCO3C CaCl2 HCl Ca(OH)2D MgCl2 MgSO4 BaCl2A.A B.B C.C D.D19.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 它们分别是 Na2CO3、BaCl2、HCl、H2SO4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 )A.HCl、BaCl2、Na2CO3、H2SO4 B.Na2CO3、BaCl2、H2SO4、HClC.H2SO4、HCl、Na2CO3、BaCl2 D.HCl、H2SO4、BaCl2、Na2CO320.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离子 中的几种,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取一份废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无变化;②另取一份废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分析上面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B.一定含有Cl-、K+,可能含有C.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Cl-、K+D.一定含有二、填空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6分)21.观察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电离出的相同离子是 ▲ ,剩余的阴离子称为 ▲ 。(2)写出H2SO4的酸根离子的符号: ▲ 。(3)硝酸、盐酸和硫酸都属于酸,原因是 ▲ 。2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自行车轮胎爆裂②鞭炮爆炸③泥浆水静置产生沉淀④铁钉生锈⑤霓虹灯发出有色光⑥从海水中晒出食盐⑦生物的呼吸作用⑧水结成冰 ⑨食物发霉23.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①稀硫酸 ②浓盐酸 ③浓硫酸 ④烧碱 ⑤熟石灰(1)具有挥发性的是 ▲ 。(2)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24.在科学实验中小明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絮状沉淀产生,至恰好完全反应。(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H ▲ (填“<”或“=”或“>”)7。(3)如图“●”“○”“△”表示烧杯内溶液中的不同离子,其中的“△”表示 ▲ 。25.如图甲所示为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如图乙所示为用稀盐酸除铁钉表面铁锈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实验,.若实验结果是试管①③中的铁钉不生锈,试管②中铁钉生锈,则可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 接触。(2)如图乙所示实验,若观察到试管中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生成,则此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除H+和Cl-外,还有 ▲ (不考虑H2O) 。26.“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用这一方法来完成对性质的研究。(1)【宏观现象】在烧杯中先装入少量的 粉末,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微观解释】我们可用如图的模型解释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则X代表的微粒为 ▲ 。(3)【符号表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拓展】下列物质能证明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是 ▲ 。A.金属锌 B.酚酗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27.现有4包白色粉末,编号为B、C、D,他们是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通过下列实验,一一加以鉴别。(1)确定B是硫酸铜,该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 ;(2)酚酞滴入A溶液中变红色,则A物质是 ▲ ;(3)将C、D鉴别出来,“?”代表的试剂是 ▲ 。28.向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氢氧化钾溶液变质程度为 ▲ (选填“部分变质” 或“全部变质”)。(2)请写出氢氧化钾变质的原理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C点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 (用化学式表示)。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29.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请根据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酸、碱都能与①反应,则①为 ▲ 类物质。(2)请写出一个酸与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和CO都是非金属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O却不能反应,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 ▲ 。30.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炭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1)为检验脱氧效果,小科利用一个软塑料瓶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 ▲ 现象,说明脱氧效果较好。这是从 ▲ (填“反应物消失”或“新物质生成”)的视角,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2)为确定其成分,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则黄色溶液b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 (填离子符号)。(3)通过实验,能确定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 (填化学式)。31.下列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思路二:将杂质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1)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2)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流程回答以下问题。步骤①后,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可以是 ▲ 。A.碳酸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32.现有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等可溶性杂质)。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会产生 ▲ 种沉淀。(3)步骤②和步骤④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 。(4)同学提出精盐中的 NaCl 比原来粗盐中的多,简要说明 ▲ 。解答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26分)33.(6分)图甲是黄铜材质的翻板自封防臭地漏(黄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锌),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利用水对底盖的压力来控制开合,有水时,自动开盖,迅速排水。无水时自动闭合,防臭防虫。(1)黄铜是铜锌合金,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耐腐蚀性属于 ▲ 性质。(2)为了探究制作地漏所用黄铜的等级,某兴趣小组取制作地漏的黄铜废料进行了实验检测:取样品20g,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98g时,不再有气体产生。通过计算并结合下表判断制作地漏的黄铜属于哪种等级?▲黄铜等级 低黄铜 中黄铜 高黄铜铜的质量分数 60%~80% 80%~90% 高于90%34.(10分)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科学兴趣小组想了解其是否变质及变质情况,探究如下:【项目一】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后,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出结论。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方案一 取该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酚酞 变红 没有变质乙同学指出方案一不合理,理由是 ▲ 。(2)【项目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丙同学设计方案二进行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方案二 ①先取该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溶液变浑浊 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方案二结论处填写的内容是: ▲ 。①处所选药品除氯化钡外,还可滴加 ▲ ,分析对应现象也能达成探究目的。(3)【项目三】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如何 该同学取瓶中固体按如下方案继续探究。通过计算,确定所取干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35.(10分)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充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生成CO2的质量为 ▲ (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25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作业检测九年级(科学学科)命题人:吴佳韦审核人:方倩日期:2025.09.25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Na-23Ba-137S-32C1-35.5Zn-65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某物理性质的是(▲)A.酒精用作燃料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2.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B.小苏打一焙制糕点C.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纯碱—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3.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这三种物质都属于碱。这是因为(▲)A.它们电离产生的唯一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B.它们的水溶液都呈碱性C.它们都含有氢、氧两种元素D.它们都能溶于水4.下列食物中酸性最强的是(▲)A.苹果pH=3.4B.葡萄pH=4.5C.荔枝pH=5.0D.西瓜pH=6.3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过滤粗盐水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D.稀释浓硫酸6.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B.将pH试纸浸在待测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颜色变化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D.测得该溶液的pH为3.4第1页共10页7.下列物质中属于氮肥的是(▲)A.KCIB.NH4NOC.Ca(H2PO4)2D.KNO38.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化学式俗名用途NaOH烧碱治疗胃酸过多Na2CO3纯碱干燥剂Ca(OH)2熟石灰检验二氧化碳CaCO3消石灰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A.AB.BC.CD.D9.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选择错误的是(▲)选项需鉴别的物质试剂或方法A铁粉、木炭粉用磁铁吸引B盐酸、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c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用燃着的木条D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水A.AB.BC.CD.D10.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AD锥形瓶MnO2ZnH2OHCI气体胶头滴管H202溶液稀H2S04浓H2S04石灰水A.AB.BC.CD.D11.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第2页共10页2025 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作业检测(九年级科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5 DDAAB 6——10 CBCBD11——15 BCDDD 16——20 ACCDC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6 分)21.(1)H ;酸根离子 (2)SO (3)在水中电离时,阳离子只有氢离子22.②④⑦⑨;①③⑤⑥⑧23.(1)②(2)③24.(1)3Ca(OH) +2FeCl =2Fe(OH) ↓+3CaCl (2)=(3)Cl 25.(1)氧气和水(或O 和H O) (2)Fe 26.(1)有气泡产生 (2)H O (3)Na CO +2HCl=2NaCl+H O+CO ↑(4)AC27.(1)溶液呈蓝色 (2)NaOH (3)AgNO 溶液28.(1)部分变质 (2)2KOH + CO = K CO + H O (3)KCl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29.(1)盐(2)CuO+2HCl = CuCl + H O(合理即可) (3)分子构成不同(或 CO 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O 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30.(1)软塑料瓶变瘪;反应物消失 (2)Fe 、H (3)Fe、C、Na CO 、Fe O 31.(1)硫酸镁(或 MgSO ) (2)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钠;BCD32.(1)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2)4(3)若颠倒,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4)除杂过程中,碳酸钠与氯化钡、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均生成氯化钠,使氯化钠质量增加四、解答题(共 26 分)33.(6 分)(1)化学(2 分)(2)(4 分)解:计算参加反应的稀硫酸溶质质量:98g×10%=9.8g设参加反应的 Zn 的质量为 xZn + H SO = ZnSO + H ↑65 98x 9.8g列比例式计算 x:65/98 = x/9.8g,x=6.5g计算铜的质量分数并判断等级:(20g-6.5g)/20g×100%=67.5%,属于低黄铜答:制作地漏的黄铜属于低黄铜。34.(10 分)(1)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2 分)(2)氢氧化钠部分变质(2 分);氯化钙(或硝酸钡、硝酸钙等合理答案,2 分)(3)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Na CO + BaCl = BaCO ↓ + 2NaCl106 197x 19.7g列比例式计算 x:106/197 = x/19.7g,x=10.6g计算质量分数:10.6g/21.2g×100%=50%答:所取干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50%。35.(10 分)(1)8.8g(2 分)(2)(4分)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Na CO + 2HCl = 2NaCl + H O + CO ↑106 44x 8.8g列比例式计算 x:106/44 = x/8.8g,x=21.2g计算样品中氯化钠质量:22.8g-21.2g=1.6g答:22.8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1.6g。(3)(4分)解:设反应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yNa CO + 2HCl = 2NaCl + H O + CO ↑117 44y 8.8g列比例式计算 y:117/44 = y/8.8g,y=23.4g计算反应后溶液中 NaCl 总质量:1.6g+23.4g=25.0g计算溶质质量分数:25.0g/200g×100%=12.5%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作业检测 答题卷.pdf 2025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作业检测.docx 2025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作业检测.pdf 九年级科学作业检测及解答.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