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彩云追月》 单元 五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教材分析 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根据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D宫调,4/4拍,慢速,二段体结构。 A段,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其乐句不完全对称,第一乐句为2小节,第二三乐句为4小节。第3-5和第7-9小节分别采用重复前小节曲调的写作手法,每小节开始处出现的切分节奏,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一浪高一浪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此段中配以“照着树林、照着山峰、照着小河水淙淙”等歌词,巧妙地运用童真的口吻描绘了月夜的幽静与美好。 B段,曲调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除保留切分节奏外,节奏变化也较第一段多,旋律更加婉转动人,是第一段音乐感情的延伸和发挥。核心素养 目标 1. 审美感知:感受《彩云追月》的月夜意境与切分节奏特点。 2. 艺术表现: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切分节奏。 3. 创意实践:尝试为歌曲设计简单肢体动作或伴奏节奏。 4. 文化理解:了解“鱼咬尾”传统音乐结构,增强民族音乐认同感。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 能用统一、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教师提示学生关于月亮的歌曲有《 弯弯的月亮》《 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温馨和团聚。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哪些歌曲或乐曲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讲授新课 发声练习:教师弹琴伴奏,做发声练习。 作者简介:任光(1900—1941),革命音乐家,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主要创作歌曲:《渔光曲》、《月光光》、《抗敌歌》、《别了皖南》等四十多首。还作有一系列的民族器乐合奏曲若干首。 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这首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创作于1935年,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欣赏演唱版的《彩云追月》: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并指导学生回答 情绪:活泼、优美、抒情 速度:慢速 节拍:4/4拍 教师指导学生边欣赏歌曲边在歌谱中找到切分节奏的典型节奏型。 乐理知识:切分节奏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改变常规的节奏规律,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和强调,而出现的节奏变化。 节奏练习:教师出示切分节奏练习指导学生打节奏,念歌词。 难点旋律练习:教师弹琴伴奏指导学生练唱难点旋律 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完整视唱旋律,注意纠错。 歌词练唱:教师指导学生练唱歌词。 11、歌曲分析:歌曲是二段体 A 段,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此段中配以“ 照着树林,照着山峰,照着小河水淙淙”等歌词,巧妙地运用童真的口吻描绘了月夜的幽静与美好。 B段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 令人遐想。 12、乐理知识: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武,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 13、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 14、教师播放伴奏音频,指挥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跟着老师用正确的发声方法练习。 学生听老师对作者进行介绍,识记关键信息。 学生欣赏视频,说一说你感觉到这首民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欣赏歌曲音频回答:歌曲的情绪、速度和节拍是怎样的? 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节奏型是什么?在什么位置? 学生了解切分节奏特点和强弱变化。 学生看屏幕上的节奏练习,自行练习并展示。 学生跟琴自己视唱旋律,注意切分节奏和换气记号的唱法。 学生跟着教师的伴奏,打着拍子完整视唱旋律。 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自己填词唱,注意休止符和切分节奏。 学生回答: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表现了什么? 学生在歌曲中找到鱼咬尾处,听老师讲解并识记。 13、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请说出你的感受。 14、学生跟着伴奏音频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合理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 为演唱歌曲做准备。 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 先欣赏民乐版的《彩云追月》给学生一个旋律上的完整印象。 欣赏歌曲版的感受歌曲的音乐要素 。 让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型 强化切分节奏印象。 难点节奏型练习,为演唱歌曲打基础。 难点旋律的练唱。 旋律准确性的练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乐曲的能力。 积累民族传统结构形式知识。 13、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想象力和创造力。 14、歌曲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检验。拓展延伸 《彩云追月》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乐曲,被许多音乐家们再度创作、传唱,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吧。 学生观看视频,并谈谈欣赏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的体会。 拓展听赏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学生们在余音缭绕中再次感受了音乐的魅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彩云追月》,我们说世界的也是民族的,我们中国的民乐现在已经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深受喜爱。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对本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板书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以“月亮歌曲”导入贴合学生认知,快速激发兴趣;通过“民乐版→演唱版”的聆听顺序,帮助学生建立旋律认知;切分节奏的专项练习,有效落实教学重点,多数学生能准确把握节奏。 2. 不足与挑战:二声部合唱仍存在难点,部分学生不愿唱低声部,导致声部和谐性欠佳;“鱼咬尾”结构的讲解偏理论,学生理解不够直观;创意实践环节(如动作/伴奏创编)未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度有限。 3. 改进方向:后续可设计“低声部挑战赛”,用小组竞赛鼓励学生尝试低声部;借助图谱直观展示“鱼咬尾”旋律衔接,增强理解;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分组创编,丰富实践形式,进一步落实创意实践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