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树恩高级中学高三年级9月月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C D B C C A
1.C
【知识点】弹力定义及产生条件
【详解】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故A错误;
B.汽车与桥面接触且相互挤压,都发生了弹性形变,故B错误;
C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面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C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初步应用
【详解】汽车正在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可知,汽车做减速运动,则时刻汽车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可知绳子拉力具有竖直向上分量和水平向右分量,则轻绳对小球的拉力斜向上偏右。
故选C。
3.B
【知识点】利用平衡推论求力大小或方向、牛顿第二定律的初步应用、超重和失重现象分析
【详解】A.在匀速阶段,电梯对人的作用力与人的重力等大反向,故A错误;
B.在加速阶段,人的加速度具有竖直向上的分量,所以人处于超重状态,故B正确;
C.在加速阶段,人具有水平方向的分加速度,此时人受到的摩擦力不为0;在匀速阶段,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人受到的摩擦力为0,故C错误;
D.在加速阶段,人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重力;在匀速阶段,电梯对人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4.D
【知识点】正交分解法解共点力平衡问题
【详解】AC.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一定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斜面B对木块A的作用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故AC错误;
BD.根据平衡条件可得A受摩擦力大小为,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5.C
【知识点】超重和失重现象分析、v-t图像反映的物理量
【详解】根据v-t图像可知,0~t3时间内乘客始终向上加速,乘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故选C。
6.D
【知识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不是通过这个实验直接得出的,故A错误;
B.该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
C.如果小车与水平面间没有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会停止,故C错误;
D.实验时,将小车由同一高度释放,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斜面体底端时的速度相等,这样才能保证在不同水平面的实验中,初始速度这一变量相同,从而探究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7.B
【知识点】惯性
【详解】A.足球在空中静止释放后能竖直下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不是惯性,故A错误;
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踢出去的足球质量不变,惯性不变,速度变化不影响惯性,故C错误;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足球被带到太空,质量不变,惯性不会消失,故D错误。
故选B。
8.C
【知识点】接触面间接连接
【详解】根据题意,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
对物体B有
联立解得
故选C。
9.C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问题
【详解】剪断细绳前,以B为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弹簧弹力为
剪断细绳瞬间,弹簧弹力保持不变,则物体B的受力不变,所以物体B加速度为0;以A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物体A加速度为
故选C。
10.A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问题
【详解】AB.撤去挡板前,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2mgsinθ,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图甲中A球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球所受合力为2mgsinθ,加速度为2gsinθ;故A正确B错误;
CD.图乙中杆的弹力突变为零,A、B球所受合力均为mgsinθ,加速度均为gsinθ,故CD错误。
故选A。
11.(1)AD
(2)AC
(3)0.80
(4) B C A
【知识点】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验证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实验
【详解】(1)AB.由于使用的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因此电源应使用的交流电,故A正确,B错误;
C.打点计时器可以记录打点时间间隔,不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故C错误;
D.分析纸带时需要测量点迹之间的距离,因此需要毫米刻度尺,故D正确。
故选AD。
(2)A.补偿小车所受的阻力时,小车后面应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小车一初速度后,小车可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故A正确;
B.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以便打出更多的点迹,故B错误;
C.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故C正确;
D.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D错误。
故选AC。
(3)由题可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根据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4)[1]由图可知,图线①有部分发生了弯曲,产生原因是随着重物质量的增加,不再满足重物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故选B。
[2]由图可知,图线②在小车没有受到外力时就产生了加速度,产生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
故选C。
[3]由图可知,图线③在小车受到一定外力时依然没有加速度,产生的原因是没有平衡阻力或平衡阻力不足。
故选A。
12.(1),
(2)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初步应用
【详解】(1)由题可知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内物块运动的位移大小
解得
由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解得
(2)对物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其中
联立解得
13.(1)
(2)3000N
【知识点】正交分解法解共点力平衡问题
【详解】(1)设绳子拉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对游客及其装备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
解得
(2)对快艇和游客及装备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
解得
14.(1)
(2)0.2m
【知识点】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问题
【详解】(1)根据加速度定义式
由乙图得煤块加速过程的加速度
对煤块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2)由乙图知,则共速前煤块的位移
由乙图可知,t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
则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
15.(1)3N
(2)4.5N
(3)4.5m
【知识点】有外力接触面光滑的板块模型
【详解】(1)要使木板向右运动需克服地面的摩擦力
(2)当物块和木板之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时,物块与木板会发生相对运动,物块的加速度
此时物块和木板仍然可以视作整体,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解得
(3)因为
物块与板发生了相对滑动;滑块的加速度为
据牛顿第二定律知木板的加速度为
力F撤去后,滑块将以原来的加速度继续加速,木板加速直到它们速度一样,此时木板的加速度为
设经的时间他们的速度相等,据速度时间规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木板的长度至少等于它们最大相对位移树恩高级中学高三年级9月月考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40分)
1.(本题4分)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面发生了弹性形变
B.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面发生了弹性形变
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2.(本题4分)汽车的密闭车厢顶部通过柔软轻绳悬挂一个小球,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某时刻起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不计空气对小球的作用力,则时刻小球与轻绳在车厢内的位置可能是(  )
A. B.
C. D.
3.(本题4分)为节能环保,电梯在没有人员时,其转动非常缓慢,当人员走上电梯时,通过红外感应电梯会加速运转,人员站在电梯上,随着电梯经历先加速后匀速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匀速阶段,电梯对人的作用力为零
B.在加速阶段,人处于超重状态
C.整个过程人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整个过程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变
4.(本题4分)如图,倾角为的斜面B固定在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A与B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木块A恰能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则木块A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A.因A能匀速下滑,所以摩擦力为零
B.A受摩擦力为
C.斜面B对木块A的作用力沿斜面向上
D.A受摩擦力大小为
5.(本题4分)一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上楼,0~t3时间内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t1~t2段图像为直线,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乘客处于失重状态 B.t1~t2时间内乘客处于平衡状态
C.t2~t3时间内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D.0~t3时间内乘客先超重后失重
6.(本题4分)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图,实验时,水平面上铺上不同的材料,将小车由斜面体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小车停止时距离斜面体底端的距离不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该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B.该实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如果小车与水平面间没有摩擦力,则小车最终会停止
D.实验时,将小车由同一高度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斜面体底端的速度相等
7.(本题4分)足球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空中静止释放后能竖直下落,是因为惯性的缘故
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飞行,是因为惯性的缘故
C.踢出去的足球速度在不断变化,惯性也在不断变化
D.足球若被带到太空,惯性将会消失
8.(本题4分)如图所示,A、B两物体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1kg和2kg。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运动,A、B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6N,则水平推力F的大小为(  )
A.F=2N B.F=4N C.F=9N D.F=12N
9.(本题4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是m和2m的两个物体A、B用一根轻质弹簧连接后再用细绳悬挂,稳定后将细绳剪断,则剪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是重力加速度)(  )
A.物体A加速度是0 B.物体B加速度是g
C.物体A加速度是3g D.物体B加速度是3g
10.(本题4分)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重力加速度为g。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为
B.图甲中A球的加速度为
C.图乙中AB两球间杆的作用力不为零
D.图乙中A球的加速度为零
二、实验题(共18分)
11.(本题18分)一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下列任务:
(1)实验中除用到天平(含砝码),还需要使用的有 (多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8V的交流电源 B.220V的交流电源 C.秒表 D.刻度尺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 (多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补偿小车所受的阻力时,小车后面应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B.可在滑轮和打点计时器之间的任意位置释放小车
C.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
D.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3)该小组同学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A、B、C、D、E、F、G为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实验得到的理想a-F图像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但由于实验误差影响,常出现如图丙所示的①、②、③三种情况。则图线①的产生原因是 ;图线②的产生原因是 ;图线③的产生原因是 ;(均填下列选项字母)
A.未平衡阻力
B.未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C.平衡阻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
三、解答题(共42分)
12.(本题8分)如图,质量的物块放置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时刻用大小、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在物块上,使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块在内运动的位移大小为,重力加速度取。求:
(1)物块在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及加速度大小;
(2)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3.(本题8分)如图所示,在游客身上系降落伞,疾驰的快艇通过轻绳拉着游客在空中飞行。某段时间内快艇在水中匀速直线运动,游客与快艇相对静止,已知伞下游客和装备总质量m=50kg(忽略伞和绳的重力),空气对伞的作用力大小为F=2500N,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斜向左上方,空气对游客的作用力可忽略。快艇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恒定阻力f=1500N,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该时间段内:
(1)绳上拉力FT的大小;
(2)快艇牵引力F牵的大小。
14.(本题10分)如图甲所示,工人用浅色传送带运送煤块,传送带倾角为,顺时针匀速转动,把一煤块(可视为质点)从底端A点运送到顶端B点,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求:
(1)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煤块在传送带留下的黑色划痕长度。
15.(本题16分)质量为的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的小滑块(其大小可忽略)放在木板上最右端,如图所示。木板与地面的摩擦因数为,木板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在木板右侧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取,并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同等条件下的滑动摩擦力,求以下问题:
(1)要使木板向右运动,至少多大;
(2)要使滑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至少多大;
(3)若拉力,且持续作用了的时间后撤去,则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滑块不滑出木板。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