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树恩高级中学高三年级9月月考
一、单选题
中老铁路于2021年12月3日建成通车。全线共计隧道168座,桥隧比87%,施工难度极大。这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标志性成果。如图为“昆明至万象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老铁路起(昆明)讫(万象)城市( )
A.主要地形类型相同
B.主要气候类型一样
C.农副产品种类相近
D.城市布局区位相似
2.影响中老铁路桥隧比高、施工难度大的主要
因素是( )
地形起伏 B.气候状况
C.基础设施 D.环境保护
3.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主要有助于老挝( )
A.承接中国产业转移 B.扩大农副产品出口
C.促进人口跨国迁移 D.提高居民文化素质
埃及正在建设长距离客货高速铁路网络。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列车经过了特殊设计。下图为“埃及高速铁路网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埃及高铁走向主要考虑( )
A.自然资源分布 B.水系延伸方向
C.城镇分布格局 D.地势高低状况
5.埃及高铁列车的特殊设计主要应对( )
A.高温与沙尘 B.冬雨与浓雾
C.飓风的侵扰 D.裂谷的扩张
6.埃及积极构建高速铁路网络,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D.增加环境人口容量
运城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奔腾而下的黄河将其环抱,使其自古就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并孕育了众多千年渡口。下图示意运城及周边区域山河形势及古渡群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古诗“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描述的是 ( )
A.龙门古渡 B.汾阴古渡 C.风陵古渡 D.茅津古渡
8.运城古渡群的形成,说明了古代运城 ( )
①文化丰富多元 ②对外贸易频繁 ③陆路交通不畅 ④渡口迁徙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年江苏省全面推进“水运江苏”建设,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转变。各大港口借此进入转型发展阶段。下图为江苏省主要河流、湖泊和京杭大运河分布图及江苏省主要内河航道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发展“水运江苏”的独特优势条件有( )
A.降水丰富,河湖的径流量丰富 B.港口众多,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
C.长江流经,黄金水道沟通东西 D.东部沿海,对外国际贸易往来便捷
10.“水运江苏”背景下,江苏省港口发展的方向是( )
A.全面使用新能源降低航道的污染程度 B.聚集临港产业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C.整合提升内河码头关停沿线老旧码头 D.重点建设深水海港群弱化河港作用
11.“水运江苏”建设的生态意义是( )
A.实现海江河、公铁水大联运 B.建成高效畅通的内河航道网
C.建设绿色低碳的水运物流网 D.推动沿江港口产业转型升级
20世纪90年代以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地。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景迈山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题目。
12. 农业社会时期,景迈山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 )
A. 生态经济 B. 规模经济C. 集聚经济 D. 轮作经济
13. 20世纪90年代,景迈山部分古茶林被改为现代茶园的主要原因是古树茶( )
A. 种植成本高 B. 生产加工难
C. 运输难度大 D. 市场需求小
14. 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 )
A. 生活方式传承 B. 珍稀茶树保护
C. 基础设施建设 D. 人居环境改善
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右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题目。
15. 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
A. 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 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 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 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16. 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
A. 风干海鱼 B. 晾晒衣物 C. 堆放薪柴 D. 圈养牲畜
17. 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
A. 林海 B. 冰川 C. 雪原 D. 极光
巴尔喀什湖为中亚大型湖泊、风景宜人,湖泊以乌泽那拉尔水道为界,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东西两部分,沿湖中小城市发展各具特色。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周边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题目。
18. 巴尔喀什湖沿湖城市大多分布于西部,主要取决于湖泊的( )
A. 面积大小 B. 形态特征 C. 容量多少 D. 水体性质
19. 奎甘市位于伊犁河入湖口,该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是( )
A. 畜牧业 B. 园艺业 C. 都市农业 D. 灌溉农业
20. 当前沿湖城市宜鼓励发展的产业是( )
A. 金属冶炼 B. 生态旅游 C. 船舶制造 D. 盐湖化工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下图为2021年由遥感影像解译转绘的安徽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题目。
21. 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 )
A. 从中间向四周降低
B. 从四周向中间降低
C. 从西北向东南降低
D. 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22. 住宅分散分布有利于( )
A. 交通出行 B. 防洪避险
C. 生活取水 D. 田间管理
23. 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 )
A. 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
B. 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
C. 规模经营的商品农业
D. 休闲观光的城郊农业
二、综合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2月27日,全球首条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航线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圳—珠海间试飞成功,大大缩短了两地间物流时间,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广州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无人机生产链,珠海以“双航展”的优势赢得更多落地试验主动权。
材料二:我国“低空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大、市场广,但也面临无人机低空飞行因受诸多因素影响而不稳定,如地面系统有待完善、遥控系统易受干扰等,需各方协作破解。下图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与深圳—珠海无人机航线示意图”。

(1)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低空经济”的区位条件。(6分)
(2)从飞行安全性角度,简析深圳—珠海航线成为全球首条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试飞航线的主要原因。(6分)
(3)请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我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意义。(6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太行山是我国著名山脉,在其东麓冲积扇形成了许多古都,如北京、燕下都、灵寿故城、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誉称为“古都长廊”。
材料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21世纪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京津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示意图。
(1) 简析太行山对东麓“古都长廊”形成的有利影响。(6分)
(2)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促进了产业转移,简析其对促进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作用。(6分)
(3)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说明北京对河北省辐射带动作用的体现。(6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江苏、安徽两省因区域内部差异,通常分为北、中、南三区域。下图为江苏、安徽两省略图。
材料二 为加强南北联系,安徽修建引江济淮工程,于2023年建成通水通航。
材料三 都市圈是以特大或大城市为中心,以一定距离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19年,国家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都市圈建设。
(1) 写出将安徽划分为北、中、南三区域参考的自然界线。(2分)
(2) 与安徽相比,从图示信息归纳江苏区域内部差异较小的主要条件。(4分)
(3) 从引江济淮三段工程的命名,分别解读“济巢”“沟通”“北送”所指的功能。(6分)
(4) 概述建设跨省的都市圈对江苏和安徽协同发展的作用。(6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