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学生版+答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学生版+答案版)

资源简介

2025年下学期衡山县第一次学情调查
八年级物理答题卡
考室号: 座位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
18、(1)
(2) (3) (4)
19、(1)
(2)
20、(1) (2)
(3)
四、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2025下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学情调查测试卷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以下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考试教室高度约为35m B.升旗仪式上唱完国歌约需46h
C.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m/s D.普通中学生身高大约160dm
2.小明坐车回家,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驶来的货车 B.路旁的建筑 C.小明的座椅 D.从身边超越的小轿车
3.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7m/s B.9m/s C.11m/s D.10m/s
4.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  )
A.与时间有关 B.与路程有关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5.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在测量中是可避免的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 D.不断地改进实验可以消除误差
6.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时间之比为5:6,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2:3 B.4:5 C.1:1 D.5:6
7.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停止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 人的耳朵出现耳鸣
8.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9.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震耳欲聋”这个成语指的是音调很高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音叉的振幅比乙音叉的大 D.甲、乙两个音叉发声的响度相同
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那么(  )
A.甲车的速度为8m/s B.10s时,甲、乙两车相距30 m
C.若乙、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则乙和丙所用时间之比为3:8 D.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
12.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上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体在2~4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4~6 s内该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5 m
C.该物体在4~6 s内的速度大于0~2 s内的速度 D.物体在0~6 s内的平均速度为3.75 m/s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3.下列两只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cm;停表的测量结果为 s。
14.小邹同学用佩戴的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为15min,15min=   h,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  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是   的。
15.某飞机做匀速直线飞行,在5min内飞了60km,则飞机的飞行速度为   km/h。飞机飞行600s的路程是  m。
16.好的音响,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来看,“扩音”使声音的___ 变大,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能较好地保持原声的_____;
17.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  停止,锣声消失。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声音传播需要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8.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19.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法。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响铃的声音   (选填“变大”或“变小”,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20.在学习了音调知识后,小明发现小提琴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影响。她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她找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所示。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5
C 钢 40 0.5
D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击鼓面,隔壁班同学也听到了鼓声是通过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发声的物体是鼓面。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21.在“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的红色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乘坐大巴车前往狼牙山参观学习。大巴车行驶途中,小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及速度表。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求大巴车从标志牌处到达狼牙山的最少时间;
(2)若大巴车以图乙的速度表显示的速度行驶,求大巴车行驶的路程;
(3)如图丙所示,该区间测速区域限速100km/h,若大巴车通过区间测速区域全程的时间为,请通过计算判断大巴车是否超速行驶。
22.2019年底,汉十高速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从十堰到武汉的旅行时间。高速铁路全线长大约450km。若一趟G6832列车上午10:40从十堰出发,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正常行驶时在当日13:10就能到达汉口。求:(1)这趟列车正常行驶时从十堰到汉口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此列车自身长度为200m,从十堰开往武汉时,中途要经过一座长约1000m的丹江口水库浪河大桥,若以80m/s速度匀速行驶通过,那么完全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3)某次正常行驶了一半路程时,由于事故原因停车15分钟,若途中停靠的车站时间不计,如果列车要准时到达汉口站,列车的速度应该提高到多少?2025下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学情调查测试卷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以下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C )
A.考试教室高度约为35m B.升旗仪式上唱完国歌约需46h
C.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m/s D.普通中学生身高大约160dm
2.小明坐车回家,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C )
A.迎面驶来的货车 B.路旁的建筑 C.小明的座椅 D.从身边超越的小轿车
3.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
A.7m/s B.9m/s C.11m/s D.10m/s
4.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 D )
A.与时间有关 B.与路程有关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5.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在测量中是可避免的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 D.不断地改进实验可以消除误差
6.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时间之比为5:6,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B )
A.2:3 B.4:5 C.1:1 D.5:6
7.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C )
A.钟停止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 人的耳朵出现耳鸣
8.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9.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 )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震耳欲聋”这个成语指的是音调很高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音叉的振幅比乙音叉的大 D.甲、乙两个音叉发声的响度相同
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那么( B )
A.甲车的速度为8m/s B.10s时,甲、乙两车相距30 m
C.若乙、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则乙和丙所用时间之比为3:8 D.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
12.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上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物体在2~4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4~6 s内该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5 m
C.该物体在4~6 s内的速度大于0~2 s内的速度 D.物体在0~6 s内的平均速度为3.75 m/s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3.下列两只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2.90 cm;停表的测量结果为 228.7 s。
14.小邹同学用佩戴的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为15min,15min= 0.25 h,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 静止 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是 运动  的。
15.某飞机做匀速直线飞行,在5min内飞了60km,则飞机的飞行速度为 720 km/h。飞机飞行600s的路程是120000 m。
16.好的音响,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来看,“扩音”使声音的_响度_ 变大,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能较好地保持原声的_音色__;
17.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振动 停止,锣声消失。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声音传播需要 介质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8.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V=S/t ,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刻度尺。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0.5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平均速度偏  大  (选填“大”或“小”)。
19.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转换 法。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响铃的声音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
20.在学习了音调知识后,小明发现小提琴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影响。她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她找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所示。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5
C 钢 40 0.5
D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为  CD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为  BC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击鼓面,隔壁班同学也听到了鼓声是通过声音的 音色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发声的物体是鼓面。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21.在“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的红色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乘坐大巴车前往狼牙山参观学习。大巴车行驶途中,小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及速度表。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求大巴车从标志牌处到达狼牙山的最少时间;
(2)若大巴车以图乙的速度表显示的速度行驶,求大巴车行驶的路程;
(3)如图丙所示,该区间测速区域限速100km/h,若大巴车通过区间测速区域全程的时间为,请通过计算判断大巴车是否超速行驶。
解:(1)t最少=s/v=108km/100km/h=1.08h
s‘=vt’=100km/h×40min=66.7km
V测=s测/t测=9.8km/6min=98km/h<100km/h 大巴车没有超速。
答:略
22.2019年底,汉十高速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从十堰到武汉的旅行时间。高速铁路全线长大约450km。若一趟G6832列车上午10:40从十堰出发,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正常行驶时在当日13:10就能到达汉口。求:(1)这趟列车正常行驶时从十堰到汉口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此列车自身长度为200m,从十堰开往武汉时,中途要经过一座长约1000m的丹江口水库浪河大桥,若以80m/s速度匀速行驶通过,那么完全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3)某次正常行驶了一半路程时,由于事故原因停车15分钟,若途中停靠的车站时间不计,如果列车要准时到达汉口站,列车的速度应该提高到多少?
解:(1)v=s/t=450km/2.5h=180km/h
t桥=(s桥+s车)/v桥=(1000m+200m)/(80m/s)=15s
因为t=t前+t停+t后 =s/(2v)+15min+s/(2v后) 即有:
2.5h=450km/(2×180km/h)+15min+50km/(2v后)
解得:v后=225km/h
答: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