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伤农夫之困也(节选)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诗中很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干旱、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即“天灾”。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第四节 自然灾害与生态保护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课前|知识梳理篇课堂|重难突破篇课后|高效提能篇课前|知识梳理篇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48~51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1.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环境[1]异常变 化引起的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事件或现象。异常变化2.自然灾害的分类(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 形成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偏少而造成[2]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称为干旱洪涝 [3]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不能被河湖和水库容纳,可能形成洪涝台风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常会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沙尘暴 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沙尘天气农作物减产连续性(2)地质灾害。(3)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地质灾害 形成地震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4]地面震动滑坡 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5]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 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地面震动岩体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6]地质 灾害等。(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7]季风气候显著,且位于[8]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9]广、发生频率[10]高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呈现显著的[11]地域差异。地质季风亚欧广高地域差异4.自然灾害防治(1)非工程性措施: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建立各级[12]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提高灾害应急处理、救援与求助、自救与互救、[13]灾后恢复能力。(2)工程性措施:采取修建滑坡防护工程等工程性防御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和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救灾物资灾后恢复二、保护生态环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51~53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1.我国地域广大,气候、地形差异显著,自然环境复杂,形成了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2.生态环境问题分类分类 形成原因 举例环境污染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过量的[14]污染物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引起[15]生态失衡或[16]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毁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物生态失衡自然资源枯竭3.生态治理措施(1)制度层面:我国坚持[17]节约资源和[18]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实施层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法律、工程技术、行政管理、宣传教育等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19]系统治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系统治理课堂|重难突破篇课堂|重难突破篇课后|高效提能篇课前|知识梳理篇[构建空间地图]读图1和图2,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地理要素。灾害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台风灾害 [1]东南沿海地区干旱灾害 [2]华北(或北方)地区洪涝灾害 南方地区:[3]长江中下游地区、[4]珠江中下游地区寒潮灾害 影响范围广,[5]北方地区受影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 [6]中西部山区,以[7]西南地区最集中地震灾害 西北、[8]西南地区,台湾及其附近海域东南沿海华北(或北方)长江珠江北方地区中西部西南西南[点拨重点难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原因及避灾措施自然灾害 主要影响地区 多发时间 成因 避灾措施干旱 分布广泛,华北地区最为集中 春季 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小,尤其是春季降水少;需水量大 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等洪涝 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 夏季 东部季风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 修建防洪大堤;向山坡等海拔较高处转移等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 夏、秋季节 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台风来临时,应及时躲避到房间内,关闭窗户寒潮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分布范围广 秋末、冬季、 初春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注意防寒保暖,添加衣物;农业做好保温防冻工作等沙尘暴 西北、华北地区 春季、秋末 西北、华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覆盖度低,冬、春季风力大 加强环境保护,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地震 西北、西南地区和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 西部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东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若条件允许,应有序撤离到室外的空旷地带;若条件不允许,应尽可能躲在墙角、卫生间等狭小地带,地震停止后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滑坡 云南、四川、西藏、陕西南部、甘肃南部等地区 夏、秋季节 山体破碎,山势陡峭,土质疏松,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暴雨或降水集中 当发生滑坡、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滑坡移动或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逃生泥石流 [随堂试题检测]知识点一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25年河北廊坊期中)据统计,202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26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偏多1个;其中9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多2个。据此完成第1~3题。1.台风属于( )A.地质灾害 B.海洋灾害C.气象灾害 D.生物灾害C2.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出现在( )A.春夏季 B.夏秋季C.秋冬季 D.冬春季3.台风来袭时,人们应当( )①提前储备物资 ②登高欣赏台风 ③减少外出活动 ④开窗通风散热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BC知识点二 保护生态环境 [地理实践力](2025年广东阳江期中)某校同学开展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下面四幅图是模拟各影响因素变化的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4.仔细观察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①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②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严重 ③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④土壤越松散,水土流失越严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C5.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A.采用削山填沟的工程B.用科技手段减小降水强度C.用水泥硬化裸露地表D.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D课后|高效提能篇课堂|重难突破篇课后|高效提能篇课前|知识梳理篇[基础练] (2025年河南信阳模拟)据统计,2024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 011.1亿元。下图为我国洪涝灾害程度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题。1.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程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不均匀,东部强 B.分布不均匀,北部强C.新疆为较严重地区 D.河南省为轻微地区A2.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较严重的原因可能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 ②夏季多暴雨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河流稀少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③B3.降低洪涝灾害危害程度的有效措施有( )①及时发布预报和预警 ②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③加强排水管网建设 ④围湖造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A (2025年四川乐山模拟)2025年2月8日11时50分许,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突发严重山体滑坡,造成重大损失。据初步研判,本次灾害因近期持续降雨及地质条件不稳定,造成高位山体滑坡转化为碎屑流,形成长约1.2千米的碎屑堆积体。下图为此次山体滑坡致灾情况图。据此完成第4~5题。4.此次滑坡的最主要诱因是( )A.地表崎岖 B.暴雨集中C.土质疏松 D.植被稀疏5.遭遇滑坡时,一般正确的做法有( )①迅速避让和撤离 ②优先抢救财物 ③及时报警求救 ④往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生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BD[培优练] (2025年河南安阳期中)2024年11月28日上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的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 046千米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锁边”工程全面“合龙”。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固沙生态屏障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8题。6.“锁边”工程环绕的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 B.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7.与东北地区的防护林相比,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种植的植物具备的显著特征是( )A.耐严寒 B.耐干旱C.耐潮湿 D.耐荫蔽CB8.该工程成功实施的意义有( )①有利于开采沙漠地下的石油资源 ②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稳定与平衡 ③改善沙漠边缘地带的自然环境 ④为其他沙漠地区生态治理提供防沙经验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C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暴雪、冰雪消融等引起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材料二 2025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提高同学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某校八年级开展了“观察寒潮天气,学会预防寒潮”的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天气预报,判断寒潮天气,记录寒潮到达前、到达时、到达后当地的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天气数据和特征,总结出寒潮的特点,并提出应对寒潮的措施。材料三 图甲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乙为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1)图中出现的主要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寒潮、台风、干旱和洪涝灾害。(2)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根据台风移动路径可推测我国夏季风的主要风向是东南风,台风、洪涝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寒潮台风东南东南风滑坡(3)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①位于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②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行为,使得地表植被减少。(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寒潮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①低温冻害影响农业生产;②影响道路交通;③影响人体健康;④动物觅食变得困难,导致动物大量死亡;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