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河流与湖泊 三课时 知识梳理课件(共96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粤教·粤人版八上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河流与湖泊 三课时 知识梳理课件(共96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粤教·粤人版八上地理

资源简介

(共96张PPT)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部的白帝山上。江陵即今湖北省荆州市,位于长江中游,两地被长江三峡隔开。长江三峡山谷陡峭,水流湍急,行船速度快。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第1课时 水系与水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7~39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水系和水文的基本概念
项目 水系 水文
定义 河流的[1]干流、大小支流及流域内湖泊等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脉络相通的 [2]水网系统,通常以干流命名,如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等 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
特征 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包括形态、长度、面积、流向、河道弯曲状况等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汛期与枯水期、结冰期、流速、水位等要素的[3]时空变化
干流
水网系统
时空
2.我国的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湖与内流湖、外流区与内流区
(1)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区别。
河流 定义 分布 水文特征 外流河 直接或间接流入 [4]海洋的河流 主要分布在[5]季风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河流流量[6]大,汛期较[7]长,含沙量[8]小,[9]无结冰期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流流量小,汛期较短,含沙量大,
[10]有结冰期
海洋
季风区





内流河 流入内陆湖泊或流入沙漠而消失的河流 主要分布在[11]非季风区 流量较小,流程较短,多为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黑河、疏勒河是我国主要的内流河,其中
[12]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非季风区
塔里木河
(2)外流湖与内流湖的区别。
湖泊 定义 分布
外流湖 湖水与[13]河流相通且最终流入海洋的湖泊 主要分布在[14]季风区
内流湖 湖水不能经由河流外泄入海的湖泊 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
河流
季风区
(3)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区别。
流域区 定义 占全国总面积比例 占全国河流总水量比例
外流区 [15]外流河和外流湖的流域 2/3 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
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脉东端—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此线以西、以北主要是内流区,以东、以南主要是外流区 内流区 [16]内流河和内流湖的流域 1/3 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外流河
内流河
(4)我国主要的外流河与内流河。
流域区 河流名称
外流区 [17]太平洋水系 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印度洋水系 怒江、雅鲁藏布江
北冰洋水系 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 西北地区 塔里木河、黑河、疏勒河
太平洋
3.湖泊概况
(1)湖泊的作用: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18]天然水 库,也是重要的[19]湿地生态系统。
(2)湖泊的数量及分布。
①我国有两万多个湖泊,西部以[20]青藏高原较为集中,多为咸水湖,其中[21]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
②东部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都是[22]淡水湖,其中著名的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天然水库
湿地
青藏高原
青海湖
淡水湖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构建空间地图]
(1)图中A、B、C、D是我国四条主要内河航道,其中汛期最长的是[1]B;结冰期最长的是[2]D;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3]A。(填字母)
(2)我国许多城市多沿江分布,其有利条件是[4]水运便利(列举一条即可)。图中序号代表重庆的是[5]④。
B
D
A
水运便利

[点拨重点难点]
1.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除东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河流 黑龙江、松花江 黄河、海河 长江、珠江
水量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区)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区,降水量大)
汛期 汛期较长(有春汛、夏汛) 汛期短(雨季短) 汛期长(雨季长)
含沙量 小(流经地区森林茂密) 大(流经地区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小(流域内植被覆盖好)
结冰期 长(纬度高,位于中温带、寒温带) 短(主要位于暖温带、中温带) 无(流经亚热带,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我国的河流
  (2025年江西鹰潭月考)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完成第1~3题。
1.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界线最接近(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1月0℃等温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
2.下列河流全部都属于外流河的是( )
A.长江、黄河、怒江、塔里木河
B.黑河、黄河、澜沧江、珠江
C.长江、珠江、怒江、额尔齐斯河
D.辽河、雅鲁藏布江、淮河、塔里木河
C
3.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大的内流河是额尔齐斯河
B.流量最大的河流是长江
C.纬度最高的河流是辽河
D.汛期最长的河流是淮河
B
知识点二 我国的湖泊
  (2024年河南驻马店期末)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每年承载数十万只候鸟来此越冬。图甲为鄱阳湖位置示意图,图乙为鄱阳湖及其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鄱阳湖水域面积最大的季节是( )
A.夏季 B.冬季
C.春季 D.秋季
5.近年来,前往鄱阳湖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说明( )
A.候鸟天敌减少 B.候鸟繁殖能力增强
C.湖泊面积增大 D.湖泊生态环境改善
A
D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基础练]
  (2024年新疆模拟)河流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除了提供生活和农业用水外,还具有航运、防洪、灌溉、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等功能。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途径,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据此完成第1~2题。
1.我国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夏季均进入丰水期,主要是因为( )
A.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
B.受纬度位置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
C.我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D.外流河受季风气候影响,内流河受夏季高温影响
D
2.我国河流众多,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额尔齐斯河
C.珠江 D.雅鲁藏布江
C
 [区域认知](2024年山东菏泽期末)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完成第3~5题。
3.下列关于图中省级行政区中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B.②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C.③河流在冬季有结冰期
D.④河流冬季不结冰
C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河流与上面省级行政区中的河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a B.②—b C.③—c D.④—d
D
A
[培优练]
  (2024年福建宁德期末)渭干河是新疆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之一,流域内新和、沙雅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为综合利用该河,当地先后修建了多座水电站。下图示意渭干河流域。据此完成第6~7题。
6.推测渭干河( )
A.河流含沙量较小 B.以降水补给为主
C.汛期出现在夏季 D.水位季节变化小
C
7.渭干河水电站的主要功能有( )
A.养殖与发电 B.航运与灌溉
C.防洪与航运 D.发电与灌溉
D
8.[人地协调观](2024年广西玉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青海湖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湖中的关键性物种湟鱼,指示性物种斑头雁、渔鸥、棕头鸥等,构成了“水—鱼—鸟”共生生态系统。湖区还有国际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易危物种黑颈鹤。为了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国家成立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右图为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青海湖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是我国最大的咸(淡/咸)水湖,入湖的河流属于内(内/外)流河。



(2)青海湖的湟鱼为了繁衍后代,每年4—8月逆流而上,游至入湖河流中完成产卵。湟鱼生长十分缓慢,约十年才能生长一斤,简述其生长缓慢的原因。
①湖水温度低(气温低),生长慢;②水下饵料少,食物资源匮乏。
(3)请你针对青海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存在的问题,为保护湖区生态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禁止捕猎野生动物;②禁止捕捞湟鱼;③修建湟鱼洄游通道;④提高人工繁育湟鱼幼苗技术;⑤规范旅游管理;⑥健全法律法规;⑦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等等。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第2课时 长江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40~43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长江与黄河源远流长,不仅塑造了富饶的[1]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2]淡水资源,发挥着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冲积平原
淡水
2.长江的概况
发源地 青藏高原[3]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
注入的海洋 注入[4]东海
干流流经的温度带 高原气候区和[5]亚热带
干流流经的干湿区 以[6]湿润区为主
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7]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
[8]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9]上海市
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10]青藏高原、云贵高原、[11]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支流和湖泊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等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
东海
亚热
湿润
青海
湖北
上海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流程和流域 全长6 300千米,长度居世界[12]第三;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总量近1万亿立方米
上游 从源头到湖北[13]宜昌:源头地区河流弯曲,流速缓慢,多湖泊、沼泽;流经[14]横断山脉时,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进入四川盆地后,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江面增宽,径流量增大
中游 从宜昌到江西[15]湖口:流速减缓,有众多支流汇入,河道蜿蜒曲折,湖泊星罗棋布,其中[16]荆江河道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下游 从湖口到入海口:水流平稳,江面[17]开阔
水文特征 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年径流量大,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18]没有结冰期
第三
宜昌
横断山脉
湖口
荆江
开阔
没有
3.长江的开发
(1)“水能宝库”。
①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水能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9]40%,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②我国在长江的干支流建成了龚嘴、二滩、白鹤滩、葛洲坝、[20]三峡等大型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40%
三峡
(2)“黄金水道”。
①长江有700多条通航河道,形成了纵横广阔的[21]水运网。
②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向的铁路干线及[22]京杭运河相交,既承东启西,又连南接北。
水运网
京杭
4.长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
(1)重要性: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
[23]生物基因宝库。
(2)治理措施。
①治理方针: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我国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24]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②全流域协作治理:在上游地区积极开展[25]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在中下游地区治理泥沙淤积、[26]洪]涝灾害和水污染等问题,同时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27]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实行重点水域十年禁渔。
生物基因
生态优先
水土流失
洪涝
自然保护区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构建空间地图]
读图,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地理要素。
发源地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
注入海洋 E.[1]东海
长度 全长6 300千米
主要支流和湖泊 a.[2]雅砻江、大渡河、岷江、b.[3]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c.[4]赣江、d.[5]洞庭湖、e.[6]鄱阳湖
上、中、下游划分 源头到[7]宜昌为上游,宜昌到[8]湖口为中游,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
干流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简称) 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东海
雅砻江
嘉陵江
赣江
洞庭
鄱阳
宜昌
湖口
[点拨重点难点]
1.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文特征 落差大,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 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多支流、湖泊 江阔水深,水流平稳,无结冰期,航运发达
问题 水土流失 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洪涝灾害、水污染等
治理措施 植树造林种草 裁弯取直、退田还湖 加固大堤、防治水污染等
2.长江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
(1)航运:长江自四川宜宾以下即可通行轮船,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为长江流域地区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2)灌溉:长江丰富的水资源为周围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发电: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4)其他:对于长江沿线水产养殖、旅游业等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长江的概况
  (2024年福建泉州模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下图示意长江三峡的位置。据此完成第1~3题。
1.“两岸连山”的“山”指( )
A.唐古拉山脉 B.巫山
C.雪峰山 D.横断山脉
2.“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分别反映三峡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流量小、流速快 B.有夏汛、含沙量大
C.流量小、有结冰期 D.有夏汛、流速快
B
D
3.根据郦道元对三峡风光的描述,三峡河段最适合发展( )
A.旅游 B.灌溉
C.航运 D.养殖
A
知识点二 长江的开发与保护
 (2025年广东阳江模拟)2024年9月26日,长江本地珍稀特有鱼类秋季增殖放流活动在四川宜宾举行。定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的具体举措。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本次增殖放流的活动地点位于长江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B
5.长江增殖放流活动的意义有( )
①恢复鱼类数量,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②引进新品种,促进渔业发展 ③补充了珍稀特有鱼类野外种群资源 ④维护长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6.为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监测地质灾害,防止土地沙化
C.制定法规,减少水体污染
D.关停所有工厂,发展生态旅游
C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基础练]
  (2025年云南昆明期末)2024年12月18日,扬州市正式揭晓2025年农历蛇年江豚主题生肖窗花。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的“晴雨表”。下图为长江江豚保护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长江( )
A.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
B.湖口以下河段,江阔水深
C.水源全部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D.是我国流量最大、流域最广、汛期最长的河流
B
2.长江江豚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长江( )
A.河源区 B.上中游
C.中下游 D.入海口
3.为保护长江江豚,应在保护区内( )
A.发展航运 B.治理水污染
C.围湖造田 D.建设水电站
C
B
  (2025年河南平顶山期中)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下图为洞庭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岳阳楼记》中描写的“吞长江”景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
A.长期干旱 B.突发地震
C.普降暴雨 D.寒潮频繁
C
5.为提高洞庭湖“吞长江”的调蓄能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防治污染,提升湖水水质 ②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③退耕还湖,增加湖区面积 ④周边绿化,保持水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培优练]
  (2024年北京西城区期末)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图甲为长江流域图,图乙为唐诗节选及注解图。据此完成第6~8题。
6.诗句中描述的长江河段和河流特征分别是( )
A.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B.中游;由山区流入平原,流速渐缓
C.下游;江宽水阔,水流缓慢
D.入海口;河汊纵横,泥沙堆积成洲
B
7.长江干流在四川省宜宾市以下被称为“黄金水道”,其航运价值大的自然原因有( )
①支流多,流程长,径流量大 ②中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 ③河水终年不冻,四季可通航 ④城市和人口集中,对航运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8.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图中a、b、c、d河段,下列发展措施合理的是( )
A.a—筑路搭桥,建大型水电站
B.b—改造河道,发展航运
C.c—疏通河道,加强防洪能力
D.d—减少人口,限制农耕
C
9.(2024年广东佛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河段上,是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截至2024年3月底,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超1 200亿千瓦时。该水电站地处深“V”形峡谷,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材料二 白鹤滩水电站与长江干流三峡、葛洲坝、乌东德等水电站共同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截至目前,该走廊累计发电超3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9.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4亿吨,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材料三 右图为长江流域图。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流,注入东海。
(2)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长江上(上/中/下)游,主要利用水能发电,正常年份发电最大的季节是夏季。
唐古拉



(3)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简述白鹤滩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简述建设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重要意义。
①位于横断山区,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
①缓解东部地区用电紧张问题;②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③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等等。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第3课时 黄河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43~46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黄河的概况
发源地 青藏高原[1]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的海洋 流入[2]渤海
干流流经的温度带 高原气候区、暖温带、中温带
干流流经的干湿区 干旱区、半干旱区、[3]半湿润区
干流流经的省级 行政区域 青海省、[4]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5]山东省
巴颜喀拉
渤海
半湿润
四川
山东
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6]黄土高原、[7]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流程和流域 全长5 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8]二长河
河段 特征 上游 从源头到内蒙古[9]河口:源头地区湖泊众多,河流曲折;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黄河水流湍急,10水能资源丰富;进入黄土高原后,黄河蜿蜒北行,泥沙沉积,塑造了11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中游 从河口至河南12桃花峪:有众多支流汇入,径流量增大,13含沙量急剧上升
下游 从桃花峪到入海口: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14地上河”
水文特征 有明显的汛期和结冰期,含沙量15大,在初春、初冬时节自较低纬向较高纬流动的河段常出现16凌汛现象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河口
水能

宁夏平原
桃花峪
含沙量
地上河

凌汛
2.黄河的贡献
(1)黄河中下游地区是17中华民族的诞生地之一,浩浩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2)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地形区。
(3)黄河为流域内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形成了大面积的灌溉农业区。
(4)黄河上游峡谷众多,水能资源丰富,在刘家峡一带已经实现了梯级开发,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5)提供旅游资源。
中华民族
3.黄河的生态问题与综合治理
河段 生态问题 治理措施
上游 植被破坏、草地退化、荒漠化 加强[18]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 [19]水土流失严重 开展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20]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同时修建大型水利枢纽[21]调水调沙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梯田
调水调沙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构建空间地图]
读图,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地理要素。
发源地 [1]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海洋 ①[2]渤海
长度 全长5 464千米
主要支流 a.[3]湟水、汾河、b.[4]渭河
上、中、下游划分 从源头到[5]河口为上游,河口到[6]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
水利枢纽 青铜峡、三盛公、A.[7]万家寨、三门峡、B.[8]小浪底
干流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简称)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巴颜喀拉
渤海
湟水
渭河
河口
桃花峪
万家寨
小浪底
[点拨重点难点]
1.黄河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
河段 存在问题 治理措施
上游 土地荒漠化 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凌汛(宁夏、内蒙古河段) 炸冰泄洪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下游 “地上河”、洪水灾害 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凌汛(山东河段) 炸冰泄洪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危害与治理
(1)成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汇入黄河 河床逐渐抬高 黄河成为“地上河”。
(2)危害:河床高出地面,人们被迫筑堤束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暴雨季节,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成为一大忧患。
(3)综合治理:在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修建大型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下游地区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黄河的概况
 (2025年广东江门期末)2024年9月12日,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下图为黄河流域及其流域部分水文观测站位置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黄河注入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A
2.图中水文观测站含沙量最大的是( )
A.兰州站 B.头道拐站 C.潼关站 D.利津站
3.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主要原因是( )
A.下游沿岸农业灌溉用水多
B.冬春季节多凌汛灾害
C.纬度高,雨季短,年降水量少
D.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C
D
知识点二 黄河的开发与保护
  (2024年河南南阳期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有( )
①河流航运价值高 ②能源资源丰富 
③森林资源丰富 ④文化根基深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资源减少
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
6.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流域内各省级行政区应依法( )
A.协调分配,节约利用
B.加固大堤,疏通河道
C.沿途建坝,蓄水截流
D.开凿引渠,先占先用
D
A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基础练]
  (2024年山西临汾期末)壶口瀑布波涛汹涌激荡民族之音、勇往直前彰显中华气节,光辉夺目、熠熠生辉,被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每年的4—10月壶口瀑布迎来旅游旺季。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壶口瀑布位于黄河的( )
A.河口河段 B.下游河段
C.中游河段 D.上游河段
2.壶口瀑布每年的4—10月迎来旅游旺季,其自然原因是( )
A.景区基础设施完善,道路交通极为畅通
B.期间节假日多,旅游时间较为充足
C.融水、降水多,黄河水量大,瀑布气势磅礴
D.气温相对较高,适合长时间外出旅游
C
C
3.与中游地区相比,黄河下游( )
A.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
B.地势平坦,水流速度快
C.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
D.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D
  [人地协调观](2024年贵州贵阳期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黄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下图示意黄河干流沿途的河水含沙量变化。据此完成第4~6题。
4.黄河中游含沙量最大的季节一般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由水文站观测的含沙量可知,从河口到陕州河段河流含沙量最大,原因是( )
A.黄河冬季有结冰期
B.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C.流经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D.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河流流量大
B
B
6.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发展航运 B.严禁捕捞
C.陡坡开垦 D.植树造林
D
[培优练]
  (2025年海南儋州期中)2025年初,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团队深入长江和黄河上游多个生态功能区及重点县域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旨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下图为长江与黄河流域概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9题。
7.长江和黄河的上游地区水电站众多,主要原因有( )
①植被覆盖率高 ②地处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③河流含沙量小 ④河流径流量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8.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导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草地退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污染
9.下列关于长江和黄河的上游地区生态恢复与保护措施,正确的有( )
①黄河上游大规模进行房地产开发,增加经济收入 ②长江上游修建密集的水电站 ③黄河上游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④长江上游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D
10.[人地协调观](2025年山东济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填山脉),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桃花峪。
(2)黄河流域水电站多分布在阶梯交界处,这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建成后,其下游地区水位季节变化减小,泥沙含量减少。
巴颜喀拉山脉
桃花峪
阶梯交界
落差
减小
减少
(3)黄河在流经A地形区后,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形成“地上河”。据此完成下面框图。
A.流速减缓 B.泥沙淤积 C.水土流失加剧 D.含沙量加大 
E.地势低平
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
C
D
E
A
B
(4)为减轻“地上河”的泥沙淤积,降低洪涝隐患,请从减少入河泥沙量和增加下游水量两个方面简析在黄河中上游应采取的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用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