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5学年8年级科学9月月考卷(无答案+答题卷 第1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5学年8年级科学9月月考卷(无答案+答题卷 第1章)

资源简介

2025学年实验初中8年级科学月考
答 题 卷
一、单项选择题(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 ; ;
17、 ; ; ;
18、 ; ;
19、 ; ; ; ;
20、 ; ; ;
21、 ; ; ; ;
22、(1) ;(2) ;
三、实验探究题(5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23、(1) ;
(2) ;
(3) ;
24、(1) ;(2) ;(3) ;
(4) ;
25、(1) ;(2) ;(3) ;
26、(1) ;(2) ;
(3) ;
27、(1) ;(2) ; ;(3) ;
四、简答题(4小题,作图题每题2分,31题每空2分)
28.图中,钟面的指针是9点,请画出指针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9.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三角形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30.如图所示,一束阳光经窗玻璃反射进入眼睛,请画出图中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1) ;
(2) ;
(3) ;
(4) 。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025学年实验初中8年级科学9月月考卷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暂停匆匆的解题,平复急躁的思绪,欣赏下怡人的春色吧,鲜花在向你微笑,鸟儿说:“你一定行!”想要收到鲜花和鸟儿的祝福,用到的感觉分别是 ( )
A.视觉和触觉 B.视觉和嗅觉
C.触觉和嗅觉 D.视觉和听觉
2.如图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机器人 “说话” 是高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105千米/秒
3.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小新参加了百花园的花展,在百花园中小新不仅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鲜花,同时还闻到了各种花的独特清香,也品尝了甜甜的百花园牌花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新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来到百花园中,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C.百花园牌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
4.如图所示是宁波网红景点的照片,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红杉树的树影 B.日湖中的锦鲤
C.广场里的灯光秀 D.红杉林的倒影
5.近几年来近视成为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远处物体成像的部位及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角 膜 B.视网膜、视觉中枢
C.晶状体、视网膜 D.瞳 孔、视网膜
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7.如图是某地颇具特色的“音乐公路”。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每个凹槽的间距不同,汽车驶过时会改变槽内空气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
B.巨大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呈红色,这是由于它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引起的
9、皮鞋擦过鞋油后,再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会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A. 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 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的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 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 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10.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下列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将背景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B.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往碗中加水,是为了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D.将凹透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是为了模拟近视的矫正方法
11.为了研究蚂蚁的结构,小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观察时,蚂蚁应位于放大镜的二倍焦距之外
C.可以用光屏承接蚂蚁经放大镜后成的像
D.图中将放大镜适当地靠近蚂蚁,成的像将变小
12.在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如图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D.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13.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所示)。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仅移动玻璃板,要使像移到烧杯中,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如图所示,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面镜时像变大
C.平面镜倾斜放置,便于从顾客脚部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顾客眼睛
D.由于平面镜较小,故人在镜中不能成完整的像
1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生活处处有物理,如图,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晚上开车时,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    反射(选填“漫”或“镜面”),当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    (选填“干燥”或“潮湿”)的路面更暗。
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它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40m/s(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这种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入射角等于 。
19.东阳独具特色的板凳龙是由一节节的板凳钻孔连接而成的,伴随着敲锣打鼓声,热闹非凡。观赏时听到的锣声是通过锣   产生的,当声音进入人耳,声波会撞击   (填图中序号)处产生振动,进入内耳后,通过   (填图中序号)将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人体的   ,形成听觉。
20.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向下拨动钢尺,可以听到钢尺发出声音,声音是 (选填“整把钢尺”或“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而发出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
(3)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目的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 的关系;
21.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所示,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 Display),简称HUD,是为了提高安全性而研发的。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使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成像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的车速、油耗等信息。
(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2)某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
(3)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4)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 (选填“厚度”或“透明度”)。
22.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其原理如下: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有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膜,经过凸透镜照射下面的硅片,会使硅片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会出现相应的电路图案。
(1)紫外线属于 (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下列关于光刻机工作过程中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硅片上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C.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D.缩图透镜为凸透镜,对入射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
23.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照相机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学习原理、制作
简易照相机、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学习】(1)制作模型前、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知道物距(u),像距(v)
应该满足f【制作】(2)小组同学利用A4卡纸、半透明纸和凸透镜制作出简易相机模型,组内同
学进行测试时,发现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有时模糊、小组讨论该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
请你指出该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 。
【评价】(3)评价量表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
组设计的量规,将表格补充完整。
自制照相机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功能完善 ①能调节像距, 成像清晰 ②不能调节像距, 成像清晰 ③  不能调节像距, 成像模糊                         
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能成像 结构较完整,能成像 结构不完整,不能成像
外形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且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较美观 无固定的外形,不美观
【改进】(4)小组同学根据“功能完善”评价指标,认为照相机模型存在功能上的缺陷,
组内同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
24.如图是小科“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透明玻璃板竖立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
(1)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需在(填“较暗”、“较亮”) 环境中实验;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科学方法是: ;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在摆放透明玻璃板的过程中,小科不小心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像的位置是否变化并说明理由: 。
25.小明学了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①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选填 “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上述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一个推测:表面   的材料隔音性能较好。(选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
26.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增大激光笔与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的现象,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27.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至某一位置,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
(3)实验时,飞来了一只苍蝇停在了透镜上,遮住了一部分透镜,则光屏上的像是 (填字母)。
A.苍蝇放大的像 B.苍蝇缩小的像
C.蜡烛的像,但一部分没了 D.整支蜡烛的像,稍微变暗了些
四、综合题(第28、29、30题各2分,第30题8分,共14分)
28.图中,钟面的指针是9点,请画出指针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9.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三角形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30.如图所示,一束阳光经窗玻璃反射进入眼睛,请画出图中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31.三棱镜是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金用红光以一定角度斜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如图1所示。改变斜射角度,光路如图2、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2或3可知,当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
(2)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
(3)了解了小金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金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金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
(4)小金还利用三棱镜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得到红上紫下的彩色光带。为什么是红上紫下而不是紫上红下排列?小金经过思考,发现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造成的。从相同角度斜射入玻璃时, (选填“红光”或“紫光”)的折射角会更大一些。
科学试题·2
【K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