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9月高二上学期政治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培根曾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蜜蜂酿蜜”的哲学寓意是( )
A.只有感性认识是正确的,因为它来源于实践
B.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因为它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反映
D.将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2.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①反映了人类诞生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②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③彰显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④凝结了世界各国不断追求现代化的共同梦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对下图漫画《没了》(作者:宋旭升)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
①客观条件会制约人们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
②坚持以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制定政策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年来,腾冲市积极打造一批市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基地与路线。研学旅行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融合书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腾冲市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原因在于其( )
①作为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检验和拓展课堂知识
②作为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有效途径
③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④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寓教于游自古是备受推崇的教育手段,研学能让孩子走出教室,通过实践体验达到“知行合一”。近几年研学活动受热捧,红色研学、科技研学、乡村研学 研学主题更为丰富,研学范围更为广阔。然而,随着研学市场的日益扩大,也出现了一些良莠不齐、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的问题。针对研学游存在的问题,政府应( )
①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②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消除市场调节的弊端
③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研学市场的健康发展 ④科学实施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论语》中富有哲理的一句,它简洁而深刻地传达了一种智慧和人生态度。告诫我们不要随意猜测,不要绝对肯定,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我中心。这四个“毋”,如同四道箴言,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成就未来。这表明(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思
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需要哲学的智慧
③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科学的理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国古代素有“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建城思想,但在二里头遗址的前期考古中却未能找到城墙。2024年,在与其隔河相望的古城村,新发现一道夯土墙,专家推测其极可能是人们苦苦寻找60余年的二里头都邑城墙,这为研究夏商时期都城建设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一发现表明( )
①复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不能正确指导实践
③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是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因
④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5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该法强化了代表履职要求:明确代表应以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己任,做到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可见,新修订的代表法( )
①进一步规范了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 ②是符合广大人民意志的一项基本法律
③使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得以确立 ④要求人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为人民代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于2025年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将成熟做法固定为法律制度,把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由党中央提出规划建议、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公布实施的制度安排等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立法的重要思路。这一立法思路( )
①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科学编制国家发展规划
②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法律的程序和内容
③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有利于民主立法,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为推进绿色转型,某石化集团改进石油炼化装置,捕集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其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再通过系统管廊进入下游装置,用于制造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光伏膜材料等,形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材料”负碳产业链。二氧化碳变身新能源原材料佐证了( )
①科技创新往往会改变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
②人类需求的多变性决定事物价值的多样性
③实践水平的提升能够实现事物价值的增值
④把握联系多样性有利于促进垃圾变废为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截至2025年7月,全国多个省市正式实施《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这些条例普遍将数据要素确权、数字资产交易纳入法律框架,旨在规范数字经济发展秩序、激发创新活力。从哲学角度看,为数字经济立法是因为(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应数字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上层建筑变革为数字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预见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数字治理理念的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5年4月,我国科研团队在《科学》发表研究,通过直接颅内记录发现:人类丘脑高阶核团(板内核、内侧核团)通过θ波相位驱动前额叶皮层活动,扮演意识感知的“门控”角色,其活动早于皮层区域。这一发现佐证了( )
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丘脑在意识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5年2月,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报告会走进首都师范大学。来自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宣讲团的教师深情讲述育人故事,诠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宣讲团还分赴全国11地开展巡回宣讲。该巡回宣讲活动的开展表明( )
①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培育新时代好教师的根本途径
②先进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功能
③弘扬教育家精神能够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④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能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③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微不足道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工业尾气“变”身鱼饲料,地沟油“变”为飞机燃料,秸秆“变”成了薄膜……让这一切看似不可能成为可能的就是生物制造。目前,由于受到技术成熟度、商业化应用等因素影响,生物制造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速较快,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这说明(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
②抓住矛盾双方转化的机会可以实现变废为宝的转变
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
④新出现的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受传统年画、蓝印花布等濡染,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的农民拿起了画笔。锅碗瓢盆、捕鱼种地……水乡农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跃然于画纸之上。如今,农民画已成为嘉兴秀洲的一张文化金名片。这表明( )
A.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
B.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精神财富
C.人民群众具有的无限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D.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二、主观题(共52分)
17.(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有着奔月的梦想。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个梦想无法成为现实,月球在我们眼里始终蒙着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利用现代科技,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2004年3月1日,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07年10月,我们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号”,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12月2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意味着人类将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物质含量、地质演化历史,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
未来,我们还将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
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18.(本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发展中,黄河文化以其强大的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根源性、连续性、正统性、包容性、统一性、创新性等独特的文化特色,奠定了其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主导和引领地位。黄河培育了中华民族万姓同根、万宗同源的民族心理,大一统、大融合、大团结的主流观念,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思想主轴与精神载体。
近年来,沿黄各省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深入挖掘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旅项目、特色文创产品和特色景观体系,打造黄河风情旅游带和文化体验廊道,并以此为基础实施黄河文化“文旅十产业”的融合发展战略,推动黄河文化融入我国产业发展新格局。
结合材料,分析沿黄各省区在推动黄河文化发展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19.(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 在中国所有的石窟寺里,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的麦积山石窟保有的泥质塑像年代顺序最久远、最完整,绘塑技艺十分高超,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历经千年沧桑,麦积山石窟的保护面临挑战。特别是林区多雨潮湿的气候给石窟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塑像和壁画容易出现空鼓、开裂、脱色等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部门系统梳理各个洞窟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加固、修复、渗水治理和生物防治等保护措施,古老的麦积山石窟转危为安。当前,石窟保护也从最初的抢救性保护转入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保护。人们在继承传统修复工艺的同时,将更多新技术、新材料融入保护、监测中,如借助计算机、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推动麦积山石窟更好地“走出去”“活起来”,打造出自主IP“云上麦积”,为游客提供全景漫游参观洞窟的线上平台。
材料二 2024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电视剧展播活动重点剧目《日光之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该剧主要讲述以索朗为代表的六位年轻人在西藏这片热土上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从2021年10月开始,《日光之城》主创团队四上高原走访采风,走遍了拉萨的三区五县,采访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士上百人,采访笔记超过100万字。在各制作部门开拍前,该剧的编剧团队向西藏话剧团的资深编剧求教,了解藏族人民的语言习惯以及方言谚语,对台词进行逐字逐句的精修调整:工作人员及演员从海拔3650米的拉萨,一路升高到岗巴县5200米的最高点进行拍摄。该剧凭借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切的人情温暖以及鲜明独特的地域风情吸引观众,以真诚的创作态度真实呈现西藏的新时代风貌,将西藏青年积极向上、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艺术形象传递至观众面前,展现出更加开放、包容、自信、发展的新时代西藏形象。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说明有关部门是如何保护麦积山石窟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日光之城》主创团队开展走访采风活动的意义。
20.(本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他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袁隆平曾经说,“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梦想成真,他70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毕其一生,专注田畴,为“稻椠谋”,为民生计。
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相关知识,分析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B A C B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D C B
17.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人类将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物质含量、地质演化历史,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月球的认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到嫦娥一号、三号、四号、五号的圆满成功,再到未来的嫦娥六号、七号等,人们始终在探索中前进。
③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推进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8.①沿黄各省区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②沿黄各省区发挥主观能动性,实施黄河文化“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战略,推动黄河文化融入我国产业发展新格局;③沿黄各省区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9.(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有关部门分析不同洞窟保护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向综合保护转变,将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麦积山石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该剧主创团队通过开展走访采风活动,深入基层,获得了大量创作素材,为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该剧主创团队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剧本,确保剧中相关内容真实地反映西藏文化特征。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该剧主创团队通过实践创作出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20.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袁隆平院士为了研发杂交水稻,孜孜以求,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袁隆平院士时刻牵挂同胞的饥饿之苦,潜心研究高产水稻。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袁隆平院士立下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指引着他为了实现梦想,不懈奋斗。④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袁隆平院士始终劳作在田间地头,刻苦攻关,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⑤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