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教育集团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教育集团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秋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 lì b o(2分)(2)润犷(2分)
2①新翻的泥土的气息②混着青草味儿③还有各种花的香④秋风萧瑟⑤枯藤老树昏鸦⑥古道西风瘦马⑦杨花落尽子规啼⑧闻道龙标过五溪(8分)
3示例:节气:惊蛰
含义: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动物
诗意描绘:远方传来轰隆隆的雷鸣,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他们睁开惺松睡眼,敞开怀抱迎接崭新的季节(4分)
示例:这是夏天的一个晴日,朵朵白云在这无垠的幕布上轻轻舞动。有的如棉花糖般柔软蓬松,有的似羽毛般轻盈飘逸,有的则像山峰般巍峨耸立,朵朵白云形态各异。阳光穿透云层,洒下缕缕金光,与白云相映成趣,为天空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3分)
示例:"逃脱""融入""守护"这几个词要重读,因为这几个词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夏天到来时苹果花为孕育果实而甘于奉献的精神,还能体会到夏天到来时作者的欣喜之情。"羞红"和"膨胀"应重读,因为这两个词表现出夏果在孕育过程中的生动情态。(4分)
6①春意初露②暮春四月③春意最浓/春意最浓,花事也最盛(3分)
7A(2分)
8①结构上,总结全文。收束前文对北京春天景色的描写,将对自然之春的描绘引向对人们生活的激励,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内容上,升华主题。点明人们盼春、迎春、惜春的原因是春天激励人们奋斗与创造,体现了春天对人们的激励作用,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4分)
9示例:本文可以作为朱自清《春》的拓展阅读篇目。理由:从主题方面来看,两篇文章都聚焦于春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珍视。这种主题上的相似性使得两篇文章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读者在读完《春》之后,可以通过阅读《春天的节奏》,进一步加深对春天的了解和感受,从而拓宽阅读视野,丰富阅读体验。(4分)
10①用从父母那要来的钱到小贩那买②用父亲的棒冰票换③坐在竹椅上慢慢舀着吃④如今(4分)
11. (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炎炎夏日午后的寂静比作饱胀的浆果,将小贩的叫卖声和孩子们买棒冰时的声音比作浆果炸裂的声音,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棒冰时欢腾热闹的场景,以及他们给夏日带来的生机。(3分)
2)"舔""举""嘬""咬""捂"五个动词的连续使用,写出孩子们在一支棒冰的不同情态,表现出孩子们一起吃冰的快乐感,富有情趣。(3分)
12.不同意。"冰镇的夏天"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夏天以"冰镇"的特点,更突出冰给夏天带来的独特感受,引发读者对夏天与冰相关美好记忆的联想,比"夏天的冰"更具韵味和吸引力。(4分)
13.B
14.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15.特点:神态描写细腻,与诸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1分)。性格:沉静镇定、临危不乱(1分)。(合理即可)
16. 从【甲】文可以看出谢安重视家庭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2分)。从【乙】文可以看出谢安在遇到风浪时处变不惊的名世风度,有雅量(2分)。谢安良好的教育方式和个人的雅量影响着子侄们,促使他们成才(1分)。
参考译文:
【乙】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浓,只是吟诗长啸,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立不安。谢安这才从容地说:"既然这样,还是回去吧!"众人立即响应他的提议,掉头返回。从这件事中,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17. 相同点:两首诗的尾联都使用了"雁"这一意象,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分)。不同点:韦庄的诗通过"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两句表达了诗人因战乱无法传递家书的无奈和愁苦(1分),而王湾的诗则通过"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期盼(1分)。
18.(1)回忆性散文(散文) 十 《旧事重提》
(2)BC2025年秋期桐柏县方树泉中学教育集团第一次学情检测
七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季之景不同,美的感受各异。七年级(1)班拟开展"寻四季之美,感四季芳华"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活动任务。
【活动一:寻四季美景】
下面是小语搜集的一段关于“四季美景”的资料,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你帮他判断。(共4分)
四时之景美不胜收。春天,有朗① (闰润)起来的山,有软绵绵的草,有粉红的桃花,有呼朋引伴的鸟儿······果园里花团锦簇的,好不热闹;夏天,有铺满了河面的荷叶,有争先恐后地生长着的杂草,有怒放着的五彩缤纷的花朵,整个世界变得热烈而粗② (旷犷);秋天,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冬天,雨好似化了妆,变成了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山上的那点儿薄雪在夕阳的映照下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啊,真让人爱恋不已!
(1)资料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莅 ( ) 临 薄 ( )雪
资料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活动二:写美景佳句】
2.风花雪月,为我们描绘了或清新、或凄美、或伤感的意境。"寻教材中的美景佳句"竞答活动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请把下面空缺的句子写在横线上。(8分)小宇:"风里带来些① ② ③ ”
(《春》),朱自清带给我们嗅觉上的清新之感。
小慧:“④ ,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小凯:"⑤ ,小桥流水人家, ⑥"(《入净沙,秋思》),马致远以苍凉萧索的气氛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孤寂悲苦。
小德:暮春时节,"⑦ 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感慨友人迁谪之远。
小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带我们领略别样冬景。
【活动三:探节气文化】
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呼吸,诗意地总结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请你参照示例,从春天的节气中任选其一。完成书签内容的填写。(4分)
节气:立夏 含义:夏之伊始,预示着万物进入旺盛生长的阶段 诗意描绘:立夏时节,满塘含苞待放的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活动四:绘美景美物】
4.下图是小语拍摄到的一幅夏季阳光穿透云层的画面,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3分)
【活动五:颂四季美景】
5.同学们打算用配乐朗诵的形式结束本次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朗读支架为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朗读脚本。(4分)
四季,是时间运转的车轮、时序更迭的路标。觅春,几只水鸭在湖中央时而仰着头好奇,随着微波缓缓漂游;时而拍打着翅膀,贴着水面欢快飞舞。寻 夏,苹果花逃脱母体,融入春泥,守护家族子民;樱桃羞红了脸,桃杏努力地膨胀着自己的身体······每个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迷人的特点。
朗读支架
重音是渲染感彩的关键
01 02 关注表现情感的动词 朗读标注: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朗读说明:“坐”“躺”“打”“踢”“赛 “捉”这几个词重读,因为这几个词能够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春天对生命的召唤,还能体会到作者欣喜若狂的心情
关注显露情景的比喻、拟人性词语 朗读标注: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朗读说明:“偷偷”应重读,因为重读可以体现出小草悄无声息的生长状态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3分)
春天的节奏
①北京的春天,总是从容不迫带着自己的节奏,农历二月、三月、四月,一步步走来,顾盼生辉。
②早春二月时,路过公园的土坡旁,发现有亮眼的小花在悄然绽放,一点、几点,一小片、一大片······就像是一张张调皮孩子的灿烂笑脸,天真无邪又肆无忌惮地惹逗你,似乎都能听见花丛中传出的咯咯的笑声。过往的行人不由慢下脚步,注目这些花儿,带着欣喜打量它们。它们是迎春花。多么朴实而动听的名字啊,而且名与实恰相符。稍晚些的是连翘花。连翘花和迎春花样子差不多,傻傻分不清不要紧,重点是它们接力而来,竞相盛开,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
③看远处,朝阳的柳树梢上,已有一抹亮色的鹅黄点染,像是高悬的米黄酒旗,又像是万千流苏迎风摆动,提醒人们春意已闹上枝头。北方的柳树多高大伟岸,看似粗粝豪放一些,却也呈现出潇洒妩媚的面相。柳色鹅黄新绿,也是春来的播报。如此多彩的早春颜色,惊艳了世界,也惊艳了人心。
④时令进入三月,春意开始浩荡。草色一天比一天绿,也一天比一天深,但总体上是那种嫩嫩的新绿,充满勃勃的生机。园中的花木由爆蕾而发华,而生新叶,而成花海,成绿阵。所有这些,都不用等上多少天,变化好像就是瞬息之间的事,稍不留神便会错过。
⑤春生万物,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是小变化,几天就有大变化。才几天不见,草地新绿已是无边蔓延,明亮晃人眼。每一根小草都挺直了腰肢,通体新鲜闪亮,是努力生长的样子。而抬眼远望,几片小树林开始集体着了春衫。最惹眼的是春阳照耀之下,一树树的新叶也一天天长大不少,发出油亮而柔和的光泽。而各种花儿这时候已次第盛开,红的桃花,白的梨花、杏花、海棠花,还有各种粉的不知名字的什么花,一树树,一丛丛,高高低低盛开,各自乐此不疲。园中湖泊和池塘都是水清见底,倒映着周围的绿树杂花,居然还有偶尔几声零星的虫鸣,呈现出一种幽远静谧之美。林间、花丛,河边、路上,有各色各样好看的小鸟落下、飞起、掠过,三五成群,啾啾啁啁,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很热烈的样子。
⑥四月春深,已至暮春。暮春是春深的另一种说法,到了这个时候,绿色已经无所不在。绿色的规模和程度都大大地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所有的空间乃至所有的空白都被绿色充满。满坑满谷的绿意足够盛大,在地上膨胀溢出,还想往天上去。于是,看到那些遍地铺陈、漫无际涯的绿意真的就飞上天了。一树一树成排连片,腿脚扎进绿色的海洋,挺拔的腰身向空中延伸,披挂茂盛的绿叶连天蔽日。暮春是春之盛。此时的春天,是青春勃发、是风华正茂,热情迸发,活力彰显。
⑦春意最浓,花事也最盛,大地就是一座大花园。这个时候,有花开,也有花落,一茬接着一茬。城里的花开得集中,称得上是百花园,各种各样的花在一起,让人看得方便、赏得过瘾。最夸张的是,除了花的海洋,还有一棵棵缀满繁花的大树,像是平地上起了花的高楼,让人抬头仰望,低头生叹。这边厢,花开正欢;那边厢,落英缤纷。花有花期,不过,大可不必伤春,在当下尚是脉脉温情,在前方更有炙人的热情,新陈代谢更加频繁,生命也会加速成长。
⑧也该说说春雨了。春雨贵如油,是对春雨的夸赞,也透露出人们对春雨的期盼之情。悠闲的人在春燥时盼春雨,是为了让春雨滋润心田,给生活添加诗意;四季忙碌的农人在春耕时也盼春雨,是为了让春雨滋润禾苗,给一年好收成打下基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经过雨水洗染的大地,花木扶疏,草色新绿,水汽氤氲于天地之间,不外是浓浓的春天的气息。⑨人们在春天之初做出各种计划,播种希望的种子,设定大小目标,憧憬埋在心底的理想。因为他们相信希望会发芽,理想能实现,心心念念全是向着前方和未来。一年又一年,人们盼春、迎春、惜春,是因为春天总是激励着一整年的奋斗与创造。
(作者:康健。有删改)
6 本文把春天分为三个节奏,春意由浅入深。结合全文把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3分)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②段中"咯咯的笑声”这一真实的听觉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孩童在花丛中嬉戏、玩耍的快乐。
B 第③段"提醒人们春意已闹上枝头"中的"闹"字化静为动,生动地体现出柳树的勃勃生机。
C.第⑦段写春天的花开花谢,蕴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体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北京春天的花草树木的变化,其中有近景描写也有远景描写。
8.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9.新角度.关联教材 这篇文章是否可以作为朱自清《春》的拓展阅读篇目?请从两篇文章的主题表达方面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共14分)
冰镇的夏天
①记忆中,能大大方方吃冰的时候很少。
②七八岁,冰镇的吃食是整个夏天里我最热烈的向往。那时只有长条棒冰、白糖棒冰或豆沙棒冰、会如约在盛夏出现。暑假的某个下午,我被父母摁在水泥地上睡觉。梅雨刚过,地有些潮,摊开席子后都不能感受到来自夏天的善意,也不足以浇灭孩子心头的火。【A】蝉大摇大摆地吱喳乱叫,我不出手,它们就绝不停下杀伐声。
③早想逃出来了,树下跃动的光斑、河里烁烁的清水,哪怕是晒得冒烟的石子儿,都比在家里睡午觉充满吸引力。我紧闭着双眼,心里盘算着一早就从父母那要来的几毛几分钱要怎么花,警觉极了。
④"棒冰--棒冰---白糖棒冰、豆沙棒冰五分钱一支--"清亮的声音划破了午后的沉寂,孩子们蹑手蹑脚绕过熟睡的父母和热得脱相的狗,跺着滚烫的青石板,龇牙咧嘴地跑出门去。等赶到村口,卖棒冰的小贩早被围住了,自行车立着撑脚,泛着绿漆的木箱架在后座上,越过孩子们的头,高大神气。阿三踮着脚,手举几张票角,防着好不容易争得的地盘,小孩们都喳喳叫······
⑤村中的寂静被打破了,像是饱胀的浆果,禁不住蓬勃的生命力,"啪”一声炸裂。狗低吠了几声,大人们翻个身又沉沉睡去,孩子们小心舔着,高高举着,使劲儿吸着,大口咬着,警惕地捂着棒冰,乐不可支。
⑥那是几颗白糖、几粒豆子和一些水带来的快乐,非常简单。因为小,因为贫穷,因为孤陋寡闻,简单的事物带来的幸福是成倍的。至今,那卖棒冰的男人戴着草帽,穿着绿军裤和解放牌胶鞋,敞着白衬衫的模样,还在我心中闪光。有时棒冰卖到最后,剩了些断的、化的,五分钱能买好几坨,幸福几乎达到顶点。
⑦我+三岁随父亲到城镇生活。父亲在国有企业工作,三班倒,福利比其他工人好,冷饮补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到手的票据厚厚一叠,上面印着棒冰几支。
⑧我已过了黏着小贩走街串巷的年纪,对街上走着,手执冰棍儿舔一口的样子很不屑--学别人拿个碗,躲在屋里,翘起兰花指,用勺舀着吃,才叫城里人,才够调调。
⑨夏初,我想着法子把父亲的棒冰票占为己有。这时已不屑吃棒冰了,中意的是五张票才能换得的大冰砖。光明牌冰砖,四四方方一块,口感温柔细腻,明蓝色的纸盒上红色的"光明"二字闪闪发光。刚从冰柜拿出来时,套在冰砖外的一层白色薄纸很容易掀下,尽管好听的沙沙声微乎其微,但对冰砖钟爱有加的我来讲,如天籁直击人心。天热,在回家路上耽搁了会儿,掀开的白纸湿漉漉的,淌着白色的奶油,像乳汁般滴答。免不了对包装纸一阵猛舔,眯缝着的眼里藏不住的快乐。
⑩得有人看见,才不枉费我这虚荣的心思。精致的小碗配个不锈钢汤匙,必须等到冰砖有点融化了,汁儿慵懒地躺在碗底了,具有一定软度了,才能慢慢开挖。若冰砖还"强硬”,碗底又滑溜,勺子一用力,冰砖打滑,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瞬间破坏,还谈什么美感。
⑾【B】夏夜,大樟树下,池塘里的荷花开得正猛。我坐在竹椅上,任月光透过树的缝隙,把斑驳婉转落下。我不紧不慢地舀上一勺,缓缓放入口中,小心吸着。男孩经过,我矜持地一笑--是城里姑娘,很美。
⑿幼时因贫穷而弥足珍贵的快乐与青春期虚荣心得到的满足,都来自冰镇的夏天。如今,很少吃冰,如果嘴馋,也仅是趁孩子们在盛夏吃冰激凌时,抢过来舔几口。抢冰吃的快乐是讨回的年龄和稚拙,也是偷来的窃喜与幸福。且把过往的夏天,一日日、一季季地冰镇起来,冰镇在我的脑海里。每当酷夏逼得我无处可逃时,就把冰镇的过往拿出,细数其中的快乐。
(作者:冯志军。有删改)
10.请阅读文章,依据线索,梳理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分)
时间 买冰的方式 棒冰的品种 吃冰的方式
七八岁 ① 长条棒冰、白糖棒冰或豆沙棒冰 街上走着吃
十三岁 ② 光明牌冰砖 ③
④ 冰激凌 抢过来舔几口
1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加以赏析。(6分)
(1)村中的寂静被打破了,像是饱胀的浆果,禁不住蓬勃的生命力,"啪”一声炸裂。(从修辞角度赏析)
(2)孩子们小心舔着,高高举着,使劲儿吸着,大口咬着,警惕地捂着棒冰,乐不可支。(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12.小语认为把标题"冰镇的夏天"改为"夏天的冰”更好一些,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共11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谢太博盘桓东山①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②,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谢太傅盘桓东山:谢太傅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等畅游山水。②王:同"旺”,指兴致高。③将无:表示委婉的建议或者希望,可译为"还是······吧"。(B)(2分)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白雪纷纷何所似 水何澹澹(《观沧海》)
B.撒盐空中差可拟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C.吟啸不言 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
D.犹去不止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15.【乙】文在塑造谢太傅这个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2分)
16.谢氏一族人才辈出,谢安的次子谢琰、侄子谢玄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且都"才兼辩博”。结合【甲】【乙】两则关于谢安的故事,分析谢家儿女能够成才的原因。(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17.这首诗的尾联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何异同?可以从意象选择、手法运用、情感基调与情感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4分)
四、整本书阅读(5分)
18.(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文体)结集,共_ 篇。
最初以《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儿时的"我"在书屋读书的情形,下面《朝花夕拾》的作品中,哪两篇也写到了儿童读书的事?篇也写到了儿童读书的事?( )( )( )
A.《无常》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父亲的病》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 -《春水》
请以“ 温柔了我的世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600字左右;
⑤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600字左右;④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