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教学课件(共30张PPT)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教学课件(共30张PPT)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天净沙
秋思
·



素养目标
准确理解小令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流畅准确地翻译全文。
体会小令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借助意象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感受作者羁旅漂泊的愁苦,增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新课导入]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但也常常引发人们的愁思。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留下了伤春悲秋的诗作。在众多的悲秋作品里,有一首元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先生对它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大家想知道是哪首元曲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文学常识
第一章
[作者介绍]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代表作品有散曲《天净沙·秋思》、杂剧《汉宫秋》。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短短二十八字,刻画出一幅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言简而义丰。
[写作背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曲”
剧曲(杂剧)
散曲
套曲: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文体知识]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
散曲:元代新诗体,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为小令、套数两大类。源于宋金之际,元代大盛。代表作家有元曲四大家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
《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散曲,是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文体知识]
整体感知
第二章
[诗歌朗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朗读指导: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题目解读]
天净沙
秋思
·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的思绪”,点名时令。题目概括了全曲的内容。
作品鉴赏
第三章
[作品鉴赏]
[运用白描手法]
选取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意象,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深秋暮色图。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作品鉴赏]
“枯”“老”“昏”添悲凉气氛,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衬托出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思乡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作品鉴赏]
“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数不清的过客的无尽联想,“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瘦”看似写马,实则借马的瘦弱衬托旅人的辛苦,抒发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
[作品鉴赏]
第一句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的“昏”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第二句直接抒发羁旅愁思。“断肠”二字把游子无法言传的辛酸与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归纳总结
第肆章
[归纳总结]
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的画面描绘出来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他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冷飕飕的秋风,在荒凉的古道上独自前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栖息在树梢上;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经过溪流边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可是他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漫漫的长夜,他不禁悲从中来,吟诵道“枯藤————”
[归纳总结]
“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无限的愁闷。
[艺术特色]
[1.白描手法,言简意丰]
前三句,十八个字,九种事物,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暮色图,为下文抒发游子的哀愁创造了一个凄冷悲寂的意境。
[2.动静结合,寓情于景]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如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同时,这首小令寓情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有形可感的事物来寄托无形抽象的羁旅之思、思乡之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
[文章主旨]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写景
抒情
枯藤-老树-昏鸦
(写景触情)
小桥-流水-人家
(孤苦思乡)
古道-西风-瘦马
(游子惨状)
夕阳-西下
(特定时间、环境)
断肠人-在天涯
(点明主旨)
写景铺垫
游子之悲
孤寂愁苦
羁旅之思


秋思悲凉
惆怅之情
当堂检测
第伍章
1. 理解型默写。
(1)小明在某江南古镇旅游时,看见暮色沉沉,听到群鸦乱噪,于是想用《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眼前的情景。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2. 诗词交流环节,小文同学推荐下图作为元曲《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同学们针对诗画的匹配度展开讨论,下面发言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片选取枯藤、老树这些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B. 图片左侧潺潺流水、温暖人家,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象,一扫游子内心的悲凉。
C. 图片中间一人一马立于枯树之下,望着流水人家,尽显“断肠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D. 图片中隐隐可见夕阳低垂,既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又渲染了悲凉氛围,使画面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B
解析:B.“小桥流水人家”这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游子沦落异乡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所以“一扫游子内心的悲凉”理解有误;
3. 有读者认为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或许更好,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阐述理由。
答案:示例:不赞同。因为“瘦马”是以马之瘦来喻人之瘦,衬托游子旅途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骏马”则表现出马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神抖擞,不符合本首词的情感和意境。
解析:首先,原句中的“瘦马”不仅是字面意思上的马匹瘦弱,更重要的是它在这里象征着游子的疲惫和困苦。这匹“瘦马”反映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奔波劳累,凸显了他身心的疲惫和生活的艰辛。这种象征意义与整首词的情感和意境是相契合的。
其次,如果改为“骏马”,那么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就会发生变化。骏马通常代表着力量、活力和速度,它给人一种积极、向前的感觉。然而,这与整首词所表达的游子思乡、疲惫孤独的情感是不符的。骏马无法恰当地表达出游子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内心的孤独。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寿阳曲·潇湘①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②梦回③。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注】①潇湘:原指湘水与潇水在零陵的汇合处,后用以指湖南。②客:指离家的人。③梦回:梦醒。
4. 两首曲都塑造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形象,分别是“断肠人”和“______”。两首曲中,作者选取富有特征的景物,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寿阳曲·潇湘夜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三个)等,营造出特别的氛围。两首曲都抒发了作者的______之情。
离人
“夜雨”“渔灯”“孤舟”
思乡
解析:第一空:《寿阳曲·潇湘夜雨》“离人”一词明确了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游子身份。故填写“离人”。第二空:“夜雨”“渔灯”“孤舟”,渔灯昏暗,夜雨淅淅,主人公从梦中惊醒,独坐在孤舟上,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愁苦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离人的思乡之情。故填写“‘夜雨’‘渔灯’‘孤舟’”。第三空:《天净沙·秋思》里“天涯”表明游子远离家乡,“断肠”体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带来的痛苦。《寿阳曲·潇湘夜雨》中“家万里”突出离家之远,“清泪”则是因思乡而流,两首曲都借这些词句抒发了思乡之情。故填写“思乡”。
5. 请赏析《寿阳曲·潇湘夜雨》“渔灯暗”中“暗”字的妙处。
答案:示例:“暗”字描写了雨夜中渔灯的昏暗(或:照应题目中的“夜”字),渲染了一种暗淡萧瑟的氛围,烘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感(或:奠定了全曲暗淡感伤的情感基调)。
解析:作答本题,可从诗歌内容、氛围和情感方面赏析。内容上,“渔灯暗”里的“暗”字写出了雨夜渔灯的昏黄黯淡,描绘出夜雨茫茫中渔灯微弱的画面,与题目中的“夜”字相呼应。氛围上,一个“暗”字,与“潇湘夜雨”的环境相融合,瞬间营造出一种暗淡萧瑟的氛围,让整个场景充满了凄凉感。情感上,这种暗淡之景烘托了游子的心境,将游子内心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奠定了全曲暗淡感伤的情感基调。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