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荷叶·母亲(教学课件)(共36张PPT)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荷叶·母亲(教学课件)(共36张PPT)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


·
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素养目录
新课导入

文学常识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作者介绍
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出生于福建福州隆普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毕业于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中国近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介绍
冰心
冰心是20世纪文学巨匠,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她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爱的哲学”,既是一种富有感召力的文学创作思想,又是一个凝聚人类共同感受的世界性命题。观察几十年来冰心的海外传播与研究可以发现,冰心一直被视为和平友爱的使者,她的宽容和大爱堪称中国形象的一种象征;她的用人类之爱制止战争的理想信念,成为倡导和平正义的世界性资源。
写作背景
《荷叶·母亲》创作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人们在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社会的动荡不安让人们的心灵备受煎熬,他们渴望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与安慰。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冰心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情感,关注到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关爱和庇护的强烈渴望。《荷叶·母亲》正是她对这种普遍情感需求的回应。
文体知识
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整体感知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词语积累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并蒂(bìng dì):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ruì):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
攲斜(qī):倾斜、歪斜。歪斜不正。
慈怜(cí lián):慈爱怜惜。
荫蔽(yīn bì) :树木遮蔽。“荫”,树荫。读“yīn”或“yìn”,此处读一声,在“荫庇”中读四声。
结构梳理
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第一部分
(第1—3自然段)
第一部分
(第1—3自然段)
第一部分
(第1—3自然段)
词语积累
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送莲
(第1自然段)
忆莲
(第2、3自然段)
看莲
(第4-7自然段)
悟莲
(第8、9自然段)





课文研读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课文研读
文章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明确: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阿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莲花的来历、颜色及其所处的位置
课文研读
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课文研读
文章第三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明确:插叙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的谈话——三个姊妹应花瑞而诞生,表明“我”家对莲花有很深的感情,大家都很喜爱莲花,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莲花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惦记雨中莲花以及借花喻人作铺垫。
课文研读
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作者为什么要写白莲凋谢的景象
明确:作者写白莲凋落,意在与红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在风雨中凋谢,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一红一白,一谢一开,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蔽下的幸福,为下文的感悟做铺垫。
课文研读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攲斜”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攲斜”是“倾侧,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红莲的样子,为下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埋下伏笔。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第6段开头。
明确:“倾侧”“覆盖”等动词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荷叶保护红莲,正如母亲对儿女无私的关爱和无所畏惧的守护。此句为下文由物及人、歌颂母爱埋下伏笔。
课文研读
为什么说“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明确:写“我”看到勇敢的荷叶保护红莲后愉悦的心情,“我”的心情由“烦闷”到“不适意”,再到“不宁的心绪散尽了”,表现了“我”对红莲的喜爱和对荷叶护莲的感动。
课文研读
第8段有什么作用?“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大雨来临,雨打红莲,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无所畏惧地为红莲遮蔽风雨,作者被这一情景深深地感动了。
②母亲正如在雨中为红莲遮蔽风雨的勺荷叶,总在子女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无私地保护子女,帮助子女,给子女慰藉和力量,这也令作者深受感动。
过渡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作者的联想
课文研读
文章结尾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明确:
点明了文章主旨,深化了中心。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母亲的感激、依恋和赞美之情。这样讴歌母爱,联想丰富,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归纳总结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问题探究
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的姿态如何?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环境
红莲
心境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开满 亭亭
烦闷
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雨肆意地下着
左右欹斜 无依无靠
在大荷叶的盖下不动摇
不适意 徘徊
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问题探究
课文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何作用?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明确:课文中作者的情绪变化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同时对下文的触景生情做出铺垫。
问题探究
《荷叶 母亲》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形象?
明确:《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象征了母亲对儿女的庇护。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膩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饱含情感的文字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母亲”正是母爱的化身。
艺术特色
夏の美しさとさわやかな風
文章的开头,在淡淡的叙述中,洋溢着芬芳,显露出高洁的情致。紧接着透过历史的空间—“八年之久”,为后文做铺垫,同时超越地域的阻隔,与故乡园里的红莲联系起来,回忆九年前月夜乘凉,祖孙亲切交谈的场景。最后作者由雨中荷叶遮蔽莲花,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作者借莲花抒真情,讴歌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1.构思灵巧,感情细腻
艺术特色
夏の美しさとさわやかな風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并由此联想到儿女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儿女的呵护。作者借景写人、借物喻人,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
2.借物喻人,自然贴切
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 ,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 ,文中将“我” 比作 “风吹雨打的荷花” ;将母亲 比作“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 ,歌颂了母亲对子女无私奉献的爱。
板书设计
两缸莲花——一回忆往事
红莲盛开——引人注目
雨打红莲——心绪不宁
荷叶荫蔽——深受感动
荷 叶 · 母 亲
歌 颂 母 爱
整体感知

当堂检测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当堂检测
1.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比喻)
B.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比喻)
C.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比喻)
D.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反问)
B
解析:“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当堂检测
2. 下面对《荷叶·母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插叙九年前一个月夜祖父和“我”的谈话---三个姐妹应花瑞而生,为下文的借花喻人蓄势。
B.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烘托出“我”烦闷的心情。
C. 作者由荷叶遮蔽雨中红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表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D. 本文借物喻人,把母亲比作荷叶,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心中的雨点”指不能跟别人说的烦恼。
D
解析:“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
当堂检测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阅读下面“爱”字的演变过程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爱”字的金文写作 ,上半部分是一个人张着嘴巴喃喃倾诉,下半部分是心,即爱就是喃喃倾诉柔情,用心疼惜呵护。“爱”字的繁体形式为“愛”,取“心”为象,说明①__________,这就是“爱”的本义。简化后的“爱”字,去掉了“心”,下半部分变成了“友”,爱的范畴更加广泛了:只要心怀友善、团结友好,爱便存在。由此生发,“爱”字被人们赋予了种种美好的情感:爱既可以是树枝弄影的花前月下、奋不顾身的追求付出,也可以是游子心中的白发父母、十指连心的姐妹弟兄,更可以是②_____________……爱也由此成为一切情感的源头。
当堂检测
3. 在①处解释“爱”字的本义。
解析:可以紧扣“心”字,如心灵的交流、沟通、吸引等,挖掘其内涵,意对即可。
答案:“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这种深厚真挚的感情是通过心灵的相互碰撞、吸引、交流、奉献来完成的。
4. 结合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②处补写一句。
答案:魂牵梦绕的故土乡情、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解析: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是一步步地将“爱”的范围扩大,由个人私爱到人间大爱(包括家国情怀),根据画线句子的特点拟写即可。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