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三 新闻写作1. 了解新闻写作的相关知识,学习撰写新闻作品。2. 养成关注现实、关注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3. 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1. 回顾新闻的有关知识。(1) 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2)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者缺一不可)。(3) 新闻特点:迅速及时、真实准确、简明扼要。2. 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1) 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2) 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3. 合理安排消息正文的结构。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着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4. 写好导语。(1) 突出重点,吸引读者——舍弃可有可无的内容,突出关键信息,集中呈现最有新闻价值、最受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2) 言之有物,事实说话——要浓缩、概括新闻事实,但不能流于抽象、空洞,尽量用事实而非概念来说话。(3) 简明扼要,开启全篇——要简洁明了,避免与主体部分重复,用精练的语言呈现精要的内容,同时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4) 形式多样,体现特色——可以直接陈述新闻事实,也可以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表现场面,描写细节,渲染气氛,讲述故事。5. 写作新闻时在语言方面的要求。(1) 准确,是指语言表述要与新闻事实本身高度吻合,不能夸大或缩小,也不能含糊其词。(2) 简练,是指在呈现新闻事实的时候要讲究语言干净利落,删去多余的文字。(3) 易懂,是指写消息时要有读者意识,考虑受众需求,尽量采用大众化的语言,不用生僻词语,少用专业术语。(4) 在语言准确、简练、易懂的基础上,可适当讲究生动形象。1. 必做任务。每位同学都要根据“任务二”中自已搜集的新闻素材,参考“技巧点拨”见教材第 20~22 页),写一则消息。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2. 自选任务。消息受篇幅、时效性等因素的限制,往往无法进行更为详尽的报道。因此,若想生动展现新闻场景、集中表现新闻人物、全面记述新闻事件,可以采用其他新闻体裁。每位同学从下面的体裁中任选其一,撰写新闻作品。此外,也可以采写一些背景资料,呈现新闻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或深层原因;还可以记录主体事件之外的一些有价值或有趣味的新闻花絮。背景资料与新闻花絮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细致地理解报道内容,提高其阅读新闻的兴趣。新闻特写 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现场人物通讯 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事件通讯 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3. 拓展任务。有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整合本组或全班同学的新闻作品,以恰当的方式编辑制作成报纸页面、新闻网页、短视频等。在编辑制作之前,可以预先设定发布媒介,根据自己对该媒介特点的了解,对文字、图片、音视频材料等进行组织、设计。要注意价值导向正确,重点突出,语言规范,图文并茂,版面美观,以优化传播效果。技巧点拨怎样写消息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客观和时效性强。本单元所选的消息,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旧闻”,而在发表的当时,报道的都是刚刚发生的事,有很强的时效性。写作消息时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标题还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 “胜利”“南渡”这些关键词,突出了消息中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素,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除单一标题外,很多消息还有引题或副题,它们分别位于正题前后,与正题配合,虚实互现,共同起到传递信息和吸引读充者的作用。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导语常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也有一些新闻导语只呈现部分新闻事实,将其他一些关键内容安排在主体中。无论采用哪种写法,其目的都是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新闻。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有时还要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部分,具体介绍了三路大军勇往直前、敌军纷纷溃退的战况,还精要地分析了敌军惨败的原因,内容相当丰富。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随着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关键信息集中,读来一目了然。也有一些消息的写法相对自由,如《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标题中容纳较多的关键信息,正文按时间顺序展开,依次介绍新闻事件的始末。这样的结构脉络清楚,方便读者对事件的过程获得清晰、完整的印象。再次,要写好导语。一般说来,导语是消息的核心,也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重要特征。著名记者范长江说:“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甚至有学者认为:“写好导语等于写好了消息。”在写作时可以参考下列要求,反复琢磨。导语写作要求 具体阐释突出重点,吸引读者 舍弃可有可无的内容,突出关键信息,集中呈现最有新闻价值、最受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言之有物,事实说话 要浓缩、概括新闻事实,但不能流于抽象、空洞,尽量用事实而非概念来说话导语写作要求 具体阐释简明扼要,开启全篇 要简洁明了,避免与主体部分重复,用精练的语言呈现精要的内容,同时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形式多样,体现特色 可以直接陈述新闻事实,也可以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表现场面,描写细节,渲染气氛,讲述故事最后,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易懂,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讲究生动形象。准确,是指语言表述要与新闻事实本身高度吻合,不能夸大或缩小,也不能含糊其词。简练,是指在呈现新闻事实的时候要讲究语言干净利落,删去多余的文字。易懂,是指写消息时要有读者意识,考虑受众需求,尽量采用大众化的语言,不用生僻词语,少用专业术语。写完一则消息后,可以根据上述要求,修改文章的语言。要反复体会教科书中四则消息的语言特点,也可以关注身边的各种媒体,看看它们发布的消息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消息虽然有着比较固定的格式和写法,但它并不是简单的格式文本。好的消息往往能体现历史的发展,引领时代的方向,反映人民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当天的一篇《开国大典》,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我登山队登上世界最高峰》《五星红旗首次插上南极洲》《我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等,曾让无数中国人激情澎湃,自豪不已。《我国钢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实现》《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 我国大力加强和完善社会领域立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等,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各个领域改革创新、稳步发展的历程。《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中国北斗联天下》《我科学家刷新暗物质探测灵敏度》《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复兴号奔向“未来之城”》《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等,让我们见证了新时代的中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雄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