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B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正在参加期末考试的你,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估测,正确的是(  )
A. 坐在考场,心情激动,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1s
B. 拿起试卷,仔细审题,试卷的厚度约为1cm
C. 面对难题,举重若轻,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200kg
D. 专注答题,沉浸思考,广播里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108m/s
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在0~10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 在15~20s内甲和乙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 在15s末甲和乙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 在0~20s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3.男子400米比赛时,发令员在起跑线后方某处,运动员在各自赛道的起点处等待发令,如图所示。发令枪响同时冒白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枪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 发令员戴耳塞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所有运动员都能听到枪声,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 运动员中在第8赛道的听到枪声最晚
4.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5.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4℃,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3℃,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 37.4℃和38.3℃ B. 37.1℃和38.3℃ C. 37.4℃和37.1℃ D. 37.1℃和37.4℃
6.如图所示是小滨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吸收大量的热
B. 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 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D. 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7.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大雾不过响,过响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8.下列现象中,可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筷子“折断”
C. 树下光斑 D. 雨后彩虹
9.白亮污染是普遍一类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彩釉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的折射 B. 光的色散 C. 光沿直线传播 D. 光的反射
10.如图所示,一束光沿与镜面夹30°角的方向射向平面镜,则(  )
A. 光会在平面镜上反射,反射角是30°
B. 反射光与入射光夹角为60°
C. 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60°,反射角变为0
D. 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11.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配戴AR眼镜对旅客点头示意,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就可识别旅客身份。AR眼镜相当于(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D. 球面镜
12.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E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 当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C. 当蜡烛放在图中C区域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清晰正立放大的像
D. 当蜡烛放在图中E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A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13.一块体积是200cm3的金属块,质量为540g,把它切掉一块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是(  )
A. 2.7×103kg/cm3 B. 2.7g/cm3 C. 1.8kg/m3 D. 4.05×103g/m3
14.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 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 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 使用磨损的砝码
D. 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15.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kg的铁块比1kg的棉花质量大
B.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C. 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D.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6.在图中,圆筒的直径d为______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1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幅越大, (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
18.舞台上云雾缭绕,是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而产生的效果。(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9.水银体温计的原理是______;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0.我国研制出一种密度仅为0.16mg/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到一朵花上也不会把花压弯(如图)。有一块体积为3000cm3的“全碳气凝胶”,该气凝胶的质量为 g。这种材料用掉一半,剩下的材料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严冬时节,裸露在外的自来水管往往会爆裂,其原因是水管中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时, 增大,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质量50kg的中学生体积约为50 (选填“m3”、“dm3”或“cm3”)。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所示,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3.如图,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4.帮助小明完成“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2)小明使用A、B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固体和水的温度。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______(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装。
(3)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
(4)图乙是温度计A、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小明观察时发现,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此现象说明固体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5)t0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______。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态。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1)如图甲所示,用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要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______。
(3)如图乙,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5.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4)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烛焰所成清晰的像在光屏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为了使光屏上重新成烛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配戴一副度数合适的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在实验中,用手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了,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烛焰的像。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___移动。
26.小州同学测量物质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①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处,并调节平衡螺母,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小明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处。
②鹅卵石放在左盘内,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测出了鹅卵石的质量m=______g,然后他将鹅卵石放入盛有20mL水的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的体积V=______cm3,鹅卵石的密度ρ=______kg/m3。
(2)小州同学利用上述密度为ρ的鹅卵石测量盐水的密度,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盐水将鹅卵石浸没,在液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用天平称出总质量为m1。
②将鹅卵石从盐水中取出,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
③向烧杯中加盐水到标记处,再用天平称出此时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3。
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在小州同学记录的上述数据中,步骤______中记录的数据可以不需要,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盐水=______(用符号表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27.如图所示:一座铁路桥长300m,一个行人从西桥头上桥以1m/s的速度匀速沿桥向东行走3min后,发现一辆正以108km/h迎面匀速直线驶来的火车,此时火车距东桥头960m,求:
(1)3min行人行走的距离;
(2)若火车长240m,火车通过桥需要多长时间;
(3)若人奔跑的最大速度为4m/s。发现火车后,继续向东桥头奔跑,能否安全离开铁路桥?
28.如图所示,一个溢水杯装满某种未知液体后总质量为500g,放入一个质量为81g的实心铝块,当铝块沉入杯底后,溢水杯的总质量为554g。已知铝的密度,求:
(1)溢出液体的质量;
(2)铝块的体积;
(3)该液体的密度。
(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9.小滨在学校的“爱心易物,财商体验”活动中买了俄罗斯套娃,它是由七个大小不一的木娃娃组成。七个套娃中,除了最小的一个是实心的,其它的全是空心的,如图所示。小滨测出最大的套娃的质量为35g、体积为500cm3,最小的一个套娃的质量为5.6g、体积为8cm3。已知水的密度ρ水=lg/cm3。求:
(1)制作套娃的木材的密度;
(2)最大套娃的空心部分体积;
(3)将最大套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则装满水后的最大套娃的质量是多少。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1.10 ;228.7
17.【答案】信息
响度

18.【答案】升华
液化

19.【答案】水银的热胀冷缩 -13℃
20.【答案】480
不变

21.【答案】体积
dm3

22.【答案】
23.【答案】解:过光心的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4.【答案】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由下而上 81 晶体 温度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
25.【答案】15.0; 同一高度; 照相机; 右侧;远视; 能;上
26.【答案】①零刻度线;右;②62;20;3.1×103; ②;
27.【答案】3min行人行走的距离为180m;
火车通过桥需要的时间是18s;
人能安全离开铁路桥
28.【答案】解:(1)根据液体与铝块的总质量和后来剩余部分的差值可知,铝块沉入杯底后溢出液体的质量
m液=m总1+m铝-m总2=500g+81g-554g=27g;
(2)已知铝的密度
由得铝块的体积
(3)溢水杯内原来装满液体,铝块沉入杯底后溢出液体的体积与铝块体积相等,即;
该液体的密度。
答:(1)溢出液体的质量是27g;
(2)铝块的体积30cm3;
(3)该液体的密度是0.9×103kg/m3。
29.【答案】套娃木材的密度是0.7g/cm3;
最大套娃空中部分的体积450cm3;
装满水后的最大套娃的质量是485g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