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沙窝一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沙窝一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沙窝一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32分。
1.2025年我国推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强调空气质量改善与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某钢铁厂升级设备,实现工业废气超低排放
B. 推广使用电动公交车,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C. 某化工企业为降低成本,将未处理的废气直接排放
D. 社区开展“蓝天行动”,倡导居民减少露天烧烤
2.“化学推动科技进步,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下列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 研发新材料 B. 防治环境污染 C. 研究AI的应用 D. 合成新药物
3.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春节习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贴春联 B. 挂灯笼 C. 放烟花 D. 逛庙会
4.广西博物馆馆藏文物有青铜器、陶瓷、书画等。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青铜强度高 B. 陶瓷耐腐蚀 C. 书画易燃烧 D. 墨迹难氧化
5.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一般都有保质期,下列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食物可以安全食用的是(  )
A. 颜色变化 B. 气味变化 C. 包装膨胀 D. 保质期内
6.2024年3月2日,我国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会使用机械臂。在选用机械臂材质时,可以不考虑的性质是(  )
A. 高强度 B. 有光泽 C. 耐高温 D. 耐腐蚀
7.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 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 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 D. 鼻孔凑近药品闻气味
8.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2025年8月7日至17日在成都举行。小贝收到一个第12届世界运动会的吉祥物玩具,他认为其制作材料可能是羊毛绒,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得出结论 D. 交流讨论
9.实验仪器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工具,下列实验仪器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 水糟 B. 摄子
C. 陶土网 D. 椎形瓶
10.关于蜡烛燃烧时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你认为无意义的是(  )
A. 蜡烛燃烧为什么产生黑烟 B. 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
C. 是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点燃蜡烛 D. 蜡烛的成分是什么
11.某同学进行“泥土蜡烛”创新实验。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加热金属盖,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当石蜡沸腾后,用燃着的木条接近土壤上方,产生黄色火焰。实验结束后土壤未损耗,金属盖中石蜡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 该实验能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C. 黄色火焰分为三层,其中内焰温度最高 D. 土壤上方燃烧的原理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12.化学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先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实验桌上,在量筒中加入一些液体后,他先是仰视液面,读取液体体积为30mL,接着他倒出部分液体在烧杯内,又俯视液面,读取液体体积为10mL。请你来帮他算算,这位同学实际上往烧杯中倒入的液体体积(  )
A. 大于20mL B. 小于20mL C. 等于20mL D. 无法判断
1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6.3g(1g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放颠倒了。该同学称得的药品的实际质量是(  )
A. 6.3g B. 6.6g C. 6g D. 5.7g
14.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 B. 铁水 C. 稀有气体 D. 高锰酸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15.认识仪器篇: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______、B ______。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要用到 ______。(填字母)
(3)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图中某仪器,还需要 ______。(填仪器名称)
(4)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______。(填仪器名称)
16.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______ (填序号,下同);其中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有 ______ 。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一氧化碳
④二氧化氮
⑤氧气
(2)下列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燃煤发电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D.地表扬尘
(3)“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十九大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词之一。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一件事是 ______ 。
17.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蜡烛燃烧的探究。
(1)实验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______ (填“易”或“难”)溶于水,硬度小。
(2)实验2: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用一根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发现木条与外焰接触处炭化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 ______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温度最高,原因是: ______ 。
(3)实验3:将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发现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到发热,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石水变 ______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 ______ 。
(4)如图1,取一支短导管,将其一端伸入焰心,等另一端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到导管口,观察到白烟可以被点燃,证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______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若导管长度过长,则实验容易失败,原因是 ______ 。
(5)该小组同学还用数字化传感器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得到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则曲线 ______ (填“a”、“b”或“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4分。
18.对比实验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分别写出A、C、D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这样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A中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D实验中螺旋状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火柴______(填“快燃尽”或“刚点燃”)时伸入集气瓶中。试验时,硫、磷、铁点燃后应______(填“缓慢”或“快速”)伸入集气瓶中。
(4)对比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影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一种因素是______。
19.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氧气没有剩余;猜想②:氧气有剩余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
(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
(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分析思考,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由此联想到课本实验:______(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猜想______正确。
【反思与评价】
(5)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 ______(填“能”或“不能”)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______。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试管;烧杯;
E;
量筒;
试管
16.【答案】②③④ ②④ C 绿色出行(合理即可)
17.【答案】难 外焰 外焰的氧气接触更充分 浑浊 二氧化碳 气态 防止石蜡蒸汽冷凝 c
18.【答案】硫+氧气二氧化硫;碳+氧气二氧化碳;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D;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引燃铁丝;快燃尽;缓慢;
氧气的浓度
19.【答案】提供能量,点燃红磷。

铁丝。
②。
不能;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