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世外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徐汇区世外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世外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积累(17分)
(一)(11分)
1. 默写
(1)夏游西湖,一阵狂风急雨后,平静的湖面不禁让人吟诵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运用联想,以嗅觉、听觉描绘出夏日乡村夜晚静谧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又叫人_______,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_______的小诗。(《草原》)
(二)选择(6分)
2. 下列选项中,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勾勒(lè)渲染(xuān)鞭子(zi)斗室(dǒu)
B. 点缀(zhuì)迂回(yú)笨拙(zhuō)妩媚(wǔ)
C. 馥郁(fù)豆腐(fu)羞涩(sè)单薄(bó)
D. 参差(cī)旖旎(qǐ)婆娑(suō)浑浊(zhuó)
3. 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草原》的作者是北京作家舒庆春,他的著名话剧有《茶馆》《四世同堂》。
B. 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被贬官隐居期间写下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C.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由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他字幼安,号东坡居士。
D. 体裁上,《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都是五言绝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是词。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甲】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乙】
管鲍之交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丙】
周叔治作晋陵太守
周叔治作晋陵太守,周侯、仲智往别。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仲智恚①之曰:“斯人乃妇女,与人别唯啼泣!”便舍去。周侯独留,与饮酒言话,临别流涕,抚其背曰:“奴②好自爱。”
【注】①恚(huì):怒恨、愤怒;②奴:尊对卑、兄对弟的爱称。
5. 【甲】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人名)。
6. 解释下列加点字
(1)移舟泊烟渚()(2)便舍去()
7. 【乙】文划线句的正确翻译是()
A. 管仲既然有用,被齐国任用当政。 B. 管仲被任用以后,被齐国任用当政。
C.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 D. 管仲既然有用,就在齐国执政。
8. 比较【乙】文和【丙】文,填写以下表格。
管鲍之交 周叔治作晋陵太守
人物互动 虽然管仲“贫困,常欺鲍叔”,但鲍叔牙“(1)__________”。 看到周叔治“(2)_____________”,仲智便生气离开。
阅读评价 我认为,鲍叔牙对待朋友(3)_________。 (4)我_________(选填“赞同”或“不赞同”)仲智的行为,因为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3分)
丁香结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多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9. 引文选自作家宗璞的________(体裁)《丁香结》。
10. 根据原文,第⑤段划线句中应填入的量词是()
A. 簇 B. 柄 C. 树 D. 颗
11. 文章第①-③节都描写了丁香花,细读这个部分,完成以下表格。
地点 特点 “我的”感受
城里街旁 (2) 欣赏丁香的美,表达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城外校园 (3)
(1) 丁香颜色白,香气浓郁,虽小但不单薄 (4)
12. 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一句中,“探”“窥”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的生机勃勃。
B. 第②段“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一句运用排比修辞,从视觉和嗅觉角度突出丁香花的独特,体现作者对丁香的喜爱。
C. 文章第④段“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作者引用这两句词,认可丁香结与“愁怨”的关联,后文转折提出“人生的结解不完才有趣”的感悟。
D. 文章第⑥段“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此处运用反问修辞,将“丁香结”与“人生问题”相呼应,表达了对生活中困难的接纳与坦然。
13. 你将《丁香结》读给妈妈听,妈妈意味深长地说:“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结’呢,就看我们怎么样看待了。”你沉吟一会儿,回答说:“是啊,比如我吧,时常会感到您和爸爸不理解我的想法。这就是我生活中的‘结’。但是,我准备这样去看待这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
(二)(13分)
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①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②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受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我和老公每天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③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④那天中午,我开了车带着从家里煲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静悄悄的,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的,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公司去处理工作了。
⑤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但这次,他却并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怎么会可口呢?做得那么粗糙简单。”
⑥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
⑦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⑧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⑨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⑩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桑岩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都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
孩子两汪清水似的眼睛看着我,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着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跟着父亲在工地上受伤的少年,忽视了他的处境、他的感受。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会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可是,我还是不愿意为此委屈儿子。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一起吃好吗?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
“不好。”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爱是多么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男孩。
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是______。
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
14. 文中桑岩的言行导致“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是:(1)________→惭愧→(2)________(每空填两个字)。
15. 第 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
16. 第 段中“我”“视线忽然就模糊了”“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的原因是:我为孩子充满善意的行为而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而惭愧。
17. 结合全文来看,下列句子最不适合填在第 段的横线上的一项是()
A. 不在病痛面前炫耀健康,不在贫穷面前显示富有。
B. 在一顿简陋的饭菜面前,隐藏碗中的美味和丰盛。
C. 关注细节体察别人感受,将心比心给人一份尊重。
D. 乐善好施甘于奉献自己,一腔热忱乐于成全他人。
四、综合运用(5分)
18. 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把下列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和相关节日进行连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9. 请判断,下列句子的分号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1)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2)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3)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世外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积累
  (一)默写
  1.(1)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3)惊叹 舒服 奇丽
  (二)选择
  2.C
  3.D
  4.B
  二、古诗文阅读
  5.孟浩然
  6.(1)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
  (2)离开
  7.C
  8.(1)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2)涕泗不止
  (3)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
  (4)不赞同;对待他人应该有包容之心,应该尊重他人的个性(或:赞同,与人交往需要志同道合,性格差异很大的两个人难以相处)
  三、现代文阅读
  (一)《丁香结》
  9.散文
  10.B
  11.(1)斗室窗外
  (2)雪白茂盛,小花缀满枝头
  (3)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有淡淡幽雅的甜香
  (4)丁香照耀自己的文思与梦想,表达对丁香滋养精神世界的感激与赞美
  12.B
  13.示例:我会更加主动地与你们沟通我的想法,也尝试理解你们的立场。因为正如文中所说,人生的问题解不完才有滋味,这些‘结’也是促我成长的契机
  (二)《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14.(1)诧异
  (2)感动
  15.(1)比喻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的善良、单纯
  16.(1)感动
  (2)只关注自己的孩子、忽视他人的感受、自私狭隘
  17.D
  四、综合运用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9.(1)√
  (2)×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