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A D D D A B C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A C C C A D 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10分)(1)△H1+2△H2(2分)(2)吸热(1分)(3) ①N2(g)+3H2(g)2NH3(g) △H=-93kJ mol-1(2分)②138.75kJ(2分) 小于(1分)(4)4NH3(g)+7O2(g)=4NO2(g)+6H2O(g) ΔH=-1079 kJ mol-1(2分)18.(10分)(1) (1分) 低温自发(1分)(2)AD(2分)(3) <(2分) AD(2分) 反应I的ΔH>0,反应Ⅱ的ΔH<0,温度升高使CO2转化为CO的平衡转化率上升,使CO2转化为CH3OCH3的平衡转化率下降,且上升幅度超过下降幅度(2分)19.(10分)(1)+41.2(2分)(2) 0.009(2分) (2分)CO2能和生成的H2反应,使得反应I的氢气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2分)(3)ABD(2分)20.(10分)(1)+165(1分)(2)CDE(2分)(3)n(2分) B(1分) 加入的CaO与反应ii生成的CO2反应,使CO2浓度降低,反应ii平衡正向移动,氢气的生成量增加,故平衡体系中H2的含量增大(2分)(2分)21.(12分)(1)+124(1分)(2) 减小气体浓度(或分压),使平衡右移,提高C3H8(g)转化率(1分) 1:3.8(2分)(3) (2分)(4)A(2分) 反应温度较低、节约能源/氧气消耗氢气,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利用氢气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热量平衡/产品容易分离、副产物少(2分)(5)BD(2分)2025-202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一、二章(人教版2019)。5.难度系数:0.6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C.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晶体反应 D.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B.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C.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D.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3.反应4A(g)+2B(g)3C(g)+D(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其平均反应速率v(X)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v(A)=0.2mol·(L·s)-1 B.v(B)=6mol·(L·min)-1C.v(C)=8mol·(L·min)-1 D.v(D)=4mol·(L·min)-14.红热的炭和水蒸气反应生成2 mol H2和2 mol CO气体,吸收262.6 kJ热量,能表示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A.C+H2O=H2+CO ΔH=+131.3 kJ mol-1B.C(s)+ H2O(l)=H2(g)+CO(g) ΔH=-131.3 kJ mol-1C.2C(s)+2H2O(g)=2H2(g)+2CO(g) ΔH=+262.6kJ mol-1D.C(s)+H2O(g)=H2(g)+CO(g) ΔH=+131.3 kJ mol-15.AB型强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可视作特殊的化学反应)表示为AB(s)=An+(aq)+Bn-(aq),其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和ΔS。对于不同组成的AB型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和ΔS均大于零 B.ΔH和ΔS均小于零C.ΔH可能大于零或小于零,ΔS大于零 D.ΔH和ΔS均可能大于零或小于零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H4HCO3(s),发生反应:NH4HCO3(s) NH3(g)+H2O(g)+CO2(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B.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少量Na2O2,平衡正向移动C.当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D.当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7.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反应的△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①CH4(g)+CO2(g)2CO(g)+2H2(g) ΔH1②CH4(g)C(s)+2H2(g) ΔH2③CO2(g)+H2(g)CO(g)+H2O(g) ΔH3④2CO(g)C(s)+CO2(g) ΔH4⑤CO(g)+H2(g)C(s)+H2O(g) ΔH5A.ΔH4=ΔH5-ΔH3 B.ΔH2>0,ΔH4>0 C.ΔH3=ΔH5-ΔH2+ΔH1 D.ΔH1>ΔH28.下面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象,其中图象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 )图① 图②2X(g)Y(g)图③CO(g)+2H2(g)CH3OH(g)ΔH<0 图④2NO(g)+O2(g)2NO2(g)A.图①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B.图②是在一定条件下,c(X)随时间的变化,正反应ΔH<0,点正反应速率点逆反应速率C.图③是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投料比充入CO(g)和H2(g)进行反应,若平衡时CO(g)和H2(g)的转化率相等,则a=2D.图④中曲线表示反应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则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9.已知反应:mX(g)+nY(?)pQ(s)+2mZ(g),该反应已达平衡,此时c(X)=0.3 mol/L,其他条件不变,若将容器容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c(X)=0.5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向逆方向移动 B.Y可能是固体或液体C.化学计量数n>m D.Z 的体积分数减小10.工业上制硝酸原理如图所示:信息:①N2(g)+O2(g)=2NO(g) ΔH=+182kJ mol-1②4NH3(g)+5O2(g)=4NO(g)+6H2O(g) ΔH=-903kJ 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制硝酸选择氨气氧化制得NO,也可以选择氮气氧化制得NOB.反应②通常在760~840℃和Pt(铂)-Rh(铑)合金网催化剂下进行,目的是让催化剂活性最大以提高NO生成速率C.为避免硝酸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常用Na2CO3吸收尾气D.氨氧化法制硝酸产生的大量余热可以用于发电,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11.如图(E表示活化能)是CH4与Cl2生成CH3Cl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步反应吸收的热量大于第二步反应放出的热量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但反应速率加快C.增大Cl2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ΔH的大小D.第一步反应的速率大于第二步反应12.已知2SO2(g)+O2(g)2SO3(g)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I:V2O5(s)+SO2(g)= V2O4(s)+SO3(g) ΔH1=+24kJ·mol 1反应II:2V2O4(s)+O2(g)=2V2O5(s) ΔH2=-246kJ·mol 1A.V2O4(s)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加入更高效的催化剂可使该反应的减小C.总反应速率由反应II决定 D.反应I的能量变化取决于E1与E2的差13.下列实验事实与相关的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解释或结论A 进行铝热反应实验时,需要加入氯酸钾,插上镁条,并点燃镁条 铝热反应是吸热反应B 用硫酸和氢氧化钡稀溶液可以准确测定中和热 硫酸和氢氧化钡分别是强酸和强碱C 锌与稀硫酸反应实验,产生氢气的速率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随着反应进行,c(H+)降低,反应速率减小D 向Fe(NO3)2溶液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Fe(NO3)2已变质14.羰基硫(COS)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化工原料气中有机硫的主要形式。COS催化水解的反应为:COS(g)+H2O(g)CO2(g)+H2S(g) ΔH<0,在相同恒温恒容容器、相同投料比、相同时间内,测得不同温度及不同催化剂下水解反应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浓度表示的该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B.线段PN上的点均是平衡点,N点较点COS转化率降低的原因是平衡移动C.任何温度下,的催化效果都比TiO2好D.时,相较于TiO2,使用做催化剂,达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更大15.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备乙烯,主要发生如下两个反应:I.C2H6(g)+CO2(g)C2H4(g)+H2O(g) ΔH1>0II.2C2H6(g)+2CO2(g)4CO(g)+3H2(g) ΔH2>0向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投入2molC2H6和3molCO2,不同温度下,测得时(反应均未平衡)的相关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400 500 600乙烷转化率(%) 2.2 9.0 17.8乙烯选择性(%) 92.6 80.0 61.8注:乙烯选择性A.反应活化能:I<IIB.时,反应I的平均速率为:C.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后及时移除H2O(g),可提高乙烯的产率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投料比投料,平衡后可提高乙烷转化率16.为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影响因素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A 浓度 向1mL0.1mol·L-1 K2CrO4溶液中加入1mL1.0mol·L-1HBr溶液 黄色溶液变橙色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压强 向恒温恒容密闭玻璃容器中充入100mLHI气体,分解达到平衡后再充入100mLAr 气体颜色不变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C 温度 将封装有NO2(g) 和N2O4(g)混合气体的烧瓶浸泡在热水中 气体颜色变深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D 催化剂 向1mL乙酸乙酯中加入1mL10.3mol·L-1H2SO4溶液,水浴加热 上层液体逐渐减少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10分)烟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x,为消除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处理方法一:烟气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2、NOx的含量。O3氧化烟气中SO2、NO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O3(g)=NO2(g)+O2(g) △H1NO(g)+O2(g)=NO2(g) △H2SO2(g)+O3(g)SO3(g)+O2(g) △H3(1)反应3NO(g)+ O3(g)= 3NO2(g)的△H=___________(用△H1 、△H2表示)(2)N2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 =NO2(g) ΔH=+34 kJ mol-1.该反应为___________(“放热”或“吸热”)反应(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源自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变化时产生的能量变化。下表为一些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 键能(kJ·mol-1) 化学键 键能(kJ·mol-1)N≡N 942 H-O 460N-H 391 O=O 499H-H 437①写出N2和H2反应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②已知:1mol H2O(g)转化为1mol H2O(l)时放出44.0 kJ的热量。计算1g H2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H2O(g)的稳定性___________(“大于”“小于”)H2O(l)(4)写出NH3(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NO2(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18.(10分)利用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其过程中同时发生以下两个主要反应:反应I:CO2(g)+H2(g)CO(g)+H2O(g) ΔH1=+41.2kJ·mol 1反应Ⅱ: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2=-122.5kJ·mol 1请回答:(1)反应I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反应Ⅱ发生自发反应的条件是 。(2)在一定温度和恒容条件下,可以作为判断上述两个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A.体系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B.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C.v正(H2)=v逆(CO) D.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3)在恒压、CO2和H2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CO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选择性的通俗理解:当两个反应同时发生时,选择更有利于哪个反应进行)①对于反应I,图中A点时,v正 v逆(填“>”、“=”或“<”)②可能有利于提高CH3OCH3平衡产率的措施有 。A.缩小容器的体积 B.升高反应的温度C.选择更合适于反应Ⅱ的催化剂 D.适当调整CO2和H2起始量的比例③图中温度高于300℃,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 。19.(10分)用C3H8和CO2脱氢制备丙烯已成为制备丙烯的重要方法之一、相关反应为:反应Ⅰ:C3H8(g)C3H6(g)+H2(g) ΔH1=+124mol 1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已知:①CO和H2准燃烧热分别为-283mol 1和-285.8 kJ·mol 1;②H2O(l)=H2O(g) ΔH3=+44kJ·mol 1(1)计算ΔH2= kJ·mol 1。(2)维持体系总压强恒定为0.1MPa,加入1mol C3H8(g)时体积为50L,再加入8.4mol水蒸气作为稀释剂,测得丙烷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烃比是指投料中水蒸气和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①计算800K下反应1的平衡常数Kp= MPa。(用气体分压计算平衡常数为Kp,气体分压=气体总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②0.1 MPa下,在图中画出水烃比为10时的曲线 。③若其它条件不变,将8.4mol的水蒸气改为8.4mol的CO2,则丙烷的平衡转化率将大大增加,请解释原因 。(3)化学家研究催化剂Pt4催化丙烷脱氢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由图可知Pt4催化大致经过阶段Ⅰ(吸附)、反应Ⅱ(断裂第1个键)、反应Ⅲ(断裂第2个键)B.反应Ⅱ活化能最大,是Pt4催化丙烷的决速阶段C.1mol C3H8(g)在Pt4催化下反应生成1mol[C3H6(g)+H2(g)]时,放出的热量为D.若该催化反应在绝热容器中按照先发生Ⅰ,后发生Ⅱ,再发生Ⅲ,则完成反应Ⅱ后,不需要再加热就能发生反应Ⅲ20.(10分)I.甲烷和水蒸气催化制氢气。主要反应如下:i:CH4(g)+H2O(g)CO(g)+3H2(g) ΔH=+206.2kJ·mol 1ii:CO(g)+H2O(g)CO2(g)+H2(g) ΔH=-41.2kJ·mol 1(1)反应CH4(g)+CO2(g)2CO(g)+2H2(g)的ΔH= kJ·mol 1。(2)在容积不变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A.气体混合物的密度不再变化 B.CH4消耗速率和H2的生成速率相等C.的浓度保持不变 D.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E.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3)恒定压强为P0MPa时,将n(CH4):n(H2O)=1:3的混合气体投入反应器中发生反应i和ii,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①图中表示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变化曲线是 (填字母)。②结合图中数据,其他条件不变,若要H2的产量最大,最适宜的反应温度是 (填字母)。A.550~600℃ B.650~700℃ C.750~80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体系中加入可明显提高平衡体系中H2的含量,原因是 。③600℃时,反位ii为平衡常数的过算式为Kp= (Kp是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21.(12分)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由丙烷直接脱氢或氧化脱氢制备。反应Ⅰ(直接脱氢):C3H8(g)C3H6(g)+H2(g) ΔH1反应Ⅱ(氧化脱氢):C3H8(g)+1/2O2(g)C3H6(g) (g)+H2O(g) ΔH2=-118kJ·mol 1反应Ⅲ(氢气燃烧):2H2(g)+O2(g)=2H2O(g) ΔH3=484kJ·mol 1回答下列问题:(1) ΔH1= kJ/mol。(2)对于反应Ⅰ,总压恒定为100kPa,在密闭容器中通入C3H8和Ar的混合气体。在温度为T1时,C3H8的平衡转化率与通入气体中C3H8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如图1①结合图1,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通入Ar”的作用是 。②若要将C3H8的平衡转化率提高到60%,则n(C3H8):n(Ar)= 。(3)恒温条件下,测得反应Ⅰ平衡时C3H6(g)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2.请在图上画出平衡时C3H8(g)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平衡总压变化的曲线 。(在图中C点平衡总压为10Mpa时,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浓度相等)。(4)①关于反应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升高温度,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增大C.通入的氧气越多,越有利于丙烷的氧化脱氢D.将水液化分离出来,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C3H8的转化率②与直接脱氢反应相比,氧化脱氢制备丙烯的优点是 。(5)研究表明,CO2可催化氧化C3H8脱氢制丙烯。在p=0.1MPa,V(CO2)/V(C3H8)=1,催化剂X的催化下,气体按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丙烷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丙烯的选择性=丙烯的产率÷丙烷的转化率×100%)随温度变化如下表:t℃ 丙烷转化率 产物的选择性C3H6 C2H4 CO400 4.06 93.12 2.20 4.68500 12.32 91.23 3.16 5.61600 35.22 85.44 7.73 6.8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A.在较高温度下,催化剂X可提高产生丙烯反应的速率B.CO2催化氧化C3H8脱氢制丙烯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相同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催化剂,丙烷的平衡转化率相同D.温度升高,催化剂X的活性下降,丙烯的产率降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卷 参考答案.docx 高二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