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二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 1 第一章和第二章(人教版 2019)。5.难度系数:0.6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 Cl 35.5 Fe 56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0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 B.铅蓄电池 C.燃气灶 D.电烤箱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的绝对值均正确)A.常温下乙醇燃烧:B.硫粉与空气反应:C.中和反应:D.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3.下列事实不能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的是A.打开可乐有气泡产生B.加热可以增强 溶液清洗油污的效果C.不能混合使用草木灰(主要含 )与铵态氮肥D.采取较高的温度进行工业合成氨生产(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放热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B.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都是非自发反应1 / 10C.凡是熵增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D.反应是否自发,需要综合考虑反应焓变和熵变5.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使容器容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进而增加有效碰撞几率C.升高温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D.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6.以 TiO2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 CO2反应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钛氧键断裂会释放能量B.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C.使用 TiO2作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C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2(g)=2CO(g)+O2(g)△H=+30kJ/mol7.对于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 CO(g)+H2O(g) CO2(g)+H2(g)△H<0,若要提高 CO 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升温 B.增大 H2O(g)的浓度 C.增大压强 D.使用合适催化剂8.下列关于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2 / 10A.当ΔH<0 时,表示反应为吸热反应B.由 C(s)+ 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 kJ·mol-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 110.5 kJ·mol-1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9.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发生变化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不发生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D.消耗 CO 的速率与生成 的速率相等10.反应 3Fe(s)+4H2O(g) Fe3O4(s)+4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压强不变,充入 N2使容器容积增大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C.容积不变,充入水蒸气使体系压强增大D.增加 Fe 的量11.2SO2(g)+O2(g) 2SO3(g) H<0 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 SO2的平衡转化率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 S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C.其他条件不变,通入过量空气能提高 SO2的平衡转化率,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 SO2的平衡转化率,但生产成本增加12.下列关于工业合成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动力、设备,材料允许的情况下,反应尽可能在高压下进行B.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工业合成氨C.在工业合成氨中,N2、H2的循环利用可降低成本D.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氨气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3.臭氧分解 2O3 3O2的反应历程包括以下反应:反应①:O3→O2+O (快)反应②:O3+O →2O2 (慢)大气中的氯氟烃光解产生的氯自由基(Cl )能够催化 O3分解,加速臭氧层的破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 / 10A.活化能:反应①>反应②B.O3分解为 O2的速率主要由反应②决定C.Cl 主要参与反应①,改变 O3分解的反应历程D.Cl 参与反应提高了 O3分解为 O2的平衡转化率14.以 CO2和H2为原料制造更高价值的化学产品是用来缓解温室效应的研究方向。向 2L容器中充入 lmolCO2和 3molH2,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平衡混合物中CH3OH 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1>P2B.a点 CO2的转化率为 75%C.a、b、c 三点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v(a)<v(c)<v(b)D.b→a 过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5.已知: 利用装有 和 混合气体的平衡球如图,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如下:实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验① 将两组平衡球室温放置 平衡球均为红棕色且颜色相同将一组平衡球的两端分别② ——浸入冷水和热水中③ 将另一组平衡球的一端靠 加热一段时间后,该平衡球颜色变浅,直至接近无色;4 / 10近酒精灯火焰 停止加热后,平衡球颜色恢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断裂 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小于断裂 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B.实验②,浸入冷水中的平衡球颜色变浅,浸入热水中的平衡球颜色加深C.实验③,平衡球颜色变浅,可能是温度过高,导致 分解生成 NO 和D.实验③,停止加热,平衡球颜色恢复,是 逆向移动导致的16.400℃时,向容积为 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CO 和 H2,发生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表:0 10 20 3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 10 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B.4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为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 ,则反应的△H<0D.400℃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15 molCH3OH,达到平衡时 CH3OH 的转化率大于 20%17. (s)与 CO(g)主要发生如下反应。①②反应的还原产物与温度密切相关。其他条件一定, (s)和 CO(g)反应达平衡时,CO(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5 / 10A.反应 的焓变为B.根据图象推测, 应当小于 0C.反应温度越高, 主要还原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越低D.温度高于 1040℃时, (s)和 CO(g)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18.某 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 “固定”,能高选择性吸附 。废气中的 被吸附后,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 。原理示意图如下。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时不利于 吸附B.多孔材料“固定” ,促进 平衡正向移动C.转化为 的反应是D.每获得 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9.资料显示:自催化作用是指反应产物之一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作用。用稀硫酸酸化的 KMnO4进行下列三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均褪色(0.01mol/L 可以记做 0.01M)。6 / 10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1mL0.01M 的 KMnO4溶 1mL0.01M 的 1mL0.01M 的液和 1mL0.1M 的 H2C2O4KMnO4溶液和 1mL0.1M KMnO4溶液和 1mL0.1M溶液混合的 H2C2O4溶液混合 的 H2C2O4溶液混合褪色 比实验①褪色快 比实验①褪色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C2O4是还原剂,产物 MnSO4能起自催化作用B.实验②褪色比①快,是因为 MnSO4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C.实验③褪色比①快,是因为 Cl-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D.若用 1mL0.2M 的 H2C2O4做实验①,推测比实验①褪色快20.某小组采用等质量的大理石和碳酸钴粉末、足量的 稀盐酸和 稀硫酸研究实验室制备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中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硫酸钙会包裹在碳酸钙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较实验 1和实验 2,可以说明酸的 对生成 的速率有影响B.比较实验 1 和实验 4,可以说明生成 的速率和酸中阴离子的种类有关C.实验结论:生成的 对碳酸钙粉末比对大理石的包裹作用更强D.综合以上四个实验推断大理石粉末和稀硫酸反应能用于制备第 II卷(非选择题 共 40分)二、填空题7 / 1021.(10 分 )完成下列反应热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 CH4,常温下 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 CO2(g)和液态水时放出 445kJ 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 H2S(g)完全燃烧生成 SO2(g)和 H2O(1),H2S的燃烧热为 akJ/mol(a>0),写出表示 H2S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C2H6(g)=C2H4(g)+H2(g)ΔH 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所示:物质 C2H6(g) C2H4(g) H2(g)燃烧热ΔH/(kJ·mol 1) 1560 1411 286则ΔH= kJ·mol 1。(4)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反应 I: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kJ·mol 1反应Ⅲ:S(s)+O2(g)=SO2(g) ΔH3= 297kJ·mol 1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有图示关系:则反应 C(s,石墨)+CO2(g)=2CO(g) ΔH= 。22.(14 分)工业上使用黄铁矿 制硫酸。Ⅰ.掺烧 和 ,用于制铁精粉和硫酸(1)已知: 为吸热反应。 、 时, 固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 和 固体,放出 热量。① 与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 与 掺烧(混合燃烧),其目的包括 (填字母)。8 / 10a.节约燃料和能量 b.为制备硫酸提供原料 c.减少空气污染(2) 常带一定量的结晶水。 分解脱水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① 。②为维持炉内温度基本不变, 所带结晶水越多,掺烧比 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Ⅱ.传统工业中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的原理如图所示:(3)上述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措施加快反应速率,如: 。(4)已知: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平衡时 的转化率如下表所示:平衡时 的转化率温度450550①上述数据表明, 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②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的转化率随压强变化的原因: 。23.(16 分)钢铁行业酸洗工艺产生的废液主要含有 和 。以空气和钢铁酸洗废液为原料可以合成。工业上常加入 ,以提高反应速率。(1)向酸洗废液中加入少量 ,并通入空气。前期发生的反应:9 / 10Ⅰ.Ⅱ.后期转化过程如图:已知:ⅰ.催化剂加快反应的一种方式是自身参与反应最终又生成,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并不发生改变ⅱ.室温下可发生反应 , 受热可再分解为 和①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由反应Ⅱ可以判断此条件下 的氧化性强于b.加入 的主要目的是得到 ,作为后期反应的催化剂c.后期转化过程的总反应可表示为③反应过程中需控制温度在 80℃左右。温度不能太低的原因是 (写出两点)。(2)为了测定产品的质量,用以下方法测定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取 a g 产品,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充分反应后加入蒸馏水稀释,得到 待测液。取 待测液,加入足量 溶液,充分反应后再与 溶液反应,恰好消耗 溶液。已知:ⅰ. 与 的反应为:ⅱ.溶液酸性较强时 不稳定,可发生反应:①加入硫酸不能过多,主要原因有两点:a.硫酸过多时,溶液中 浓度过大,会加快 将 氧化为 ,从而造成误差。写出 氧化 的离子方程式 。b. 。②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 / 102025-2026 学年高二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D A B B D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B C D D C D C D二、填空题,共 40 分21.(10 分,每空 2 分)(1)CH4(g)+2O2(g)=CO2(g)+2H2O(l) ΔH= 890kJ·mol 1(2)H2S(g)+ O2(g)=SO2(g)+H2O(l) ΔH= akJ·mol 1(3)+137(4)3SO2(g)+2H2O(g)=2H2SO4(l)+S(s) ΔH= 254kJ·mol 1(5)ΔH1 ΔH222.(14 分,每空 2 分)(1)(2) 增大(3)粉碎或使用催化剂、加热(4) 放热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该反应正向移动,使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23.(16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1) abc(3 分) 温度低反应速率慢;温度低生成的不易分解, 浓度低,催化效果差(4 分)(2) 溶液酸性较强时 不稳定,与硫酸发生反应,无法准确测定 的含量(3 分) 或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参考答案.docx 高二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