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某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二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 1 第一章和第二章(人教版 2019)。
5.难度系数:0.65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 Cl 35.5 Fe 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 B.铅蓄电池 C.燃气灶 D.电烤箱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的绝对值均正确)
A.常温下乙醇燃烧:
B.硫粉与空气反应:
C.中和反应:
D.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
3.下列事实不能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的是
A.打开可乐有气泡产生
B.加热可以增强 溶液清洗油污的效果
C.不能混合使用草木灰(主要含 )与铵态氮肥
D.采取较高的温度进行工业合成氨生产( )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B.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都是非自发反应
1 / 10
C.凡是熵增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D.反应是否自发,需要综合考虑反应焓变和熵变
5.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使容器容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进而增加有效碰撞几率
C.升高温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
D.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6.以 TiO2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 CO2反应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
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钛氧键断裂会释放能量
B.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使用 TiO2作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C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2(g)=2CO(g)+O2(g)△H=+30kJ/mol
7.对于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 CO(g)+H2O(g) CO2(g)+H2(g)△H<0,若要提高 CO 的转化率,下列措施
中可行的是( )
A.升温 B.增大 H2O(g)的浓度 C.增大压强 D.使用合适催化剂
8.下列关于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2 / 10
A.当ΔH<0 时,表示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 C(s)+ 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 kJ·mol
-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 110.5 kJ·mol-1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9.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D.消耗 CO 的速率与生成 的速率相等
10.反应 3Fe(s)+4H2O(g) Fe3O4(s)+4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
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压强不变,充入 N2使容器容积增大
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C.容积不变,充入水蒸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增加 Fe 的量
11.2SO2(g)+O2(g) 2SO3(g) H<0 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 SO2的平衡转化率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 S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C.其他条件不变,通入过量空气能提高 SO2的平衡转化率,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 SO2的平衡转化率,但生产成本增加
12.下列关于工业合成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动力、设备,材料允许的情况下,反应尽可能在高压下进行
B.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工业合成氨
C.在工业合成氨中,N2、H2的循环利用可降低成本
D.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氨气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3.臭氧分解 2O3 3O2的反应历程包括以下反应:
反应①:O3→O2+O (快)
反应②:O3+O →2O2 (慢)
大气中的氯氟烃光解产生的氯自由基(Cl )能够催化 O3分解,加速臭氧层的破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 10
A.活化能:反应①>反应②
B.O3分解为 O2的速率主要由反应②决定
C.Cl 主要参与反应①,改变 O3分解的反应历程
D.Cl 参与反应提高了 O3分解为 O2的平衡转化率
14.以 CO2和H2为原料制造更高价值的化学产品是用来缓解温室效应的研究方向。向 2L容器中充入 lmolCO2
和 3molH2,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平衡混合物中
CH3OH 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1>P2
B.a点 CO2的转化率为 75%
C.a、b、c 三点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v(a)<v(c)<v(b)
D.b→a 过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已知: 利用装有 和 混合气体的平衡球如图,探究温度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
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将两组平衡球室温放置 平衡球均为红棕色且颜色相同
将一组平衡球的两端分别
② ——
浸入冷水和热水中
③ 将另一组平衡球的一端靠 加热一段时间后,该平衡球颜色变浅,直至接近无色;
4 / 10
近酒精灯火焰 停止加热后,平衡球颜色恢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断裂 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小于断裂 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
B.实验②,浸入冷水中的平衡球颜色变浅,浸入热水中的平衡球颜色加深
C.实验③,平衡球颜色变浅,可能是温度过高,导致 分解生成 NO 和
D.实验③,停止加热,平衡球颜色恢复,是 逆向移动导致的
16.400℃时,向容积为 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CO 和 H2,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表:
0 10 20 3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 10 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
B.4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为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 ,则反应的△H<0
D.400℃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15 molCH3OH,达到平衡时 CH3OH 的转化率大于 20%
17. (s)与 CO(g)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的还原产物与温度密切相关。其他条件一定, (s)和 CO(g)反应达平衡时,CO(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5 / 10
A.反应 的焓变为
B.根据图象推测, 应当小于 0
C.反应温度越高, 主要还原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越低
D.温度高于 1040℃时, (s)和 CO(g)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18.某 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 “固定”,能高选择性吸附 。废气中的 被吸附后,
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 。原理示意图如下。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不利于 吸附
B.多孔材料“固定” ,促进 平衡正向移动
C.转化为 的反应是
D.每获得 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19.资料显示:自催化作用是指反应产物之一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作用。用稀硫酸酸化的 KMnO4进行下列
三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均褪色(0.01mol/L 可以记做 0.01M)。
6 / 10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1mL0.01M 的 KMnO4溶 1mL0.01M 的 1mL0.01M 的
液和 1mL0.1M 的 H2C2O4
KMnO4溶液和 1mL0.1M KMnO4溶液和 1mL0.1M
溶液混合
的 H2C2O4溶液混合 的 H2C2O4溶液混合
褪色 比实验①褪色快 比实验①褪色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C2O4是还原剂,产物 MnSO4能起自催化作用
B.实验②褪色比①快,是因为 MnSO4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C.实验③褪色比①快,是因为 Cl-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D.若用 1mL0.2M 的 H2C2O4做实验①,推测比实验①褪色快
20.某小组采用等质量的大理石和碳酸钴粉末、足量的 稀盐酸和 稀硫酸研究实验室制备
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中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硫酸钙会包裹在碳酸钙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实验 1和实验 2,可以说明酸的 对生成 的速率有影响
B.比较实验 1 和实验 4,可以说明生成 的速率和酸中阴离子的种类有关
C.实验结论:生成的 对碳酸钙粉末比对大理石的包裹作用更强
D.综合以上四个实验推断大理石粉末和稀硫酸反应能用于制备
第 II卷(非选择题 共 40分)
二、填空题
7 / 10
21.(10 分 )完成下列反应热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 CH4,常温下 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 CO2(g)和液态水时放出 445kJ 热
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 H2S(g)完全燃烧生成 SO2(g)和 H2O(1),H2S的燃烧热为 akJ/mol(a>0),写出表示 H2S的燃烧热的热化学
方程式 。
(3)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C2H6(g)=C2H4(g)+H2(g)ΔH 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C2H6(g) C2H4(g) H2(g)
燃烧热ΔH/(kJ·mol 1) 1560 1411 286
则ΔH= kJ·mol 1。
(4)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反应 I: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kJ·mol 1
反应Ⅲ:S(s)+O2(g)=SO2(g) ΔH3= 297kJ·mol 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有图示关系:
则反应 C(s,石墨)+CO2(g)=2CO(g) ΔH= 。
22.(14 分)工业上使用黄铁矿 制硫酸。
Ⅰ.掺烧 和 ,用于制铁精粉和硫酸
(1)已知: 为吸热反应。 、 时, 固体在
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 和 固体,放出 热量。
① 与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 与 掺烧(混合燃烧),其目的包括 (填字母)。
8 / 10
a.节约燃料和能量 b.为制备硫酸提供原料 c.减少空气污染
(2) 常带一定量的结晶水。 分解脱水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 。
②为维持炉内温度基本不变, 所带结晶水越多,掺烧比 应 。(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
Ⅱ.传统工业中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的原理如图所示:
(3)上述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措施加快反应速率,如: 。
(4)已知: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平衡时 的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平衡时 的转化率
温度
450
550
①上述数据表明, 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的转化率随压强变化的原因: 。
23.(16 分)钢铁行业酸洗工艺产生的废液主要含有 和 。以空气和钢铁酸洗废液为原料可以合成
。工业上常加入 ,以提高反应速率。
(1)向酸洗废液中加入少量 ,并通入空气。
前期发生的反应:
9 / 10
Ⅰ.
Ⅱ.
后期转化过程如图:
已知:
ⅰ.催化剂加快反应的一种方式是自身参与反应最终又生成,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并不发生改变
ⅱ.室温下可发生反应 , 受热可再分解为 和
①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由反应Ⅱ可以判断此条件下 的氧化性强于
b.加入 的主要目的是得到 ,作为后期反应的催化剂
c.后期转化过程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③反应过程中需控制温度在 80℃左右。温度不能太低的原因是 (写出两点)。
(2)为了测定产品的质量,用以下方法测定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取 a g 产品,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充分反应后加入蒸馏水稀释,得到 待测液。取 待测液,加入
足量 溶液,充分反应后再与 溶液反应,恰好消耗 溶液。
已知:
ⅰ. 与 的反应为:
ⅱ.溶液酸性较强时 不稳定,可发生反应:
①加入硫酸不能过多,主要原因有两点:
a.硫酸过多时,溶液中 浓度过大,会加快 将 氧化为 ,从而造成误差。写出 氧化 的离子方
程式 。
b. 。
②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0 / 102025-2026 学年高二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A B B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C D D C D C D
二、填空题,共 40 分
21.(10 分,每空 2 分)
(1)CH4(g)+2O2(g)=CO2(g)+2H2O(l) ΔH= 890kJ·mol 1
(2)H2S(g)+ O2(g)=SO2(g)+H2O(l) ΔH= akJ·mol 1
(3)+137
(4)3SO2(g)+2H2O(g)=2H2SO4(l)+S(s) ΔH= 254kJ·mol 1
(5)ΔH1 ΔH2
22.(14 分,每空 2 分)
(1)
(2) 增大
(3)粉碎或使用催化剂、加热
(4) 放热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该反应正向移动,
使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23.(16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 abc(3 分) 温度低反应速率慢;温度低生成的
不易分解, 浓度低,催化效果差(4 分)
(2) 溶液酸性较强时 不稳定,与硫酸发生反应,无法准确测定 的
含量(3 分) 或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