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新乡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新乡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共五个大题,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班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班级成员在抒写有关自强不息精神的语段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忙解决。
自强不息的写照 《沁园春·雪》中的豪迈宣言,是自强不息者在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的写照;《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声声呼唤,是对自强不息者鞠躬尽 ① (悴 瘁)精神的礼赞;《敬业与乐业》中的谆谆教 ② (诲 悔),是自强不息者在平凡岗位上精益求精的注脚。通过这些诗文,让我们总能感受到自强不息的精神脉搏在隐隐跳动。
(1)请根据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字,并工整书写。
(2)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请写出修改意见。
自强不息的内涵 自强不息是逆境中穷且益坚的志气——如愚公移山,于绝壁前挥动开天的镐钎,以________(A.百战不殆B.百折不挠)的韧性将“不可为”锻成“有所为”;是顺境中居安思危的清醒——似春江放棹,在平澜处仍绷紧划桨的臂膀,用更上层楼的眼界让“至千里”延伸“致广大”;是绝境中向死而生的胆魄——若精卫填海,向怒涛里投下信念的石砾,以九死不悔的决绝把“无底渊”填作“通天途”。
百战不殆:每次打仗都不会失败。 百折不挠:无论受到多少挫折也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新华成语词典》
(3)班级成员不知道画横线处用哪个成语贴切。请根据成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从括号中为其推荐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2. 班级成员想利用下面的图片歌颂自强不息的精神,请你用简要的话语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3. 班级成员写了一段传承自强不息品质的感言,请你运用积累的古诗文,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它是李白“①______,②______”(《行路难·其一》)的信念与追求,于人生困顿中仍不改对理想的执着;它是苏轼“③______;④______,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的豁达与通透,于世事无常中仍保持对生活的热忱与向上的姿态;它是欧阳修“⑤______,⑥______,太守也”(《醉翁亭记》)的担当与襟怀,在与民同乐的坚守中诠释为政者的奋进底色;它是韩愈“⑦______,⑧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忠心与坚定,于贬谪逆境中仍坚守报国初心的执着。今天,我们仍当以这份自强之志,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7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这个姑娘,她要成为“一棵树”
杜羽 傅强 尕玛多吉
①2016年,林文婕从家乡广东“飞”到了西藏林芝。这一“飞”,她作出了一个重大抉择,此生,她要成为“一棵树”。姑娘看上去小巧,心胸却大着呢!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毕业后,她就心心念念要做一些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
②这不,听说广东省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队要招人,她义无反顾报了名,把自己新的人生起点放到了西藏林芝巴宜区中学数学老师这个岗位上。
③初到林芝,因为高原反应和饮食不适,林文婕一个月就瘦了十来斤。更让她头疼的,是学生们薄弱的学业基础——有的学生普通话说得磕磕巴巴,听老师说话像听“天书”;有的学生上中学了还算不清加减乘除,一做数学题就掰手指头……
④问题出在哪儿?个别谈心、入户家访……几个星期下来,林文婕找到了症结:不少学生觉得学习太枯燥,提不起兴趣。于是,她“对症下药”:从孩子们的生活里提炼教学内容,让每堂课都从雪城高原上“长”出来!
⑤“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林文婕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手里拎着一把藏族传统乐器扎木念。
⑥“同学们,谁来给大家演奏一曲?”话音刚落,台下一片欢腾,一只只手臂“哗”地举起,像一片小树林。
⑦“扎西,你来!”林文婕点了手举得最高的那一个。一首悠扬动听的乐曲过后,她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振动原理与声音传播。学生们瞪大眼睛听着,“啧啧”有声——“原来琴声是这么‘飞’进耳朵的!”
⑧男生洛桑活泼机敏,可提起数学就摇头:“算过来算过去,一个脑袋三个大!”林文婕发现他特别喜欢玩电脑,就循循善诱:“洛桑,你知道电脑是靠什么‘思考’和说话的吗?是0和1!多简单的两个数字呀!你说,为啥叠加在一起就这么神奇?”
⑨“对呀!为啥呢?”洛桑的好奇心被激发了。
⑩林文婕从二进制讲起,娓娓道来。从此,洛桑爱上了数学,走进了一个奥妙无穷的新天地……
介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时,分析藏袍厚度与昼夜温差的关系;讲解“黄金分割比例”时,带同学们欣赏唐卡,揭示其背后的数学规律;精心设计“虫草数量统计”“收入计算”等实践作业,让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大显身手”……为了帮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她还和同事一起编写了《汉藏对照数学术语手册》,从此,孩子们再也不用对着“平行线”“立方体”等概念死记硬背了。
林文婕关心的,不只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一个寒冷的冬日,她长途跋涉去牧区家访。结束后,那个长睫毛的女生依依不舍地把她拉到牛粪炉边烤火:“还想和您说说话。”跳跃的火光里,学生俨然成了“小老师”,教她怎么把火烧得更旺,怎么辨识牦牛毛织物品质的优劣……
林文婕心里一动:这样的教学,才最入脑入心。于是,她面向全校开设了“微型自然课”。
冬日里,她带上显微镜,和学生一起在校园后面的山坡上等雪。当晶莹的雪花落在学生们手心时,孩子们透过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微观世界的神奇美妙,欢呼声在冰天雪地间传得很远、很远……
林文婕只想默默地付出,她没有想到,孩子们给她的回报却是那样的丰厚。
一个雨天放学后,她走到教学楼门口,才发现忘了带伞。她正踌躇着,身后响起一声轻唤:“林老师,给!”随即,手里被塞进了一把伞。
转身看去,一个男孩双手护着脑袋冲进雨中。
“快回来!打伞!”林文婕急得大喊。
“我不怕。您别淋湿啦!”男孩回头,灿烂地笑。林文婕这才看清,他是朗加,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
何止一把伞呢?
看到她支气管炎犯了,咳嗽不止,几个学生徒步两个来小时,去山上挖来止咳草药贝母根,用洁白的哈达包好,悄悄地放在她宿舍门口。
一位阿妈在女儿毕业时,捧来家里开得最好的一盆花送给她:“孩子以前不敢和外人说话,在您的鼓励下,能当着那么多人演讲了,大家都给她竖大拇指呢!”
毕业生曲珍休假回家乡,特意来看她:“老师,您教的知识会跟我一辈子。我看着云彩飘过山尖,会想起您讲的季风是怎么形成的;给别人介绍糌粑,用的是您讲的发酵原理……”
“这片土地给我的,远比我付出的多,”林文婕说,“我再不是那雪山峡谷间飘浮的云朵,而是一棵树,根须深深扎进尼洋河畔润泽的大地……”
(选自《光明日报》2025年4月2日,有删改)
4. 林文婕针对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教学方法?请简要概括。
5. 林文婕具有哪些优良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6. 文中多次写到学生对林文婕的回报,有什么作用?
7.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她要成为‘一棵树’”含义的理解。
(二)(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汲取榜样力量,争做新时代青年先锋
周金伶
①“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勉励年轻一代,为青年鼓劲加油。
②新时代好青年是什么样子的?在677名新时代青年先锋身上,我们看到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具象表达,更感受到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担当有为的精神气质。表彰新时代青年先锋,既是对其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的集中展示,也让榜样力量触达更多人的心灵深处。
③新时代青年先锋,激扬着心怀理想、强国报国的青春志向。90后“梦想”号电气专业主任设计师庞路长期坚守在舰船研发一线岗位,矢志在“大国重器”研发中攻坚克难;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读博士生翟文延组建青年突击队,奋力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助力中国自主创新之路……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优秀青年点燃理想之灯,争做时代先锋,不做过客、不当看客,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收获了历练和成长。
④新时代青年先锋,澎湃着挺膺担当、不懈进取的青春力量。总有一些青年“逆流而上”,主动选择更遥远、更艰苦的地方。青年教师侯长亮因为自己“淋过雨”,深知留守儿童的不易,便选择坚守山村三尺讲台11年,“哪里偏远,哪里缺老师,就往哪里跑”;在人迹罕至、被称为中国“高寒禁区”的黑龙江省漠河市洛古河村,驻村民警史先强坚持在寒气逼人的冬日街道和封冻的江面上巡逻,哪怕每天周身都挂满了霜雪,也从未有过一次缺岗……优秀青年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以挺膺担当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⑤新时代青年先锋,彰显着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青春底色。677名青年榜样的奋斗领域虽然各不相同,但“不怕吃苦”的内生动力殊途同归、“敢于拼搏”的精神状态一脉相承。他们当中,有的主动加入南海渔民队伍,担负起为国巡航海疆的义务;有的常年奋战在应急救援一线,累计参与处置火灾扑救5500余起、抢险救援7000余次;有的立足岗位不断精进职业技能,大幅度提升了作业效率……讲好这些优秀青年的榜样故事,弘扬他们身上的先锋精神,有利于激荡起更多青年向上向善的蓬勃动力,更加明确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更加自觉地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⑥平凡中亦可孕育伟大,榜样离生活并不遥远。扎根基层社区,就做好人民城市的“护苗人”、帮助青少年化解好“成长的烦恼”;投身建筑领域,就严把工程质量管控关口,展现出新时代“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身在科研一线,就做精做细专业课题,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应有贡献……新时代新征程,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广大青年不仅大有可为,更应主动作为。
⑦“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新时代青年先锋的奋进姿态和家国情怀,是对“何以青年、何以青春”最生动真挚的回答,更呈现出青年特质与时代风尚交相辉映的鲜活图景。当榜样的力量直抵心灵,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奋勇前行、能为善为,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先锋力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5年5月5日,有删改)
8.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9. 下面的【衔接材料】放在原文的第几段合适?请阐述理由。
【衔接材料】年轻的研发专家姜祖明坚定“端牢能源饭碗”的使命与信念,在生产技术上持续创新优化,不断挑战石油采收率极限。
10. 第⑦段引用“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有哪些作用?请分点回答。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涛澜汹涌,风云开阖①。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②?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③而非快?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开阖:散开和聚合。②病:这里指忧愁。③适:到,往。
1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B. 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C. 不可久视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D. 渔夫、樵父之舍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12.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3. 甲文的第一段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述。
14. 甲文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乙文提出了“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观点,两者所展现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二)(4分)
1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送廖融处士①南游
翁 宏
病卧瘴云②间,莓苔渍竹关③。
孤吟牛渚④月,老忆洞庭山。
壮志潜消尽,淳风竟未还。
今朝忽相遇,执手一开颜。
【注释】①处士:泛指未做过官士人。②瘴云:南方山林中湿热的、可致病的空气。③竹关:竹门。④牛渚:在今安徽省。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翁宏的“孤吟牛渚月,老忆洞庭山”同样借助意象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整本书阅读
16. 经典著作总不乏各路读者的评价。请你根据下列对《艾青诗选》的评价,任选其中一点,结合诗作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作家聂华苓
五、作文(50分)
17.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当我们心怀理想时,生命便会赋予我们坚韧的品格,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不妨奋力奔赴那点亮心灯的远方——要知道,我们在路途上穿越多少荆棘,就能沉淀多少力量,绽放多少芬芳。这趟奔赴的旅程里,既有风平浪静的坦途,也有崎岖难行的坎坷,而每一步跋涉,都藏着让我们蜕变的契机。愿我们始终能怀揣滚烫的热爱,带着一份笃定前行,驶向更辽阔的远方。
(1)请以“在_________中奔赴远方”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600字左右;⑤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600字左右;④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1)瘁;诲 (2)删去“通过”或“让”(修改后句子:这些诗文,让我们总能感受到自强不息的精神脉搏在隐隐跳动/通过这些诗文,我们总能感受到自强不息的精神脉搏在隐隐跳动)
(3)推荐“百折不挠”。理由:“百折不挠”指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语境中愚公面对绝壁,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将“不可为”变为“有所为”,体现的是克服挫折的韧性,与“百折不挠”的含义契合;“百战不殆”强调“不败”,愚公移山并非一场战斗或竞争,未涉及胜负计算,与语境不符。
2.【答案】画面内容:左侧画面展现一只幼虫在茧中挣扎,旁注“成长需要磨炼”;右侧画面是破茧而出的蝴蝶展翅,旁注“坚持下去,才做美丽的蝴蝶”。
寓意:以幼虫破茧成蝶的过程,象征人在成长中需经历磨炼,唯有坚持才能突破困境、实现蜕变,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
3.【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人有悲欢离合 ④. 月有阴晴圆缺 ⑤. 醉能同其乐 ⑥. 醒能述以文者 ⑦.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⑧. 肯将衰朽惜残年
【答案】4. ①从生活提炼教学内容(如用扎木念讲振动原理、藏袍讲温差、唐卡讲黄金分割);②编写《汉藏对照数学术语手册》,解决概念理解难题;③设计实践作业(如虫草数量统计、收入计算);④开设“微型自然课”(如用显微镜观察雪花);⑤因材施教(如针对洛桑的兴趣引导其学数学)。
5. ①无私奉献:放弃广东生活,远赴西藏支教;②善于创新:结合当地生活设计教学方法;③关爱学生:关注学业与成长,家访、开设自然课;④坚韧不拔:克服高原反应和饮食不适,坚持教学。
6. ①侧面烘托林文婕教学的成功与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其付出的价值;②展现学生的感恩之心,凸显师生间的深厚情感;③深化主题,体现教育者“扎根奉献”获得的精神回报。
7. “一棵树”象征林文婕扎根西藏教育的坚定:①不像“云朵”飘浮不定,而是像树一样将“根须扎进大地”,体现她对西藏教育的坚守;②树能提供荫蔽,象征她用知识滋养学生,为西藏教育贡献力量;③树的成长象征她在支教中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有担当、有根基的教育者。
【答案】8. 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引出话题,提出新时代青年应向先锋学习;②设问“新时代好青年是什么样子”,总述青年先锋的精神特质;③从“心怀理想”“挺膺担当”“平凡孕育伟大”三个分论点展开,用事例论证;④引用名言总结,强调榜样力量对青年的激励作用。
9. 放在第③段。理由:衔接材料中姜祖明“坚定使命信念,创新优化技术”,体现“心怀理想、强国报国”的志向,与第③段“新时代青年先锋激扬理想、强国报国”的分论点一致,可作为事实论据支撑该段观点。
10. ①引用名言增强文章的文采与说服力;②点明理想对青年的重要性,呼应前文“心怀理想”的分论点;③总结全文,激励青年以理想为指引奋勇前行,深化主题。
【答案】11. B 12.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3. ①先总写岳阳楼的“大观”(“衔远山,吞长江”等);②再分写空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与时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景象;③最后用“前人之述备矣”过渡,引出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14. 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强调“进亦忧,退亦忧”,始终心怀家国;
乙文:“坦然不以物伤性”体现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强调内心坦然则无处不快乐,更注重个人心境的平和。
15.【答案】“孤吟牛渚月”以“孤月”为意象,烘托诗人独处的孤寂;“老忆洞庭山”以“洞庭山”为意象,寄托诗人对故乡(或往昔)的思念。两句通过“孤月”“洞庭山”,将孤寂与思乡之情融入景物,含蓄表达诗人壮志消尽后的怅惘与对淳朴生活的追忆。
16.【答案】示例:艾青的诗具有强烈鲜明的意象。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是勤劳、善良的底层劳动人民的象征,诗人通过描写大堰河的劳作、生活细节,将对保姆的感激与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寄托其中,意象鲜明且饱含情感,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指向,凸显诗歌的感染力。
17.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