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件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第五单元
2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阅读
同学们,这是我们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部,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作者简介
周定舫 (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
文体知识
本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 主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行文的主线。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瞻仰”二字,意思是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万分崇敬之情,“人民英雄纪念碑表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背景链接
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于 1952 年 8 月动工,到 1958 年 4 月22 日建作者周定舫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写下了《人民英成。雄永垂不朽》一文,刊登在 1958 年 4 月 23 日的《人民日报》上。 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字音识记
1. 重点字
瞻仰 ( zhān yǎng ) 橘黄 ( jú ) 挑衅 ( xìn )
旌旗 ( jīng ) 峻峭 ( jùn qiào ) 镏金 ( liú )
上溯 ( sù ) 五卅 ( sà ) 天堑 ( qiàn )
镶嵌 ( xiāng qiàn ) 矗立 ( chù ) 逾越 ( yú )
2. 多音字
( bǎi ) 松柏

( bó ) 柏林
( zhuǎn ) 扭转

( zhuàn ) 转悠
字形辨识
髻 ( jì ) 髻子
鬃 ( zōng ) 鬃毛
鬓 ( bìn ) 鬓发
幔 ( màn ) 重幔
谩 ( màn ) 谩骂
馒 ( mán ) 馒头
溯 ( sù ) 上溯
朔 ( shuò ) 朔风
峻 ( jùn ) 峻峭
竣 ( jùn ) 竣工
词语积累
魏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
上溯:从现在往以前推。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峻峭:形容山高而陡。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矗立:高耸地立着。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 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巡捕: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租界设置的警察。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近义词辨析
崇敬——崇拜
相同点:二者都有“推崇尊敬”的意思。
不同点:“崇敬”指特别尊敬,比“崇拜”程度轻,对象一般是人。“崇拜”指特别钦佩,有时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
辨析:
1. 他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至今仍令人 ___________。
2. 我们应该 _________ 胜过我们的人,但也应该尊重不如我们的人。
崇敬
崇拜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解 题。
主标题
(歌颂对象)
副标题
(介绍对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毛泽东于1955年6月9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用它作标题,不仅浓缩了全文的主旨,更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阅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瞻仰
纪念碑
(1) 段
(2-10) 段
(11) 段
渗透着:无限崇敬深切怀念
详细介绍
纪念碑
抒写感受
思考: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纪念碑总体特征
思考: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内容上,突出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的重大意义,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同时也点明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莫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说明。
第 3 段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建碑的时间 (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
碑身的规模 (用具体数字与天安门比较)
建碑的特殊材料 (坚硬的花岗岩和洁白的汉白玉)
建碑的重大意义
阅读7-10段,思考文章重点介绍了哪十幅浮雕 作者分别是如何介绍的
第 7 段:人民英雄纪念碑东面
两幅——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
销毁鸦片烟 (1839)
由实到虚,先说明浮雕画面的内容,再点明画面的意义。
金田起义 ( 1851 )
由虚到实,先写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再具体描述画面。
第 8 段: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
三幅——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
武昌起义 (1911)
先介绍画面上的英雄人物,再总结 辛亥革命的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 (1919)
先指明它的历史意义,再介绍画面描述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五卅运动 (1925)
先简介这一运动的经过,再提示它的意义,最后介绍画面情景。
第 9 段:人民英雄纪念碑西面
两幅——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
八一南昌起义(1927)
先 介 绍 画面,
再指出其意义。
抗日敌后游击战
先总后分地描述了画面上的人物及其行动,以此显示人民战争的特点。
第 9 段:人民英雄纪念碑北面
三幅——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热烈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详细说 明北面最大的一幅浮雕。
热烈支援前线
欢迎解放军
简略介绍左右两幅装饰性浮雕。
作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除了介绍外观外,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他们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
本文为什么三次提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两次提到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课文第 2 段、第 4 段、第 11 段,三次提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是因为这八个大字既是对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又是对全国人民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严号召。
同时,这八个大字,概括了建立这座纪念碑的重大意义,体现了这座纪念碑的主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两次提到的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既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的重要说明,又是对十幅大浮雕的内容的高度概括。为了强调纪念碑的重大意义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三次提到题字,两次提到碑文。
联系碑文想一想,为什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这块浮雕“最大”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反动统治,结束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的标志。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伟大目标奠定了基础。这一浮雕代表的意义重大,所以“最大”。
为什么选择这八个历史事件作为浮雕内容
从碑文内容来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在中国三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这八个历史事件分别是这三个时期最具代表的历史事件。
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找找作者使用了哪些写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 37.94 米,有 10 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 4.24 米。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写出了纪念碑的高大,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与天安门的高度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纪念碑的雄伟。
这些大浮雕高 2 米,合在一起共长 40.68 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 800-1000年之久。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浮雕的高大和保存历史之久,体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大与其纪念意义的深远。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嘉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峨、雄伟、庄严。
根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说明语言。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自古以来”能否去掉 为什么 )
“自古以来”是时间限定词,强调了时间的久远,突出了纪念碑对我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 800——1000 年之久。(说说“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和“至少”的作用。)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交代数据来源;“至少”对时间进行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碑心石”可以换成“碑石”吗 )
不可以。“碑心石”三个字明确交代了毛主席的题字所在位置。如果换成“碑石”,那么题字的位置就不确切了。
“纪念碑正面朝北,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闪闪发光’”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几个字含有烈士精神永存的意思,那些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富强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先烈们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远“闪闪发光”。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能不能将文章的题目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 为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只是本文的说明对象,一种象征形式,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歌颂人民英雄,歌颂他们的精神。
主旨点晴
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介绍,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写作借鉴
1.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先写纪念碑的总体特征,再写纪念碑的具体内容,最后抒发瞻仰感受。第二部分先写位置、雄姿、兴建过程及重大意义,再写题字、碑文、碑身造型和装饰花纹,最后写十幅浮雕。
2. 说明、记叙相结合。
本文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直到离开纪念碑,把瞻仰的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绍十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的内容介绍得清楚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兼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3) 题。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将军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 37岁。每年清明节,陵园都会举行悼念活动,来邯郸左权将军墓地参观 zhān _______ 仰的人一波又一波。


纪念塔东面不远处就是左权将军墓,它由碑亭和墓体两部分组成。碑亭横额上刻有“人民共仰”四个大字,两侧刻有:大节忠贞彪史册,正气磅礴壮山河。左权将军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也是中央军委确定的三十三位军事家之一。
革命先烈,浩气长存,_________!

(1) 语段中加点的“悼”的正确读音是 ( )
A. dào B. diào C. zhuō D. chòu
(2) 语段中①处所填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
A.詹 B. 沾 C. 湛 D. 瞻
A
D
(3) 语段中②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歌功颂德 B. 人死留名
C. 永垂不朽 D. 海枯石烂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