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五单元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写作
语言要连贯
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要把一个或一类事物说清楚,首先要抓住其特征。回顾一下《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看看作者介绍赵州桥时是抓住哪些特征来写的。
对事物特征的把握,来自观察和比较。既要注意某一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观察时要特别留意。还要注意比较,例如同是图书馆,其外观、内部格局会有所不同,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把握住所要说明的图书馆的特征,就容易把文章写清楚了。
写作说明性文章,有时还要发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比如,苏州林有一百多处,每处园林都有不同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也各有特色似乎很难找到共同点。叶圣陶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就抓住这一点,让读者对苏州园林之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恰当引用资料,有利于说清楚事物的特征。这些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例如《中国石拱桥》里引用《水经注》的记载,说明石拱桥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据,使对象的特征更具体、准确。
有时还可以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既突出事物的特征,同时也避免文章枯燥乏味。例如《中国石拱桥》开篇便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虽不是严格的定义,却一下就把石拱桥最明显的特征勾勒出来了。又如《梦回繁华》这样说明《清明上河图》节奏感极强的特征:“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以乐喻画,以简驭繁,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1. 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够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 围绕事物的特征,灵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 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1. 认真观察和比较。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感受事物,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2. 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比如,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每处园林都有不同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也各有特色,似乎很难找到共同点。叶圣陶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就抓住这一点,让读者对苏州园林之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有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恰当地选用。例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具有悠久的历史,引用了《水经注》的记载,用的是引用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中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的建筑进行比较,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一 利用下面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 300 字。
① 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早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这些水源因干早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新疆各族人民创造出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②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 (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由于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层过滤,井水也变得清澈甘甜。
③ 关于坎儿井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一是“井渠说”,认为坎儿井与汉武帝时期凿井渠引洛水关系密切。二是“西来说”,认为新疆的坎儿井是从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古波斯 (今伊朗) 传来的。三是“本地说”,认为现存最古老的坎儿井通水时间距今至少已 500 年,坎儿井很可能就是新疆本地的产物。
④ 不论坎儿井起源于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生活在干旱高温的山地、盆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有了坎儿井,他们就有了生存的基础。
⑤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
⑥ 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在 3000米以上。在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 5000 千米。
⑦ 20 世纪 50 年代末,新疆共有坎儿井 1784 条,年出水量 6.826 亿立方米,灌溉面积 36.3 万亩。但随着地面引水工程的建设和机井的普及,加上开挖极为困难,坎儿井在灌溉方面的地位不断下降。2003 年,新疆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 614 条,年出水量减少 56%,灌溉面积减少 52%。
⑧ 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全面启动,有越来越多曾经干涸的坎儿井又流出了汩汩清水。人们已经认识到,与现代引水技术相比,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的优势,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改编自胡文康《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
提示:
1. 仔细阅读材料,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
2. 材料中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写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3. 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述方式作一定程度的调整。
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性文章,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 500 字。
提示:
1.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选择说明对象。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座古城。
2. 注意实地观察,发现该建筑的外观、构成、用途等的独特之处。
3.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说明建筑的总体特征,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说明该建筑的具体特征。
三 农用无人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数字支付······现实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选取你最熟悉的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性文章,向家中的老人介绍这一产品或应用。不少于 500 字。
提示:
1. 先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的材料,从中提炼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如基本功能、技术特点、应用场景等。
2. 围绕主要特征从不同角度进行说明,可以恰当使用一些说明方法增强说明的效果。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读者对象,使自己的介绍更有针对性。
3. 可以插入一些图表或图片,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