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古今对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花。下文的“荣”
也是“花”的意思。
繁盛。
攀引枝条。
给子,馈赠
古今对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庭院中长着一棵佳美、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开得繁盛。
攀引枝条采摘树上的花朵,将要把它赠给我所思念的人。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充满
送达
历时很久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花的芳香充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可是)路途遥远不能送达他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 不过是因为分别太久 (想借花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主旨点晴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女子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委婉含蓄,感人至深。
重点赏析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绿叶葱茏、花朵繁盛的春景图,显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庭中’暗示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点出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情感的闺怨诗。第三、四句写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的情景,刻画了一个闺中思人、惆怅万分的思妇形象。
第五、六句描绘了一幅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的画面,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实际上是女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对应训练
1.《庭中有奇树》中写女子执花在手却无法相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中有奇树》中表达深切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3. 请赏析“馨香盈怀袖”中“盈”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盈”字用得很妙,不但表现了花香浓郁,而且暗示思妇手执花枝,站了很久,为引出下面一句蓄势。
②“盈”字表面上写花香充溢,四处飘散,实际上指女主人公情感丰富。
③“盈”字把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语浅而意深。
龟虽寿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 (今安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徽亳州) 人。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的诗歌慷慨悲壮,气势雄伟;散文清峻通脱,简洁平易。代表作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古今对译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终结。这里指死去。
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
古今对译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有死去的时候;
神蛇尽管能腾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骏马,好马。
马槽。
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衰老的骏马卧在马槽边,但它的志向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他的雄心壮志不会停止。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怡,愉快。
长寿。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人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只要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益寿延年。
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主旨点晴
本诗富含哲理,表明世间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全诗语调铿锵,慷慨激越,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抒发了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重点赏析
前四句,诗人否定了神龟、神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第五至八句笔力道劲,蕴含着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诗人自比衰老的骏马,虽形老体衰,但胸中仍有奔驰千里的志向,深刻地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明应永不停止地追求理想、积极进取。
第九至十二句由壮怀激烈的高唱回到哲理的思辨,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意趣,表达了诗人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最后两句《步出夏门行》的每章都有,为公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从本章看,还是与正文内容有一定的联系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就是在“咏志”吗
对应训练
1.人们常用曹操《龟虽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人虽然老了,但是仍然有雄心壮志。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作者简介
刘桢 ( -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以五言诗著称。其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不重雕饰。现有十几首诗存世。
古今对译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挺拔的样子。
拟声词,形容风声。
何其,多么。
古今对译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高山上挺拔的松柏,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多么猛烈,松枝是多么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严酷,凛冽。
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任它冰霜严酷,松柏的腰杆终年直立。
难道松柏就没有遭受严寒吗 (是因为)松柏天生有耐寒的本性。
主旨点晴
这首诗赞颂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堂弟的勉励之意,同时也表现了他坚贞自守的品格。
重点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开头两句表现了松柏在狂风中挺拔不屈的形象。“亭亭”写出了松柏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写得极有气势;“谷中风”与“山上松”展开较量,突出了松柏的傲骨。第三、四句进一步渲染谷风的凛冽。第一个“一何”慨叹谷风之盛,第二个“一何”咏叹松枝之劲,显出松柏那“能奈我何的刚挺难摧。
第五、六句写严酷的冰霜摧残下的松柏形象。虽然冰霜侵蚀着松柏,但它依旧正气凛然,“冰霜正惨凄”中的“正”字,点明了此时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终岁常端正”中的“常”字显示了松柏终年挺拔端正的姿态。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间一答作结,由写松柏“亭亭”“端正”的外貌转到写松柏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柏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它的坚贞不屈、高风亮节。
对应训练
1. 刘桢《赠从弟》其二)中,通过对松柏的赞美,勉励堂弟面对逆境要坚贞自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刘桢的《赠从弟》(其二) 中以山风的猛烈突出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3. 本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请从用词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赏析诗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亭亭”表现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绘形绘声,简洁生动。运用对比手法,以“谷中风”映衬“山上松”,更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梁甫行
曹 植
作者简介
曹植 (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他的父亲曹操、兄长曹不合称为“三曹”。
古今对译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气候不同
不同
艰难
这里指破旧的房屋
古今对译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同。
边海的人民生活艰难,栖身于破旧的房屋。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免翔我宇。
妻子儿女
山林险阻之地。
自在地行走。
房屋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免翔我宇。
边海的人民生活艰难,生活在山林险阻之地。
简陋的房屋多么冷清,狐狸、野兔在房屋里自在地行走。
主旨归纳
本诗主要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下层人民的贫困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重点赏析
诗作从地域不同则气候各异写起,引出下面对人民痛苦生活的描写与感叹。中间四句直陈所见所感,几无雕饰,如实记录了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剧哉”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最后两句紧承上文,描写了狐狸、野免自由出没于房屋的画面,抒发了对下层人民生活之苦的感慨,深化了主题。
全诗语言朴实,反映了三国时期劳动人民痛苦的生活,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对应训练
1.曹植《梁甫行》中,通过对狐狸、免子出没于房屋的描写,表现出边海人民生活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甫行》中写边海人民像禽兽一样生活在山林险阻之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柴门何萧条
狐免翔我宇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3.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下层人民痛苦的生活,反映了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