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水画的意境》跟踪学习
【课内跟踪】【(建议用时15分钟)】 
【基础存盘】
阅读文段,完成相关小题。
诗词语言凝练、典雅、含蓄,在岁月的淬(   )炼中,已成为国人语言组成中的重要部分。①诗词从来不是曲高和(   )寡的阳春白雪,而是无数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精神滋养之所在,小到情感中每一丝细微的zhě zhòu(   )都能在诗歌中找到痕迹。
对于诗词瑰宝,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我想,不是浏览,不是    ,更不是走马观花,而应当kè gǔ míng xīn(      )地去读。要熟读,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②只有这样,就能把诗词的精华真正吸收到自己的血液里去。
1.请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2.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身临其境 B.轻描淡写
C.高谈阔论 D.浮光掠影
3.请找出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指出病因并修改。(2分)
                                      
【课内精读】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完成相关小题。
4.作者是如何论述“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这一观点的?此观点正确吗?请举例分析说明。(4分)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3分)
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6.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山水画的意境》跟踪学习
1.cuì hè 褶皱 刻骨铭心
2.D(“浮光掠影”形容印象不深刻。这个词最符合语境。)
3.句②关联词运用不当,把“就”改为“才”。
4.作者先提出“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这一观点,接着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齐白石画虾的事例加以论述。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耐寒可以象征松树坚忍,长期观察,我们发现松树即使被积雪覆盖,依然傲然长青,松针直立向上,大家就相信松树坚忍是真实的。
5.示例:写诗,写的是生活;作画,画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料,然后融入写作者和作画者的情感和体会,因此它必然又高于现实,最终成为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6.示例:不会。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而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可见,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被山水摄影所取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