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毛主席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战役第一天的情况。22日下午,国民党军队开始全线退却。22日夜,毛主席又撰写了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新课导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词积累阻遏阌乡绥靖区鄂豫区宋希濂杜聿明èwénsuí jìngè yùliányù歼( )歼灭纤( )纤维阡( )阡陌jiānxiānqiān探究新知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结合上则消息的学习,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和导语、主体部分。标题:电头:导语:主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方面的渡江情况。探究新知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浏览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路大军横渡长江情况。探究新知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认真阅读课文的导语,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渡江区域(战线)渡江作战的战况渡江作战的兵力探究新知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本文的主体部分分成几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探究新知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本文的主体部分分成几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中路军:二十日夜起西路军: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东路军: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探究新知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本文的主体部分分成几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锐不可当东路军:英勇突破探究新知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本文的主体部分分成几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合在一起,可以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主体部分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探究新知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在写法它们上有什么异同点,请简要比较一下。相同点:无论是写哪路大军,都交代了时间、地点、战况。不同点:中路军写得简略,因为之前已做过报道;西路军写得较详细,除叙述战况外,还分析了我军胜利的原因;东路军写得更详细,除叙述战况外,还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要战果和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探究新知1、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任务二·思考探究,体会情感不认同。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会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本文中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包含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表现了作者的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探究新知标题中“百万大军”强调渡江人数之多,气势之大;“横渡长江”写出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所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明确醒目,“百万”“横渡”二词气势磅礴,极富感染力。任务二·思考探究,体会情感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被公认为新闻写作的典范作品,首先体现在标题上。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下 课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