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题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本课时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内容要求:“1.4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价值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联系的含义,阐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第二目“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说明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习本课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教会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增强政治认同,强化责任担当。学以致用,立足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2.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学习了哲学基本问题、基本派别、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辩证唯物论有初步认识,为本课学习作了知识铺垫。 2.学生的能力水平: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看,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渐趋成熟,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阶段,哲学思维初步建立,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3.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本框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更能吸引学生。
3.学习目标确定
课标依据:本课时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内容要求:“1.4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要求我们领会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认识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特征,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通过探究“G7与中国的关系”,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发扬科学精神。2.通过探究情境材料“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使我们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增强政治认同,强化责任担当。3.尝试为实现阿荣旗的振兴出谋划策。学以致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在解决真实、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教学难点:理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5.学习评价设计
总统设计思路:1.总议题 从国际关系看世界的普遍联系2.议学情境一 从G7与中国的关系中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3.议学情境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议学情境三 以“阿荣旗的振兴之路”或者“我为阿荣旗一中代言”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学习目标一】议学情境一:从G7国家与中国关系系列材料中分析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拜登、中国威胁论、G7国家与中国)评价任务:根据材料回答,拜登和特朗普之间有联系吗?刘艳丽老师和拜登之间有联系吗?(对应联系的普遍性)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论述“中国威胁论“的荒谬之处。(对应联系的客观性)请分析以上材料中G7各个国家间存在着哪些联系?(对应联系的多样性)【学习目标二】议学情境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3年3月21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评价任务:材料是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通过解析材料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与197个国家的关系,并提出五个坚持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的关系。【学习目标三】议学情境三:以“阿荣旗的振兴之路”或者“我为阿荣旗一中代言”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尝试为实现阿荣旗的振兴出谋划策。评价任务: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运用联系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系统优化)。④总字数在100字左右。⑤学以致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在解决真实、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公共参与意识。评分项目评分细则及等级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ABC 预习能在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并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完成预习,且正确率较高。能够在课前阅读教材内容,并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完成预习卡。学生能够在课前阅读教材内容,完成部分预习卡。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气氛较为热烈,完成全部讨论任务。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有组员发表看法,其余成员做到认真倾听,基本完成讨论任务。小组讨论时,很少有人发表观点,各做各的,有的同学完成任务,有的没有,缺乏团结精神。 展示展示时,声音洪亮,能清楚表达本组的观点,并能正确地回答同学的提问。基本能表达清楚本组的观点,对于同学的提问,不能完全回答。展示时,只能说出问题的答案,不会叙述理由。 点评能正确给予评价,并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或提出更好的建议。能正确给予评价,能对部分存在问题进行修正。只能评价对或者错。 质疑能够对其他组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并能给出完美的解答。能够对其他组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能帮助解答,但不全面。能够对其他组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但不能解答。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5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当天举行会谈,日本外务省发布的这次美日首脑会谈内容新闻稿称,拜登表示美国将在必要时使用其核武器保卫日本。报道指出,此次会谈是在广岛举行的,这座城市在1945年曾被美国投放的一枚原子弹摧毁,由此可见国际关系纷繁复杂,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究这个充满联系的世界。教师活动:介绍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通过教师导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环节一:议学情境---- 从G7与中国的关系中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教师活动1(1)讲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基本理论。(2)引导小组讨论:①拜登和特朗普之间有联系吗?刘艳丽老师和拜登之间有联系吗?②运用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论述“中国威胁论“的荒谬之处。③请分析以上材料(G7)中存在着哪些联系? 如果学生关于多样性挖掘不够深入,教师可补充国际关系基本形式使竞争、合作、冲突,国际关系的内容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联系的多样性特征。学生活动1活动一:理解领悟基础知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活动二:思考回答,完成练习普遍性知识点的探究。活动三:美日提出的“中国威胁论”所体现的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活动四:合作探究G7峰会中各个国家间存在着哪些联系,体会联系的多样性特征。活动五;观看视频“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硬气态度”视频。体会中方始终着眼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来处理国际问题,升华政治认同、责任担当。附素材:①美国当地时间2021年1月6日,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在首都华盛顿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D%8E%E7%9B%9B%E9%A1%BF / 1500378" \t "_blank )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反对拜登当选。在国会山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B%BD%E4%BC%9A%E5%B1%B1 / 1839272" \t "_blank )附近,示威者试图冲过金属围栏,警方使用防狼喷雾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8%B2%E7%8B%BC%E5%96%B7%E9%9B%BE / 3087810" \t "_blank )、喷水枪等驱散示威人群,还有抗议示威者破窗而入在国会内与警察发生冲突。 在整场国会暴乱过程中,有6人死亡。 1月20日,美国民主党人拜登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举行的就职典礼上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政治老师刘艳丽在她的个人公众号中发表一篇题为“从拜登入主白宫看美国选举制度”的文章。②据媒体报道,G7峰会2023年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召开。中国没有直接到场,但峰会却处处绕不开中国。据悉,G7峰会前夕,美日两国已经给会议定了个调。那就是反对武力改变台海现状,继续支持乌克兰对俄作战,以及共同应对“中俄威胁”等。③在组“小团体”遏华这件事上,日本有时候甚至比美国更加积极。涉华议题虽然是讨论重点,但各国之间的分歧十分明显,并非完全穿一条裤子。原因很简单,所有G7成员都与中国存在密切的经贸往来,英法都不想跟中国对抗,德国的立场同样十分明确,中国和德国是贸易伙伴,没有什么矛盾摩擦。意大利将要退出“一带一路”这个问题公开在G7峰会上讨论,主要通过展示对华强硬的立场,向美国证明自己的忠诚,以期从美国获得好处。其次,意大利将这个问题公开讨论在G7元首面前,意在制造一个G7共同决定的假象,以便依靠G7和美国的支持。加拿大与中国贸易往来非常频繁。加拿大一边想从中国捞钱,一边在关键问题上和美国保持一致。加拿一向以美国的“好弟弟“著称。而“带头大哥”美国,政治撕裂,债台高筑,制度失灵,隐患重重……此刻正忙于思考在俄乌战争中捞到什么好处。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泽连斯基政权所欠的债务已经超过1100亿美元。为了还债,泽连斯基决定出卖国家。他会见了美国贝莱德公司的高层,商讨成立一个投资基金,旨在重建乌克兰。根据协议,贝莱德公司将接管乌克兰的农业、能源和基础设施投资,并将乌克兰的战略企业纳入其管理范畴。乌克兰的处境给了美国资本侵吞一个国家的机会,或许这也是拜登政府的目的之一。活动意图说明: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发扬科学精神,完成学习目标一。(二)议学情境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师活动2(1)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特征。(2)引导小组讨论:材料是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3)在学生探究存在困难的时候适时引导学生活动2活动一:结合ppt图片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活动二: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材料是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活动三:各小组展示、补充附素材:2023年,习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表示,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要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一直在行动。当今世界是由197个主权国家组成的,中国是当近世界一个负责的大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将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2023年3月21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具体要怎么做?习主席给出的答案是“五个坚持”: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探究情境材料“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使我们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增强政治认同,强化责任担当。完成学习目标二。议学情境三 请以“阿荣旗的振兴之路”或者“我为阿荣旗一中代言”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教师活动3(1)思路指导(2)组织学生探究、展示(3)组织学生互评学生活动3活动一:依据要求书写短文活动二:展示说明自己的短文活动三:组间评价活动意图说明尝试为实现阿荣旗的振兴出谋划策。学以致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在解决真实、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公共参与意识。完成学习目标三。本课小结: G7峰会5月21日刚刚结束,G7各国与中国关系也错综复杂。学生学习本课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国际关系的竞争、合作、冲突,中国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知道中国始终秉承客观公正的立场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中国是一个负责的大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进一步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外交兼济天下的崇高境界。情境材料的设置结构化处理,由易到难。在分析情境材料的过程中增强政治认同,强化责任担当。运用联系的观点尝试为实现阿荣旗的振兴出谋划策,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7.板书设计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把“阿荣旗的振兴之路”或者“我为阿荣旗一中代言”的短文中切实可行的策略总结成篇,集班级的智慧制作一个3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发送给我们的旗政府或者阿荣旗一中的校领导。 2.画一张本节知识的思维导图,并写出自己在画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情境资源:1.美国大选国会遭受冲击2.西方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3.G7国家与中国关系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网络资源:100秒回顾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精彩瞬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频(选择性使用),网络图片。10.教学反思与改进在上这节课前,我认真研究了课标和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了教法和学法。我搜集了最新的热点素材,“国际关系”这个主题的素材贯穿始终。未完,待续┄┄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