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 钠的几种化合物一、知识目标1.掌握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水、二氧化碳、盐酸的反应。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共性和差异性,如溶解性、水溶液碱性、热稳定性等,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3.了解焰色试验的定义、操作方法以及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二、核心素养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观察和实验,从宏观上认识钠的几种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从微观上理解其反应原理和本质。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探究和推理,建立钠的化合物性质的模型,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和本质。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教学重点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二、教学难点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氧化钠(Na2O)是______色固体,属于______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过氧化钠(Na2O2)是______色固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______剂又是______剂;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可用于______;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1.碳酸钠(Na2CO3)俗称______或______,碳酸氢钠(NaHCO3)俗称______。2.溶解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溶于水,其中______的溶解度更大。3.水溶液碱性: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______的碱性更强。4.热稳定性:______受热不易分解,______受热易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三、焰色试验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______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______,这一现象叫做焰色试验。2.操作方法:先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用______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______,再蘸取待测物,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3.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钠元素呈______色,钾元素呈______色(观察时要透过______)。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我们都知道水和二氧化碳通常是可以用来灭火的,但是它们一定能灭火吗?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呢?【问题思考】我们都知道水和二氧化碳通常是可以用来灭火的,但是视频中脱脂棉居然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燃烧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又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呢?【学生思考】二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任务1:请同学们讨论并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问题】1.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学生思考】【总结讲解】一、氧化纳和过氧化钠1.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化学式颜色状态氧元素化合价阴阳离子个数比强调:典例精讲【例1】下列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白色固体B. 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为 - 1价C. 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D.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都为 + 1价任务2:请同学们讨论并用类推的方法推测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问题】基于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氧化钠与氧化钙一样都属于碱性氧化物,请你写出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思考】氧化钠与水反应: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总结讲解】一、氧化纳和过氧化钠2. 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氧化钠与水反应:氧化钠与盐酸反应:(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任务3:根据Na2O2和Na2O在元素组成上一样,请同学们预测过氧化钠具有什么化学性质,能够跟什么物质反应?【问题】根据和在元素组成上一样,请同学们预测过氧化钠具有什么化学性质,能够跟什么物质反应?是不是碱性氧化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学生答案】:任务4: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验证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任务】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验证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电子转移情况。【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产生了;触摸试管外壁,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用pH试纸检验,溶液显碱性,说明生成了。【学生书写】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总结讲解】一、氧化纳和过氧化钠3.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任务5:请同学们进行演示实验验证过氧化钠和CO2反应的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任务】请同学们进行演示实验验证过氧化钠和反应的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步骤:取1~2 g 于棉花上,用棉花将包住,将棉团放入坩埚中,用一支玻璃导管对棉团吹气,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学生书写】写出化学方程式:【总结讲解】一、氧化纳和过氧化钠3.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问题】请同学们对比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物质色态氧元素化合价所属物质类别生成条件与水反应方程式与反应方程式与酸反应保存【学生思考】独立完成表格,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讲解】展示正确表格内容并讲解:强调:典例精讲【例2】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水是氧化剂B.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和还原剂C. 过氧化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例3】下列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B. 氧化钠比过氧化钠稳定C.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完全相同D.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任务1:请同学们一起观看视频并探讨你所了解的碳酸钠【视频观看】播放关于碳酸钠用途的视频。【问题】看完视频,大家来说说你所了解的碳酸钠有哪些用途?和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它们的性质如何呢?【学生思考】任务2: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任务】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盐(1)外观描述(2)滴入水后现象(3)加入5 mL水后现象(4)滴入酚酞溶液现象【总结讲解】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任务3: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任务】老师的演示实验:加热两种固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学生思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操作【总结讲解】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总结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俗名颜色状态溶解性水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用途典例精讲【例1】某小组同学探究Na2CO3的性质,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问题。观察:描述Na2CO3的颜色、状态(2)预测:从物质的类别求看,Na2CO3 _ ,可以与 等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3)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①向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②向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CaCl2 溶液③向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任务4:请同学们思考,①该组同学在探究Na2CO3的性质时,思路是什么?运用了哪些方法?②在实验室中,如何鉴别NaHCO3和Na2CO3 ?【问题】①该组同学在探究Na2CO3的性质时,思路是什么?运用了哪些方法?【学生思考】思路:方法:【学生任务】②在实验室中,如何鉴别NaHCO3和Na2CO3 ?任务5:请同学们探讨鉴别NaHCO3和Na2CO3的方法【学生任务】分组进行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NaHCO3和Na2CO3,滴加等体积的稀盐酸,观察现象。【学生思考】Na2CO3 NaHCO3【学生任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HCO3和Na2CO3,滴加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Na2CO3 NaHCO3【总结讲解】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4.碳酸钠、碳酸氢钠鉴别方法 结论典例精讲【例2】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C.加热灼烧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例3】下列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总结讲解】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5.侯氏制碱法四 、焰色试验任务1:请同学们欣赏视频,并思考这些美丽的焰火是怎么来的【播放视频】欣赏焰火视频【问题】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这些美丽的焰火是怎么来的?【学生思考】【总结讲解】焰色试验1.定义任务2: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实验任务】【学生实验】分组任务:用铂丝(或铁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总结讲解】三、焰色试验2.焰色试验的操作洗 ——烧 ——蘸 ——烧 ——3.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金属元素 (Li) (Na) (K) (Ca) (Sr) (Ba) (Cu)焰色反应的颜色典例精讲【例1】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镍丝或铁丝)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一、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差异:氧化钠为白色固体,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2.与水反应:氧化钠:(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碱)。过氧化钠:(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生成碱和氧气)。3.与二氧化碳反应:氧化钠:(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过氧化钠:(氧化还原反应,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供氧)。4.与盐酸反应:氧化钠:(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和水)。过氧化钠:(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共性与差异性1.共性:均为钠盐,能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都能与酸反应生成(CO2)。2.差异性: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溶解性 较大 较小水溶液碱性 较强(等浓度下) 较弱(等浓度下)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不分解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 + H2O + CO2↑3.鉴别方法: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的是碳酸氢钠。加酸法:逐滴加盐酸时,碳酸钠先无气泡后有气泡,碳酸氢钠立即产生气泡。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O32 +Ca2+=CaCO3↓)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碳酸氢钠。三、焰色试验1.定义:金属或其化合物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2.操作关键:铂丝(或铁丝)用稀盐酸洗净→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一致→蘸取待测物灼烧→观察颜色。3.典型焰色:钠元素呈黄色,钾元素呈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排除钠光干扰)。1.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B.Na2O2的漂白原理与活性炭的漂白原理相同C.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D.Na2O2与CO2反应,每消耗1份Na2O2,转移电子的量为1份2.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实验装置并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甲为Na2CO3,乙为NaHCO3C.要证明物质受热能产生水,可在两支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D.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丙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3.关于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常温下溶解度:Na2CO3<NaHCO3C.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等量同浓度的盐酸混合,反应速率Na2CO3<NaHCO3D.等物质的量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CO2相同4. 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 NaHCO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焰色试验实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试验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物质B.钾的焰色试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深的火焰D.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考点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24-25高一上·广东珠海·期中)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B.是白色固体C.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D.是碱性氧化物2.(24-25高一上·北京大兴·期末)下列关于氧化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淡黄色固体 B.能与水反应 C.能与盐酸反应 D.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考点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3.(24-25高一下·广东梅州·阶段练习)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Na在常温下与和反应,需将其保存在煤油中B.和均能与反应,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C.溶液和溶液可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D.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比等浓度溶液慢4.(24-25高一下·上海·期中)是膨松剂必不可少的成分,可通过加热单位质量膨松剂产生气体的量来判定其膨胀效果,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按如图装置连接(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试剂均过量)。(1)小苏打的生产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步反应 。(2)写出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装置E的作用是 。如果去掉装置C,该实验会造成测定结果 (“偏大”、“不变”“偏小”)。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没有通空气会造成实验结果 (“偏大”、“不变”“偏小”)。(4)加热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D装置,目的是 。考点3 焰色试验5.(24-25高一上·河北保定·期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和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和溶液都能跟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③钠在常温下容易被氧化④除去固体中混有的,将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⑤可作漂白剂,而不行⑥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物质的浓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A.②③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更多的见分层作业)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 钠的几种化合物一、知识目标1.掌握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水、二氧化碳、盐酸的反应。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共性和差异性,如溶解性、水溶液碱性、热稳定性等,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3.了解焰色试验的定义、操作方法以及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二、核心素养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观察和实验,从宏观上认识钠的几种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从微观上理解其反应原理和本质。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探究和推理,建立钠的化合物性质的模型,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和本质。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教学重点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二、教学难点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氧化钠(Na2O)是______色固体,属于______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过氧化钠(Na2O2)是______色固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______剂又是______剂;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可用于______;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答案:1. 白;碱性;,,2. 淡黄;;氧化;还原;;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供氧;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1.碳酸钠(Na2CO3)俗称______或______,碳酸氢钠(NaHCO3)俗称______。2.溶解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溶于水,其中______的溶解度更大。3.水溶液碱性: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______的碱性更强。4.热稳定性:______受热不易分解,______受热易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 纯碱;苏打;小苏打2. 碳酸钠3. 碳酸钠4. 碳酸钠;碳酸氢钠;2NaHCO3==Na2CO3 + H2O + CO2↑三、焰色试验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______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______,这一现象叫做焰色试验。2.操作方法:先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用______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______,再蘸取待测物,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3.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钠元素呈______色,钾元素呈______色(观察时要透过______)。答案:1. 化合物;特殊的颜色2. 稀盐酸;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3. 黄;紫;蓝色钴玻璃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我们都知道水和二氧化碳通常是可以用来灭火的,但是它们一定能灭火吗?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呢?【问题思考】我们都知道水和二氧化碳通常是可以用来灭火的,但是视频中脱脂棉居然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燃烧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又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呢?【学生思考】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在这个实验中,脱脂棉是可燃物,而能使脱脂棉燃烧起来,说明反应中产生了氧气,并且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起作用的物质很可能是钠的某种化合物。二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任务1:请同学们讨论并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问题】1.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学生思考】氧化钠是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总结讲解】一、氧化纳和过氧化钠1.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化学式颜色 白色 淡黄色状态 固体 固体氧元素化合价 - 2 - 1阴阳离子个数比强调: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1价,这与氧化钠中氧元素 - 2价不同,这种化合价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典例精讲【例1】下列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白色固体B. 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为 - 1价C. 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D.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都为 + 1价【答案】D【解析】A选项,氧化钠是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A错误;B选项,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为 - 2价,B错误;C选项,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C错误;D选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都为 + 1价,D正确。任务2:请同学们讨论并用类推的方法推测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问题】基于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氧化钠与氧化钙一样都属于碱性氧化物,请你写出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思考】氧化钠与水反应: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总结讲解】一、氧化纳和过氧化钠2. 氧化钠的化学性质Na2O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1)氧化钠与水反应:(2)氧化钠与盐酸反应:(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任务3:根据Na2O2和Na2O在元素组成上一样,请同学们预测过氧化钠具有什么化学性质,能够跟什么物质反应?【问题】根据和在元素组成上一样,请同学们预测过氧化钠具有什么化学性质,能够跟什么物质反应?是不是碱性氧化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学生答案】:推测过氧化钠可能也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但它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碱,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还生成氧气,所以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任务4: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验证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任务】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验证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电子转移情况。【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产生了;触摸试管外壁,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用pH试纸检验,溶液显碱性,说明生成了。【学生书写】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总结讲解】一、氧化纳和过氧化钠3.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⑴与水反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放热,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任务5:请同学们进行演示实验验证过氧化钠和CO2反应的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任务】请同学们进行演示实验验证过氧化钠和反应的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步骤:取1~2 g 于棉花上,用棉花将包住,将棉团放入坩埚中,用一支玻璃导管对棉团吹气,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学生书写】写出化学方程式:【总结讲解】一、氧化纳和过氧化钠3.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⑵与CO2反应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生成氧气和碳酸钠Na2O2是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Na2O2可作供氧剂,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应用【问题】请同学们对比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物质色态氧元素化合价所属物质类别生成条件与水反应方程式与反应方程式与酸反应保存【学生思考】独立完成表格,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讲解】展示正确表格内容并讲解:物质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氧元素化合价 - 2 - 1所属物质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生成条件 钠在空气中氧化 钠在空气中加热与水反应方程式与反应方程式与酸反应保存 密封 密封、远离易燃物强调:通过对比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在性质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它们的结构和氧元素化合价密切相关。典例精讲【例2】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水是氧化剂B.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和还原剂C. 过氧化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答案】B【解析】A选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错误;B选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所以过氧化钠是氧化剂和还原剂,B正确;C选项,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C错误;D选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还生成氧气,所以它不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例3】下列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B. 氧化钠比过氧化钠稳定C.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完全相同D.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答案】D【解析】A选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A错误;B选项,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B错误;C选项,氧化钠与水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产物不完全相同,C错误;D选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D正确。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任务1:请同学们一起观看视频并探讨你所了解的碳酸钠【视频观看】播放关于碳酸钠用途的视频。【问题】看完视频,大家来说说你所了解的碳酸钠有哪些用途?和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它们的性质如何呢?【学生思考】如碳酸钠可用于纺织、造纸、合成洗涤剂、制玻璃等。任务2: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任务】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盐(1)外观描述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2)滴入水后现象 加水结块成晶体,温度计示数升高,溶解放热 温度计示数降低,溶解吸热(3)加入5 mL水后现象 振荡一段时间可溶解 固体并未完全溶解(4)滴入酚酞溶液现象 溶液变红(较深) 溶液变微红色【总结讲解】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任务3: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任务】老师的演示实验:加热两种固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学生思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刚加热时,石灰水中有气泡,之后无气泡,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Na2CO3很稳定,受热不易发生分解石灰水中有气泡,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试管口有小液滴出现 NaHCO3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总结讲解】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总结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溶解性 都易溶于水,相同温度下,(Na2CO3>NaHCO3)水溶液的碱性 浓度相同时,(Na2CO3>NaHCO3)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2NaHCO3==Na2CO3 + H2O + CO2↑)用途 纺织、造纸、合成洗涤剂、制玻璃等 发酵粉、灭火剂、治疗胃酸过多典例精讲【例1】某小组同学探究Na2CO3的性质,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问题。(1)观察:描述Na2CO3的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状固体 ,(2)预测:从物质的类别求看,Na2CO3_盐类,可以与可以与酸(如盐酸)、碱(如氢氧化钙)、盐(如氯化钙)等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3)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①向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②向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CaCl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③向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①CO32 +H+=HCO3 ②HCO3 +H+=CO2↑+H2O任务4:请同学们思考,①该组同学在探究Na2CO3的性质时,思路是什么?运用了哪些方法?②在实验室中,如何鉴别NaHCO3和Na2CO3 ?【问题】①该组同学在探究Na2CO3的性质时,思路是什么?运用了哪些方法?【学生思考】思路:基于碳酸钠的组成,探究碳酸根离子的性质,通过与不同试剂(含钙离子试剂、酸 )反应,研究其化学性质 。方法:实验法(设计实验验证反应 )、离子反应分析法(用离子方程式阐释反应本质 ) 。【学生任务】②在实验室中,如何鉴别NaHCO3和Na2CO3 ?任务5:请同学们探讨鉴别NaHCO3和Na2CO3的方法【学生任务】分组进行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NaHCO3和Na2CO3,滴加等体积的稀盐酸,观察现象。【学生思考】Na2CO3 NaHCO3较剧烈,一小段时间后才产生气泡,气球较小 很剧烈,立即产生气泡,气球较大①CO32 +H+=HCO3 ②HCO3 +H+=CO2↑+H2O HCO3 +H+=CO2↑+H2O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等浓度等体积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更多、更快。【学生任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HCO3和Na2CO3,滴加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Na2CO3 NaHCO3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NaHCO3少量: Ca2++OH-+HCO3- ===CaCO3↓+H2O NaHCO3过量: Ca2++2OH-+2HCO3- ===CaCO3↓+2H2O+CO32-【总结讲解】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4.碳酸钠、碳酸氢钠鉴别方法 结论热稳定性 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无变化的是Na2CO3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无变化的是NaHCO3固体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生成气体剧烈的是NaHCO3相对不剧烈的是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立即产生气体的是NaHCO3,开始不产生气体,滴加一会才产生气体的是Na2CO3典例精讲【例2】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C.加热灼烧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学生回答】C【例3】下列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学生回答】C【解析】A选项:加热时无气体放出,只能说明不存在碳酸氢钠或者碳酸氢钠已完全分解,但不能判断是否混有碳酸钠,A错误。B选项: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不能判断是否混有碳酸钠,B错误。C选项:溶于水后滴加稀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碳酸钠存在,因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碳酸氢钠与氯化钡不反应,C正确。D选项: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判断是否混有碳酸钠,D错误。所以答案选C。【总结讲解】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5.侯氏制碱法(1)NH3+H2O+CO2 +NaCl=NaHCO3↓ +NH4Cl(2)2NaHCO3 == Na2CO3+H2O+CO2↑四 、焰色试验任务1:请同学们欣赏视频,并思考这些美丽的焰火是怎么来的【播放视频】欣赏焰火视频【问题】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这些美丽的焰火是怎么来的?【学生思考】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焰火就是利用了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总结讲解】焰色试验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任务2: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实验任务】【学生实验】分组任务:用铂丝(或铁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总结讲解】三、焰色试验2.焰色试验的操作洗 —— 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用盐酸洗净烧 —— 将洗净的铂丝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相同蘸 —— 蘸取试样烧 —— 在外焰上灼烧,并观察火焰的颜色 ,3.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金属元素 (Li) (Na) (K) (Ca) (Sr) (Ba) (Cu)焰色反应的颜色 紫红色 黄色 紫色 砖红色 洋红色 黄绿色 绿色典例精讲【例1】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镍丝或铁丝)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学生回答】B一、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差异:氧化钠为白色固体,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2.与水反应:氧化钠:(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碱)。过氧化钠:(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生成碱和氧气)。3.与二氧化碳反应:氧化钠:(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过氧化钠:(氧化还原反应,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供氧)。4.与盐酸反应:氧化钠:(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和水)。过氧化钠:(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共性与差异性1.共性:均为钠盐,能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都能与酸反应生成(CO2)。2.差异性: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溶解性 较大 较小水溶液碱性 较强(等浓度下) 较弱(等浓度下)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不分解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 + H2O + CO2↑3.鉴别方法: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的是碳酸氢钠。加酸法:逐滴加盐酸时,碳酸钠先无气泡后有气泡,碳酸氢钠立即产生气泡。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O32 +Ca2+=CaCO3↓)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碳酸氢钠。三、焰色试验1.定义:金属或其化合物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2.操作关键:铂丝(或铁丝)用稀盐酸洗净→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一致→蘸取待测物灼烧→观察颜色。3.典型焰色:钠元素呈黄色,钾元素呈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排除钠光干扰)。1.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B.Na2O2的漂白原理与活性炭的漂白原理相同C.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D.Na2O2与CO2反应,每消耗1份Na2O2,转移电子的量为1份【答案】D2.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实验装置并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甲为Na2CO3,乙为NaHCO3C.要证明物质受热能产生水,可在两支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D.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丙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答案】B3.3.关于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常温下溶解度:Na2CO3<NaHCO3C.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等量同浓度的盐酸混合,反应速率Na2CO3<NaHCO3D.等物质的量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CO2相同【答案】B4. 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 NaHCO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加热 2NaHCO3==△===Na2CO3+H2O+CO2↑5.焰色试验实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试验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物质B.钾的焰色试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深的火焰D.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答案】C考点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24-25高一上·广东珠海·期中)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B.是白色固体C.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D.是碱性氧化物【答案】B【详解】A.钠在空气中点燃时,迅速熔化为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黄色火焰,A项正确;B.Na2O2是淡黄色固体,B项错误;C.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C项正确;D.Na2O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Na2O是碱性氧化物,D项正确;答案选B。2.(24-25高一上·北京大兴·期末)下列关于氧化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淡黄色固体 B.能与水反应 C.能与盐酸反应 D.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答案】A【详解】A.氧化钠为白色固体,故A错误;B.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故B正确;C.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水,故C正确;D.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故D正确;故选:A。考点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3.(24-25高一下·广东梅州·阶段练习)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Na在常温下与和反应,需将其保存在煤油中B.和均能与反应,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C.溶液和溶液可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D.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比等浓度溶液慢【答案】A【详解】A.钠易与氧气和水反应,所以钠保存在煤油里的原因之一是它极易与氧气和水反应,A正确;B.和生成盐和氧气,与反应生成盐,Na2O为碱性氧化物, Na2O2为过氧化物,B错误;C.NaHCO3和Na2CO3都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NaHCO3和Na2CO3,C错误;D.溶液与盐酸反应迅速产生气泡,比等浓度溶液快,D错误;故选A。4.(24-25高一下·上海·期中)是膨松剂必不可少的成分,可通过加热单位质量膨松剂产生气体的量来判定其膨胀效果,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按如图装置连接(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试剂均过量)。(1)小苏打的生产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步反应 。(2)写出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装置E的作用是 。如果去掉装置C,该实验会造成测定结果 (“偏大”、“不变”“偏小”)。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没有通空气会造成实验结果 (“偏大”、“不变”“偏小”)。(4)加热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D装置,目的是 。【答案】(1)(2)(3)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与D中碱石灰反应 偏大 偏小(4)排净装置中的【详解】(1)饱和食盐水中通二氧化碳和氨气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因相同条件下溶解度:NaCl>NaHCO3,因此生成的NaHCO3会析出,故反应方程式为;(2)受热时发生反应生成、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①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D中而被吸收;②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如果缺少的话,分解产生的水蒸气也一并进入碱石灰中被吸收,该质量最终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导致所测结果偏大;③装置内会有二氧化碳残留没被D装置完全吸收,导致所测结果偏小;(4)实验前要先通空气排尽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以免干扰实验。考点3 焰色试验5.(24-25高一上·河北保定·期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和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和溶液都能跟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③钠在常温下容易被氧化④除去固体中混有的,将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⑤可作漂白剂,而不行⑥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物质的浓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A.②③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答案】C【详解】①与水反应只生成碱,是碱性氧化物,而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①错误;②能跟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而与溶液不反应,②错误;③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容易被氧化成氧化钠,③正确;④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可以将混合物加热的方法除去固体中混有的,④正确;⑤的漂白性源于其强氧化性,而没有此性质,⑤正确;⑥焰色试验可以使用铂丝或铁丝蘸取待测溶液,不能用玻璃棒蘸取,⑥错误;正确的有③④⑤,故选C。(更多的见分层作业)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钠的几种化合物(导学案)(原卷版).docx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钠的几种化合物(导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