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一、知识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明确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解质。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3.掌握离子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正误判断。二、核心素养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现象(物质导电情况)入手,深入微观层面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以及离子反应的实质,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证据推理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标准,建立电离和离子反应的模型,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一、教学重点电解质、离子反应本质。二、教学难点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一、电解质1.定义: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下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如:HCl、_______、NaOH、_____、NaCl、__________等。【注意】(1)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2)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以 NaCl 为例)(1) 干燥的 NaCl 固体__________导电。NaCl 属于电解质,固体中含有带电微粒 Na 、Cl ,但这些离子__________自由移动,故氯化钠固体__________导电。(2) 电解质导电必须具备的条件:有__________的离子。(3) NaCl 固体溶于水时,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Na 、Cl 进入水中,形成了能够__________的带电粒子,故 NaCl 溶液__________导电。(4) 氯化钠固体受热熔化时,离子的运动随__________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故熔融 NaCl 也能导电。【答案】1.水溶液中 熔融状态 化合物 H2SO4 KOH Na2CO3 (合理的电解质,如KNO3等也可)等。2.(1) 不能 不能 不能(2)自由移动(3) 水分子 自由移动 能(4) 温度升高 Na+ Cl 二、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电离方程式(1) 含义: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过程的化学方程式。(2) 举例 (写出电离方程式)酸的电离,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碱的电离,如 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的电离,如 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1) 酸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_____的化合物是酸。(2) 碱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____的化合物是碱。(3) 盐定义: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 (或铵根离子) 和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是盐。【答案】2.(1) 电解质电离(2)HCl=H++Cl 。NaOH=Na++OH 。NaCl=Na++Cl 。3.(1)H+(2)OH (3)酸根离子三、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1) 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2) 条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是生成__________的物质、生成__________的物质、生成__________的物质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 本质: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__________。2.离子方程式(1)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2) 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3) 书写方法:以 CuSO 溶液与 Ba (OH) 溶液反应为例,首先分析出溶液中反应物电离出的离子有__________;然后确定能相互结合的离子,__________;最后根据离子的个数比配平方程式,得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难溶的物质 难电离 易挥发(气态)(3)减少2.(2)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3)哪些 Cu2+与OH 结合生成Cu(OH)2沉淀,SO42 与Ba2+结合生成BaSO4沉淀 Cu2++SO42 +Ba2++2OH =Cu(OH)2 ↓+BaSO4 ↓ 。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问题思考: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家里的水壶或者热水瓶用久了,内壁会出现一层厚厚的水垢?有时候我们会用白醋去浸泡来清除这些水垢,很快就会发现水垢慢慢溶解了,还会有气泡产生。大家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答案:白醋和水垢发生了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二、 电解质任务1:厨房物质导电性大搜查——学生分组实验【情景引入】现在老师展示厨房常见物品:白醋(标签标注)、水垢样本(为主)、食用碱()。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大家来进行实验设计并探究这些厨房常见物品是否可以导电?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发生怎样的反应?【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厨房常见物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验设计。提供“厨房导电箱”,包括固体组(食盐、蔗糖、小苏打、面粉)和溶液组(食盐水、白醋、糖水、苏打水),发放简易导电装置(电池 + LED 灯 + 导线),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醒学生记录亮灯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如何测试这些物品的导电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情况。分组进行实验,用简易导电装置测试物质导电性,记录亮灯情况,每组派一名“实验主播”,展示实验过程,讲解分类依据。【播放视频】视频与小组实验类似学生总结任务2:教材实验1-2实验物质的导电性【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实验 1 - 2 的内容,展示实验装置图,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与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学生:阅读课本,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思考能否导电以及原因。【实验1-2】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如图1-9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取上述烧杯中的NaCI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如图1-9所示,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NaCI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结果】导电性实验表明,干燥的氯化钠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均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和KNO3溶液却能够导电。【问题驱动】将NaCl、KNO3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能否导电呢?【师生活动】教师:展示熔融氯化钠导电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看到灯泡发光,得出熔融能导电,原因是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总结】一、电解质1.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之为电解质酸:H2SO4、HCl 碱:NaOH、Ca(OH)2 盐:NaCl、KNO3 活泼金属氧化物 H2O等2.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之为非电解质大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非金属氧化物(CO2、SO2等)、NH3等3.注意点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是由于电解质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典例精讲【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均正确的是( )A.Cu丝——电解质;氢氧化钾——电解质B.二氧化硫——电解质;氧化钙——电解质C.NaCl溶液——非电解质;酒精——非电解质D.氧气——不属于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熔融的MgCl2——电解质【学生回答】D三、 电解质的电离任务1:NaCl、KNO3固体不导电的原因——以氯化钠(NaCl)为例【讲解】无自由移动离子任务2:Na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探究任务3:探究熔融状态下NaCl的导电性【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微观粒子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学生:氯化钠溶液,熔融能导电,原因是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总结】二、电解质的电离1.NaCl、KNO3固体不导电的原因无自由移动离子2.Na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探究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3.熔融NaCl能导电的原因探究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4.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因此,NaCl固体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能产生了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就是电离的过程。问题思考:我们知道了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那电解质的电离如何表示呢?这就需要用到电离方程式。【总结】二、电解质的电离5.电离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典例精讲【例1】写出 HCl、H2SO4、HNO3 、NaOH、KOH、Ba(OH)2的电离方程式。【学生回答】 HC = H+ + Cl-H2SO4 = 2H+ + SO42-HNO3 = H+ + NO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 的化合物。NaOH = Na+ + OH -Ca(OH)2= Ca2+ + 2OH -Ba(OH)2= Ba2+ + 2OH -从电离的角度认识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的化合物。【例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2CO3、CuSO4【学生回答】KCl = K+ + Cl-Na2CO3 = 2Na+ + CO32-CuSO4 = Cu2+ + SO4 2-【例3】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A.KClO3溶液 B.CaCl2溶液C.KCl晶体 D.液态氯化氢【学生回答】B四、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任务1:水垢溶解的微观探秘(离子反应本质)【师生活动】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③组反应,推测为什么①③组有气泡以及溶液中离子如何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变化情况。【学生回答】①:CaCO +2CH COOH→Ca +2CH COO +H O+CO ↑③: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CO32- + 2H+ = CO2 ↑ + H2O【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离子变化情况。学生: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和的电离方程式,分析混合前后溶液中的离子,得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和。【观看视频】【总结】三、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1.离子之间的反应,即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的实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小(发生改变)的过程。溶液中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少Na2SO4 + BaCl2= BaSO4↓ + 2NaClSO42- + Ba2+ = BaSO4↓3.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HCl+NaOH = NaCl+H2OH+ + OH == H2O任务3:离子方程式的“拆解游戏”(书写技能突破)问题思考:我们知道了离子反应的实质,那如何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师生活动】教师: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以和反应为例进行详细示范。【讲解】⑴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Na2SO4 + BaCl2 ==2NaCl +BaSO4↓⑵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2 Na+ + SO42- + Ba2+ + 2Cl- == 2 Na+ + 2Cl- + BaSO4↓⑶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 + SO42- == BaSO4↓⑷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学生:学习书写步骤,练习写出溶液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回答】⑴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⑵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2Na+ + CO32- + 2H+ + 2Cl- = 2Na+ + 2Cl- + CO2 ↑ + H2O⑶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CO32- + 2H+ = CO2 ↑ + H2O⑷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总结】三、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用化学式表示。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式化为最简。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有哪些特殊的物质需“拆”或“不拆”?“拆”归纳常见酸:盐酸、硝酸、稀硫酸(三大强酸)、氢碘酸、氢溴酸、高氯酸强酸(将要学习的强酸)等 ;常见碱: NaOH、KOH、Ba(OH)2、Ca(OH)2(澄清)等强碱;特殊物质:微溶物[如Ca(OH)2]澄清溶液。常见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等可溶性盐。“不拆”归纳常见酸:醋酸、氢硫酸、磷酸、碳酸(易分解)、氢氟酸、硅酸(不溶)等弱酸;水。常见酸:醋酸、氢硫酸、磷酸、碳酸(易分解)、氢氟酸、硅酸(不溶)等弱酸;水。特殊物质:单质、气体、氧化物、浓硫酸、微溶物作生成物、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常见盐:CaCO3、MaCO3、BaCO3、BaSO4、BaSO4、AgCl等难溶性盐。任务4:挑战书写“小苏打+白醋”的离子方程式【学生任务】任务5:设计“卫生间清洁剂”方案:用厨房物品去除马桶中的水垢(提示:白醋+食盐混合效果更佳,试分析原因)任务6:胃药如何缓解胃酸?写出方程式?【师生活动】教师:胃药缓解胃酸的原理是通过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发生中和反应,降低胃酸浓度。相关离子方程式如下:1. 碳酸氢钠(NaHCO )与盐酸反应 2. 氢氧化铝(Al(OH) )与盐酸反应。【学生回答】典例精讲【例1】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氧化镁溶于稀盐酸。(2)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3)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5)氢氧化铜溶于稀硫酸。【学生回答】MgO+2H+===Mg2++H2OCaCO3+2H+===Ca2++CO2↑+H2OFe+2H+===Fe2++H2↑Ca2++2OH-+CO2===CaCO3↓+H2OCu(OH)2+2H+===Cu2++2H2O【例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Ba2+===BaSO4↓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学生回答】D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核心概念1.概念辨析(基于溶液导电性实验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酸(H SO )、碱(NaOH)、盐(NaCl)、活泼金属氧化物(Na O)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如蔗糖、酒精、CO 、SO 等(注意:CO 等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并非自身电离)。关键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单质(如 Cu)、混合物(如稀盐酸)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2.电解质的电离NaCl、KNO3固体不导电的原因:无自由移动离子Na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探究: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熔融NaCl能导电的原因探究 :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二、离子反应的本质与特征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电解质溶液中)。2.反应范围:不仅包括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还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如 Fe 与 CuSO 溶液反应中 Fe 生成、Cu 消耗)、络合反应等,核心均是离子浓度的改变。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1.书写方法(四步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 BaCl + Na SO = BaSO ↓ + 2NaCl);拆:将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Ba + 2Cl + 2Na + SO = BaSO ↓ + 2Na + 2Cl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与反应的离子(“旁观者离子”,如上述反应中删去 Na 、Cl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是否守恒(最终得:Ba + SO = BaSO ↓)。2.正误判断要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 Fe 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写成 2Fe + 6H = 2Fe + 3H ↑,应为 Fe + 2H = Fe + H ↑);拆写是否正确(难溶物、弱电解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不拆,如 CaCO 、H O、CO 、Cu、Na O 均不拆);守恒检查:原子守恒(各元素原子个数左右相等)、电荷守恒(方程式两边离子所带总电荷相等)。1.下列说法或者有关化学用语的描述正确的是( )A. NaCl溶于水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 和Cl B. NH NO 电离时产生了NH 和 NO 无金属离子,所以NH NO 不是盐C. HCl、H SO 液态时都不导电,因此它们都是非电解质D. Ba(OH)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 ==Ba + 2OH 【答案】D【解析】A. NaCl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Na 和Cl ,而不是在电流作用下,电流作用是使溶液导电发生电解过程,A选项错误;B. 盐是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NH NO 电离产生NH 和NO ,属于盐,B选项错误;C. HCl、H SO 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液态时不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选项错误;D. Ba(OH) 是强碱,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OH) ==Ba + 2OH ,D选项正确。2.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aOH = Na + O + H B. H SO = H + SO C. Ba(OH) = Ba + 2OH D. NaHCO = Na + H + CO 【答案】C【解析】A. NaOH是强碱,在水中电离生成Na 和OH ,电离方程式为NaOH = Na + OH ,A选项错误;B. H SO 在水中电离生成H 和SO ,电离方程式为H SO = 2H + SO ,B选项错误;C. Ba(OH) 是强碱,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Ba 和OH ,电离方程式为Ba(OH) = Ba + 2OH ,C选项正确;D. NaHCO 是弱酸的酸式盐,在水中电离生成Na 和HCO ,电离方程式为NaHCO = Na + HCO ,D选项错误。3.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H O和CO 气体的反应B. NH 溶于水的反应C. 硝酸与Ca(OH) 溶液的反应D. H 在O 中燃烧【答案】C【解析】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A. H O和CO 气体的反应是分子之间的反应,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不属于离子反应,A选项错误;B. NH 溶于水生成NH ·H O,是分子之间的反应,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不属于离子反应,B选项错误;C. 硝酸与Ca(OH) 溶液的反应,实质是H 和OH 反应生成水,有离子参加反应,属于离子反应,C选项正确;D. H 在O 中燃烧是分子之间的反应,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不属于离子反应,D选项错误。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O +2H ===CO ↑+H OB.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 ===Cu +AgC. 向Ba(OH) 溶液中逐滴滴加NaHSO 溶液至SO 恰好沉淀完全:Ba +2OH +2H +SO ===BaSO ↓+2H OD. NH HCO 溶液与过量稀盐酸混合:HCO +H ==CO ↑+H O【答案】D【解析】A.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 ,CaCO 难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 +2H ===Ca +CO ↑+H O,A选项错误;B.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要遵循电荷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 ===Cu +2Ag,B选项错误;C. 向Ba(OH) 溶液中逐滴滴加NaHSO 溶液至SO 恰好沉淀完全,此时Ba(OH) 和NaHS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离子方程式为Ba +OH +H +SO ===BaSO ↓+H O,C选项错误;D. NH HCO 溶液与过量稀盐酸混合,实质是HCO 与H 反应生成CO 和H O,离子方程式为HCO +H ==CO ↑+H O,D选项正确。考点1电解质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 蔗糖溶液B. 酒精溶液C. 食盐水D. 蒸馏水【答案】C【解析】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中,溶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蒸馏水的导电能力非常弱,通常认为不导电;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2.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铜B. 盐酸C. 熔融的氯化钠D. 酒精【答案】C【解析】铜能导电,但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酒精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3.关于固体、溶液和熔融的导电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没有离子B.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 熔融不导电,是因为离子不能自由移动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B【解析】固体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溶液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熔融中离子能自由移动,能导电。考点2 电解质的电离3.下列物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A.B.C.D. 蔗糖【答案】C【解析】、在液态时不导电,它们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蔗糖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导电;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导电。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B.C.D.【答案】A【解析】的电离方程式应为;的电离方程式应为;的电离方程式应为。5.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A.B.C.D.【答案】B【解析】从电离的角度看,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电离出的阳离子有和,不属于酸;是碱;是盐;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属于酸。考点3 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6.在水垢(主要成分)与白醋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A. 和B. 和C. 和D. 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部分电离出,水垢中的难溶于水,在反应中以化学式表示,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和。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与稀硫酸反应:B.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D.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答案】B【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应为;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除了和反应生成沉淀外,和也反应生成水,离子方程式应为;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更多的见分层作业)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一、知识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明确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解质。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3.掌握离子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正误判断。二、核心素养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现象(物质导电情况)入手,深入微观层面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以及离子反应的实质,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证据推理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标准,建立电离和离子反应的模型,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一、教学重点1.电解质、离子反应本质。二、教学难点1.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一、电解质1.定义: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下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如:HCl、、NaOH、、NaCl、__________等。【注意】(1)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2)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以 NaCl 为例)(1)干燥的 NaCl 固体__________导电。NaCl 属于电解质,固体中含有带电微粒 Na 、Cl ,但这些离子__________自由移动,故氯化钠固体__________导电。(2)电解质导电必须具备的条件:有__________的离子。(3)NaCl 固体溶于水时,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Na 、Cl 进入水中,形成了能够__________的带电粒子,故 NaCl 溶液__________导电。(4)氯化钠固体受热熔化时,离子的运动随__________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故熔融 NaCl 也能导电。二、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电离方程式(1) 含义: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过程的化学方程式。(2) 举例 (写出电离方程式)酸的电离,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碱的电离,如 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的电离,如 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1) 酸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_____的化合物是酸。(2) 碱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____的化合物是碱。(3) 盐定义: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 (或铵根离子) 和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是盐。三、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1) 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2) 条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是生成__________的物质、生成__________的物质、生成__________的物质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 本质: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__________。2.离子方程式(1)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2) 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3) 书写方法:以 CuSO 溶液与 Ba (OH) 溶液反应为例,首先分析出溶液中反应物电离出的离子有__________;然后确定能相互结合的离子,__________;最后根据离子的个数比配平方程式,得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问题思考: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家里的水壶或者热水瓶用久了,内壁会出现一层厚厚的水垢?有时候我们会用白醋去浸泡来清除这些水垢,很快就会发现水垢慢慢溶解了,还会有气泡产生。大家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答案】二、 电解质任务1:厨房物质导电性大搜查——学生分组实验【情景引入】现在老师展示厨房常见物品:白醋(标签标注)、水垢样本(为主)、食用碱()。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大家来进行实验设计并探究这些厨房常见物品是否可以导电?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发生怎样的反应?【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厨房常见物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验设计。提供“厨房导电箱”,包括固体组(食盐、蔗糖、小苏打、面粉)和溶液组(食盐水、白醋、糖水、苏打水),发放简易导电装置(电池 + LED 灯 + 导线),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醒学生记录亮灯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如何测试这些物品的导电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情况。分组进行实验,用简易导电装置测试物质导电性,记录亮灯情况,每组派一名“实验主播”,展示实验过程,讲解分类依据。【播放视频】视频与小组实验类似学生总结【答案】任务2:教材实验1-2实验物质的导电性【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实验 1 - 2 的内容,展示实验装置图,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与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学生:阅读课本,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思考能否导电以及原因。【实验1-2】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如图1-9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取上述烧杯中的NaCI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如图1-9所示,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NaCI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结果】【问题驱动】将NaCl、KNO3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能否导电呢?【师生活动】教师:展示熔融氯化钠导电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总结】一、电解质典例精讲【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均正确的是( )A.Cu丝——电解质;氢氧化钾——电解质B.二氧化硫——电解质;氧化钙——电解质C.NaCl溶液——非电解质;酒精——非电解质D.氧气——不属于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熔融的MgCl2——电解质【学生回答】三、 电解质的电离任务1:NaCl、KNO3固体不导电的原因——以氯化钠(NaCl)为例【讲解】:任务2:Na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探究任务3:探究熔融状态下NaCl的导电性【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微观粒子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学生:【总结】二、电解质的电离问题思考:我们知道了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那电解质的电离如何表示呢?这就需要用到电离方程式。【总结】二、电解质的电离典例精讲【例1】写出 HCl、H2SO4、HNO3 、NaOH、KOH、Ba(OH)2的电离方程式。【例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2CO3、CuSO4【例3】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A.KClO3溶液 B.CaCl2溶液C.KCl晶体 D.液态氯化氢四、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任务1:水垢溶解的微观探秘(离子反应本质)【师生活动】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③组反应,推测为什么①③组有气泡以及溶液中离子如何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变化情况。【学生回答】【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离子变化情况。【学生回答】【观看视频】【总结】三、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任务3:离子方程式的“拆解游戏”(书写技能突破)问题思考:我们知道了离子反应的实质,那如何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师生活动】教师: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以和反应为例进行详细示范。【讲解】学生:学习书写步骤,练习写出溶液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回答】【总结】三、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任务4:挑战书写“小苏打+白醋”的离子方程式【学生任务】任务5:设计“卫生间清洁剂”方案:用厨房物品去除马桶中的水垢(提示:白醋+食盐混合效果更佳,试分析原因)任务6:胃药如何缓解胃酸?写出方程式?【师生活动】教师:胃药缓解胃酸的原理是通过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发生中和反应,降低胃酸浓度。相关离子方程式如下:1. 碳酸氢钠(NaHCO )与盐酸反应 2. 氢氧化铝(Al(OH) )与盐酸反应。【学生回答】典例精讲【例1】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氧化镁溶于稀盐酸。(2)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3)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5)氢氧化铜溶于稀硫酸。【学生回答】【例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Ba2+===BaSO4↓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学生回答】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核心概念1.概念辨析(基于溶液导电性实验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酸(H SO )、碱(NaOH)、盐(NaCl)、活泼金属氧化物(Na O)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如蔗糖、酒精、CO 、SO 等(注意:CO 等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并非自身电离)。关键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单质(如 Cu)、混合物(如稀盐酸)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2.电解质的电离NaCl、KNO3固体不导电的原因:无自由移动离子Na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探究: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熔融NaCl能导电的原因探究 :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二、离子反应的本质与特征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电解质溶液中)。2.反应范围:不仅包括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还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如 Fe 与 CuSO 溶液反应中 Fe 生成、Cu 消耗)、络合反应等,核心均是离子浓度的改变。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1.书写方法(四步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 BaCl + Na SO = BaSO ↓ + 2NaCl);拆:将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Ba + 2Cl + 2Na + SO = BaSO ↓ + 2Na + 2Cl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与反应的离子(“旁观者离子”,如上述反应中删去 Na 、Cl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是否守恒(最终得:Ba + SO = BaSO ↓)。2.正误判断要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 Fe 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写成 2Fe + 6H = 2Fe + 3H ↑,应为 Fe + 2H = Fe + H ↑);拆写是否正确(难溶物、弱电解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不拆,如 CaCO 、H O、CO 、Cu、Na O 均不拆);守恒检查:原子守恒(各元素原子个数左右相等)、电荷守恒(方程式两边离子所带总电荷相等)。1.下列说法或者有关化学用语的描述正确的是( )A. NaCl溶于水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 和Cl B. NH NO 电离时产生了NH 和 NO 无金属离子,所以NH NO 不是盐C. HCl、H SO 液态时都不导电,因此它们都是非电解质D. Ba(OH)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 ==Ba + 2OH 2.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aOH = Na + O + H B. H SO = H + SO C. Ba(OH) = Ba + 2OH D. NaHCO = Na + H + CO 3.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H O和CO 气体的反应B. NH 溶于水的反应C. 硝酸与Ca(OH) 溶液的反应D. H 在O 中燃烧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O +2H ===CO ↑+H OB.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 ===Cu +AgC. 向Ba(OH) 溶液中逐滴滴加NaHSO 溶液至SO 恰好沉淀完全:Ba +2OH +2H +SO ===BaSO ↓+2H OD. NH HCO 溶液与过量稀盐酸混合:HCO +H ==CO ↑+H O考点1电解质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 蔗糖溶液B. 酒精溶液C. 食盐水D. 蒸馏水2.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铜B. 盐酸C. 熔融的氯化钠D. 酒精3.关于固体、溶液和熔融的导电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没有离子B.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 熔融不导电,是因为离子不能自由移动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考点2 电解质的电离3.下列物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A.B.C.D. 蔗糖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B.C.D.5.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A.B.C.D.考点3 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6.在水垢(主要成分)与白醋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A. 和B. 和C. 和D. 以上都不对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与稀硫酸反应:B.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D.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更多的见分层作业)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导学案)(原卷版).docx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导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