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十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十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抚松县第十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 级 语 文 试 卷
出题人:XX学校 XXX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士人精神
士者,国之脊梁也。他们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决绝,在历史长河中 yì 立成不朽的丰碑。多少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甲]即便身陷囹圄仍不改其志[乙]多少忠贞之士鞠躬尽瘁,在坦荡如砥的年代守护文明薪火。更有无数英雄,他们的行为可歌可泣,将生命化作银河中的璀璨星光[丙]王夫之沥尽心血隐居著书十七载,于草 mǎng 间续写华夏道统;文天祥狱中作[丁]正气歌[丁],浩然之气直冲斗牛,声震寰宇……他们的精神宛如昆仑巍峨,纵使刀斧加身亦不改其志!这些用热血浇灌文明之树的士人,终将风骨凝成民族脊梁,让华夏魂魄在沧桑巨变中永续长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 分)
yì 立( ) 直冲斗牛( )
2.文段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鞠躬尽瘁 B.坦荡如砥 C.可歌可泣 D.沥尽心血
3.文段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 , 《》 B., ; —— 《》
C., , ,“” D.: , —— “”
下面是校报记者思思为“学习士精神”系列采访所写的总结报道。
①榜样提供了一种行为的模板,帮助个体在复杂环境中找到方向,这个过程也能满足人类对群体归属的_______需求。②对个体而言,榜样的成就或品质_______激励我们追求自我提升和成长。③现代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许多人感到迷茫或缺乏方向。④在这种情况下,榜样为人们提供稳定性和明确的方向感。⑤追随榜样意味着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一种规范或指南,帮助个体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并作出决策。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语段中加点的“行为”是名词,“追随”是动词。
B.“复杂环境”“缺乏方向”“不确定的未来”这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C.从复句类型来看,第③句是一个转折复句。
D.第④句的句子主干为榜样提供方向感。
民族之魂
5.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阅兵式上,人民军队集中展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从唐到宋,它是李白“ , ”(《行路难》)的自信自立;是刘禹锡“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那样于挫折中看见的新生;是苏轼“ , ” (《水调歌头》)于自然规律中悟出人生真理的豁达达观;也是范仲淹“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 —10 题
【材料一】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最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①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
邠州建学记(节选)
范仲淹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⑤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橙,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种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 ②俾;使。
③署事;到而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
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在心中
6.“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的“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3分)
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吾谁与归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③归附,归属④结局,归宿 (填序号)
(2)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 课内迁移法: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3)今夫子庙隘甚 联想词语法:心胸狭隘
(4)广厦高轩,处之显明 结合语境法:前文有“地为高明,遂以建学”
8.如果将材料二划分为两个层次,下列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10.宋代沈作喆评价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内容,概括范仲淹被赞为“一世英杰”的原因。(3分)
(二)现代文阅读
雪落陕北
梦野
①在陕北,初冬的雪,常伴点小风,轻悠悠的,像含羞的舞者。她们身着素衣,飘飘扬扬,晃晃悠悠,似带着醉意,纵论一方时空。高楼上、窑洞上、庙檐上、树头上、河流上……都飞旋着她们妙美的身影,精灵似的一朵一朵,都不忍落地。
②初冬落雪,谈不上壮观,但极为优雅。走在这样的天气里,谁都会神清气爽。一朵接着一朵,额头的一朵刚化,脸颊的一朵就来,鼻梁的一朵稍停,耳畔的一朵溜走,袖口的一朵飞来,鞋面的一朵就藏。藏了飞了,像个清新剂,眼前都是旋转的镜面,相互抚摸着,融汇着,映照着,原本朴素的世界,一下就敞开了,明清了,飞升了。
③但在这样的气温里,雪不会落得太久,落着落着就慢了,落着落着就歇了。人们漫步雪中,耳边都是微轻的“咯吱咯吱”声,好似生命叩问大地的回音。
④进入隆冬,天气的眉头锁得更紧,一副零下20摄氏度上下的表情。风总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让人感觉无处躲藏,身上的热气也仿佛被抽出了许多。盼着,盼着,大雪总会赶来,每个陕北人都会感受到雪的恩赐,感受到雪的雄阔、壮美。天阴着阴着,脸色越来越沉。雪的脚步近了,近了,窸窸窣窣的,像 ;飘着飘着,体形就大了,像 ;飘着飘着,像 ,呈帘状向大地坠涌。
⑤雪越下越大,宛如手擎巨笔的画王,一笔一笔,把榆林绘成一个紧抱臂膀、跨步东行的雪人。那前倾的头颈是府谷;壮实的躯干是神木、榆阳、佳县、横山、米脂;两条奔跑的腿,一条是子洲、绥德、吴堡、清涧,一条是靖边、定边。雪越下越大,一笔一笔,把延安绘成雄壮的手臂,吴起、志丹、安塞、宝塔、延长、宜君……它们拔山举鼎,将榆林高高托起。
⑥陕北的雪,下着下着,就下出了声势;越下越大,就下出了神采。你看吧,红碱淖的湖面,翻越着年华,好似在奔跑中壮阔;傲雪凌霜的杨家城,挥舞着刀箭戟矛,喊出一个个王朝,喊出家国情怀;人头坑上的石峁城,不屈的先民们,扑上皑皑雪山,一副征战的胜姿。雪越下越大,在历史的冰河里,打开“塞上小碑林”红石峡;雪像运动健儿,攀上翘望长城的要塞镇北台,攀上巍巍道观白云山,望见睡梦中的黄河,望见神迹般的大峡谷;登上屹立于大漠的统万城,在赫连勃勃所建的大夏国里尽情逛游。看吧,雪越跑越快,拥抱象征革命圣地的宝塔山,仿佛听到中共中央在延安报时和报警的声音。看吧,越跑越快,跑到壶口,瀑布在龙漕里的凝重吟唱,都融化在大雪里。看吧,看吧!越跑越快,朝仰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人们仿佛看到历代帝王的盛大祭祀。
⑦大地像容器,在无边的容器里,雪帘加深着雪被的厚度。眼前壮美的景象,让人联想到《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党中央从陕北清涧渡过黄河东征抗日。毛泽东率军从瓦窑堡出发,途经袁家沟,看着雪花素裹的壮丽河山,感觉朵朵雪花,就是身披银甲的战士,将荡平一个黑暗的旧世界……可以说,雪是创作的诱因,是精神的蕴藏,是陕北革命的催化剂,催生出豪迈、信念、光明。
⑧在这样的雪夜里,陕北人会聚在窑洞里、平房中、楼房上,斟满收获的喜酒,和美地畅聊家常,看着电视,玩着手机,吃着陕北特色饭,大烩菜、钱钱饭、油糕粉汤、洋芋擦擦……他们有时会从这家走到那家,又从那家转到这家,人越转越多,情调来了,拉拉二胡,弹弹三弦,吹吹唢呐,也会唱唱酸曲,扭扭秧歌,听听说书,感受民俗风情的妙趣。
⑨雪落陕北,落出万千圣洁,落出一种精神。
(选自2021年2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1.文章写了初冬的雪和隆冬的雪,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分)
12.请把下面三个喻体填入第④段横线处,并说说理由。(3分)
A.漫天的花瓣 B.飘飞的柳絮 C.撕破的棉絮
13.阅读第⑧段,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他们有时会从这家走到那家,又从那家转到这家,人越转越多,情调来了,拉拉二胡,弹弹三弦,吹吹唢呐,也会唱唱酸曲,扭扭秧歌,听听说书,感受民俗风情的妙趣。
1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中“一种精神”的具体内容,并联系生活说说这种精神的当下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9题
材料一 :《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人均每天读纸质书23.38分钟。《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去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观看时长为151分钟——人均每天看短视频约两个半小时,读书不到半小时,在短视频面前,阅读似乎已经“败下阵来”。
读书是一项很奇异的活动:它有意思,让人有收获;但它并不轻松,甚至给人带来痛苦。在对人的注意力的争夺上,读书确实不占优势。除了短视频,任何一种放松的娱乐活动,都有可能取代人们读书的兴致,捕获人们更多的时间。
娱乐或许能带给人一时的精神愉悦,但读书却能赋予一个人深邃开阔的精神世界。读书的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也正因为“痛苦”,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破偏见、消除迷思、培植理性、超越自我。当最后一页被翻过的那一刻,你可能已经是一个新的自己。
(选自《北京日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二
新媒体技术拓展了大众文化生活空间,然而对电子媒介的过度依赖又让人们陷入某些困境:对知识追求片面了解,对碎片化信息投入过多时间,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理性思考的能力减弱,感知过载加剧焦虑情绪……因此,在泛娱乐化时代,我们更要重视读书,尤其是深度阅读。
读书,特别是深度阅读所获取的是完整的知识网络和逻辑框架,从而可以实现知识内化。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需要协调多种复杂的大脑认知功能,有助于训练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提高专注力、洞察力、判断力、共情力等能力——它让我们在多元庞杂的信息源面前仍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被信息环绕的当下,读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可以让人们暂且离开纷繁的电子产品和喧嚣的网络世界,在安静阅读中实现心灵的沉潜。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三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构建书香社会,离不开优质阅读内容的供给。聚焦不同阅读群体需求,出版行业应不断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优秀原创文学出版工程等一系列工作也为推进全民阅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好书”等评选活动,向社会推荐了一大批精品图书,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阅读需求。
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各地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职工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实体书店、阅报栏等设施规模、数量不断增加,3300多家公共图书馆免费向读者开放,城市书吧、社区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保障了人民群众有书读,引导了人民群众爱读书,支撑了人民群众读好书。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
材料四
青少年阅读正成为全民阅读的助推器,也是塑造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抓手。推广青少年阅读举足轻重,是从立德树人“根基”架起教育强国“柱梁”的战略安排,是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的一项举措,是将校园阅读“奏鸣曲”融入全民阅读“交响乐”的有效途径,更是把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的关键一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青少年阅读需要引领者,更需要同行者。打造师生阅读共同体,全国已经形成共识,各地各校正在不断加强学校阅读指导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专家学者、“五老”队伍、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阅读方法,推动青少年阅读走得更稳、更远,步履铿锵。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
15、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包括短视频在内的任何一种放松的娱乐活动,都可能取代人们读书的兴致。
B.只有加强阅读,才能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才能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
C.推广青少年阅读,是教育强国的战略安排,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D.广大教师、专家学者及学生家长应一起努力,以推动青少年阅读向前发展。
16.请指出材料二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3分)
17.新媒体时代,我们为何还要读书?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2分)
18.如何扎实开展全民阅读?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谈谈你的看法。(3分)
名著阅读(5分)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19.以上这些饱含深情的诗句,来自诗人艾青的成名作《 》。艾青诗歌中有两个主要意象: 和太阳,因此诗人被称之为“ ”的歌手。(3分)
20.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多用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法;语言精练、优美,有很强的抒情性。请任选一题,从诗歌写作技巧的角度,完成批注。(2分)
诗句 批注赏析
疏的,密的无千万的灯光一切都静默着只有那边灯光的一面铁的声音沸腾的人市的声音不断地煽出。(《那边》) 示例:诗人用隐喻的手法,描写出当时国家处于黑暗中的社会现实,内忧外悲,却仍挡不住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一切都在静静发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要是没有光,等于人没有眼睛,航海的没有罗盘,打枪的没有准星。(《光的赞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21)综合性学习(10分)
小明所在班级要开展以“找寻春天”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学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加括号的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4分)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视觉角度。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②踏花归去马蹄(香)——
(2)【对联赞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明同学为春天拟写了下联,请你来写上联。(2分)
上联:
下联:红杏点点绣千山
(3)【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4分)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22)作文。(50分)
1.命题作文:捡拾起时光的碎片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常常被人当作夸赞的话,表面上是赞扬“一鸣”的惊人,实质上却是在阐释沉默的“不鸣”所蕴涵的深厚,所谓“每鸣必有所指”的意思。这与“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及“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道理相同,表面上感人的成就固然可喜,隐在其后的沉默之努力更是可贵。
——林清玄《灵性深处开莲花》
作文要求:(1)要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学生姓名以及学校名。
参考答案
1.屹 dǒu(2 分)
2.B (2 分)
3.B (2 分)
4.A(2 分)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先天下之忧而忧
6.例如:秋天到了,延州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7. ③ 古代学官的统称。 小 光线明亮
8.C
9.(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扩大学宫,优待生员。
10.因为范仲淹心系祖国,为国效力,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材料三】庆历甲申年,我参与决定枢密院、中书二府大政,亲自遵照圣上旨意,下诏书命令天下州县兴建学校,使每年推举的士人全部出自州县学堂。
第二年春天,我请求担任邠州知州。处理公事第三天,拜谒了孔夫子庙,邠州通判负责祭祀的学官王稷告诉我说:“奉圣旨兴建学堂,才俊从诸位士子中产生,已经齐备了,如今孔夫子庙太狭小,读书人无安身之处。”于是商议改动(庙址),选择在州府的东南角,地势高光线明的地方用来建学堂,连同夫子庙一块迁移到这儿。第二年夏天,该工程宣告完毕。
增大庙的尺度,这是推重师礼;扩大学宫,这是优待生员。在大堂谈论经书,在书库珍藏书籍。长廊迂回曲折,环绕学舍四周,总计一百四十个柱子。宽广的厦房高高的窗户,置身其中感觉光线明亮。众位学子高高兴兴来到如同回到家中,都说:“我们这些人居住在后稷、公刘创业的地方,沐浴唐尧、虞舜、夏商周三王的醇厚风俗,岂不是我圣君的赐福,我文道的盛大节日吗?怎么敢不铭记于心不忘,来树立其厚德大业啊!
11初冬的雪:轻悠悠的,优雅,不会落太久。(2分)隆冬的雪:雄阔、壮美,有声势,越下越大。(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由“初冬的雪,常伴点小风,轻悠悠的,像含羞的舞者”“初冬落雪,谈不上壮观,但极为优雅”“雪不会落得太久,落着落着就慢了,落着落着就歇了”等语句可知“初冬的雪”的特点是“轻悠悠的,优雅,不会落太久”。由“感受到雪的雄阔、壮美”“雪越下越大”“陕北的雪,下着下着,就下出了声势;越下越大,就下出了神采”等语句可知“隆冬的雪”的特点是“雄阔、壮美,有声势,越下越大”。
12.B A C(1分) 理由:此句运用排比句式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对陕北隆冬的雪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窸窸窣窣”“体形就大了”“呈帘状向大地坠涌”分别对应了“柳絮”“花瓣”“棉絮”。(2分)
13.【示例】使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生动地写出了陕北人民的种种生活场景,表现出了陕北民俗风情的妙趣横生、丰富多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陕北以及陕北人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分)
14.具体内容:指陕北人民的家国情怀,指陕北革命中催生的豪迈、信念、光明,指陕北人民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妙趣。(2分)当下意义:我们在生活中,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要学习陕北人民在革命年代所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以及陕北革命催生出的豪迈、信念和光明。(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注意,一方面要结合文章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生活实际。当下意义可结合生活,同时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15、B(根据材料三“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可知,“阅读”并非“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条件。故B项理解不正确)(2分)
16、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人们对电子媒介过度依赖而陷入困境的具体表现,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在泛娱乐化时代,我们更要重视读书,尤其是深度阅读”的观点。(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分析2分)
17、①读书能赋予人们深邃开阔的精神世界。②读书可以让人获取完整的知识网络和逻辑框架,从而实现知识内化。③读书有助于训练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提高专注力、洞察力等,让人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④读书可使人暂且离开电子产品和网络世界,在阅读中实现心灵的沉潜。(2分,每点0.5分,意思对即可)
18、①出版行业应不断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提供文质兼美的阅读产品,着力打造精品图书。②加强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造更加便利的读书条件。③推广青少年阅读,并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的阅读进行指导,帮助青少年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和掌握科学阅读的方法。(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大堰河——我的保姆 土地 太阳与火把
20.(1)运用设问的修辞,诗人自问自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他那颗真挚热烈的爱国之心。
(2)运用类比的手法和排比的修辞,点明了世界没有光的后果,凸显了光对于世界的重要,增强了语句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与向往。
答案:
21(1)听觉角度 嗅觉角度
(2)示例:春雨丝丝润万物
(3)略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3页 (共8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4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