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盟三县联考第一次月考试卷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盟三县联考第一次月考试卷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度锡林郭勒盟三县联考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分数: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 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丙车前进了20m
2.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对接了天和核心舱,实现了对接技术的新跨越。如图所示,对接时飞船和核心舱一起高速绕地球飞行,同时飞船缓慢靠近核心舱。我们说飞船缓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天和核心舱 B.地球 C.神舟十三号 D.月球
3.下列四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中国队男女4×100m接力双双夺冠,展示了中国短跑速度。如图是第一棒选手与第二棒选手正在进行交接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都站在原地静止不动
B.传棒运动员在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
C.都在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交接棒时,第一棒选手与第二棒选手的手相对静止
5.下列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青蛙口腔内的气体被压进鸣囊时,声带振动,会发出“呱呱”的声音
B.用力吹响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发声的手机放入玻璃罩,从钟罩抽气铃声逐渐减小
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
6.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单向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在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则这辆汽车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7.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变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s甲∶s乙=3∶5,所用的时间之比是t甲∶t乙=6∶5,则(  )
A.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2 B.它们的速度之比是18∶25
C.它们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2 D.它们的平均速度之比是25∶1
8.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小红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小明沿铁管在水管的某一一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若实验中小明能听到三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范围是(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20分)
9.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刻度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测量过程中小车在A、B、C三个位置的情形及其对应的时刻。(7分)
(1)实验中,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适当 (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1分)
(2)由图可知sAB= cm,tAB= s,则vAB= m/s;(3分)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目的是 ,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2分)
(4)分析可知,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1分)
10.如图,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7分)
(1)如图1,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转换法”或“类比法”);(2分)
(2)如图2,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真空不能 。而现实生活中,绝对真空达不到,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 (选填“计算”或“推理”)得到的,这种实验方法叫“理想实验法”;(2分)
(3)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图3,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是否能够传递 。将该实验搬到月球上去做,泡沫塑料球将 (选填“仍会弹起”或“不会弹起”);我们用相同的力敲击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的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分)
11.如图将内径为0.8cm、长为80cm的玻璃管装满水,上端仅留个气泡,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6分)
(1)将玻璃管 后竖直(或倾斜)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1分)
(2)为减小测量误差,应使气泡在管内较 (快/慢)地运动。(1分)
(3)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有如下两种方案:(2分)
方案一:测量气泡运动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运动相同时间所通过的距离;
为方便操作,两方案均需在玻璃管上用笔做标记:方案一,实验前先在玻璃管上 画标线,测量气泡上升过程中通过各标线的时间;方案二,气泡上升过程中每隔2s在玻璃管上标记 的位置。
(4)小明记录气泡上升的路程和时间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在图中画出气泡运动的图像。( )(1分)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0 3 4.5 6 7.5 9
(5)分析图像可知:气泡上升过程中的运动特点是 。(1分)
三、计算题(共13分)
12.为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武汉市木兰大道在某些时段推出“绿波通行”,即车辆在绿波路段一个路口遇到的是绿灯,按指示牌上的时速保持下去,那么就会一路绿灯畅行。问:(6分)
(1)如图,小明妈妈驾车沿木兰大道从海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路口(起),若以绿波速度通行,最快多少分钟到长轩岭街道中心卫生院路口(终)?
(2)若小明妈妈驾车经过木兰大道上相距的两个路口,用时,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能否“绿波通行”?
13.某次军事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v1=30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以v2=20m/s的速度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2km时,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1=50s,舰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发出的火花,同时发现受损敌舰仍然以v3速度继续逃跑,于是舰长立即发出了第二次攻击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的速度前进,经过1800m,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不考虑光传播的时间)求:(7分)
(1)从发射第一枚鱼雷到鱼雷击中敌舰,敌舰运动的距离s1;
(2)从发射第一枚鱼雷到第一次击中敌舰,鱼雷的速度v0。
(3)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3。
四、简答题(共3分)
14.如图,甲、乙两张图片分别记录了小鹭在一次匀速骑行中,前后两次从自行车后视镜(平面镜)看到弟弟骑行的位置,弟弟正在追赶小鹭。从甲图到乙图,小鹭发现弟弟的像“变大”了。试分析后视镜中弟弟像的变化情况?你预计弟弟能追上吗?为什么?
(
…………○…………内…………○…………装…………○…………订…………○…………线…………○……………………○…………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答案第1页,共2页《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D D C B C C
1.B
【详解】A.如图所示,甲、乙同时同地出发,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远,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甲与乙相比,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远,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乙的速度为
丙的速度为4m/s,故乙车的速度最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经过5s,丙车前进了
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A.飞船缓慢靠近核心舱时,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位置在缓缓发生变化,此时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和核心舱,故A符合题意;
BD.飞船在高速绕地球飞行时,飞船与地球、月球的位置在快速发生变化,此时选择的参照物不是地球和月球,故BD不符合题意;
C.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由公式
可知,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所以在s-t图像中,对应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而在v-t图像中,对应图像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所以②与④可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4.D
【详解】当两个人同向同速运动时,这两个人就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这样可以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因此,交接棒时,第一棒选手与第二棒选手的手相对静止,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C
【详解】A.青蛙鸣囊振动发声,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响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这是因为当细管被剪短时,管内的空气柱长度减小,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增加,从而导致音调变高 ,故B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手机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
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设半程的距离为s,则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后一半路所用时间
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因两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它们的速度是时刻发生变化的,无法计算速度之比,但可以计算平均速度之比,平均速度之比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铁、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应有
解得
要分辨(相邻的)水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
解得
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
解得
所以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s≥255m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255m>s≥42.5m时,水和铁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不能区分),但水和空气传播的时间间隔仍然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当36.4m≤s<42.5m时,虽然空气和铁传来的声音时间间隔大于等于0.1s,但两次声音中夹杂着一次从水中传来的声音,使得相邻的两次声音时间间隔小于0.1s,所以,只能听见一次声音。实验中小明只听到一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距离敲击点的距离范围是s<42.5m。
若实验中小明能听到三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范围是s>255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1)小一些
(2) 40.0 5 0.08
(3) 减小误差 控制小车的终点在同一位置
(4)
【详解】(1)实验中,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适当小一些,使小车下滑较慢,便于测量时间。
(2)[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AB之间的距离为
[2]由图可知,小车在AB之间所用时间为
[3]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3)[1]本实验中的路程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都存在误差,因此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金属挡板的作用是控制小车的终点在同一位置,便于测量时间。
(4)由图可知,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因此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10.(1) 振动 转换法
(2) 传声 推理
(3) 能量 不会弹起 音调
【详解】(1)[1][2]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反映了音叉的振动,这个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幅度太小,不便于观察,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弹开,把不便于观察的现象转换成了便于观察的现象,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2)[1][2]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罩内的传声介质空气逐渐减少,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可以推理,如果将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将听不到声音,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而现实生活中,绝对真空达不到,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情的推理得到的,这种实验方法叫“理想实验法”。
(3)[1]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右边音叉发声时的振动引起了左边音叉的振动,右边音叉发声时声音产生时振动的能量通过空气传递给了左边的音叉,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是否能够传递能量。
[2]将该实验搬到月球上去做,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左边音叉不会振动发声,泡沫塑料球将不会弹起。
[3]我们用相同的力敲击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的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色相同,大小不同的音叉振动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11. 翻转(倒置、倒放) 慢 每隔10cm 气泡 气泡0~10cm做加速直线运动,10~50cm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1)[1]因为要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为让气泡运动起来,需要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或倾斜)放置,方可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2)[2]为减小测量误差,方便人观察和计时,应使气泡在管内较慢地运动。
(3)[3]方案一:测量气泡运动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故应在玻璃管上每隔10cm画标线,测量气泡上升过程中通过相同路程各标线的时间即可。
[4]方案二:测量气泡运动相同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故只需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每隔2s在玻璃管上标记气泡的位置即可。
(4)[5]根据实验数据描点连线,在图中画出气泡运动的图像即可
(5)[6]分析图像可知:气泡上升过程中,0~10cm运动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10~50cm运动图像是直线,表明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做匀速直线运动。
12.(1)15.6min
(2)43.2km/h,不能“绿波通行”
【详解】(1)由图可知,绿波速度最快为,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2)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由指示牌可知,绿波通行速度为,行驶的平均速度小于绿波通行的速度,因此不能“绿波通行”。
13.(1)1000m;(2)60m/s;(3)10m/s
【详解】解:(1)敌舰运动的距离
s1=v2t1=20m/s×50s=1000m;
(2)鱼雷通过的路程
s2=L+s1=2000m+1000m=3000m
鱼雷的速度
(3)从发射第一枚鱼雷到鱼雷击中敌舰,我方快艇运动的距离
s3=v1t1=30m/s×50s=1500m
第二次发射鱼雷时我方快艇与敌舰距离
s4=L+s1-s3=2000m+1000m-1500m=1500m
第二枚鱼雷运行的距离s5=1800m,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运行的距离
s=s5-s4=1800m-1500m=300m
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运行的时间
则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运动的速度
答:(1)此过程中敌舰运动的距离s2为1000m;
(2)从发射第一枚鱼雷到第一次击中敌舰,鱼雷的速度v0为60m/s;
(3)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3为10m/s。
14.见解析
【详解】后视镜中弟弟像的大小不变;乙图后视镜中的像比甲图的大,可得出弟弟的位置距离小鹭越来越近,故弟弟的速度比小鹭快,所以弟弟能追上小鹭。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