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彩陶之路”(东亚文化西传的途径)和“青铜之路”(西亚文化东传的途径)是“丝绸之路”的前身,两条线路相向而行,沿途草原文明、绿洲文明、农耕文明交相辉映,东西方文化元素汇聚、融合,反映出早期亚欧大陆东西向的文化交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具有东亚文化风格的彩陶可能出土于( )A. 泰国 B. 澳大利亚 C. 墨西哥 D. 土库曼斯坦2. “彩陶之路”和“青铜之路”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可能是( )A. 大象 B. 火车 C. 骆驼 D. 飞机3. “彩陶之路”和“青铜之路”中亚段沿线的自然景观主要有( )①荒漠 ②温带草原 ③常绿硬叶林 ④热带草原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构建“五心一带三组团四轴”的区域空间结构,实现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组团合作,促进湾区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群。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多条发展轴(带)的主要目的是( )A. 缩小区域差异 B. 提高工业水准 C. 扩大港口腹地 D. 促进文化融合5. 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辐射源是( )A. 香港主中心 B. 澳珠主中心 C. 深莞主中心 D. 广佛主中心6. 为加强区域主中心对龙门、四会、惠东、恩平的带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首先应( )A. 加强科技创新 B. 完善交通网络 C. 调整产业结构 D. 利用毗邻优势在沼泽、河湖岸边的低湿地段,生物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日积月累堆积形成泥炭层,堆积速度一般不超过4-5cm/年。贵州威宁草海浅湖盆中发育有多个泥炭层,下图为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某一泥炭层形成过程中,当地地壳( )A. 持续缓慢抬升 B. 持续缓慢沉降 C. 间歇性抬升 D. 间歇性沉降8. 推测泥炭层①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①沼泽广布,植物茂盛②板块挤压,地壳沉降速率快③气候潮湿,阴凉多雨④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较快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公里)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据图推测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A. 结冰期长短为由长到短 B. 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C. 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D. 径流量大小为由大到小10. 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宽 B. 洪水泛滥导致河床降低C. 溯源侵蚀导致河床变高 D. 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低消落带是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水库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处于水陆生态系统过渡地带。浙江省千岛湖的水位在80~108m波动,因此,提出消落带大苗梯级造林策略,即选择顶梢暴露108m正常高水位1m以上的苗木为宜。下图示意千岛湖消落带米级水位多年平均天数梯级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千岛湖消落带生态修复所选植被必须具备的生长习性是( )①耐干旱 ②耐水湿 ③耐盐碱 ④抗风沙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古人通过日出日落方位的观测来确定重要节气,从而构建出“地平历”的简单历法系统。下图为某地理学者站在四川阆中古城(北纬31.5°)中心附近的中天楼向东拍摄到的山体格局及夏至日日出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大像山位于中天楼的( )A. 东偏北 B. 西偏北 C. 东偏南 D. 西偏南13. 推测大致位于阆中古城冬至日日出方位的山体是( )A. 大像山 B. 塔山 C. 敖峰 D. 黄华山14. 该地理学者于冬至日后在中天楼进行了连续半个月的观测,发现( )A. 昼长逐渐缩短 B.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C. 正午时刻提前 D. 日落时间渐晚2023年8月16日06:00—08:00甘肃省民勤县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见图1),9月6日15:45—22:00民勤县再次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见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民勤县两次沙尘暴形成共同原因是( )A. 低压系统控制 B. 高压系统控制 C. 暖锋过境 D. 冷锋过境16 两次沙尘暴相比( )①第一次沙尘暴能见度更低 ②第二次沙尘暴能见度更低③第一次沙尘暴整体风力更强 ④第二次沙尘暴整体风力更强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二、综合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萨尔瓦多地处中美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区年降水量在1800mm以上,沿海地带约为1000mm。图左为萨尔瓦多地形图,图右为首都圣萨尔瓦多气候资料统计图。(1)描述萨尔瓦多沿海地区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2)分析圣萨尔瓦多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的原因。(3)说明造成萨尔瓦多山区和沿海地带降水量差异,并分析原因。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尤卡坦半岛位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该半岛几乎全部是由珊瑚岩和石灰岩构成,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半岛北部河湖较少,分布着大量天然井,古玛雅人曾在其周围聚居,如今一部分天然井已成为洞穴潜水的圣地。半岛东岸拥有北半球最大的珊瑚礁群,不仅是天然防波堤,更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为尤卡坦半岛区域图,图2为天然井景观照片。(1)比较图中甲、乙地降水量的差异,并从地形和大气环流角度简析成因。(2)推测尤卡坦半岛上天然井形成的地质过程。(3)从地貌角度分析古玛雅人在天然井周围聚居主要原因。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玉高速公路(共和—玉树,如图1)于2017年开通运营,是目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唯一一条高速公路,平均海拔高于4200米,沿线多年冻土区、岛状多年冻土区和融区交错分布。在过去50年间,共玉高速公路沿线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冻土路基病害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沉降、过渡段沉降和裂缝(见图2)。共玉高速公路采取分离式路基(即左右行车道分开修建的设计,见图3)以降低大尺度宽幅路基对多年冻土的热扰动,但也造成了新的问题。(1)分析近年来共玉高速公路两侧积水愈发普遍的自然原因。(2)分析在冻土路基工程中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3)说明分离式道路会影响冻土路基稳定性的原因。(4)说出共玉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为应对可能的积水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1-3 DCB 4-6ADB 7. B 8. B 9. B 10. D 11. A 12. A 13. C 14. D15. D 16. B17(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具有明显的干湿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少,为干季;5—10月降水丰富,为湿季。(2)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较低纬度,该地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位于东北信风背风坡,晴天多,光照强。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5-10月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较多。(3)山区降水量大,沿海地带降水量小。萨尔瓦多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干季时,北部山区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会形成地形雨;湿季时,影响该地的西南风越往内陆抬升越明显,降水越多,所以山区降水量大,沿海地带降水量小。18(1)甲比乙地年降水量小。原因:冬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影响,甲地位于沿海平原,缺少对水汽的抬升作用,降水量小于乙地(乙地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甲地纬度较乙地高,受赤道低压带影响时间短,降水量比乙地少。(2)温暖浅海中大量生物死亡后沉入海底,堆积、固结成石灰岩层;地壳抬升(或海平面下降)出露地表;流水沿裂隙下渗溶蚀形成洞穴,洞顶坍塌形成天然井。(3)地势平坦,便于进行建造房屋和进行农业活动;天然井的洞穴系统,提供天然的防御屏障(增强聚落的安全性)。19(1)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加剧,降水增多,冰川消融加速,地表径流增多,易造成洼地积水;冻土融化,地面塌陷,雨水、冰雪融水等汇入,形成积水。(2)随着气温周期性变化,土壤裂隙中水反复冻融,推动周围土体位移,致使地表开裂;冻土路基融化下沉,不同位置受力不均衡,引发路基变形,出现裂缝。(3)分离式道路对原地表径流的扰动加剧,大量积水存在于路基两侧,尤其是两路基中间,且长期无法排出;积水作为热源,持续向路基下部冻土传递热量,导致路基下部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4)适当提高路基高度,以减轻积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在分离式路基中间设置排水通道,减少积水;结合现场调查、无人机遥感等手段,及时发现积水路段并排干积水;在路基中铺设保温材料,减少冻融积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