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射洪市太和中学2025年下期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月水平测试(总分: 100)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6分)1.(本题3分)“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可入肺的微粒。相当于( )A.2.5×10-6km B.2.5×10-3kmC.2.5×10-1km D.2.5×10-9km2.(本题3分)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放置的情况是否正确及木块的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cmB.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mm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cmD.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0cm3.(本题3分)小聪和家人在中秋节期间开车到天津游玩,在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小聪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表示最高限速为100m/sB.“100”表示最低限速为100m/sC.此地距天津120kmD.他家距天津120km4.(本题3分)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这些运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与这些运动实质相同的是( )A.心情激动 B.五四运动 C.小树长高 D.候鸟迁徙5.(本题3分)轿车与卡车在水平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如图所示。若轿车速度保持不变,卡车突然减速,此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卡车相对于路牌向东运动 B.卡车相对于轿车保持静止C.轿车相对于卡车向东运动 D.路牌相对于轿车向西运动6.(本题3分)短跑运动员10s跑了100 m,羚羊奔跑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上述三者的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7.(本题3分)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4m/s B.4.8m/s C.5m/s D.6m/s8.(本题3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的《劝学》。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步:古代是一种长度单位,有关步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中学生走一步的距离约为75cm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正常人健步走100米用时约10min D.正常人步行1min经过的距离约为6m9.(本题3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1∶1 B.9∶4 C.2∶3 D.4∶910.(本题3分)小华同学家的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11.(本题3分)甲、乙两小车在笔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位置s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由静止开始运动,乙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两车相对静止C.甲、乙两车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不同D.甲车的速度越来越快,乙车的速度不变12.(本题3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20~3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D.两物体在3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二、多选题(共12分)13.(本题4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 )A.速度v不随时间t和路程s的变化而变化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在时间一定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14.(本题4分)观察图中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可能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可能甲车静止,乙车向右运动D.可能甲车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15.(本题4分)小威和小东从相距230米的操场两端同时相向而行,小威的速度是1.1m/s,小东的速度是1.2m/s,一会儿两人在操场上相遇,则在这段时间内( )A.小威走了110m B.小威走了120m C.小东走了110m D.小东走了120m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三、填空题(共32分)16.(本题4分)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丙中秒表的读数为 s。17.(本题4分)小慧家有一段零散的铜线,她想知道这段铜线的直径规格,采用了下面测量办法。剪下一段铜线后,把这段铜线单层盘绕在一支铅笔上缠绕40圈,形成一个铜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铜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这个铜线圈的长度是 cm,这些铜线的直径是 mm。 18.(本题4分)小华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结果是18.50cm、18.52cm、18.48cm、18.53cm,小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物理课本宽度的测量值应是 cm。19.(本题4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老树”为参照物,小桥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 (选填“枯藤”、“流水”或“人家”)为参照物。20.(本题4分)“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1.76×103 nm= m= μm。21.(本题4分)动物“运动会”中龟兔的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其方法是 ,由于兔子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其方法是 。22.(本题4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丙小车的运动速度为 km/h,20s后甲、乙两车相距 m。23.(本题4分)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则该火车运行的速度是 m/s,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需要的时间是 s。四、实验题(共12分)24.(本题12分)如图所示,物理活动小组同学为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拍摄了钢球从O点下落过程中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下图可知:(1)钢球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原因是 相同,通过的路程不同;(2)钢球由B到C所用时间为 s,若钢球实际运动距离是照片上对应距离的10倍,则小球由B位置运动到C位置,BC段的实际距离为 cm,钢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3)若钢球在OA段的平均速度为,AC段的平均速度为,则钢球在O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五、计算题(共8分)25.(本题8分)有一天兔子和乌龟在一起赛跑。兔子跑得很快,一会儿就跑得很远了。它回头一看,乌龟才爬了一小段路,心想:乌龟跑的真慢呀!我呀,在这儿睡上一大觉吧,于是就在树下呼呼大睡起来了。乌龟不停地往前爬、超过了睡着的兔子……他继续不停向前爬,终于到了终点。当兔子醒来时乌龟已经到了终点。兔子遗憾的输掉了比赛。(1)乌龟爬行的平均速度约为0.1m/s,现乌龟与兔子进行赛跑比赛,乌龟完成比赛共用时100分钟,则比赛的起点距离终点小山头约多少米?(2)兔子奔跑的平均速度约为6m/s,兔子为了不输给乌龟,比赛期间睡觉时间最多可以是多少秒?试卷第1页,共3页《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C D B C B A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AC AD AD1.D【详解】因为所以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D【详解】由图可知甲刻度尺1个小格代表的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AB.木块左端与甲刻度尺的10.0cm对齐,右端约与11.4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11.4cm-10.0cm=1.4cm但木块没有与有刻度的一边靠近,此测量方法不正确,故AB错误;CD.木块左端与乙刻度尺4.00cm对齐,右端与5.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40cm-4.00cm=1.40cm测量方法正确,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C【详解】AB.标志牌上的数字“100”表示的意思: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100km/h,即最高限速为100km/h,故AB错误;CD.“天津120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天津还有120k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4.D【详解】如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心情激动、小树长高是生命现象,五四运动是历史事件;候鸟迁徙中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B【详解】AD.轿车与卡车在水平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若轿车速度保持不变,卡车突然减速,则卡车相对于路牌依然向东运动,路牌相对于轿车向西运动。故AD正确,不符合题意;B.相对于轿车而言,卡车位置发生了变化,卡车相对于轿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C.轿车和卡车都向东运动,且轿车速度大于卡车速度,因此轿车相对于卡车向东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详解】运动员的速度汽车的速度运动员、羚羊和汽车的速度大小关系是10m/s<15m/s<20m/s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B【详解】设一半路程为,则全程为,根据,则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详解】AB.中学生步行时,走一步的距离约60cm,接近75cm,每秒约走两步,所以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A正确,B错误;C.正常人健步走的速度约为1.2m/s,则走100米用时故C错误;D.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正常人步行1min经过的距离故D错误。故选A。9.D【详解】由速度公式可知,它们的速度之比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C【详解】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B【详解】如图甲所示,甲的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为正比例关系,即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如图乙所示,时间改变时,乙车的速度为2m/s保持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故两车速度相同,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相同,如果甲、乙两小车在笔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则两车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为静止状态。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2.C【分析】(1)在s-t图像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2)据图可知,物体在10~30s内甲静止,乙做匀速直线运动;(3)由图像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详解】A、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 v甲>v乙,故A错误;B、据图可知,物体在20~30s内甲静止,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B错误;C、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且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两个物体在20s末相遇,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由s-t图像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3.AC【详解】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4.AD【详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D正确。故选AD。15.AD【详解】AB.由v= 得:相遇时所用的时间t==100s则小威通过的路程为s1=v1t=1.1m/s×100s=110m故A正确,B错误;CD.小东通过的路程为s2=v2t=1.2m/s×100s=120m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16. 2.65 1 36 337.5【详解】[1]图甲中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L=3.65cm-1.00cm=2.65cm[2][3]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位于30℃刻度线以上第6个小格处,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6℃。[4]图丙中小表盘表示min,指针在5min与6min之间且靠近6min;大表盘表示s,指针位于37.5s处,则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即337.5s。17. 2.40 0.6【详解】[1][2]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2.4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2.40cm;铜线的直径18.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18.52【详解】[1][2]物理学中利用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由四次测量结果可知,18.48cm的准确值与其他的不一样,故该数是错误的,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19. 静止 流水【详解】[1]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老树”为参照物,小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2]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流水为参照物,因为以流水为参照物,小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0. 1.76 ×10-6 1.76【详解】[1]因为1nm=10-9m,所以1.76×103nm=1.76×103 ×10-9m=1.76 ×10-6m[2]因为1m=106μm,所以1.76×103nm=1.76 ×10-6m=1.76 ×10-6×106μm=1.76 m21.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详解】[1]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式比较乌龟和兔子谁跑得快,所以兔子跑在前面,认为兔子跑得快。[2]裁判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式比较乌龟和兔子谁跑得快,所以乌龟先到达终点,所用时间更少,认为是乌龟跑得快。22. 14.4 60【详解】[1]由图像可知,丙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为v丙=4m/s=14.4km/h[2]由图像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20s后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为23. 30 48【详解】[1]由题意可知,火车匀速驶过长为1800m的隧道,火车自身的长度为360m,火车完全通过隧道,实际走过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72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该火车运行的速度该火车运行的速度为30m/s。[2]由题意可知,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即为火车的车尾刚好进入隧道,到火车的车头刚好离开隧道的过程,火车所走的路程火车所走的路程为1440m,由[1]解析可知,该火车运行的速度为30m/s,该火车是匀速驶过,需要的时间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需要的时间是48s。24.(1) 变速 时间(2) 0.3 120 4(3)2.83【详解】(1)[1][2]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钢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因此钢球的运动是变速运动,原因是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不同。(2)[1]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钢球从B到C之间有3个空,即从B到C所用的时间tBC=0.1s×3=0.3s[2]图中BC段小球通过的距离sBC=11cm+1cm=12cm则BC段的实际距离sBC'=12cm×10=120cm=1.2m[3]BC段的平均速度(3)若钢球在OA段的平均速度为0.9m/s,由图可知,OA段的时间tOA=0.1s×2=0.2sOA段的路程sOA=vOAtOA=0.9m/s×0.2s=0.18mAC段的平均速度3.8m/s,由图可知,AC段的时间tAC=0.1s×4=0.4sAC段的路程sAC=vACtAC=3.8m/s×0.4s=1.52mOC段的总路程sOC=sOA+sAC=0.18m+1.52m=1.7mOC段的时间tOC=0.1s×6=0.6s则OC段的平均速度25.(1)600m;(2)5900s【详解】解:(1)兔子用时t=100min=6000s由公式可得s=vt1=0.1m/s×6000s=600m(2)兔子的速度为v2=6m/s,若兔子跑完全程用时t2可睡觉的时间Δt=t1-t2=6000s-100s=5900s答:(1)比赛的起点距离终点小山头约600m;(2)兔子为了不输给乌龟,比赛期间睡觉时间最多可以是5900s。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