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珍稀动物 分层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5 珍稀动物 分层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动物 课题 5.珍稀动物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能说出几种珍稀动物的名称,知道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以及它们的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对比珍稀动物与常见动物的生存状况,能分析出珍稀动物濒危的原因,培养逻辑分析与归纳总结能力。 探究实践目标: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影像等方式,探究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运动特点,并尝试为珍稀动物保护提出简单建议。 态度责任目标: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树立爱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
理解掌握 练一练 ☆☆☆ 预估时间
1.我国的珍稀动物有( )、( )、( )等。 2.大熊猫主要以( )为食,它的运动方式( )有利于在竹林中活动。 3.金丝猴主要生活在我国的( )地区,它四肢( ),适应树栖生活。 4.朱鹮的运动方式( ),使其能在湿地等环境中觅食、活动。 4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 预估时间
5.大熊猫行走时,四肢( )移动,身体较为稳重地前行;攀爬时,利用强壮的四肢和锋利的爪子抓住竹子或树干,缓慢而稳当地向上( )。 6.金丝猴具有灵活且有力的四肢,便于( )树枝;长长的尾巴可以在跳跃和攀爬时起到( )作用;手指和脚趾较为( ),能很好地抓握树干和树枝。 第五题 第六题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 预估时间
7.阅读资料,解决问题。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等,野生华南虎已难觅踪迹,主要依靠圈养繁殖。 由此可知,华南虎濒危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对华南虎( )造成严重破坏,使其生存空间大幅( ),难以获取足够的食物和适宜的栖息环境。还有就是过度( )使得华南虎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6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 预估时间
8.下列( )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因数量极少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A.扬子鳄 B.白鱀豚 C.朱鹮 2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辨论会。动物圈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大熊猫、金丝猴、朱鹮 2.竹子、攀爬 3.西南、灵活 4.飞行
实验探究 做一做
5.交替、攀爬
6.抓握、平衡、灵活
实践应用 固一固
7.栖息地、缩减、捕猎
迁移创新 试一试
8.B
解析:A选项扬子鳄是爬行动物,并非哺乳动物;C选项朱鹮是鸟类;而白鱀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属于哺乳动物,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因栖息地破坏等因素数量锐减,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9.
正方(利大于弊)辩论词:首先,从保护濒危动物的角度来看,圈养为许多濒危物种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环境。在自然环境中,这些动物面临着栖息地破坏、偷猎等诸多威胁,数量急剧减少。而圈养能让它们免受这些危险,比如我国的大熊猫,通过圈养繁殖计划,数量得到了有效增长,这为物种的延续筑牢了防线。其次,圈养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在可控的圈养环境下,科研人员可以更方便地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等,从而深入了解动物,为保护它们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例如对金丝猴的圈养研究,帮助我们掌握了它们的社群结构和食性特点,能更好地指导野外保护工作。再者,圈养也便于对动物进行管理和救助。当动物生病时,能及时得到治疗;缺乏食物时,能保证充足的供给。这能大大提高动物的生存质量,让它们能健康地生活。
反方(弊大于利)辩论词:动物天生属于大自然,圈养会严重限制它们的自由。以狼为例,在野外,狼可以自由奔跑、狩猎,活动范围广阔,而圈养的狼被关在有限的空间里,只能在小范围内活动,这种对自由的剥夺,是对动物天性的压抑。而且,圈养容易导致动物出现行为异常和生理问题。很多圈养动物会表现出刻板行为,像老虎不断地来回踱步,这是它们心理焦虑的体现。从生理上看,圈养的大象由于活动空间小,缺乏足够的运动,容易患上关节疾病,寿命也可能受到影响。另外,圈养环境与自然环境差异巨大,会让动物逐渐失去在野外生存的能力。比如圈养的猎豹,长期不用自己狩猎,当尝试放归野外时,它们很难捕捉到猎物,难以适应野外的生存竞争,最终可能无法存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