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41张PPT)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七上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41张PPT)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七上地理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16世纪中叶,哥白尼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到底是天转还是地转?结合图片思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的变化?
第二章 认识地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综合思维)
3.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和周期。(地理实践力)
4.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综合思维)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一、地球的自转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2~34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地球最基本的运动方式:[1] 和[2] 。
2.地球自转基本特征:是地球绕地轴[3] 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4] 。
3.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现象:[5]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自转
公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
4.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朝向太阳的半球处在白昼,称为[6] ;背向太阳的半球处在黑夜,称为[7] 。这也导致地球在同一时刻的不同地点有白天和黑夜、日出和日落的差异,即不同经度位置上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从而产生了[8] 。
昼半球
夜半球
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4~35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9] 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10] 。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11] 的夹角,其北端始终指向[12] 附近。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13] 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在地球的南、北极圈以内,还会产生[14] 这种特有的自然现象。
太阳
一年
66.5°
北极星
昼夜长短
极昼和极夜
3.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15] 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16] 地区,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太阳辐射
中纬度
 一年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太阳直射次数是两次,南、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北回归线以北及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构建空间地图]
(1)在图1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理解地球公转原理,在图1和图2中填出二分二至日的名称。
【答案】绘图略。 [1]春分 [2]夏至 [3]秋分 [4]冬至 [5]春分 [6]夏至 [7]秋分 [8]冬至
(2)理解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图3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在图3中写出北半球的节气名称。
【答案】[9]夏至 [10]冬至 [11]夏至 [12]冬至 [13]夏至 [14]冬至
(3)请在图4中的1516处,填注“黑夜”或“白天”,并按要求完成右侧填空。
【答案】[15]黑夜 [16]白天 [17]广州 [18]自西向东 [19]24小时(一天) [20]昼夜更替 [21]时间差异
[点拨重点难点]
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 原因或地理现象 图示
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地表就有了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而产生昼夜更替的地理现象
时间差异 东早西晚(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东边时刻早于西边)
日月星辰的 东升西落 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变化——正午时影长最短
2.地球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四季更替(以北半球为例)。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包括月份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2)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3)正午太阳高度及物影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地区 夏至日 夏至日至冬至日 冬至日 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 其以北地区 最大 由大变小 最小 由小变大
南回归线及 其以南地区 最小 由小变大 最大 由大变小
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地区 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其他时间随太阳直射点的远离或接近而变小或变大
物影的变化 (以北回归线以 北地区为例) 一天之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影长度最短
一年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物影最长。冬至日到夏至日,物影由长变短;夏至日到冬至日,物影由短变长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地球的自转
  [区域认知](2025年湖北武汉期末)某中学的同学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演示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完成第1~2题。
1.按图中所示方向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 ( )
①地球的自转 ②地球的公转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中P地此时正处于 (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D
A
知识点二 地球的公转
  [航空探索与地球运动主题](2025年原创卷)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时,地球运转位置处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 (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4.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当日,广东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
A.处于极昼 B.昼渐长
C.处于极夜 D.昼渐短
B
B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基础练]
  (2025年四川遂宁中考地理)日晷是古人通过观测日影来计时的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指向北极星。下图为日晷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一天中,晷针投影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 )
A.昼夜长短变化 B.天气复杂多变
C.四季不断更替 D.太阳东升西落
2.一天中,晷针投影最短出现的时间是 ( )
A.日出 B.上午 C.日落 D.正午
D
D
  [地理实验](2025年河北保定期中)某同学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如下图)。他在桌面上摆放支架,支架上的小球代表太阳,四个指针代表不同日期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光线,指针外圆环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甲处示意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起始位置。读图,完成第3~5题。
3.实验开始时,正确的做法是将地球仪 ( )
A.沿着桌面,顺时针从甲处转到丁处
B.沿着桌面,逆时针从甲处转到乙处
C.拿离桌面,顺时针从甲处转到丁处
D.拿离桌面,逆时针从甲处转到乙处
B
4.实验进行中,需要注意 ( )
A.随时上下调整支架高度 B.随时调整地轴倾斜角度
C.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D.指针所指纬度保持不变
5.当地球公转至丙处时,太阳直射 ( )
A.0° B.10°N C.23.5°N D.23.5°S
C
D
  (2025年四川遂宁中考地理)2025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图甲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会议召开第一天,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7.会议召开期间,遂宁 ( )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短夜长,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夜等长,夜渐短
D
C
[培优练]
  (2025年山西模拟)2025年1月29日,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惊喜“现身”春晚,向全球华人送来新春的美好祝愿。中国空间站沿轨道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飞行,约每1.5个小时就绕地球一圈。据此完成第8~10题。
8.中国空间站的飞行方向是 (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B
9.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一天中能看到日出的次数为 ( )
A.1次 B.15次 C.24次 D.16次
10.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惊喜“现身”春晚当天 (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B.北极地区存在极昼现象
C.我国此时昼短夜长 D.北京此时秋雨绵绵
D
C
11.[跨学科](2025年河南洛阳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人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下面三句话描写了不同的节气。
语句一:昼最长,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语句二:昼夜均,寒暑平。一场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黄,蝉噤荷残。
语句三: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图,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图(节气均以北半球为例)。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的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_________
现象。
(2)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据图可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间段是 。
(3)语句一描述的节气是 ,这一天过后昆明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 。
四季变化
(或季节变化或四季更替)
南、北回归线之间
春分—夏至—秋分(或3月21日至9月23日)
夏至
昼变短、夜变长
(4)语句二描述的节气是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5)语句三描写的节气是 。
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为
春分或秋分,草木枯黄,代表着秋天
春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