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跨学科实践活动 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单元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全一册《化学》(五·四学制)(沪科版)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 跨学科实践活动 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单元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全一册《化学》(五·四学制)(沪科版) -

资源简介

专题1:跨学科实践活动 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
(单元教学设计)
一 、活动设计思路
本活动是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组成、变化、性质的基础上开展的。该项目属于化学与环境领域的行动改进类综合实践活动。本活动不仅是对专题 1 知识的深度学习和综合应用,还可以使学生初步建构分类观、转化观、守恒观等化学观念,又能融入物理、生物学、道德与法治、艺术等学科的知识,促进“物质与能量”跨学科大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 该项目以“生活垃圾”为载体,以设计“垃圾去哪儿了”宣传方案作为统领性大任务,涵盖物质分类、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内容。 学生基于物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视角认识生活垃圾并进行分类,通过分析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模拟优化某一垃圾处理方式的流程图、设计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方案等活动,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
本活动的课堂教学时间共 3课时,具体安排为导引课 1 课时,探究课 1 课时,展示课 1 课时。 但要完成整个项目,学生还需在课外完成如调研走访、资料收集、方案设计等任务,课堂时间主要解决项目中的核心或关键问题。
二 、活动规划
活动主题:垃圾去哪儿了 课时数:3课时
活动分析 在本项目学习活动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知道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 本项目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以 “垃圾去哪儿了”宣传方案为主题,从了解常见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与相应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到聚焦某一垃圾处理方式,尝试模拟优化垃圾处理方式流程图,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学生初步形成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初步体会积极参加与社会热点相关活动的实践价值。
活动目标 通过本项目学习活动,了解处理生活垃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和践行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 具体活动目标如下: 1 . 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现状和处理方式,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2. 通过分析设计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方案的关键问题,进行项目任务的拆解,初步形成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 . 通过分析和模拟优化常见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尝试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分类观、转化观、守恒观等化学观念。 4.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学会与他人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形成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和放弃错误观点的科学精神。
— 1 —
三 、课时学习规划
第 1 课时:导引课
课时目标 1 . 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讨论垃圾回收利用的意义。 2. 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设计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方案的关键问题,进行项 目任务的拆解,初步形成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 . 进行项目的简单规划,明确成员分工并制定项目进度检查表。
活动规划 活动内容 评价要点
【活 动 1】 讨 论垃圾 回 收 利用的意义。 【情境】不同场合的生活垃圾乱象。 【问题】 1 . 垃圾乱象有什么不良影响? 2. 如何避免或减少不良影响的产生? 3 . 青少年可以采取怎样的行动? 【任务】讨论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的意义。 1 . 能说出垃圾乱象的不良影响。 2. 能积极参加讨论,勇于表达。
【活 动 2】 讨 论设计 垃 圾 分 类回收 宣 传 方 案的关键问题。 【情境】角色扮演“垃圾去哪儿了”宣传方案设计师。 【问题】 1 . 宣传方案的设计框架是什么? 2. 该宣传方案中需要涉及哪些内容? 【任务】讨论宣传方案的设计框架和内容。 1 . 能够进入角色。 2. 能够明确设计宣传方案的关键问题。
【活 动 3】 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并进行分工。 【情境】组建“垃圾去哪儿了”宣传方案设计小组。 【问题】 1 . 完成方案设计有哪些任务? 2. 小组成员如何进行分工合作? 3 . 怎样进行进度检查? 【任务】明确相关任务,讨论并制定项目计划,进行分工。 1 . 团队能分工明确。 2. 能合作制定项目计划。
课后任务。 1 . 调研校园或社区的垃圾分类现状。 2. 调研上海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 3 . 走访或观看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或其他垃圾处理中心),了解不同类别垃圾的处理方式和流程,并作记录。
第2课时:探究课
课时目标 1 . 能够对常见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2. 通过分析几种垃圾处理方式的过程,了解厌氧发酵、高温焚烧等方式中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初步形成分类观、转化观、守恒观等化学观念。 3 . 通过模拟优化垃圾处理方式的流程图,初步形成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 2 —
(续表)
活动规划 活动内容 评价要点
【课堂引入】 游戏:生活垃圾连连看。 【情境】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垃圾。 【问题】你能将这些生活垃圾连入对应的垃圾筐中吗? 【任务】将生活垃圾连入对应的垃圾筐。 能判断生活中常见垃圾的类别。
【活 动 1】 说 出常见 生 活 垃 圾的分 类 依 据 及各类 垃 圾 的 主要处理方式。 【情境】一些已分类的生活垃圾。 【问题】 1 . 这些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哪里? 2. 这些生活垃圾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3 . 各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什么? 【任务】梳理常见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1 . 能说出生活垃圾的分类依据。 2. 能说出不同类别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
【活动 2~4】分 析厌 氧 发 酵 过程、高温焚烧方式、可回收物的处理方式。 【情境】学生汇报、播放视频和展示手工艺品。 【问题】 1 . 处理方式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 涉及了哪些学科知识? 3 . 变化前后物质的元素组成情况是什么? 【任务】汇报交流、讨论并完成表格。 1 . 能从不同角度分析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2. 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分享互动。 3 . 能完成表格内容。
【活 动 5】 模 拟优化 某 一 垃 圾处理 方 式 的 流程图。 【情境】厌氧发酵、高温焚烧和可回收物的处理方式。 【问题】你想要深入了解哪种垃圾处理方式? 【任务】选择某一垃圾处理方式,结合学生汇报、教师讲解、自己实地走访,模拟优化此种垃圾处理方式的流程图。 1 . 小组讨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 2. 绘制的流程图步骤明确,方案有可行性。
课后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作业 1 必做,作业 2~6 选做。 1 . 设计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方案(如海报、宣传画或微视频等)。 2. 展示变废为宝的艺术作品或手工艺品。 3 . 参考文献资料,在家里进行“变废为肥”实验,并录制实验视频。 4. 开展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测试实验。 5 . 尝试设计固液分离湿垃圾桶。 6 . 尝试设计环保型垃圾焚化炉。
第3课时:展示课
课时目标 1 . 通过宣传方案的展示交流,能从不同的观点和方案中提出自 己的见解,进一步梳理解决行动改进类跨学科课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2. 通过项目汇报,与其他小组的对比评价,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形成勇于批判、质疑,自觉反思,克服困难,敢于面对陌生的、不确定的挑战等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活动规划 活动内容 评价要点
【活 动 1】 明 确任务。 【情境】主持人进行“垃圾去哪儿了”宣传方案展示说明。 【问题】 1 . 汇报小组如何进行展示交流和答辩? 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快速进入角色。
(续表)
活动规划 活动内容 评价要点
2. 聆听小组如何进行评价和提问? 【任务】 1 . 汇报小组进行各成员角色分配。 2. 汇报小组重点介绍某一垃圾处理方式流程图和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案。 3 . 倾听小组完成评价量表并进行思考提问。
【活 动 2】 项 目汇报。 【情境】小组轮流进行“垃圾去哪儿了”宣传方案展示交流。 【问题】 1 . 汇报小组如何表述宣传设计方案理念? 2. 聆听小组对宣传方案有何疑惑和建议? 【任务】 1 . 展示“垃圾去哪儿了”宣传方案(包含调研结果、优化的垃圾处理方式流程图,方案设计过程,实践反思等)。 2. 汇报组接受各小组学生的提问并给出合理的解答。 3 . 聆听、思考并适时提出质疑或建议。 1 . 汇报者能用科学语言和信息技术手段合理表述宣传方案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出色完成汇报任务。 2. 汇报组答辩环节回答正确完整。 3 . 宣传方案能体现出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和价值。
【活动 3】评价、反思。 【情境】“垃圾去哪儿了”宣传方案展示。 【问题】听完各小组的汇报,你对 自 己的方案,有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感想? 【任务】 1 . 按照评价量表给予合理的评价。 2. 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合理的建议。 3 . 接受老师和学生的建议并对方案做进一步的改进。 1 . 能在评价量表上给予合理的评价。 2. 能接受他人的建议并有进一步改进方案的想法。
课后任务。 1 . 根据老师和学生的建议,再次梳理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方案,重新改进自己的方案,再次实践,形成新的宣传方案。 2. 尝试在校园或社区里做演讲、在实验室或家中开展实验或利用可回收物制作手工艺品等,让更多人加入垃圾分类回收的队伍。
四 、学习评价方案
1 . 学生自评及互评: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各小组的产品发布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的态度及参与度。
3. 评价细则及量表。
— 4 —
展示课小组自评与互评量表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宣传方案 □ 视觉吸引力强,内容 丰富,信息传达主题明确,能够强烈引起大家的共鸣。 □ 视觉吸引力强,内容 较丰富,信息传达主题明确,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 视觉吸引力一般,内 容一般,信息传达主题明确,可引起部分人的共鸣。 □ 视觉吸引力一般,内容有缺失,信息传达主题模糊,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生活垃圾 某一处理 方式模拟优化流程图 □ 流程清晰合理,体现 出物质之间的循环转化,具有可行性。 □ 流程清晰合理,基本 体现出物质之间的循环转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流程模糊,基本未体 现出物质之间的循环转化,基本没有可行性。 □ 没有流程,更 没有体现出物质之间的循环转化。
小组合作 □ 项目中分工合理,成 员配合默契,遇到突发情况时所有成员共同解决。 □ 项目中有分工,但是 每个人单独完成 自 己的部分,遇到问题时个别成员试图帮忙解决。 □项 目中有小组合作, 但是汇报由一个人完成,遇到问题时没有其他成员帮忙解决。 □未体现小组合作。
问题解决的方法 □ 能够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成功解决问题。 □ 解决问题的方法单 一,但 能 够 解 决 部 分问题。 □ 问题的解决,仅有模糊的认识。 □ 没有解决问题。
交流与展示 □ 按照清晰的思路,能 阐述清楚方案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形式丰富多样,语言流畅。 □ 按照一定的思路,能 阐述清楚方案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形式比较丰富,语言比较流畅。 □ 有一定的思路,阐述 方案的过程和结果较模糊;展示形式一般。 □ 阐述项 目 的过程和结果思路混乱;展现形式单一。
项目完成过程评价表
具体内容 任务完成度 合作态度 组长评 教师评
导引课 □ 完成 □ 基本完成 □ 未完成 □ 积极主动 □ 被动参与 □ 消极怠慢 在团队中的合作表现 □ 积极主动 □ 被动参与 □ 消极怠慢 对小组问题解决的贡献 □ 贡献巨大 □ 贡献一般 □ 没有贡献 □ 其他
探究课 □ 完成 □ 基本完成 □ 未完成 □ 积极主动 □ 被动参与 □ 消极怠慢
展示课 □ 完成 □ 基本完成 □ 未完成 □ 积极主动 □ 被动参与 □ 消极怠慢
— 5 —
回顾我的活动之旅
姓 名 所属小组
我主要承担的角色是什么?
我主要承担的任务有哪些?
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在活动中我最感兴趣和最不感兴趣的是什么? 为什么?
在活动中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如何解决困难?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对比其他小组,我们组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我给老师的建议是什么?
— 9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