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次课堂作业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物理课上,大家在讨论高脚杯会不会“唱歌”时,小明用蘸有水的手指沿着高脚杯杯口连续绕圈摩擦,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问题 B. 证据 C. 解释 D. 交流2.初夏的傍晚,鸟鸣悠扬,蛙声一片,分辨鸟鸣和蛙声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3.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 ,其中的数字符号6和6表示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根据如图所示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B.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D.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第4题图 第7题图5.下列操作中,不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敲鼓时,在鼓面上撒小纸屑C.驯养员舞动指挥棒训练海豚 D.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6.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转轴拨弦三两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主要是通过地面传播的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音色辨别的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7.如图所示的烟花,营造欢乐的氛围。关于烟花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灿烂的烟花不是光源B. 人们看到灿烂的烟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C. 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D. 烟花爆炸声震耳欲聋是因为音调高8.舞台上一位演员身穿蓝色上衣、白色裤子.如果灯光师用红色追光灯照射他,那么你在台下看到这位演员的服装颜色是A.上衣是黑色,裤子是红色 B.上衣是蓝色,裤子是红色C.上衣和裤子都是黑色 D.上衣和裤子都是红色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描述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弹奏琵琶时,同样大小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B.吹葫芦丝时,是因为空气柱振动产生了声音C.吹陶笛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扬琴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10. 如图所示,将一块蓝色透明玻璃片甲和一块红色透明玻璃片乙水平放置并部分重叠,然后在正下方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张大白纸,设法将太阳光竖直照射到玻璃片上,则大白纸上各区域所呈现的颜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区域为蓝色 B.Ⅱ区域为黄色 C.Ⅱ区域为黑色 D.Ⅲ区域为红色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3题图11.如图所示为日偏食的示意图,日食的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A. 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 地球是球形的 C. 月球是球形的 D. 月球是不透明的12.物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在下面几个实例中,主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转换法”的是A.研究声波时,把它和“水波”作对比B.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C.做“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时,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D.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13.在一个板上固定了四个圆形的大发光点,分别发出红、蓝、黄、绿4种颜色的光,如图所示,然后用右端开口的厚纸筒正对发光点,纸筒左端不透光,但中央开了一个正方形的小孔。小星在纸筒左侧放一张半透光的纸当光屏,使光屏正对正方形小孔,观察到光屏上有四个光点W、X、Y、Z,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Z点一定是正方形的B.Z点一定是蓝色的C.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与该原理相同D.这个现象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4.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和图乙的影子都是像B.图甲影的形成原因是光的折射C.“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D.小孔成像时,物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同15.某超声波测速装置工作时,它可以定向发出超声波.一辆汽车始终在装置的某一方位上沿直线行驶.如图所示为装置屏幕,屏幕上方有标尺,P1、P2是装置先后发出的相邻两次超声波信号,其时间间隔为4s,n1、n2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后装置接收到的信号.设装置匀速扫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根据如图所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1sB.汽车朝着装置行驶C.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250mD.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此反射信号的这段时间内,此超声波信号传播了340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4分)16.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 ▲ (声源处/传播途中/人耳处)减弱噪声;在步行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 (音调/响度/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 ▲ (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第15题图 第18题图 第20题图如图所示,小明用衣架做了一个听声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图1),使声音通过 传入他的耳朵。接着,小明将棉线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图2),这次声音通过 (选填“空气”或“衣架和棉线”或“棉线和手指”)传入小明的耳朵,且声音比第一次 (大/小)得多。如图是由纸杯制作的可以实现三人之间通话的“土电话”,若宇轩只想悄悄的对清扬说话,他应在对着纸杯说话的同时捏住 ▲ (AO/BO/CO)这段细线,此时梓涵听不到宇轩的声音是因为这段细线停止了 ▲ ,清扬可根据声音的 ▲ 特性辨别出是谁在说话.19.每学期学校举行消防逃生演练时,警报铃声响起,同学们听到铃声迅速离开教室,警报铃声响度大能传得很远,还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 (信息/能量),警报声是通过 ▲ 传入同学们的耳中。20.小红通过电视观看有关超级月全食的新闻,她画了月食示意图(如图),此时月亮在 ▲ (A/B/C/D)处,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 传播的,月亮 ▲ (是/不是)光源。21.如图所示,把一块平面镜斜插在水中,将装置放在从窗口射入的阳光下,让镜面对着阳光,在对面的白色墙壁上看到一个彩色的光斑,这是光的 现象,说明白光是由 混合而成的。手机屏幕上呈现出多彩画面是由红、蓝、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第21题图 第22题图(1)如图所示,小明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发现 (选填“完全不能听到”或“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音,由此现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小明若想让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2)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600次。我们凭听觉不能发现飞行的 (蝴蝶/蚊子),是因为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通常为 Hz到20000Hz,它的翅膀发出的波属于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23.(1)如图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圆筒的 ▲ (A/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若小明观察到的像太大,则他应将圆筒向 ▲ (靠近/远离)小孔方向移动才可能看到完整的像。(2)为了探究孔的大小是否影响小孔所成的像,则应选择下列所示 孔然后用卡片覆盖并移动卡片以改变孔的大小进行实验。(3)请在图中画出AB在塑料薄膜上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24.如图所示为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 。用大小相同的力对着如图所示的玻璃瓶瓶口分别吹气,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的振动产生的。第24题图 第25题图25. 如图,由图1波形可以看出:两个音频的音色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图2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26.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利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27. 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人工虹”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如左下图所示,漫画中的小孩按图中的方法________喷水时可以看到彩虹;若小孩佩戴红色玻璃片的眼镜去观察彩虹,看到彩虹呈________色。第27题图 第28题图28. 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纸片上的三个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晴天正午的树荫下,可以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光斑,有些光斑形状不规则,有些光斑是圆形的。较小的圆形光斑相比形状不规则的光斑 (偏暗/偏亮)。如图为一超声波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使用说明书(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2)复位后用小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毫秒(1毫秒=0.001秒)一同学将铜铃放到乙的右边,并与甲在一条直线上,当铜铃离乙变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②如图所示,已知s1=20cm,s2=9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00,则此时声速为 m/s。三、解答题(30-32题每空1分,33题每空2分,共26分)30.(1)小明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 .A.拨动钢尺的力偏大 B.在桌面上的那部分钢尺没有压紧C.伸出桌面的钢尺太短 D.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钢尺,钢尺发出了声音,接着增大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钢尺,可观察到钢尺的振动频率 ▲ (变高/不变/变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钢尺发出的声音属于 ▲ .(3)小明保持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0.5cm、1cm、1.5cm,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 ▲ 的关系.31.在“制作隔音房间模型”的跨学科实践中,小宇用鞋盒作为房间模型进行了以下探究:(1)为了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小宇应选择 (选填“音叉”或“手机”)充当房间中发声的声源,并保证每次实验时声源发出声音的 相同。(2)小宇在家里找到了以下材料:报纸、棉花、泡沫板、海绵、棉布,他分别用报纸和棉花放在鞋盒内侧做了如图所示的隔音盒。该制作的错误之处是 。(3)他纠正错误后,选择了一个安静的房间,在模型外1m处摆放分贝仪,每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材料 报纸 泡沫板 棉花 海绵 棉布分贝仪显示声音的大小/dB 83 72 78 70 75由实验数据可知,这些材料中消音性能最好的是 。由此可见,好的吸音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填序号:A.疏松多孔 B.硬度较大 C.柔韧性好)32.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后,小明小组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观察现象】根据生活经验观察,从早晨到中午,学校旗杆在太阳底下形成的影子长度 ▲ (变长/不变/变短).【提出问题】影子长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小明组做了以下猜想:猜想1: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远近有关.猜想2:影子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猜想3: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高度有关. 图甲【设计并进行实验】于是同学们开始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如图所示,S为一点光源,作出物体AB在地面上的影子,并标出影长L ▲ 。(2)保持短木条的 ▲ 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上表:该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猜想 ▲ (填猜想序号)(3)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减少量 ▲ (变大/变小/不变)(4)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高度以及 ▲ 不变,改变 ▲ ,(两空均填写图中的字母)测量相应的影子长度L并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33.(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手术无影灯手术无影灯用来照明手术部位,尽量消除医护人员的头、手和器械等对手术部位造成的阴影。手术无影灯是将发光强度很大的许多灯排列在灯盘上,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这样就能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明显的本影。手术无影灯是怎么做到“无影”的呢?晚上在教室内只打开一盏日光灯,仔细观察你自己的影子,会发现影子中部特别黑暗,四周稍浅。影子中部,日光灯发出的光不能照到,特别黑暗,叫本影,四周灰暗的部分叫半影。为了解释无影灯的工作原理,在课桌上点两支蜡烛分开放置于A、B两个位置,蜡烛前面立一本书,关掉日光灯可以看到墙壁出现书的本影和半影,如图1所示。如果点燃三支甚至四支蜡烛,书的本影部分就会逐渐缩小,半影部分会出现很多明暗不同的层次。(1)手术室使用的无影灯,可以避免手术时手及医疗器械由于光沿 传播而产生黑影,这种无影灯是由 (选填“一个”或“多个”)发光且较大的光源组成。(2)烈日炎炎的夏季,同学们在工地上劳动,将凉水壶放在电线杆的阴影里,王明同学突然提出,电线杆有影子,电线为什么没有影子呢?有四位同学给出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填写正确答案前的字母)。A.射到电线上的光线太弱;B.电线太细,太阳光射到它上面形成的本影很小,未落到地面;C.太阳是个大光源,能把较细电线的四周照亮,所以没有影子;D.电线杆是竖直的,电线横着不会形成影子。(3)如果在短文图中再点燃更多的蜡烛,书的本影部分 。(4)小明同学想用9盏相同的LED灯(图中用●表示)排列合成一个大光源作为无影灯,图2中设计效果最好的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