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跨学科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 自制净水器设计、制作、展示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全一册《化学》(五·四学制)(沪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4跨学科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 自制净水器设计、制作、展示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全一册《化学》(五·四学制)(沪科版)

资源简介

专题4 跨学科实践活动 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
第3课时 自制净水器设计、制作、展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理解自制净水器的基本原理,包括过滤、吸附等过程。
2. 以水质检测与水的净化为核心,综合考虑使用环境和对象的特定需求,选择具体的技术与工程方法完成简易净水器的设计,并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3 .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完成净水器的制作并进行净水效果测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鼓励创新思维,提出改进净水器的建议;增强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理解净水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自制净水器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步骤;识别并解释自制净水器中各种材料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合理且有效的净水器;在制作过程中保持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确保净水效果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净水器图片/视频。 观看并思考自制净水器的意义和价值。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主题。
净化前的水质情况 引导学生 自制净水器要根据净化前的水质情况和使用目的。 实验操作:净化前水质检测。 为 后 续 设 计 和 制 作 打 下基础。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净水器设计、 制作、 测试、展示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分组讨论,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进行比较和优化,画出 自制净水器的设计图与制作工艺流程图。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呈现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如过滤型、蒸馏型,供学生参考、学习。
提供工具和材料支持。 准备材料,开始制作净水器。 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巡回指导制作过程。 遇到问题及时提问,根据教师指导调整制作步骤。 确保制作顺利进行,解决学生困惑,提高制作质量。
组织学生进行净水效果测试。 使用自制净水器进行测试,记录测试数据。 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测试结果并评估效果。 小组内讨论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净水器的效果和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出改进建议。
自制净水器净化效果检测记录
检测指标 检测方法 现象、数据 效果
净化前 净化后
组织学生展示净水效果。 小组间展示交流,相互比较、学习。 培养学生交流和展示能力。
总结与作业 总结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认真聆听教师总结,思考如何改进净水器设计。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设计与展示水平。
布置课后作业: (1) 经过简单处理的水能喝吗? (2) 以本次探究活动为启发,能否设计一款用于学校雨水收集与净化的装置? 完成课后作业。 巩固课堂所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展示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自制净水器设计、制作、展示
1.关键要素
(1)材料选择
(2)材料放置顺序与用量
2.制作流程
(1)准备材料
(2)制作步骤:清洗塑料瓶→切割开口、打乳→填充材料→封闭瓶口3.测试评估
3.检测指标:浊度、异味、颜色等
4.改进建议
(1)材料:优化组合,提升净化效果
(2)结构;改进设计,增强实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