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专题 1-2(苏教版 2019 必修第一册)5.难度系数:0.6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第Ⅰ卷(选择题 共 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4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丹砂 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2.侯氏制碱法主要反应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的结构示意图:B.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3种C.中子数为 8的 C原子D. 的电离方程式:3.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图 1 图 2/图 3 图 4A.图 1:分离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B.图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C.图 3: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D.图 4:分离乙二醇(沸点为 197.3℃)和乙酸(沸点为 117.9℃)4.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 碱 盐 电解质A 烧碱B 苛性钠C 纯碱D 熟石灰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A. B.C. D.6.中科院天津生物所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以二氧化碳(CO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淀粉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 mol CO2的体积约为 22.4 LB.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 CO和 CO2的分子数之比为 1∶1C.淀粉中 C、H、O的质量之比为 6∶10∶5D.22 g CO2所含原子的数目与标准状况下 11.2 L H2O所含原子数目相同7.1956年,科学家已在实验室中制得了 。 由罗马大学的 Fulvio Cacace及其同事在 2002年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 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B.相同质量的 和 原子个数比为 4:3C.同温同压下, 和 的密度之比为 3:4D. 与 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8.已知青蒿素是一种有机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可溶于乙醇、乙醚等,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 156~157℃,热稳定性差,乙醚的沸点为 35℃,如图是从黄花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工艺流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碎应该在烧杯中进行B.操作 I是萃取,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C.操作 II是蒸馏,所用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D.操作 III是重结晶,具体为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 40 g NaOH溶于 1 L水中,c(NaOH)=1 mol·L-1B.从 1 L 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 500 mL后,剩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L-1C.0.1 L 2.0 mol·L-1的氨水中 n(NH3)=0.2 molD.100 mL溶液中含有 28.4 g Na2SO4,则溶液中 c(Na+)=4.0 mol·L-110.某实验需用 溶液,配制该 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和滤纸称取 氢氧化钠固体B. 在烧杯中完全溶解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C.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⑥①⑤D.操作①时,若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配的 溶液浓度偏高11.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项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露置于 氢氧化钠固体A 固体表面逐渐潮湿空气中 具有吸水性B 向某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呈酸性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 铝丝表面出现红色固 金属活动性:C溶液一段时间 体,溶液蓝色变浅 Cu>Al向盛有半瓶水的锥形瓶中滴入一滴红墨 活性炭具有吸D 溶液的红色褪去水,投入几块活性炭,振荡 附性/12.现有下列四种溶液:①400 mL2.5 mol·L HCl溶液 ②250 mL4.0 mol·L HCl溶液③200 mL2.0 mol·L 溶液 ④600 mL1.0 mol·L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导电能力:①=②B.Cl-的物质的量:②>③>④C.标准状况下,将 22.4 L HCl溶于 400 mL水中可得①D.②④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消耗的 Fe的质量比为 5∶613.在一定的温度下,用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将密闭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向两边分别充入等质量的和 ,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左侧充入的气体是B.左右两侧的体积比是 2:1C.左右两侧的气体密度比是 1:2D.左右两侧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5:214.把 含有 和 的混合溶液分成 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 B.C. D.第 II卷(非选择题 共 58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个小题,共 58分。15.(12分)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现有以下物质:① ②液氯③ 固体④硫酸⑤酒精⑥食盐水⑦铁⑧熔融硫酸钡⑨小苏打(1) 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之一、 能被水吸收制备次氯酸(HClO),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 属于 (填“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2)以上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有 ;上述条件下能导电的物质有 。(3)请写出③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6.(16分)完成下面有关计算。(1)常温常压下,160 g的 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2)下列所给出的几组物质中:标准状况下体积最大的是 。(填序号)① ;② 个 ;③ ;④标准状况下/(3) 中含有 mol质子, 个电子。(4)在标准状况下 15 g CO与 的混合气体,体积为 11.2 L。该混合气体中 CO与 的物质的量比为 。(5)某溶液中只含有 、 、 、 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 ,则溶液中和 的离子个数比为 。(6)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薄片活塞隔成 A、B两室,分别向 A、B两室充入 、的混合气体和 1mol空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实验测得 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 34g,若将A室 、 的混合气体点燃,恢复原温度后,最终活塞停留的位置在 刻度处。17.(16分)某生理盐水瓶上标签如下图,完成以下问题:(1)通过计算,该“生理盐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mol·L-1(保留 2位小数)。现配制 100 mL该生理盐水,需用量筒量取 1.5 mol·L-1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mL。(2)配制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 。(3)配制该“生理盐水”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①用量筒量取适量的 1.5 mol·L-1氯化钠溶液②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稀释③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 1~2 cm处④将容量瓶盖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装入贴有标签的试剂瓶⑤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⑥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⑦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 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A. ①②⑤⑦③④⑥B.①②⑤⑦③⑥④C.②①⑤⑦③⑥④(4)下列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填字母)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B. 用量筒量取氯化钠溶液时仰视刻度线C.定容时,俯视读数D.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E.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5)若出现(4)中 E选项所表示的情况时,该如何处理? 。18.(14分)纳米 TiO2具有十分宝贵的光学性质,在汽车工业乃诸多领域都显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如图是以硫酸氧钛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工艺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平行光照射纳米二氧化钛,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填“是”或“否”)。(2)反应 I中发生两个反应,首先由尿素[CO(NH2)2]与 H2O反应生成 CO2和 NH3·H2O。其产物再与燃料液反应产生白色固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固液混合物再经由(填操作)得到白色沉淀。(3)为了减少制备过程中的“三废”排放,将上述流程中的“滤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即可回收 (填化学式)。为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物质的量配比等因素对制备纳米二氧化钛产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反应物物质的量配比实验编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号 ℃ /h① 90 1 2:1② 90 2 3:1③ 90 1④ 110 2 3:1(4)实验③中反应物物质的量配比为 。(5)反应 I中 TiO2+浓度对 TiO2的产率和粒径的影响如图。结合图中信息,你认为为达到工艺目的,最合适的 TiO2+浓度为 。/2025-2026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BBCACBCDDCCDD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15.12分)(1)C20+H0-2HC10(2分)酸性氧化物(2分)(2)③④⑧⑨(2分)①⑤(2分)⑥⑦⑧(2分)(3)Ca(OH2-Ca2+20H(2分)16.16分)(1)8NA(2分)(2)①(2分)(3)9(2分)1ONA(2分)(4)7:1(2分)(5)1:2(3分)(6)2(3分)17.16分)(1)0.15(3分)10.0(3分)(2)100mL容量瓶(2分)玻璃棒(2分)(3)B(2分)(4)BC(2分)(5)重新配制(2分)18.14分)(1)否(2分)(2)CO(NH2)2+3H2O=CO2+2NH3H2O(2 TiOSO4+2NH3H2O=TiO(OH)24+(NH4)2S04(2)过滤(2分)(3)NH4)2SO4(2分)(4)3:1(2分)(51mol/L(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卷 参考答案.pdf 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