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一章(人教版 2019)。5.难度系数:0.6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0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品包装袋中“干燥剂”成分 CaO 属于碱性氧化物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C.铁粉能与 O2反应,可用作食品保存的脱氧剂D.维生素 C可用作补血剂中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具有氧化性2.下列是与实验有关的部分图标.制备 胶体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标注的图标是A B C D护目镜 排风 锐器 用电3.目前,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可将水形成像棉花糖一样的气凝胶的冰,该冰称为“气态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态冰”具有丁达尔效应 B.“气态冰”与普通冰化学性质基本相同C.18g“气态冰”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等于 22.4LD.“气态冰”是由分子构成的/4.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物质的部分分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图甲中“……”包含胶体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5.最近,“功能饮料”因其饮用后能及时补充人体运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下列属于人体内常见电解质的是A.葡萄糖 B. C.NaCl D.6.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是A. 、 、 、 B. 、 、 、C. 、 、 、 D. 、 、 、7.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有助于我们认识很多化学反应的实质。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稀硫酸滴在铜片上:D.氧化镁与稀硝酸反应:8.常温下,往一定量的 溶液不断通入 的过程中(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该溶液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 I表示)变化的是/A. B. C. D.9.已知 可以被 氧化,某溶液中存在以下五种离子: 、 、 、 、X,它们的粒子个数之比为 ,那么 X离子可能为A. B. C. D.10.下图为 NaCl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的示意图,关于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NaCl固体不导电,因为 NaCl固体中没有离子存在B.NaCl固体溶于水后,会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C.在水合离子中,水分子都应该是氧原子朝内D.上述过程通常可表示为 NaCl=Na++Cl+,该过程需要通电11.下图是某同学总结的硫酸氢钠溶液的部分化学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性质①说明 溶液中存在电离:B.性质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性质③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该反应本质上属于置换反应D.以上性质说明 溶液具有酸的通性,在某些反应中可以代替稀/12.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有关符号表征正确的是A.稀硫酸能导电:H2SO4=H++HSOB.铝与盐酸反应:Al+6H+=Al3++3H2↑C.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Ca2++2OH-+CO2=CaCO3↓+H2OD.稀硫酸和 Ba(OH) 溶液反应:H++SO +Ba2++OH-2 =BaSO4↓+H2O13.某工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 Na+、Cl-、Cu2+、SO ,欲除去其中的 Cu2+、SO (为使离子完全沉淀,沉淀剂需要过量),设计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工业废水 溶液 Na+ Cl-A.NaOH的作用是除去 Cu2+ B.试剂 a为 Na2CO3,试剂 b为 BaCl2C.流程图中,操作 x为过滤 D.试剂 c为盐酸14.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的成分进行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 、 、 、、 、 、 、 、 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部分水样进行实验,向水样中先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最后滴加硝酸银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水样可以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只有B.经过实验可以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 、C.水样中可能存在D.水样中可能存在15.利用饱和 溶液与 ,反应制得的胶体的胶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胶体带正电荷/B. 溶液、 胶体与 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C.在 U形管中注入 胶体,插入石墨电极通电(U形管上方用少量导电液使电极与胶体分开,避免胶体粒子与电极直接接触),一极周围颜色加深D.利用半透膜渗析、丁达尔效应等方法均能够区分溶液和胶体1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的是A. B.C. D.17.废水脱氮工艺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 NaClO使 NH 完全转化为 N2,该反应可表示为 2NH +3ClO-=N ↑+3Cl-2 +2H++3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B.还原性:NH >Cl-C.反应中每生成 1个 N2,转移 6个电子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 2:318.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关于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 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 Ag2S 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得到电子C.反应中 Ag和 H2S均是还原剂 D.每生成 1个 X,反应转移 2个 e-19.吸入人体内的 O2有 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类物质,如 等,这些活性氧类物质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含硒化合物 Na2SeO3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类物质,在此反应过程中,下列关于 Na2SeO3的说法正确的是A.得到电子被还原是氧化剂 B.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20.北京大学研究员发现在钙钛矿活性层中引入稀土 Eu3+/Eu2+离子对,通过如图原理可消除零价铅和零价碘缺陷,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u3+/Eu2+离子对在反应过程中需定时补充B.消除零价铅的反应为:C.消除零价碘的过程中,Eu3+/Eu2+离子对发生还原反应D.整个过程中,电子从 I0转移给 Pb0第 II卷(非选择题 共 40分)二、填空题(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40分)21.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过量的 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总的离子方程式 。(2)将 溶液滴加到 固体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写出氯气溶于水生成 HCl和 HClO的离子方程式 。(4) (次磷酸)与足量 溶液反应只生成一种盐 ,则 属于 。(填写“正盐”、“酸式盐”、“碱式盐”)(5)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 氧化为 ,而 被还原为 。若反应 与 的个数之比为 1:13,则 的值为 。22.I.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常用烧碱溶液吸收 。若将 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可以得到 、 和 的混合液。当 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8:1时,混合液中 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把 通入浓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 ,若反应中有 3.4克氨气发生氧化反应,则反应中有生成氮气的质量为 ,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II.有下列三个反应:/a.b.c.(3)上述三个反应中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关系为 。III.书写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氧化镁与稀硝酸: 。(5)碳酸氢钠与硫酸氢钠溶液: 。(6)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7)氢氧化铁与稀硫酸: 。23.I. 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可以通过下列两种途径得到方法一:方法二(酸性条件下):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用双线桥法标出方法一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请完成方法二在酸性条件下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3)在方法一中浓盐酸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性和 性。(4)方法二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氧化产物是 (填化学式)。II.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以烧杯为容器,用饱和溶液制备 胶体,并对其性质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制备】(5)将 溶液加到沸水中,加热至整个体系呈 色为止,即制得 胶体。(6)制备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性质探究】小甲同学在制备时,加热时间过久,结果未能得到胶体。(7)小乙同学想证明 胶体已经制备成功,他可以利用 (最简单的方法)进行鉴别。(8)小丙同学利用 (如图)方法对 胶体提纯。/(9)高铁酸钠 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制备高铁酸钠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在碱性溶液中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2025-2026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568910DAcCCADBAB11121314151617181920公c夕c0CB夕二、填空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21.(0)C0,+0H=HC0(2)BaC0,+2H+s0=BaS0,↓+H,0+C0,↑(3)Cl+HOCr+HCIO+H(4)正盐(5)422.(1)3:16e(2)2.8g(1分)3C1,+8NH3 6NH CI+N2(3)KMnO,>Cl>FeCl,>1(4)Mg0+2H=Mg2+H,0(⑤)H+HC0,=C0,↑+H,0(6)CH,COOH+OH-=CH,COO-+H,O(7)Fe(OH),+3H*=Fe"+3H.O得2xe23.(1)2KC1O+4HC1(浓)=2KC1+2C1O2↑+C1↑+2H,0失2×e(2)2c10;+H:C,0.+2H=2C10:↑+2C0:↑+2H,0(3)还原(1分)酸(1分)(4)CI(1分)C0,(1分)(5)红褐(1分)(6FcC1+3H,0Fe(0H),(胶体)+3HC1(7)丁达尔效应(1分)(8)渗析(1分)(9)3CI0+2Fe(OH),+100H=2Fe0+3CI+5H,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参考答案.pdf 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