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世界的聚落 知识梳理课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七上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世界的聚落 知识梳理课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七上地理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
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
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福建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
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2008年7月7日,46座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你还了解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地理实践力)
课前|知识梳理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一、聚落的景观特征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69~71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1] 和[2] ,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征。
乡村
城镇
2.乡村
(1)概念:通常是指以从事[3] 生产的人口为主的聚落。
(2)特征:乡村聚落规模[4] ,建筑密度较低,大多数是平房或低层建筑,周围有大片的农田、果园、鱼塘等,生活服务设施较少。
农业
较小
3.城镇
(1)概念:是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5] 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特征:城镇―般规模较大,建筑密度较高,人口[6] ,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带动作用。城镇居民的居住状况[7] 。特别是在大城市里,由于用地紧张,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这样可以提高城区土地的[8] 。
非农业
密集
相对拥挤
利用率
(3)问题及措施。
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引发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如[9] 、水体污染等。城市不仅需要进行合理的[10] ,还要加强管理和保护,以便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
侵占耕地
规划设计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1~73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聚落的形成深受[11] 和[12] 等因素的影响。
2.在[13] 区或[14] 区,聚落通常是固定的;在[15] ______ 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16] _______ 区,还有以渔船为居室的船屋聚落。
3.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17] 。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18] ,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关联,体现了当地的[19] 和环境特点。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



渔业
建筑风格
自然地理环境
文化习俗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构建空间地图]
一个地方的建筑深受当地环境的影响,民居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请填出上图中特色民居的名称。
四合院
竹楼
窑洞
冰屋
[点拨重点难点]
1.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项目 城市 乡村
建筑物 高大密集 矮小稀疏
交通 便利 闭塞
人口分布 稠密 稀疏
景观 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车辆多等 农田、果树、池塘等
经济状况 发达 欠发达
劳动生产方式 工业、服务业等 耕作、放牧、捕鱼等
2.聚落的形成、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聚落的景观特征
1.右图为广州市珠江新城景观图,图中所示景观的特点有 ( )
①建筑密集 ②道路纵横交错 ③基础设施齐全 ④民居独门独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2.(2024年四川广安中考地理)四川丹巴古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最早见于史籍《后汉书·西南夷传》:“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邛笼”即为古碉。下图为四川丹巴古碉的是 ( )
D
知识点二 聚落与地理环境
  (2025年四川泸州中考地理)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土楼多采用圆形结构,用大块卵石筑基,石基高度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以保持建筑整体稳定。下图为客家土楼景观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客家土楼“以石为基,以土围墙”主要是为了 ( )
①美观大方 ②就地取材 ③防火防洪 ④减少建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客家土楼采用圆形结构并在土墙内部埋竹片木条的主要作用是 ( )
A.增强安全性 B.增添美观度
C.节约空间 D.降低成本
C
A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堂|重难突破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知识梳理篇
[基础练]
  [聚落、文化与环境](2025年广东梅州模拟)“川西林盘”是我国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地区独有的聚落形态,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中间层密集种植树木。房舍、林木、农田和灌渠相辅相成,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如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图和“川西林盘”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川西林盘”的聚落类型及判断依据是 ( )
A.乡村聚落——生产活动以农业为主
B.城市聚落——生产活动以工业为主
C.乡村聚落——森林茂密,河流众多
D.城市聚落——道路密集,交通便利
A
2.“川西林盘”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高寒,物种匮乏
C.山高林密,地表崎岖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3.为了实现“川西林盘”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
①突出特色,发展生态农业 ②拆除重建,建设规模化小区 ③注重保护,留存文化遗产 ④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C
  (2025年云南昆明模拟)城镇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它可使人们在城镇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悦感。城镇景观包括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地等。下图为设计师为我国某城镇设计的景观效果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景观效果图应位于城镇的 (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居住区 D.行政区
5.该城镇这一景观效果图的设计 ( )
A.融合了地域文化 B.体现了尊重自然的理念
C.体现了君主专制思想 D.突出了尊老爱幼的美德
C
B
6.[跨学科](2024年云南昆明模拟)“朝驱白牛出,暮驱白牛返。田中雨初晴,常恐东作晚。晨耕陇云直,春灌流泉煖。沮溺胡为劳,庞公太偃蹇。”诗句中描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
A.乡村,这里有白牛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商业活动频繁
D.城市,这里以旅游业为主
B
[培优练]
  (2025年广东广州期末)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镇与乡村不同的场景。下图分别为古代城镇与乡村景观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诗中“此地”的聚落类型与特征是 ( )
A.乡村;房屋矮,生产活动农业为主 B.城镇;房屋矮,数量少
C.乡村;房屋少,生产活动以商业为主 D.城镇;房屋高,数量多
8.若该地聚落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变化是 ( )
A.鱼塘增多 B.农田增多
C.人口减少 D.商户增多
A
D
9.(2024年江西抚州期末)下图为江西抚州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山峰C的海拔最有可能是 。 ( )
A.1 300米 B.1 500米 C.1 599米 D.1 399米
(2)D地的海拔是 米,甲村落位于丁村落的 方向。
(3)A处和B处易形成河流的是 ,理由是其位于 (选填“山脊”或“山谷”)。
D
700
东南
B
山谷
(4)四个村落中,哪个最可能发展成城镇?请说明理由。
【答案】甲村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