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众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国庆假期政治训练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东莞市众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国庆假期政治训练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东莞市众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十月国庆假期政治训练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答案)
1.2024年4月,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其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一处出土古人类化石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也是安徽省继和县直立人、巢县智人遗址之后发现的第3处古人类遗址。从生产力的角度可以推测出,这一时期的人类( )
①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主要以采集自然界天然食物为生
③主要使用打制而非磨制的石器
④已经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高一某班政治课堂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剪辑一期体现“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短视频,生动呈现不同社会形态下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下列剪辑片段合理的有( )
①原始社会:氏族全体成员在氏族议事会上共同讨论集体事务
②奴隶社会:奴隶主要求奴隶采用休耕、轮作、选种等技术耕作
③封建社会:农民在租种的土地上劳作后耕种自己家的小块田地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大量工人进行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马克思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中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参与劳动,按需分配劳动产品,整个社会公平、公正。这一理想(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全盘继承与发展
③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④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空想社会主义没有
②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阶级斗争,空想社会主义反对阶级斗争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空想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
④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了革命实践,空想社会主义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对俄国人民来说,1917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欢欣鼓舞的一年,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 )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百年回望启红船,激浪滔滔奋棹先。风雨神州沉半壁,锤镰赤帜印长天。三山推倒民心振,四海升平凤羽翩。一路崎岖成大道,腾飞骏业再加鞭。南湖画舫聚英贤,风雨征途赤帜旋。一棹摇来腾碧浪,百年回望启红船。……”(摘自《七律·礼赞红船》——金志云)这里的“百年回望启红船”告诉我们( )
①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近代以来,每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目标努力时,帝国主义必然会予以干涉,直至这种努力完全失败为止。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辛亥革命就是典型的例子。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就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又利用当时领导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篡夺了总统职位,窃取了胜利果实。可见,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因为( )
①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缺乏革命目标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并具有妥协性
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④帝国主义想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维护其特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某校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在参观地点的感悟,对应正确的有( )
①参观地点:中共一大会址 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②参观地点:北京天安门城楼 感悟:毛泽东主席向世界的庄严宣告,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参观地点;中国航天博物馆感悟:两弹一星的成功,表明我国取得了科技发展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④参观地点:杭州“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感悟: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大大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底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年的探索,到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数据表明(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②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③我国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一化三改”使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是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的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时出席八大的代表在会议上能够看到的内容有( )
①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③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某学校组织“追寻历史足迹,感悟时代变迁”研学活动,下列对参观地点和对应结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参观地点:嘉兴南湖红船纪念馆 结语: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孕育了伟大的红船精神。 ②参观地点: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结语: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③参观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结语: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推动了农业发展。 ④参观地点:深圳经济特区纪念馆 结语: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4年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诸多成就:贸易规模再创新高、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进博会成果丰硕、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国际展会作用凸显、免签政策放宽等。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B.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C.1992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D.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1978年12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这场伟大革命(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深刻影响了世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方案
③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5年9月,某校开展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拥有“四个自信”好孩子为重点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下列选项符合此次活动主题的是( )
①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
②举办“科技小发明”竞赛,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文明精神内核
④邀请企业家分享创业经验,引导学生树立个人职业理想与奋斗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这表明( )
①道路决定命运,要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标志着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考卷常出常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一系列原创性理论和实践成果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下面能佐证这一论断的是( )
①立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②面对中国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回答了“实现怎样的发展”的问题
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
④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回答了“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课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五大题,共52分。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产生后,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材料二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材料三 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结合材料,分析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1933年发生在美国的那场经济危机,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因造成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百业萧条,史称“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这天的纽约股市暴跌至极点,因此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来指这次事件。此后短短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成千上万的家庭因交不上按揭房的月供,被赶出家门,他们只好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简陋的栖身之所,有些甚至露宿街头,四处流浪。
(1)结合材料一: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逐渐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石。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1)党的八大对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怎样的论断?你对这些论断是怎样认识的?
(2)党的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这些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60万亿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7%,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3.2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稳居世界第二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作出了中国贡献,深刻印证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改革开放的意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24年8月12日结束的巴黎第33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取得了我国自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离不开我国坚持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离不开祖国至上、为国争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中华体育精神。巴黎奥运会的优异成绩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材料二 2024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6周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强调,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没有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奋力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分析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C D D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C B B D
1.B
【详解】①: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
②: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以采集自然界天然食物为生,②正确。
③: 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正确。
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D
【详解】①:在原始社会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选项中“氏族全体成员”的表述错误,①排除。
②:采用休耕、轮作、选种等技术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的表现,②错误。
③: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可以在租种的土地上劳作后耕种自己家的小块田地,③正确。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D
【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错误。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继承了其合理的成分,而不是全盘继承与发展,②错误。
③④:共产主义理想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A
【详解】①: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石,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批判资本主义,但未能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缺乏科学依据,①正确。
②:科学社会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暴力革命,主张通过和平改良实现社会变革,②正确。
③:空想社会主义并非“资产阶级思想”,而是早期社会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虽未完全代表无产阶级,但他们的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③排除。
④: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存在理论缺陷和实践局限性,但并非“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对其历史贡献和局限性需辩证看待,④排除。
故本题选A。
5.C
【详解】②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因此,②④正确。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因此,①不符合题意。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因此,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D
【详解】①:“中国彻底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的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非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红船”对应的历史事件),①排除。
②:“红船”象征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中国革命斗争的“主心骨”,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②正确。
③:“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1919年五四运动,而非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③错误。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红船”所指)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正确。
故本题选D。
7.D
【详解】①:辛亥革命等革命运动有明确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非“缺乏革命目标”,①错误。
②:又利用当时领导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体现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并具有妥协性,②正确。
③:题干讨论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与题干逻辑无关,③排除。
④:每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目标努力时,帝国主义必然会予以干涉,直至这种努力完全失败为止,体现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之一是帝国主义想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维护其特权,④正确。
故本题选D。
8.A
【详解】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①正确。
③:两弹一星的成功,是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突破,使中国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逐步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③正确。
②:1949年毛泽东向世界的宣告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对应错误。
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来的,④对应错误。
故本题选A。
9.B
【详解】①③:材料反映了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到 1956 年底,“一化三改”取得成效。这表明我国顺利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③正确。
②:数据仅显示参与改造的比例,只是表明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但未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②排除。
④:该选项夸大了“一化三改”的意义,与史实不符,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0.C
【详解】①: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错误。
②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此背景下,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③正确。
④:改革开放是1978年才开始的,与材料时期不符,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1.A
【详解】①:嘉兴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孕育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①正确。
②: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②错误。
③: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③正确。
④: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设立是我国对外开放迈出的关键一步,并非格局形成的标志,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D
【详解】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A不选。
B: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B不选。
C: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但这不是我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C不选,
D: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D入选。
故本题选D。
13.C
【详解】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排除。
②: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这表明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世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方案,②正确。
③: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正确。
④:“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指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B
【详解】①:组织学生重走革命纪念地,能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契合信仰、信念以及跟党走的主题,①正确。
②④:“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引导学生树立个人职业理想与奋斗目标”与活动主题无关,②④不选。
③:“传承中华文明精神内核”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③正确。
故本题选B。
15.B
【详解】①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这说明道路决定命运,要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①④正确。
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②排除。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6.D
【详解】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①不符合题意。
②: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大之后逐渐形成并发展,不属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理论和实践成果,②不符合题意。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③符合题意。
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深刻回答了 “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时代课题,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体现,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①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劳动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②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奴隶主转变为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分析】背景素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考点考查: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需要调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私有制产生;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可运用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劳动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关键词②: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可运用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奴隶主转变为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18.(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分析】背景素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考点考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有两小问,第一小问属于体现类试题,第二小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可结合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成千上万的家庭因交不上按揭房的月供,被赶出家门,他们只好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简陋的栖身之所,有些甚至露宿街头,四处流浪→可联系教材知识经济危机的表现,从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的角度作答。
有效信息②:随着股票巿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联系教材知识经济危机的表现,从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的角度作答。
有效信息③: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可联系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为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详解略。
19.(1)①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表现: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分析】背景素材:党的八大
考点考查: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断、党的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类主观题,要求分析党的八大对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的论断,你对这些论断是怎样认识的,结合材料和课本信息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信息①:党的八大对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怎样的论断→可联系教材知识党的八大的内容。
关键信息②: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可联系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类主观题,要求分析党的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许多成就的表现,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材料和课本信息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信息①: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这些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可联系教材知识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
关键信息②: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可联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20.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分析】背景素材:改革开放的成就
考点考查:伟大的改革开放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改革开放意义的有关知识,从意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可联系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意义:4个面貌、3个飞跃、1个重要法宝、1个必由之路、2个关键一招。
关键词②:改革开放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可联系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对世界的意义: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①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体育领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
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体育事业建设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举国上下一条心。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巴黎奥运会比赛中始终坚持中华体育精神和奥运精神相结合,充分弘扬中国精神。
【分析】背景素材:巴黎第33届奥运会、实行改革开放46周年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需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分析。
关键词②:离不开我国坚持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角度分析。
关键词③:离不开祖国至上、为国争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中华体育精神→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