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评价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体的密度约为1.0 kg/m3B.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30 kgC.中学生身体的体积约为0.05 m3D.我们平常戴的口罩质量约为30 g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下列生活中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块熔化成水后密度变大,质量变大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 gC.气凝胶是密度极小的固体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D.室内发生火灾时,有害气体受热密度变小而上升,受困人员要站立快速跑离火场3.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可能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A.测量时,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左边B.测量时,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边C.装有物体的盘上粘有一小块泥(调平时就有,未发现)D.使用生锈的砝码4.小阳同学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纯水 1.0×103 冰(0 ℃) 0.9×103酒精 0.8×103 铝 2.7×103水银 13.6×103 铜 8.9×103A.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B.体积相同的铝块和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C.若质量相等,则实心铝块的体积一定小于实心铜块的体积D.原烧杯中有200 g酒精,用掉100 g,剩下酒精的密度为0.4×103 kg/m35.在测量液体密度时,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72 g,再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图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32 cm3B.实验时图乙中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是5 g、10 g、20 gC.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是39 gD.液体的密度是1.1×103 kg/m36.密度知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品包装选择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B.勘探队员通过采集样品的密度等信息确定矿藏种类及经济价值C.用密度较小的塑料做电风扇的底座D.测量牛奶、酒精等物质的密度是检验其产品好坏的重要参数7.如图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B.三种物质密度关系是ρa>ρb>ρcC.b物质可能是水D.2 cm3a物质做成的实心物体与10 cm3b物质做成的实心物体质量相等8.图甲为0~12 ℃范围内一定质量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同体积的水在温度为4 ℃时质量最大B.在0~12 ℃范围内,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C.图乙中从A到E,湖水的温度逐渐降低D.测量0~12 ℃水温时,可以用水做温度计中的液体9.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金属球,其中有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92 g、108 g,体积分别为24 cm3、18 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空心球,B是实心球B.B球所用材料的密度是6 g/cm3C.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4.5 cm3D.质量是300 g的该金属的体积是50 cm310.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拉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最美丽的赛道上。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设其密度是8×103 kg/m3。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 )A.5 kg B.50 kgC.500 kg D.5 000 kg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1.一名质量为60 kg的航天员从地球进入太空后,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等,那么航天员的体积是 m3。 12.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 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3;容积是10 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 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 kg,将煤油倒去 4 kg 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 kg/m3。 13.甲、乙两金属块,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质量之比为5∶2,则甲、乙体积之比为 。若甲截去,乙截去,则剩余部分密度之比为 。 14.一捆铜线,质量是89 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10-3 cm2,已知铜的密度为8.9 g/c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是 m。将其平分为两段,每一段铜导线的密度为 kg/m3。 15.如图是小明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如果将液体换成酒精,则它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应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ρ酒精=0.8 g/cm3) 16.农业上常采用适当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在选稻种时需用密度是1.1×103 kg/m3的盐水,现配制了 500 mL 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为0.6 kg,这样的盐水 (选填“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加 (选填“盐”或“水”) kg。 三、实验探究题(17题12分,18题8分,19题8分,共28分)17.小明在做“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3 /(g·cm-3)1 铝块1 54 20 2.72 铝块2 108 40 2.73 松木1 108 216 0.54 松木2 10 20 0.5(1)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的。(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2)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 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它的质量和体积 (选填“无关”或“有关”)。 (3)小明注意到铝块1有一部分磨损了,那么磨损掉的一部分的铝块与完整的铝块相比,它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上述实验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的 图线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18.小刚同学为了测量山西陈醋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1)此实验原理是 。 (2)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将 ,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向 侧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3)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m1;B.将待测陈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陈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陈醋的体积V。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4)由图可得陈醋的体积为 cm3,陈醋的密度是 g/cm3= __________kg/m3。 19.某小组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 (2)托盘天平平衡后,小滨同学按图乙所示的方法称量金属块的质量,请写出其中的一处错误: 。 (3)小滨纠正了错误,正确操作,天平再次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所称量金属块的质量是 g。 (4)小滨在量筒内倒入20 mL的水,放入金属块后量筒内水面如图丁所示,量筒读数时,视线应在 (选填“A”“B”或“C”)处。金属块的体积是 cm3,金属块密度是 g/cm3。 (5)小州同学带来他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的一枚金牌,想测量金牌的密度,发现金牌无法放入量筒中。同学们共同设计了如下测该金牌密度的实验方案:①用天平测出金牌的质量m;②将金牌浸没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流入质量为m1的空烧杯中;③测得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m2;④则金牌密度的表达式ρ= (水的密度为ρ水,用m、m1、m2、ρ水表示)。 四、计算题(共14分)20.某城市决定用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为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浇铸塑像。塑像高为1.75 m,设计时先用同样的金属材料浇铸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小样,测得小样高17.5 cm,体积为70 cm3,质量为630 g。求:(1)该金属材料的密度。(2)英雄塑像的成品质量。参考答案1.C 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约为1.0×103 kg/m3,A不符合实际;教室的长约为10 m,宽约为6 m,高约为 4 m,则教室的容积V=长×宽×高=10 m×6 m×4 m=240 m3,教室里空气的质量m=ρV=1.29 kg/m3×240 m3=309.6 kg,与30 kg相差太大,B不符合实际;中学生的质量在50 kg左右,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约为1.0×103 kg/m3,中学生身体的体积约为V′===0.05 m3,C符合实际;我们平常戴的口罩的质量约为3 g,D不符合实际。2.C 冰熔化成水后,状态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密度变大,A错误;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B错误;气凝胶的密度极小,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C正确;室内火灾发生时,温度较高,室内有害气体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为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D错误。3.B 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左边,说明测量时所加砝码偏少,或游码所处位置偏左,将造成结果偏小,A不符合题意;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边,说明测量时所加砝码偏多,或游码所处位置偏右,将造成结果偏大,B符合题意;盘上粘有一小块泥,因在调平衡时就有,天平既然已平衡,使用时就不会造成结果变化,即所测值准确,C不符合题意;使用生锈的砝码,会导致右侧所加砝码数偏少,致使测量值偏小,D不符合题意。4.B 由密度表知,冰、铝、铜的密度都小于水银的密度,A选项错误;铝的密度是冰密度的3倍,体积相同的铝和冰,由公式m=ρV知,铝的质量是冰的3倍,B选项正确;铜的密度大于铝,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由公式V=知,质量一定时,密度大的体积小,即铜的体积较小,C选项错误;200 g酒精用掉100 g,质量减小一半,体积减小一半,密度不变,仍是0.8×103 kg/m3,D选项错误。5.D 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相平,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30 mL=30 cm3,A错误;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是“先大后小”,即实验时图乙中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是20 g、10 g、5 g,B错误;由题图乙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剩=20 g+10 g+5 g+4 g=39 g,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总-m剩=72 g-39 g=33 g,C错误;液体的密度ρ===1.1 g/cm3=1.1×103 kg/m3,D正确。6.C 产品包装选择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既能减轻质量,又能减震,A正确;勘探队员通过采集样品的密度可以判断矿藏的种类或纯度,B正确;电风扇的底座一般用密度较大的铁制作,目的是增强电风扇的稳固性,C错误;测量牛奶、酒精等物质的密度是检验其产品好坏的重要参数,D正确。7.D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是一定的,A正确;由图像知,当体积为10 cm3时,a的质量最大,b的质量次之,c的质量最小,由公式ρ=知,三种物质密度关系是ρa>ρb>ρc,B正确;对于b物质,当体积是10 cm3时,质量为10 g,其密度为ρb===1.0 g/cm3,已知ρ水=1.0×103 kg/m3,则b物质可能是水,C正确;对于a物质,当体积是10 cm3时,质量为 20 g,其密度为ρa===2.0 g/cm3;2 cm3 a物质做成的实心物体的质量ma′=ρaVa′=2.0 g/cm3×2 cm3=4 g;10 cm3 b物质做成的实心物体质量mb′=ρbVb′=1.0 g/cm3×10 cm3=10 g,ma′≠mb′,故D错误。8.A 从表中数据可知,4 ℃时,水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故同体积的水在温度为4 ℃时质量最大,A正确;在0~12 ℃范围内,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B错误;图乙中从A到E,湖水的温度逐渐提高,C错误;测量0~12 ℃水温时,不可以用水做温度计中的液体,因为0 ℃时,水会结冰,不能做测温物质,D错误。9.C 由题知,A、B两个金属球由同种材料制成,A金属球的密度ρA===8 g/cm3,B金属球的密度 ρB===6 g/cm3,因为ρA>ρB,所以A金属球为实心,B金属球为空心,制作这两个物体的材料密度是8 g/cm3,A、B错误;B金属球实心部分的体积===13.5 cm3,则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空=VB-=18 cm3-13.5 cm3=4.5 cm3,C正确;质量是300 g的该金属的体积是V===37.5 cm3,D错误。10.C 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103 kg/m3,人的质量约为65 kg,则人的体积V人===65×10-3 m3,雕像的体积V雕=V人=65×10-3 m3,雕像的质量m雕=ρ雕V雕=8×103 kg/m3×65×10-3 m3=520 kg,故选C。11.不变 0.06 解析:物体的质量不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航天员从地球进入太空后质量不变;如果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等,为1.0×103 kg/m3,根据密度公式ρ=知航天员的体积V===6×10-2 m3=0.06 m3。12.2.5 8 0.8×103 解析:因为气体可以充满瓶子空间,所以氧气体积不变,即=,故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ρ1===2.5 kg/m3;煤油的质量m1=ρ煤油V1=0.8×103 kg/m3×10×10-3 m3=8 kg,煤油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煤油质量减小后,密度不变,为0.8×103 kg/m3。13.5∶6 3∶1 解析:根据ρ=可得V=,甲、乙两金属块体积之比V甲∶V乙=∶=×=×=;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和质量无关,若甲截去,乙截去,则剩余甲、乙物体的密度之比仍为3∶1。14.4×104 8.9×103 解析:铜线的密度ρ=8.9 g/cm3=8.9×103 kg/m3,根据ρ=知铜线的体积V===0.01 m3,由于铜线是圆柱体,有V=SL,所以这捆铜线的长度L===4×104 m;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将铜线平分为两段,每一段铜导线的材料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密度不变。15.3∶2 Ⅲ 解析:由题图知,当m甲=m乙=6 g时,V甲=4 cm3,V乙=6 cm3,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1.5 g/cm3,ρ乙===1 g/cm3,则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3∶2;酒精的密度ρ酒精=0.8 g/cm3<ρ乙,根据ρ=可知,质量相同时,酒精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酒精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应在Ⅲ区。16.不符合 水 0.5解析:已知配制的盐水的体积V=500 mL=500 cm3,其质量m=0.6 kg=600 g,则配制的盐水的密度为ρ===1.2 g/cm3=1.2×103 kg/m3>1.1×103 kg/m3,因此这样的盐水不符合要求;由上述分析可知配制的盐水密度大于标准盐水密度,则需要加水,设加水的质量为m水,则ρ′===1.1 g/cm3,解得m水=500 g=0.5 kg。17.(1)相同 不同 (2)物质 无关 (3)不变 (4)a18.(1)ρ= (2)水平 游码归零 右 (3)BCA(4)40 1.125 1.125×10319.(1)游码 右 (2)砝码和被测物体的位置放反了(或用手拿砝码) (3)79.2 (4)B 10 7.92 (5)④解析:(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图甲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使用天平时,要用镊子向盘中加减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放;同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要放在右盘,位置不能放错。(3)由图丙可知,物体的质量m′=50 g+20 g+5 g+4.2 g=79.2 g。(4)用量筒测量物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故B是正确的。金属块的体积是V′=30 mL-20 mL=10 mL=10 cm3,金属块的密度是ρ′===7.92 g/cm3。(5)空烧杯的质量为m1,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m2,则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2-m1,溢出水的体积V水==,金牌的体积V等于溢出水的体积V水,金牌的密度ρ===。20.(1)9×103 kg/m3 (2)630 kg解析:(1)金属材料的密度ρ===9 g/cm3=9×103 kg/m3。(2)缩小的小样的高度h=17.5 cm=0.175 m,塑像高为h′=1.75 m,高度之比为h′∶h=10∶1,则体积之比为V′∶V=1 000∶1,英雄塑像的体积V′=1 000V=1 000×70 cm3=70 000 cm3=0.07 m3,根据公式ρ=可得英雄塑像的成品质量m′=ρV′=9×103 kg/m3×0.07 m3=630 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