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
一.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 14分)
1.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为     s。
2.如图所示,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若以卡车为参照物,则联合收割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在一次收割麦子的作业中,联合收割机在600s内匀速直线行驶了1.8km,则它的速度为     m/s。
3.小明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他测得的数据为12.8cm,则该物体的长度为     m。测量时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该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它会发生收缩现象,则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时,测得的数据与夏季的测量结果相比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4.2026年,中国将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当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时,其着陆器的缓冲装置在触月瞬间会发出巨大的“声响”,这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然而,在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这些声音无法传播,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5.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琵琶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诗人耳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琴声的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     小。
6.2025年央视元宵晚会上,民乐相声《金蛇序曲》的表演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还蕴含了丰富的声现象知识,在演奏中可以准确地分清唢呐和笙的声音,这主要是由于二者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不同,唢呐在吹奏时是空气柱    发声。
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 14 分,每小题2分13-14 为双选)
7.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8.在AI歌手的虚拟演唱会中,工程师通过声纹重组技术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使AI歌手的原声频率更高。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9.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不但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传播更快
C.物体只要振动就发声,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听到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340m/s
10.甲、乙两列火车在平直铁轨上匀速前进,它们行驶的路程比是3:1,所用的时间比是2:3,则两列车行驶的速度比是(  )
A.9:8 B.8:9 C.9:2 D.2:1
11.2024年8月5日,巴黎奥运会举行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中,中国队以3分27秒46的成绩夺得金牌!如图为中国选手冲刺的图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赛中,观众根据相同路程比时间来判断谁游泳快
B.比赛中,裁判员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来判断谁游泳快
C.中国接力队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最大
D.中国接力队获胜,说明他们游的路程最远
1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脉搏正常跳动一次时间约为10s
1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第5min时的速度是0.5m/s
B.前8min,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
C.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D.8min时,甲、乙同学的速度相同
14.中华古诗词、俗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笛声由笛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15.如图所示,小明从左到右用大小相同的力吹三个装水的同款瓶子瓶口,产生的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请画出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用一条线表示水位线的位置即可)。
16.根据甲图中A、B的“路程﹣时间”图像,在图乙中画出A、B相应的“速度﹣时间”图像。
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 18分)
17.在“测量小车的运动速度”实验中,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为了减小斜面的坡度,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小明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达底端(虚线处)用时3.6s,已知小车的长度为10cm,则小车运动的距离为     m,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3)某次实验时,小车越过底端(虚线处)后才停止计时,这样会导致测量的小车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4)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小车下滑的速度在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小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
18.小明用每0.5秒拍照1次的频闪相机拍得如图所示的纸锥下落的照片,进一步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1)纸锥从A到E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判断的依据是相同的时间纸锥下落的距离     。
(2)右侧为纸锥从E下落到F过程的放大图,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     cm,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m/s。
1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做了如下操作。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     ,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推理可知:    ;
(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这说明了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9分)
20.如图甲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见的测速反馈装置,其主要部分是一个测速仪。其原理如图乙所示,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遇见汽车前面板,反射回测速仪。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2s,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第一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距测速仪有多远?
(2)从第一次信号遇见汽车时,到第二次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经过上述路段的速度是多少?(可能用到的丙图。丙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时、第一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第二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的位置。)
21.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的拐点。若美军从下碣隅里经过18km到达古土里,再通过6km外的水门桥就可到达兴南港逃脱我志愿军的包围。由于志愿军顽强追击,美军撤退速度缓慢。(假设下碣隅里、古土里、水门桥大约在如图所示的直线上,美军撤退速度不变,为0.5km/h)
(1)美军从下碣隅里经过多少小时到达古土里?
(2)志愿军某小队从下碣隅里用8h匀速穿插到古土里,在古土里等待10h后,接到命令:运送炸药到达水门桥,炸桥以阻止敌军逃窜,志愿军小队匀速从古土里又经2h达到水门桥,则志愿军小队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水门桥全场500m,志愿军小队以2m/s的速度匀速过桥,完全过桥用时4min35s。此志愿军小队队伍的长度为多少m?
1.2.60;337.5。 2.静止;3。 3.0.128;1;偏大。 4.振动;介质。 5.空气;音调;响度。
6.音色;振动。
7.D 8.A 9.C 10.C 11.C 12.A 13.AC 14.AC
15.
16.
17.(1)便于测量时间;把支撑木块向右适当移动;
(2)0.9;0.25;
(3)偏小;
(4)增大;加速;
18.(1)逐渐变大;逐渐变大;(2)20.0;0.4。
19.(1)弹开;振动;转换法;
(2)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频率。
20.(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102m;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68m;
(4)汽车的速度是40m/s。
21.(1)美军从下碣隅里经过36h到达古土里;
(2)志愿军小队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平均速度为1.2km/h
(3)志愿军小队队伍的长度为50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