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城东初中2025学年第一学期9月阶段性测试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主题一:追群贤风骨,铸自强精神(26分)(一)参加“群贤掠影”活动,完成1~3题。(13分)1.(4分)(1)挫、眶、筋 (2)A (每空1分,共4分)2.(2分)示例:①清瘦(消瘦) ②刺旧疾(刺痼疾)(尾字需平声) (每空1分,共2分。符合对联要求,意思相近即可)3.(7分)(1)A.顽强拼搏,为人谦虚 B.朱德 C①从事谍报工作被抓后不屈服.②用缴获的降落伞做背心。(每空1分,共4分。品质和事件概括意对即可)(2)不同意。首先本书客观如实地记录了采访毛泽东的过程,通过记录他出身和成长经历,探寻他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符合纪实文学的真实性。其次该部分内容还原出一个少年意气、不拘小节的毛泽东,使人物更加丰满、立体,也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从“真实性”和人物形象“立体性”两个角度回答即可。共3分)(二)参与经典散文推选活动,完成4~7题。(13分)4.步骤一:关注典型事件 ①老舍种花赏花 ⑤老舍爱护干部(每空1分,共3分)5.示例一:我选(1),“坐”、“微仰”等运用动作描写,“意态悠远”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写出了老舍在百花中陶醉自得的样子,塑造了老舍爱花成性、富有生活情趣的形象。示例二:我选(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老舍做的芥末墩风味独特好吃,侧面烘托了老舍真诚热情、热爱生活的形象特点,由衷表达了“我”对芥末墩的念念不忘,对老舍的赞美。(任选一题,从手法、形象特点分析各1分,结合内容1分,共3分)6.有帮助。有利于丰富老舍形象,突出文人风骨。一方老舍帮助盲艺人演出可见其是一个平易亲和、有爱心的人。另一方面,老舍作为文化工作者,重视技艺传承、关心民间文化、体恤底层疾苦,更是其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的文人风骨的体现。(结合内容,从形象的多角度分析即可。共3分)7.能。①老舍为人品质与栏目主题高度契合。“赤”有“纯净、专诚”之意,老舍藏画颇丰结交齐白石体现了对文化事业的专一忠诚,为盲艺人寻活路体现了对人才和传统艺术的珍爱与尽责,种花赏花以礼待客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专注,无论是对待生活还是事业,老舍都是一个赤胆忠心、纯粹热忱之人,这正是“赤子之心”的体现。传承民间技艺。②文章体裁和风格与栏目契合。本文语言淡而有味,情感含蓄深沉,通过抓住典型事件展现人物形象,通过朴素真挚的语言传达深厚情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对生活热爱、对事业忠诚、对他人关怀的文化工作者老舍,可以说文质兼美的经典散文,符合栏目要求。(从“主题内容”和“文体风格”两方面回答文章与栏目的契合度,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主题二:揽天地大美,悟万物之理(26分)(三)参加“景物描写”探究活动,完成第8题。(7分)8.(7分)①馨香盈怀袖 ②素湍绿潭 ③白云千载空悠悠 ④老骥伏枥 ⑤江入大荒流 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每空1分,共7分 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四)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9~11题。(8分)9.(1分)C10.(3分)示例一 我选A,鉴赏:《钱塘湖春行》通过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阴”等极富特色的意象,动静相宜,描绘了明媚的西湖早春图。如《南湖早春》也通过描写初发的山杏、新绿的水蘋、低飞的白雁等意象,有静有动,动静相宜,勾勒出一幅明媚的江南早春图。示例二 我选B,鉴赏:《钱塘湖春行》中诗人运用了明丽的色彩,“暖树”明亮的光线,“乱花”五彩斑斓的点缀,“浅草”“绿杨阴”不同层次的绿色等,生动地表现出西湖早春风光的怡人。《南湖早春》写阳光照射在湖面形成温暖的色调,山杏的“乱点碎红”,水蘋的“新绿”,低飞的“白雁”,都勾勒出明艳动人、富有生机的早春风光。(结合分析1分,两首诗内容各1分,共3分)11.(4分)《钱塘湖春行》描绘了明媚的早春风景,寄情于景,尾联“最爱”“不足”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之情。诗歌情景交融,以乐景衬乐情。《南湖早春》中也描写了早春明媚的风景,寄寓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结合诗人此时被贬的经历和尾联,流露出他愁苦、消沉的心情。诗的景与情是分离的,以乐景衬哀情。(结合内容分析景和情各1分,概括出“景与情”的关系各1分,共4分)(五)阅读文言文语段,参与“奇景奇人赏谈”活动,完成12~15题。(11分)12.(3分)①夹杂 ②消失 ③记载 (每空1分,共3分)13.(2分)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像原来一样。(意对即可,共2分)14.(2分)侧面印证了黄牛滩的地理特点:山岩高峻(“此岩既高”),阻碍视野与行进;江流湍急、地形迂回险要(“江湍纡回”),所以行人难辨路径,行程就缓慢了。(两个角度各1分,共2分)15.(4分)首先,乙文提到“道元好学,历览奇书”,可见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知识渊博,为他后来著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乙文“访渎搜渠,缉而缀之”,他亲身探访水道脉络,核对细节,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许多考证和补充,体现出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实证精神和不辞辛苦、坚忍不拔的意志。第三,“《经》有谬误者,考以附正”,他敢于纠正前人谬误,体现了不盲从权威的严谨、独立的精神。(结合内容分析每个方面2分,2点即可,共4分)【附译文】甲文:江水又往东流,经黄牛山,山下有滩,名叫“黄牛滩”。南岸有重重叠叠的山岭,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一番。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迂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丙文:我理清这些支流吞吐(的情况),查考它们流经的路线,寻访河流水道,收集材料并编纂连缀。如果《水经》原文有错误,就考证后加以纠正;如果原文没有记载,又不是常流不断的河水,就不在记录注释的范围之内。主题三:向内丰盈自我,向外洞察万物(48分)(六)阅读下列材料,参与“学霸养成计划”活动,完成16~19题。(8分)16.(2分)D(解析:交叉学习法的核心是交替练习不同技能以促进思维转换,而非“用前面知识解决后面问题”。材料明确指出其作用是帮助区分问题类型,而非知识递进应用。)17.(2分)①分散学习法,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3个10分钟和2个20分钟的时间来分散学习英语、数学、语文(1分);②交叉学习法,利用早餐后的20分钟,交叉学习英语和数学(1分);③习题检测法,挑战数学易错题(1分)。(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18.(4分)①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三峡》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②心理意象法。想象自己将跟随作者游览,将三峡四季的山水美景化成几个生动形象的画面,然后再串联起来。③分散学习法。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可用分散的时间来背诵。(方法1分,结合内容1分,答出两点即可)19.写作(40分)审题 题目以郦道元、鲁迅、艾芙·居里等人的经历为引导,引出“走近你,才知道”的话题。“走近”意味着深入了解、亲身经历:“才知道”强调在走近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认识、感悟或体验。我们需要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围绕“走近”某个人、事物、作品等,阐述自己的新发现。立意 人物方面:通过走近某个人,了解到他不为人知的优秀品质,如善良、坚韧、智慧等,从而受到启发和激励,立意可以是赞美人性的美好,以及从他人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 事物方面:走近某种文化、艺术形式、自然景观等,发现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立意可以是弘扬传统文化、倡导保护自然等。 作品方面:阅读某部书籍、观看某部电影等,从中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立意可以是探讨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如勇气、梦想、爱等。选材 人物类:可以选择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历史名人、公众人物。例如,走近一位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才知道他们工作的艰辛和对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事物类:传统文化如京剧、剪纸、书法等;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森林等。比如,走近一座古老的寺庙,才知道它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品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如走近《平凡的世界》,才知道平凡人的生活也能闪耀出不平凡的光芒。城东初中2025学年第一学期9月阶段性测试试卷八年级语文学科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让我们开启主题学习活动,邀名人共语,与风景对话,替文明续篇吧!主题一:追群贤风骨,铸自强精神(26分)(一)参加“群贤掠影”活动,完成1~3题。(13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场馆“前言”任务。(4分)【前言】 走进文字的时空隧道,我们仿佛听见藤野先生用抑扬顿① cuò 的语调鼓励着鲁迅;仿佛看见鲁迅正在黑夜中写为“正人君子”所深恶(A.wù B.è)痛疾的文字;我们遇见向宇宙深处进军的南仁东,正为“中国天眼”的建成而热泪盈② kuànɡ;遇见燥热棚屋中的居里夫人,③ jīn 疲力尽也不放弃科研。(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①抑扬顿 cuò ( ▲ ) ②热泪盈 kuànɡ ( ▲ ) ③ jīn ( ▲ )疲力尽(2)为文中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深恶(A.wù B.è)痛疾 ( ▲ )2.请参照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对他的了解,补写下列对联。(2分)3.以下是《红星照耀中国》中“领袖人物形象”的思维导图,请你完成。(7分)(1)其中有A、B、C三处尚未填出,请帮他完成。(4分)斯诺在书中写道毛泽东十三岁时与父亲吵架,离家出走这部分内容是否有损伟人形象?请结合纪实作品的特点简述理由。(3分)▲(二)参与“经典散文推选”活动,完成4~7题。(13分)老舍先生汪曾祺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挈青亲自莳弄的。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②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③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⑤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谈得很投机。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仁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主席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次用一瓷钵芝麻酱炮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芥末墩!⑥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对他下面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当时市文联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对每个人都相当清楚。他不看干部的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那是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的。老舍先生爱才。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⑦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⑧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⑨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资料一】:百度百科 赤子中文名: 赤子 含义: 刚生的婴儿,后比喻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诚的人【资料二】:汉字字源(选自《汪曾祺散文》,有删改)阅读路径 学习记录单学习过程 探究结果【内容梳理】4.请根据本文记录汪老眼中的老舍先生(2分) ① ▲ ②藏画甚丰 ③结交齐白石; ④以礼待客 ⑤ ▲ ⑥关心街头盲艺人。【写人方法】5.请任选一处文章典型语句品读老舍的文人风骨。(3分) (1)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从人物描写角度) ▲(2)老舍家的芥末墩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芥末墩!(从修辞角度) ▲【构思研讨】6.文章题为《老舍先生》,第⑧段用“闲笔”写盲艺人,对展现老舍的文人风骨是否有帮助?分享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3分) ▲学习回忆性散文,可以尝试用以下阅读路径鉴赏理解,请你帮忙补充。主题二:揽天地大美,悟万物之理(26分)(三)参加“景物描写”探究活动,完成第8题。(7分)8.完成表格内容。(7分)写景技巧 写景句示例 感受多重感官 山山唯落晖,树树皆秋色。(《野望》) ① ▲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景物有立体感,让人如临其境。动静相衬 ② ▲ ,回清倒影。(《三峡》) 写出水的不同情状,富有意趣。融情于景 黄鹤一去不复返,③ ▲ 。(《黄鹤楼》) 借景之变与不变,表达世事变迁的感慨。巧用修辞 ④ ▲ ,志在千里。(《龟虽寿》) 喻指自己虽年老仍胸怀大志。转换视角 山随平野尽,⑤ ▲ 。(《渡荆门送别》) 视野随着移动的视角变得开阔。锤炼字词 ⑥ ▲ , ▲ 。(《使至塞上》) 巧妙绘出塞外开阔雄浑的独特景象。(四)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9~11题。(8分)[注释]①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此诗写于在杭州任官期间。②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9.根据律诗知识和诗歌内容,判断《南湖早春》颈联的内容为( ▲ )(1分)A.秋水涟漪映长空 B.涟漪秋水映长空 C.舌涩黄鹂语未成 D.黄鹂舌涩语未成10.两首诗在写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两首诗的写景之妙。(3分)A.意象的选择 B.色彩的运用我选( ▲ ),鉴赏: ▲11.两首诗歌同写早春景象,但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中“景和情”的不同关系。(4分)▲(五)阅读文言文语段,参与“奇景奇人赏谈”活动,完成12~15题。(11分)【甲】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乙】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节选自《北史 郦道元传》)【丙】(余)脉①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②,访渎搜渠,缉而缀之。《经》有谬误者,考以附正;文所不载,非经水常源者,不在记注之限。(节选自《水经注 序》)[注释]①脉:审观;察视。 ②躔(chán):这里指经历过的地方12.[辨其义] 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3分)①最外高崖间有石( ▲ ) ②既人迹所绝( ▲ ) ③ 文所不载( ▲ )13.[通其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14.[探奇景]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常引用民间歌谣“以诗证史”。甲文末尾歌谣印证了当地怎样的地理特点?简要概括。(2分)▲15.[评奇人] 郦道元何以著成《水经注》这部“奇书”?结合乙、丙文评价郦道元其人。(4分)▲主题三:向内丰盈自我,向外洞察万物(48分)(六)阅读下列材料,参与“学霸养成计划”活动,完成16~19题。(8分)如何成为一个“学霸”“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详尽发问法:联结新知识与旧知识】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的。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小时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链接材料】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6:40—7:00 起床7:00—7:10 背诵1篇英文短文7:10—7:30 早餐7:30—7:50 识记10个英语单词 或挑战1道数学易错题7:50—12:00 上课12:10—12:20 学习英语语法12:20—12:40 午餐12:40—12:50 背诵1首古诗12:50—14:00 午休14:00—14:20 阅读名著片段16.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A.真正的“理解”需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17.阅读【链接材料】,具体分析学霸何晓羽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2分)▲18.老师要求背诵《三峡》,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请合《三峡》的内容简要阐述。(4分)▲(七)写作表达(4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郦道元走近三峡,体会到三峡一年四季的无穷魅力;鲁迅走近藤野先生,感受到他严谨认真、平等待人的伟大形象;艾芙·居里走近母亲,领略到科学研究需要坚持不懈、淡泊致远的精神;走近《红星照耀中国》,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感受了红色精神……因为走近,我们才知道……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走近你,才知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材料,不少于5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城东初中2025学年第一学期9月阶段性测试试卷八年级语文学科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周晓梅赵柳莎审核人:方梦迪让我们开启主题学习活动,邀名人共语,与风景对话,替文明续篇吧!主题一:追群贤风骨,铸自强精神(26分)(一)参加“群贤掠影”活动,完成1~3题。(13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场馆“前言”任务。(4分)【前言】走进文字的时空隧道,我们仿佛听见藤野先生用抑扬顿①c山ò的语调鼓励着鲁迅:仿佛看见鲁迅正在黑夜中写为“正人君子”所深恶(A.wùB.è)痛疾的文字;我们遇见向宇宙深处进军的南仁东,正为“中国天眼”的建成而热泪盈②kuàng:遇见燥热棚屋中的居里夫人,③jTn疲力尽也不放弃科研。(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①抑扬顿cuò(▲)②热泪盈kuàng(▲)③jin(▲)疲力尽(2)为文中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深恶(A.wùB.è)痛疾(▲)2.请参照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对他的了解,补写下列对联。(2分)面容①,目光炯炯,无所畏惧驱黑暗;须眉浓密,头发根根,毫不犹豫②3.以下是《红星照耀中国》中“领袖人物形象”的思维导图,请你完成。(7分)(1)其中有A、B、C三处尚未填出,请帮他完成。(4分)①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①与父亲对抗,剪辫子、参军。敢于反抗的肩上,走过乡间田埂。爱军爱民②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②第一次与斯诺见面用英语打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招呼,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泽平易近人东生活节俭C.(事件)温和文雅周恩来彭德怀性格刚烈⑦①传说用一把②莱刀在湖南建B.(人物)立一个苏区。①他所带领的部队行动异常②总希望别人英勇善战灵活,作战策略千变万化。提出批评,留心同甘共苦②作为全军的统帅,整整一听取意见。个冬天以南瓜充饥。A.(个性品质)(2)斯诺在书中写道毛泽东十三岁时与父亲吵架,离家出走这部分内容是否有损伟人形象?请结合纪实作品的特点简述理由。(3分)(二)参与“经典散文推选”活动,完成4~7题。(13分)老舍先生汪曾祺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挈青亲自莳弄的。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②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③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一“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千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⑤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谈得很投机。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仁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一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莱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主席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次用一瓷钵芝麻酱炮黄花鱼。这道莱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芥末墩!⑥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对他下面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当时市文联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对每个人都相当清楚。他不看千部的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那是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的。老舍先生爱才。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⑦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2城东初中2025学年第一学期9月阶段性测试八年级语文学科答题卷7.(4分)准考证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0 00m00填写清楚。口 2四四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且按正确填涂方3333主题二:揽天地大美,悟万物之理(26分)式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四四55哥76543210◆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668.(7分)①②缺考口88888③⑤主题一:追群贤风骨,铸自强精神(26分)⑥131211109876543210◆876543210◆1.(4分)(1)①cuò(②kuang()③jin()(2)()9.(1分)()2.(2分)①②10.(3分)我选,鉴赏:3.(1)(4分)A.C.①11.(4分)②(2)(3分)131211109876543210◆1110987654321012.(3分)①(②(③()4.(3分)阅读路径:步骤13.(2分)①⑤14.(2分)5.(3分)我选,15.(4分)6.(3分)第1页第2页主题三:向内丰盈自我,向外洞察万物(48分)876543210■16.(2分)(17.(2分)18.(4分)密封20.(40分)43219876543210■线内请勿作答第3页第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语文9月月考答案.docx 八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卷.docx 八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卷.pdf 城东初中2025学年第一学期9月阶段性测试八年级语文学科答题卷_答题卡文件 (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