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短文二篇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短文二篇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短文二篇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与其奇者( )   欣然( )   未寝( )   陶弘景( )
竞跃( ) 遂至( ) 将歇( ) 藻荇( )( )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念无与为乐者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B.自康乐以来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实是欲界之仙都 孔子云:何陋之有?
4.下列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 B.夕日欲颓
C.念无与为乐者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B.四时俱备
C.解衣欲睡 D.盖竹柏影也
6.说说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根据提示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中,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此景中,作者的感慨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当时虽遭贬但仍乐观,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旷达心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记承天寺夜游》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之间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
10.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答题。
荆楚网消息:在第七届(黄冈)东坡文化节上,纪念苏东坡诞辰980周年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苏东坡》在黄冈举行首发式。
据了解,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工作生活了4年多。在黄州,苏东坡完成诗、词、赋及散文作品750多篇,包括文学上的代表作“一词二赋”和书法上的代表作《寒食诗帖》。纪录片《苏东坡》以苏轼在黄州四年的生活为重点内容,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角度解读苏东坡的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过程,呈现出一个鲜活、本真、有意味的苏东坡形象。
(1)请你用微信的形式,向你的朋友圈发一条有关上述材料的信息。(20字左右)
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
假如你是××学校文学社的小记者,让你采访本次活动的负责人,你会提出哪两个问题?
阅读理解
(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然后答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为乐者( ) (4)水中藻、荇交横( )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任选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先公太中①,讳瑜,字伯温。前后五得任子,以均诸父子孙。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伯母刘氏寡居,公奉养甚至。其女之夫死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时小官禄薄,克己为义,人以为难。公慈恕而刚断。平居与幼贱处,惟恐有伤其意;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
娶侯氏。侯夫人事舅姑,以孝谨称。与先公相待如宾客。先公赖其内助,礼敬尤至。而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票而后行。仁怒宽厚,抚爱诸庶,不异已出。从叔幼孤,夫人存视,常均已子。治家有法,不严而整,不喜笞扑奴婢,视小臧获如儿女。诸子或加呵责,必戒之曰:“贵贱虽殊,人则一也。汝如是大时,能为此事否?”先公凡有所怒,必为之宽解。唯诸儿有过,则不掩也。常曰:“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夫人男子六人,所存惟二,其爱慈可谓至矣,然于教之之道,不少假也。才数岁,行而或踣,家人走前扶抱,恐其惊啼,夫人未尝不呵责,曰:“汝若安徐,宁至踣乎?”饮食常置之坐侧。尝食絮羹,即叱止之,曰:“幼求称欲,长当何如?”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与人争忿,虽直不右,曰:“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及稍长,常使从善师友游。虽居贫,或欲延客,则喜而为之具。
——《伊川文集·卷八》(节选)
材料二: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诚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蚤欲以厚之,更所以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越王之残,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颜氏家训·卷一》(节选)
【注】①本文为程颐所述,程珦为程颐之父。太中:太中大夫的官职。
16.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
其女之夫死A公B迎从女C兄D以归E教F养G其子H均于子侄
1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周到,与《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和《与妻书》“吾至爱汝”的“至”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B.从叔,即父亲的堂弟,古代用“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关系,“薛蟠之从弟薛蝌”中的“从弟”即堂弟。
C.翻,用作副词,反而,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到乡翻似烂柯人”的“翻”意义和用法相同。
D.矜,怜悯,同情,与《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悯愚诚,听臣微志”的“矜”意思相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珦当时官职较低,所得的俸禄并不多,却能约束自己,帮助他人,大家认为十分难得。
B.母亲把年幼的奴仆当成儿女,反对呵斥奴仆,是因为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C.程颐兄弟年幼时吃羹汤要加上盐、梅等调料,母亲严正地指责他们过分耽于口腹之欲了。
D.颜之推列举共叔段、刘表、袁绍等例子,都是为了说明偏爱某一个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居与幼贱处,惟恐有伤其意;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
(2)曰:“汝若安徐,宁至踣乎?”饮食常置之坐侧。
选文中程母教育子女的理念方法和《颜氏家训》所论及的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氏善举
吴趼人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①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②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③,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选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注释】①竟年:终年,一年到头。②遗(wèi):赠送。③殆(dài)尽:几乎全部(烧)光了。
2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
(2)乡里咸称其善( )
(3)母卒三年( )
(4)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刘家儿子“方悟”,他究竟“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
1、yù xīn qǐn hóng jìng suì xiē zǎo xìng 2.(1)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2)相与 /步于中庭 (3)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4)念/ 无与为乐者 3.C 4.B 5.C 6.(1)“乱”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2)“竞”写出“跃”的状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儿竞相跳跃﹑嬉戏的情态,静中有动,突出了热闹的气氛。7.(1)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4)庭院地面如积满了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8.(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10.(1)纪念苏东坡(苏轼)诞辰980周年纪录片《苏东坡》在黄冈首发。
(2)①人间绝版苏东坡,千古风流在黄州。②诵读东坡诗词,胸装家国情怀。
(3)①您觉得在黄冈举办东坡文化节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②您认为还可以用哪些方式纪念大文豪苏东坡?
11、(1)门 (2)高兴 (3)考虑,想到 (4)交错纵横
12.(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月光”比作“积水”,将“月光下的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14、被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15.D 16.AEH. 17.D. 18、B.
19.(1)平常与年纪小或地位低贱的人相处,唯恐伤害他们的自尊,可是对于他们违犯义理的行为则不轻易饶恕。
(2)母亲说:“你如果慢慢走,怎么会跌倒?"用餐时,总把我们俩放在自己的座位边上。
20.①都主张对孩子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宠;
②都主张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要严格要求,如饮食有节制等;
③都主张从小开始教育孩子,不因孩子年纪小而有所溺爱;
④都主张在孩子犯错时应加以训诫教导。
21.(1)帮助,接济 (2)都,全 (3)死 (4)才
22、(1)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
(2)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
23.他“悟”出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