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维护秩序靠规则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 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维护秩序靠规则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 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两种场景的差异源于“是否有规则、是否守规则“。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4.1 维护秩序靠规则
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社会规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培养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习惯,提升个人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理解法律是社会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全人格:通过讨论和反思,培养理性、负责任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增强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秩序。
核心素养目标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P26-28,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分类?
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3、社会规则的含义、种类、作用?
4、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5、社会规则如何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探究任务一:
秩序的重要性
PART 01
就餐秩序
比赛秩序
生产秩序
学习秩序
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秩序?
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没有交通秩序:耗费出行时间,交通事故频发;没有垃圾处理秩序:卫生环境差,影响正常生活;没有课堂秩序:纪律混乱,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习。没有秩序,社会陷入混乱,个人的利益也会受损。
探究: 社会秩序的含义、内容及重要性
有序排队参加集会
行人、机动车各行其道
食堂按流程洗菜、炒菜,分餐
生产秩序
交通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
交通秩序:包括车辆行驶和停放秩序、行人走路秩序、占用道路施工作业秩序、摆摊设点秩序等。
生产秩序:按照规定的程序组织生产,需要各部门、各阶段、各工序井然有序、分工配合、良好衔接。
公共场所秩序:公共场所指供不特定人群自由出入、停留、使用的开放空间。
思考:生活中你还感受到哪些方面的秩序?
笔记区
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分类?P27
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状态。
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交通秩序、生产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
超载运输
闯红灯
开车超速
违反交通秩序的行为
跨护栏
酒后驾驶
违章停车
乱扔果皮纸屑
不自觉排队
乱刻乱画
公共场所秩序
公共场所主要是指:车站、港口、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运动场、展览馆等。
特征:人员聚集量大,流动量大。
日常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表现:
滥用食品添加剂
扰乱生产秩序
安全生产
生产秩序
扰乱生产秩序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
情境再现
教师播放提前制作的动画片段或讲述故事:“周一早晨,小宁睡过头了,匆忙出门后发现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乱停在马路边,他好不容易推开一辆却发现没上锁;走到十字路口时,红灯亮着但很多人闯红灯,小宁跟着人群走,差点被汽车撞到;到学校后,发现教室走廊里同学追跑打闹,同桌的作业本被碰到地上,早读课因为没人组织纪律,教室里吵成一团。小宁叹气:‘今天怎么这么乱?’”
这些混乱让小宁的早晨变得怎样?
如果生活一直这样混乱,会有什么影响?
小宁的 “混乱早晨”
情境再现
教师继续讲述小宁的故事:“下午放学后,小宁决定‘整理’混乱。他先回到小区,看到物业阿姨正在引导大家把共享单车停进指定区域,居民们按顺序停放,马路边一下子通畅了;接着他走到之前闯红灯的十字路口,交警叔叔正在指挥交通,行人和车辆‘红灯停、绿灯行’,再也没人乱穿马路;回到学校,他发现老师制定了‘走廊不追跑’‘早读课班长领读’的规则,教室里安静有序,同桌的作业本也再也没被碰到过。小宁突然明白:‘原来有秩序的生活这么舒服!’”
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笔记区
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P25、27
①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②社会正常运行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有序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安全、有序、 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P25)
探究任务二:
规则对于秩序的重要性
PART 02
02高铁为“窗”,明规则之理
某些乘客把脚
放在高铁桌板上
高铁站员工被曝
上班懒散、盘核桃
限制高消费人员冒用
他人身份证购票乘车
近期一些新闻报道了高铁的工作人员及乘客存在以下行为...
悟规则之“意”
①你认同以上画面中的行为吗?为什么?
你认为要恢复上述画面中的秩序需要靠哪些方面的规则去维护?
公共场合行为不得体;靠道德
工作态度不规范衣着不得体;
靠工作劳动纪律
违法行为;
靠法律
②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些你知道的规则。
学以致用:社会规则知多少
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对吸烟行为人处 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某校规定学生上课不准迟到、不准吃零食、不准冲撞教室、也不能奇装异服。
以下图片和材料体现了哪些方面的规则?
道德
纪律
法律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1)形成
(2)种类
道德
纪律
法律等
课堂笔记—3.社会规则的形成及种类?P23(1)(2)
03高铁为“窗”,明规则秩序
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件事的结果...
车站对其进行严肃问责考核,加强服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工作人员进行提醒;
网友们在网络中掀起热议,谴责其行为。
铁路警方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悟规则秩序
①最后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社会规则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不遵守社会规则,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会受到纪律的处罚、法律的制裁。
②就此想想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社会规则
社会秩序
离不开
保 障
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实现有何重要性?
(1)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课堂笔记
5.社会规则如何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P28
①社会规则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如何行使权利、承担责任,从而使大家可以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②不遵守社会规则,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会受到纪律的处罚、法律的制裁。
课堂小结
社会秩序
含义和种类
重要性
社会规则
含义、种类
重要性
4.1
维护秩序靠规则
关系
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
1、对于“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规则包括法律、道德、纪律等 B、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C、社会秩序保障了社会规则的实现 D、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具有强制性
2、社会生活如果没有秩序,交通事故将大量发生、工厂无法正常生产、社会陷入混乱……这表明(  )
A.秩序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B.良好社会秩序无法形成
C.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D.秩序比社会规则更重要
3、小辉乘坐公交车时,观察到车上贴了“礼让斑马线”“严禁酒后驾车”“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标语。设置以上标语是因为
A.人们无法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公民自由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违反规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B
C
C
4.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图书馆为给读者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制定了《图书馆读者守则》,其中规定 “读者进入阅览室需保持安静,不得大声交谈或接打电话;借阅图书需按时归还,逾期未还需缴纳滞纳金;不得在图书上批注、涂改或损坏图书”。守则实施前,阅览室里偶尔有读者大声讨论问题,部分图书因逾期未还或被损坏,导致其他读者无法正常借阅,阅读秩序受到影响。守则实施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强巡查引导,对违反守则的读者进行提醒教育,对逾期未还或损坏图书的读者按规定收取滞纳金或要求赔偿。如今,阅览室里安静有序,图书借阅流转顺畅,更多读者能在良好的环境中享受阅读。
材料二:中学生小凯周末和朋友去商场购物,在商场门口看到 “禁止随意停放非机动车” 的标识后,仍抱着 “没人管” 的心态,将共享单车停放在商场入口的通道处,导致其他行人通行受阻。商场保安发现后,上前告知小凯该行为违反了商场的管理规定和公共秩序要求,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他将单车移至指定停放区。小凯意识到错误后,立即整改,并表示以后会主动遵守此类规则。
综合两则材料,谈谈社会规则在 “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中发挥的共同作用。
参考答案:
①规范社会行为:两则材料中的规则(读者守则、商场规定)都为个体行为划定了边界,避免了随意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空间的干扰,让行为更具规范性;②调节社会关系:规则明确了个体与他人、集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如读者之间 “互不干扰”、行人与公共通道 “互不占用”,减少了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促进了关系和谐;③维护社会秩序:无论是阅读秩序还是商场公共秩序,规则通过 “明确指引” 和 “违规惩戒” 双重作用,减少了混乱因素,让公共空间的运行更有序,最终实现 “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的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