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竹节人》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竹节人》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六上《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了解竹节人这一传统玩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如写制作指南、体会乐趣、讲述故事)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策略能力;同时,通过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关键词句,体会童真童趣,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思维能力:在梳理故事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如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迁移写法,联系生活进行小练笔,锻炼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竹节人制作和玩耍过程中的乐趣,感受传统游戏的审美价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竹节人形象或创新玩法,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说清楚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与玩耍方法,体会玩竹节人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语,明晰任务
1.谈话引出“单元导语”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2.明确学习任务
二、解读任务,关注内容
1.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2.学生说一说比较三个任务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任务是“写玩具制作、玩法指南”,需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完成;
第二个任务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感受;
第三个任务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结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细节去讲述故事。
3.学生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说说如何完成三个任务
先确定目的,再快速阅读,关注任务所在的段落,然后仔细阅读
4.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每一个阅读目的关注的内容分别在哪些段落?
第一个阅读目的,关注3~19自然段。
其中玩具制作在3、4自然段,如何玩这种玩具在5~19自然段。
第二个阅读目的,关注3~19自然段。
第三个阅读目的,关注20~29自然段。
三、任务驱动,运用策略
活动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1.初探方法
导一:对于完成活动一,你觉得该如何完成?
预设:仔细读,抓文中的动词等关键词
导二:抓住了动词该如何梳理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指南?他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他们会先说明材料,还有有1、2等步骤。
2.方法引领
观看生活中的各类指南并明确仔细读3-19段,(制作3、4两段,玩法5-19段),提取关键词然后再梳理信息。
出示梳理指南
3.学生交流
预设
A.制作三部曲:
(1)初制作: 竹竿锯短,上面钻小孔,用线穿一起(锯、钻、穿 )
(2)加装饰: 手上系上冰棍棒,钩针装在竹节手上剪一把偃月刀
(3)取名字: 齐天大圣 金钩大王 .....
B.玩法指南:
利用桌子缝,用绳子拉;两个人对打,发声音配合......
3.整合信息,讲清楚制作玩耍过程,做老玩具推广人
(1)出示讲解提示
大家好我是老玩具推广人XXX,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竹节人的制作与玩法。制作竹节人,首先要准备 ,它的制作过程是,第一 ,第二 ,第三 ...... 它可以这样玩,你看 。
(2)出示评价标准
竹节人制作指南 竹节人玩法
1.按照提示,条理清晰。
2.适当配上一些动作,把意思讲明白。
3.声音响亮,大方自然,配合比较好。
4.小结:我们刚刚根据阅读目的,通过速读课文找到相关段落,然后又仔细阅读,通过提取关键词、梳理信息的方法完成了任务一,这就是有目的的阅
四、小组合作,深化策略
活动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活动三:讲一个老师的故事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学习一个任务,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2.学习提示:
导一:请同学们,关注3-19段,用小标题的形式说说竹节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乐趣,再选择一种“乐趣”练习朗读。
导二:阅读20-29段,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小组内轮流讲讲故事。
3.汇报一:
(1)名字之趣: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拓展:如果你有一个竹节人,你会做什么装饰,会给他取一个什么名字?
预设:
我会给竹节人手里抓根吸管,叫他
“吸管小兵”;
还给竹节人手里提个花篮,号称“仙女下凡”;
给他带一个盔甲,取名“钢铁大侠”......
(2)招式之趣: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学生分组做动作朗读感受乐趣。
(3)观战之趣、胜利之趣、制作之趣、想象之趣.......
3.链接《小王子》
竹节人本是普通的,因为你倾注了心思所以,你的竹节人才格外神气!
你在玫瑰身上花的时间,才让她变得如此珍贵 ——《小王子》
4.链接《天窗》
竹节人本是普通的,但加入了孩子们的创造和想象,一切都变得不普通,就像那些透过《天窗》看世界的孩子,是快乐和想象让快乐加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5.小结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想象,体会竹节人带给人们的乐趣,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
汇报二:
1.按起因、经过、结果分别说说讲了什么?
2.如果要突出有趣,在讲整件事的时候,哪些细节要抓住?发挥想象,说详细。
(1)学生全神贯注的玩,老师突然走过来,学生一点儿都没有察觉。
(2)老师没收竹节人的时候,很生气的表情。
(3)老师玩的时候,非常投入,忘乎所以。
3.出示评价标准
讲有关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评价标准
理清顺序,讲述清楚 加入表情,讲得生动 声音响亮,仪态大方
☆☆ ☆☆ ☆☆
4.从老师没收竹节人和老师自己玩竹节人的故事中你感受到什么?
好的玩具大家都喜欢,但是一定要分清时间和地点。
五、 总结提升,外延策略
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根据三个不同的任务来阅读这篇文章的?
2.学生交流
制作玩法指南 提取、梳理
体会乐趣 朗读、品味
讲故事 创造性复述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下节课,我们在《宇宙生命之谜》中具体展现根据阅读目的阅读文章的思维过程,在《故宫博物院》中将迁移运用,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作业:(二选一)
1.做一份竹节人制作、玩法的创意指南
2.做一份你喜欢的老玩具制作、玩法的创意指南
板书设计:
竹节人
有目的的阅读
确定内容 关注段落 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