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四)(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四)(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四)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分。
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楠木制舟 B. 粮食酿酒 C. 粉碎矿石 D. 棉线织布
2.主持测定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科学家是(  )
A. 侯德榜 B. 闵恩泽 C. 张青莲 D. 徐寿
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氨气 B. 汞 C. 金刚石 D. 硫酸铜
4.正确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实验室制取氢气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取用锌粒
C. 稀释浓硫酸 D. 收集气体
5.某便携式户外净水器能够除去河水、溪水中的部分钙、镁离子和铅离子、汞离子等有害金属离子。如图是该便携式户外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将出水口和入水口位置互换后,净水效果更好
B. 该装置利用活性炭进行杀菌消毒
C. 净化后,水中铅离子、汞离子含量升高
D. 高精度陶瓷滤芯可除去大部分不溶性杂质
6.《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 “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
C. “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 D. “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
7.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下图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铷原子的中子数为37 B. 铷元素的符号为Rd
C. 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 D.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8.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羊毛和涤纶——分别灼烧,闻气味 B. 硝酸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水
C. 氮气和氧气——燃着的木条 D.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9.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处物质为白磷
B. a、b两处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 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D. 通入氧气后c处白磷能燃烧
1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B. 分类观: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C. 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 转化观: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11.我国科学家已经实现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醇,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包含三种氧化物
C. 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D.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12.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存在三种溶质 B. 剩余固体中可能含有单质Cu
C.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单质Ag D. 滤液中可能存在Ag+
13.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
B. 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
C. 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 等质量的红磷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14.现有金属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5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向烧杯中加入76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原固体粉末中金属铜的质量为1g B. 原固体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为4g
C.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 D.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3分。
15.空气中含量较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______:红烧黄河大鲤鱼是河南十大名菜之一,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填“糖类”或“蛋白质”)。
16.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来认识物质。
(1)分类角度:在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同时,人们也不断开发可再生和对环境友好的新能源。请写出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变化角度: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环保角度: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利用天然气灶加热砂锅做饭时,砂锅外壁有黑灰,此时可将灶具进风口______(填“调大”或“调小”)。
17.将20g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10℃、20℃、40℃、50℃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A、B、C、D点所示。
(1)据图分析,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3)若40℃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g。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课外研究,他们将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逐滴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传感器记录的溶液温度及pH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反应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c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9.乙醇常用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一定质量的甲烷与12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O和CO2混合气体8g,同时生成水。若将密闭容器中CO全部转化为CO2,还需要补充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20.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甲为固体单质,乙可以用于灭火,丙具有可燃性,则乙转化为丙的反应条件是______。
(2)若三种物质都含有氧元素,甲、丙常温下为液体,且乙为单质,则甲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甲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属于常见的碱;乙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物质丙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21.为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获得精盐,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1)写出操作⑦中玻璃棒的作用。
(2)请写出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后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3)简述除图示操作外,检验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写出选用试剂及现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22.请从分子及其运动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氢气在加压后可装入钢瓶。
(2)唐代诗人杜甫《绝句》诗中“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描述的现象。
2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
(1)请写出利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简述实验室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
24.某兴趣小组为学习科学家精神,对水的组成进行探究。
(1)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小水珠,推测水的元素组成。
(2)水的分解:水电解时两电极均有气泡产生。请简述检验管b内气体的方法,并写出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5.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碳减排: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填字母)。
a.加高烟囱排放废气
b.利用火力发电
c.推进使用新能源汽车
d.露天焚烧秸秆作肥料
(2)碳转化与利用: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再经过较复杂的变化将甲醇转化为淀粉,写出该过程中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碳循环: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______作用参与碳循环。
②向如图所示的生态箱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③测得生态箱内pH下降,原因是______。
(4)性质探究:CO和CO2均属于碳的氧化物。如图是CO与Fe2O3的部分实验装置。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环保角度考虑,写出一种处理尾气的方法。
(5)农业生产:温室大棚需用到CO2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盛有12g大理石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容器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该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氮气 蛋白质
16.【答案】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或热值高);
CaO+H2O=Ca(OH)2;
调大
17.【答案】增大;
D;
40
18.【答案】放出;
NaCl和HCl;
NaOH+HCl=NaCl+H2O
19.【答案】C2H5OH+3O22CO2+3H2O 0.8
20.【答案】高温;
2H2O22H2O+O2↑;
CaCl2
21.【答案】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aCl2+Na2CO3=CaCO3↓+2NaCl或BaCl2+Na2CO3=BaCO3↓+2NaCl;
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答案不唯一)
22.【答案】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间隔变小;
因为花香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23.【答案】2KMnO4K2MnO4+MnO2+O2↑;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
24.【答案】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燃着的木条放在管b的尖嘴口,打开活塞,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证明管b内产生的气体为氧气;2H2O2H2↑+O2↑
25.【答案】c;
CO2+3H2CH3OH+H2O;
①光合作用;
②CO2+Ca(OH)2=CaCO3↓+H2O;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CO+Fe2O32Fe+3CO2;在W管末端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10g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