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广安中学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四川省广安中学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四川省广安中学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让非遗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扩大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合肥一些中小学组织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下列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摔泥塑像 B. 烧炭集墨 C. 伐竹制笔 D. 剪纸生花
2.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 绿色出行,减少排放 B.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C. 合理用餐、杜绝浪费 D. 焚烧垃圾,节约用地
3.如图为中考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用于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关于丙烯酸,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丙烯酸中含有4个氧分子
B. 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
C. 丙烯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D. 丙烯酸3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构成
4.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 B. 检查气密性
C. 过滤 D. 加热液体
5.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 B. 大理石作装修材料
C. 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6.将一定量的镁加入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镁
B. 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C. 滤液中一定含有MgSO4,可能含有ZnSO4
D.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Mg和Zn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K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K2CO3是碱
B 往稀硫酸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 稀硫酸和NaOH不反应
C 用燃着的木条伸进某瓶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可能是CO2
D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快速产生气泡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A. A B. B C. C D. D
8.如图是一类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以甲或丙为原料与乙反应均可获得清洁燃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丁、戊都属于氧化物
B. 制取丁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C. 若生成的丁和戊分子数之比为5:3,则消耗的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2:13
D. 若某条件下甲、乙、丙混合反应后只新增戊这一种物质,则反应后丙将增多
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
B.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 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D. 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
10.“价类二维图”是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所属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坐标图。如图是铜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E B. 物质B的化学式为Cu2O
C. 物质C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E D. 物质D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E
11.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在室温下,碱溶液的pH>7,但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氨气,所以用硝酸钠替换硝酸铵也会产生氨气
1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加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B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 将混合气体先后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点燃后,闻气味
D 鉴别NaCl和NaOH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测量温度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3.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______。
(2)75%医用酒精溶液中的溶质______。
(3)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
(4)标出硝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品工业中,______(填字母)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A.食醋
B.小苏打
C.菜籽油
D.食盐
(2)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引起结石病,生活中常用 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市面上销售的酱油有加铁酱油,酱油中加“铁”是为了防止缺铁引起的 ______。
(4)厨房中铁锅的锈蚀主要是铁与 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5)剩菜用保鲜膜包好,保鲜膜属于 ______。
A.金属材料
B.高分子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15.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描述。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将26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g。
(2)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 ______结晶的方法提纯甲。(填“蒸发”或“降温”)。
(3)t1℃时,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通过 ______温度变为饱和溶液(填“升高”或“降低”)。
(4)将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图1所示。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蒸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______。
(2)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______。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______通过。
(4)石墨烯、金刚石和C60属于碳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组成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物理性质相似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7.如图是初中实验常见的装置,请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的名称:______。
(2)某科技活动小组通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来确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测定二氧化碳体积时还需用到E、G装置,则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______(填“a”或“b”)端进入;在E装置中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______。
18.某品牌维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C6H8O6)、碳酸氢钠(NaHCO3)、柠檬酸(C6H8O7);柠檬酸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H+。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定维C泡腾片中NaHCO3的含量。
【计算思路】将维C泡腾片溶于水中,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参与反应的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维C泡腾片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将一定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已知:碱石灰常作干燥剂,主要成分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1)实验开始前后均需向装置内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实验结束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 。
(2)装置A的作用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根据计算思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应该称量反应前后以上装置 ______ 的质量(填字母序号),若省略装置E,NaHCO3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会 ______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若取4g维生素C泡腾片,实验后测得CO2的质量为0.22g,则泡腾片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结果保留到0.1%)。
(4)老师告诉同学们维C泡腾片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上述B装置反应减少的离子是 ______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9.为了测定某黄铜(铜和锌的混合物)样品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四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用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已知:锌和硫酸能反应,反应方称式为Zn+H2SO4=ZnSO4+H2↑;而铜与硫酸不反应)
试验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所取样品的质量/g 50.0 50.0 50.0 50.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0 40.0 60.0 80.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2 m 0.6 0.6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经分析,在第2次实验结束后,m值为______。
(2)第______次实验结束后,黄铜样品中的锌与硫酸是恰好完全反应。
(3)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Al2O3;
C2H5OH;
OH-;
(NO3)2
14.【答案】B;
煮沸;
缺铁性贫血;
氧气、水;
B
15.【答案】70;
降温;
升高;
乙>甲>丙
16.【答案】市政供水;
物理变化;能耗大,成本高;
水分子;
a
17.【答案】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b;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18.【答案】将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D中,使其被充分吸收,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2NaOH+CO2=Na2CO3+H2O;
D;偏大;10.5%;
H+和。
19.【答案】0.4;
3;
39%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