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3.3数据计算 -课件(共18张PPT) -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WPS版)》(电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3.3数据计算 -课件(共18张PPT) -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WPS版)》(电工版)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项目3 电子表格处理
CONTENTS
目录
01
任务3.1 表格的基本操作
02
任务3.2 格式化工作表
03
任务3.3 数据计算
04
任务3.4 数据处理
05
任务3.5 图表分析数据
思政目标
激发解决问题兴趣与能力
通过学习表格基本操作,激发学生利用表格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动手与问题解决能力,如处理家庭预算、企业财务分析等。
培养审美与职业素养
学习格式化表格,引导学生在美化工作表过程中,培养审美观念和注重细节的职业素养,使表格更美观易读。
强化逻辑与分析能力
学习数据计算,让学生认识其在科研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精准处理和分析数据。
提升数据筛选利用能力
学习数据处理,引导学生理解其对信息社会的价值,培养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和利用有效数据的能力。
锻炼综合判断能力
学习图表分析数据,通过对图表的分析,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比较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
学习目标
工作簿操作
掌握新建、保存、打开和关闭工作簿等基本操作,如启动WPS 2019后,可通过“新建”“保存”等按钮完成相应操作。
工作表操作
学会插入、删除、重命名、移动、复制、显示及隐藏工作表等操作,例如可通过鼠标拖放或“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对话框移动或复制工作表。
单元格操作
掌握单元格、行和列的相关操作,像选定单元格区域、插入或删除单元格、移动或复制单元格等。
数据录入技巧
了解数据录入的技巧,包括快速输入特殊数据、使用自定义序列填充单元格、快速填充和导入数据等,如用快捷键Ctrl + Enter快速填充相同数据。
公式函数使用
熟悉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掌握平均值、最大/最小值、求和、计数等常见函数的使用,能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数据计算
任务3.3
3.3.1 单元格引用
本节所说引用指用单元格地址标识公式中数据位置。公式可引用同一工作表、同一工作簿不同工作表,甚至其他工作簿中的单元格,使用引用能简化工作表修改和维护流程。默认情况下,WPS用A1引用样式,以字母(A到IV,共256列)标识列、数字(1到65,536)标识行来确定单元格位置,示例如表所示。
3.3.1 单元格引用:1.相对引用
相对引用的定义
相对引用是基于公式和单元格引用所在单元格的相对位置。
相对引用的特点
如果公式所在单元格的位置改变,引用也随之自动调整。
相对引用的操作方法
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时,可直接输入单元格地址,也可单击该单元格。
查看公式的方法
默认显示计算结果,查看公式可双击单元格、在编辑栏查看,或按Ctrl + `键,也可单击“公式”选项卡中的“显示公式”按钮。
3.3.1 单元格引用:2.绝对引用
绝对引用的概念
绝对引用的地址是绝对的,不会随公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行、列引用前有绝对地址符“$”。
绝对引用的特点
移动包含绝对引用的公式,单元格中的公式不会变化。
与相对引用的区别示例
如相对引用会随单元格位置改变而调整,而绝对引用“$A$1”无论公式移到何处都引用A1单元格。
3.3.1 单元格引用:3.混合引用
混合引用的类型
可分为绝对引用行(如A$1)和绝对引用列(如$A1)。
混合引用的特点
复制混合引用时,相对引用自动调整,绝对引用不变;移动混合引用,公式不会变化。
复制和移动示例
将混合引用“=B$3”从E3复制到F3,会自动调整为“=C$3”;复制到F4也为“=C$3” 。
3.3.2 输入与编辑公式
输入公式的步骤
输入公式的注意事项
公式需以等号开头,括号要在英文或半角中文状态下输入,否则WPS会将其作为单元格内容。
修改公式的方法
单击公式所在单元格,在单元格或编辑栏编辑,完成后按Enter键,计算结果自动更新。
删除公式的方法
选中公式所在单元格,按Delete键即可。
3.3.3 使用函数:1.常用函数
(1)SUM函数
主要功能是计算所有参数数值的和,使用格式为SUM(Number1,Number2,…)。例如在B8单元格输入“=SUM(D3:H3)”,可求出D3至H3区域总和。
(2)AVERAGE函数
用于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格式为AVERAGE(number1,number2,…) 。如在B8单元格输入“=AVERAGE(B7:D7,F7:H7,7,8)”,能计算对应区域和数值的平均值。
(3)MAX函数
可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格式为MAX(number1,number2,…) 。输入“=MAX(E44:J44,7,8,9,10)”,能显示对应区域和数值中的最大值。
(4)MIN函数
能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格式为MIN(number1,number2……) 。输入“=MIN(E44:J44,7,8,9,10)”,可显示对应区域和数值中的最小值。
3.3.3 使用函数:1.常用函数
(5)IF函数
根据指定条件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对应内容,格式为=IF(Logical,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如在C29单元格输入“=IF(C26>=18,"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可根据C26单元格数值显示对应结果。
(6)COUNT函数
统计所有参数中包含数值的单元格个数,格式为COUNT(number1,number2,…) 。在B8单元格输入“=COUNT(B2:D8)”,可求出对应区域数值型数据个数。
(7)COUNTIF函数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格式为COUNTIF(Range,Criteria) 。在C15单元格输入“=COUNTIF(C1:C12,">=90")”,可统计对应区域数值大于等于90的单元格数目。
3.3.3 使用函数:2.使用函数计算数据
选中单元格
首先要选中准备输入函数的单元格,以此作为函数计算结果的显示位置。
插入函数
在编辑栏中单击“插入函数”按钮,会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开启函数选择流程。
选择函数类别和函数
在“插入函数”对话框的“选择类别”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需函数类别,再在“选择函数”列表框中挑选具体函数,同时可在对话框底部查看函数语法和说明。若对函数不熟悉,可在“查找函数”文本框输入自然语言查找相关函数。
设置参数
单击“确定”按钮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可输入参数的单元格名称或区域,也能通过单击参数文本框右侧按钮在工作表中选取参数所在的数据区域,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即可得到计算结果。
“插入函数”对话框
“函数参数”对话框
实训 统计学生成绩:打开文件与计算总分
打开学生成绩表
单击“文件”→“打开”命令,在“打开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学生成绩表”并点击“打开”按钮。
手动输入公式计算总分
单击I3单元格,输入“=SUM(”,用鼠标选取D3:H3单元格后输入“)”,按Enter键得到王明总分。
使用插入函数计算总分
单击I4单元格,在编辑栏点击“插入函数”按钮,选“SUM”函数,选取D3:H3单元格,点击“确定”得到李丽总分。
复制公式计算所有总分
选中I4单元格,将鼠标移至右下角呈黑色十字形,拖动到I17单元格,释放左键得到所有学生总分。
学生成绩表 学生成绩表
学生成绩表
输入求和公式 计算王明的总分
“插入函数”对话框
选取数据区域 计算李丽的总分 计算所有学生的总分
实训 统计学生成绩:计算平均分与排名
计算平均分
单击J3单元格,输入“=AVERAGE(D3:H3)”或“=I3/5”,按Enter键得到王明平均分。
复制公式计算所有平均分
选中J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右下角呈黑色十字形,拖动到J17单元格,释放左键得到所有学生平均分。
计算排名
单击K3单元格,输入“=RANK (I3,$I$3:$I$17,0)”,按Enter键得到王明排名。
复制公式计算所有排名
选中K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右下角呈黑色十字形,拖动到K17单元格,释放左键得到所有学生排名。
输入求平均分公式 计算所有学生的平均分 引用排名函数
实训 统计学生成绩:保存文档
选择保存命令
单击“文件”→“另存为”命令,打开“另存文件”对话框。
设置保存信息
在对话框中设置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为“统计学生成绩表”。
完成保存操作
点击“保存”按钮,完成统计后学生成绩表的保存。
计算所有学生的平均分
THE END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