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按要求把答案填写在试卷或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正在开展“人无信不立”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1. 下面是主持人小语写的一段开场白,请你帮她解决遇到的问题。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国无德不兴,人无信不立。千百年来,诚信做人的思想始终存在中华儿女。曾子烹彘,不欺孩童,言出必行的教诲是诚信最初的模样;______,取信于民,上行下效的公正是诚信力量的象征;范蠡经商,童叟无欺,从最初的 ① (白 百)手起家到后来的富甲一方是诚信理财的榜样。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今天让我们一起讲述自己身边的诚信故事, ② (鄣 彰)显中国好少年的力量。(1)请根据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字,并工整书写。①______ ②______(2)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语段横线处应填的典故是( )A. 商鞅立木 B. 季札挂剑 C. 文侯期猎 D. 季布一诺2. 活动中有同学分享与“人无信不立”相关的新闻,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____________湖南长沙河西大学城有一间无人书店,藏有10万册书,店内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诚信买单。店主李大姐只在晚上打理一下书店,其他时间无人值守,顾客自觉投币扫码,丢书的情况很少出现。李大姐称,顾客的诚信才让无人书店得以长存,她表示会继续做下去,不改初心。3. 设计小组要设计一张有关“诚信”的海报,想要从下面两幅图中选择其一,作为海报的素材。你认为哪一幅更合适?简要说明理由。4. 活动中,大家纷纷拟写了活动感言。请你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语句,续写一句话,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诚信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诚信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诚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活动中进行了一次无人监考的古诗文默写比赛,号召同学们诚信作答,请你也来参加吧。诵读古诗文,我们共赏美景。这里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塞外风光;这里有“素湍绿潭,③____________”(《三峡》)的春冬之景;这里有“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的热闹景象;这里还有“⑥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记承天寺夜游》)的澄澈月色。诵读古诗文,我们共品情怀。吟诵《庭中有奇树》,我们感怀主人公“⑦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思念之情;诵读《龟虽寿》,我们敬仰曹操“⑧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共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园子李秀萍①在我的家乡,每户人家的房前都有个园子。母亲把园子的一角开辟成花圃,种了许多花,因此,我家的园子是菜园,也是花园。②自春天起,父亲就调侃母亲说,浇浇你的花园吧。母亲笑了,我也笑了。父亲话中的意味是,母亲只是一个乡村老太,本该在园子里种满蔬菜,可是老太太居然浪漫起来,种了许多花。左邻右舍看见母亲在种花,也都觉得那么大一块地种豆角更实惠,种花怪可惜的。③我和母亲打电话聊天时,母亲说的多是园子里的花,它们像是母亲养育的婴孩。在栽种、浇水、锄草的繁杂劳动中,它们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母亲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经常给那些花儿拍照,然后通过微信传给我。有时,她还会用视频对我作现场解说,令我心头发痒,想回家一睹究竟。④在清澈的天空下,园子中的大丽花、百日菊、紫茉莉、凤仙花……正在盛开。它们尽情地绽放,色彩令人陶醉,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不知为何,我想到了美妙的音乐、光滑的丝绸,身心无比舒畅和熨帖。其实,母亲所种的花,在城市的公园、小区或是街道随处可见,那些寻常的花开在母亲的花园里,却给了我不同寻常的美感。⑤母亲创造了生活的艺术。她熟知每种花的色彩、轮廓、表情以及习性,她使出艺术家的手法,安排好每种花的位置。她想让藤蔓植物沿着墙壁和屋檐攀爬,就设计出几条繁复的路线供其游走,取得她想要的效果。果然,牵牛花找到攀缘物后四处伸展,形成了一面锦绣墙垣。有趣的是,一些牵牛花穿过旁边的玉米地向远处走去,有多远就走多远,一边伸茎吐叶,一边自在开花。⑥在母亲的房间里,透过窗子随意向外一瞥,便是一幅画。大丽花正对着窗子绽放,从盛夏到晚秋,饱满的花朵时刻展现着炫目的姿采,这是母亲最喜爱的花。从我的房间望出去,风景更加别致,窗外是一片藤蔓植物。早晨睁开眼睛,在晨曦柔和的光线中,许许多多的牵牛花和小葫芦在微风中晃动,向我躬身致意,多么令人满足——母亲在某一个清晨看到一朵倏然盛开的花朵,立刻拍照分享给我,想必就是这种心情。⑦我和母亲坐在牵牛花架下一边扒豆荚一边唠家常。母亲说园子里的蔬菜品种多,自己吃不过来,就送给亲戚朋友吃,他们高兴,她心里也乐呵。我想起《闲情偶寄》中的话来:“殊不知草木欣欣向荣,非止耳目堪娱,亦可为艺草植木之家,助祥光而生瑞气。”这就是灌园之乐和居家之道:草木能颐养性情,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以灌园为苦,反以为乐,日子自然过得朴素而丰裕。⑧母亲扒开干枯的豆荚,拣选出颗粒饱满的豆子在阳光下晾晒。豆子是芸豆,母亲每年都会为我种一些,她说芸豆的营养价值胜过鸡肉,焖饭最好吃。母亲说起从前的事,叙事的节奏随着她干活的方式时断时续,叙事的内容像意识流小说变幻不定,把我带回到一段段旧时光里。我凝视着母亲感叹道:“妈,一晃你都七十多了!”母亲看了看我,笑道:“想想你都多大啦?”⑨秋天一过,母亲的园子就衰歇了。冬天,白雪覆盖着大地,雪被下休眠的园子应该会做着春天的梦吧。我期待着母亲的园子再度鲜花盛开——那时,我和母亲还会坐在牵牛花架下扒豆荚,唠家常……(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6.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写父亲调侃母亲,从内容上看,充满讽刺嘲笑意味;从写法上看,是侧面烘托。B. 第⑤⑥两段主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各种花随地生长,自在开放。C. 第⑧段母女之间的对话,表明过往生活艰辛,岁月无情流逝,读来让人心酸。D. 文章最后一段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充满温情。7. 阅读第③段,根据提示,用四字短语概括母亲与“我”之间的“花事”。______→手机拍花→微信传花→______8. 第⑦段引用《闲情偶寄》中的语句有何作用?9. 随着作者的文字走进母亲的园子,你会有哪些感受?请具体谈谈。(二)(共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别了,“不列颠尼亚”①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②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③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5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⑤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⑥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结束。”⑦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⑧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⑨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⑩0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选自新华出版社,《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文本二】①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时的情景,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选自“新京报传媒研究”《香港回归25周年!重温经典新闻特写<别了,“不列颠尼亚”>》)10. 下列对两个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一中写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引入了关于港督府历史的材料,这样既增加了新闻的容量,增强了现实场景的历史纵深感,又能让人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B. “‘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描写出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C. 从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到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香港升起,彭定康已经在这里当了二十五任港督。D. 文本二点出了《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创作背景以及独特的创作思路,使我们对香港回归有更多的了解。11. 文本一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什么深刻含义?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2. 《别了,“不列颠尼亚”》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它胜在什么地方?请结合两个文本,从标题、选材、细节中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④,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⑥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仆:我,自己的简称。②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④限日:遮挡阳光。⑤幽岫:幽深的山穴。⑥重:向往。13.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四时俱备 风烟俱净(《与朱元思书》)B. 实是欲界之仙都 偏饶竹实C. 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D. 既素重幽居 素湍绿潭(《三峡》)14. 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5. 甲文结尾“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16.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运用的一种相同的写景方法。(二)(4分)17.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本诗和《渡荆门送别》中都有“云”这一意象,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说说两位诗人分别借“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四、整本书阅读(5分)18. 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的以下两个备选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他被称为英雄的原因。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五、作文(50分)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吴均泛舟富春江,联想到“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抒发“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感慨;杜甫登泰山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在你的游历中,是否有一两处景物或景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了你的联想或感悟?请以“留在心底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写作时需抓住景物特点并融入自己的感情;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00字;⑤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姓名、地名。参考答案1.【答案】(1) ①. 白 ②. 彰(2)句末加“(的)心中” (3)A2.【答案】示例:长沙无人书店凭诚信长存(或“长沙10万册无人书店靠诚信运营”)3.【答案】示例1:选“鼎”更合适。“鼎”象征诚信庄重、一言九鼎,符合“人无信不立”的主题,且文化底蕴深厚,能凸显诚信的重要性。示例2:选“握手”更合适。“握手”是人际交往中诚信、友好的象征,直观体现“重诺守信”的内涵,贴近生活,易引发共鸣。4.【答案】 ①. 示例:一泓清泉 ②. 洗去虚伪狡诈 ③. 留下真诚纯粹(句式一致,运用比喻,体现诚信内涵即可)5.【答案】 ①. 大漠孤烟直 ②. 长河落日圆 ③. 回清倒影 ④.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⑥. 庭下如积水空明 ⑦. 攀条折其荣 ⑧. 老骥伏枥【答案】6. D 7. ①. 电话聊花 ②. 视频说花8. ①引用名句,点明园子能颐养性情、带来生活乐趣的道理,增强文章文化底蕴;②呼应上文母亲送蔬菜给亲友的快乐,深化“朴素生活也能丰裕美好”的主题。9. ①感受到生活之美:母亲的园子花菜共生,色彩绚丽,如“牵牛花形成锦绣墙垣”,展现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②感受到亲情之暖:母亲拍照分享花景、为“我”种芸豆,母女在园子里唠家常,体现母亲的爱与陪伴。【答案】10. C 11. 含义:“从海上来”指1841年英国远征军从海上占领香港;“从海上去”指1997年英国从海上撤离香港,暗示英国殖民统治的开始与终结。目的:以简洁的表述概括历史,突出香港回归的历史必然性,暗含对殖民历史的终结与民族尊严回归的感慨。12.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既指英国军舰撤离,又暗含殖民时代结束,语言简洁且带有讽刺与庄重,吸引读者。选材:聚焦英方撤离场景,而非交接仪式的热闹,以小见大,更凸显历史意义,角度独特。细节:如“面色凝重的彭定康”“雨越下越大”,细节描写烘托庄严、伤感的氛围,增强新闻的感染力。【答案】13. A 14.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15. ①暗赞康乐(谢灵运)能领略山川之美,表达对康乐的敬佩;②暗含自己也能欣赏山川之奇,与康乐比肩的自得;③感慨世人大多忽视自然之美,呼吁人们珍惜眼前的山水之乐。16. 示例: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静态描写,“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展现山川生机;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是静态描写,“蝉吟鹤唤,水响猿啼”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凸显石门山的幽静与灵动。17.【答案】《黄鹤楼》中“白云千载空悠悠”,以“白云”的飘荡永恒,反衬黄鹤一去不返、“昔人(仙人)已去”,表达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云”构成的奇幻景象,展现旅途的壮阔,表达了作者初入楚地看到奇景的喜悦和兴奋之情。18.【答案】选①毛泽东:毛泽东是英雄,因为他拥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与卓越的领导能力。他深入群众,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如在长征中带领红军突破敌人封锁,制定正确战略;他重视思想建设,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展现伟大的理想与担当。选②周恩来:周恩来是英雄,因为他无私奉献、坚韧不拔。他放弃优渥生活投身革命,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工作,如组织南昌起义,为红军发展奠定基础;他待人温和,关心战士与群众,始终坚守革命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是革命队伍的精神标杆。19.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